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践与思考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11253343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PPT 页数:103 大小:5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践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践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践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践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践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践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践与思考(1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这里走向成功的彼岸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一、学校背景:,1 、地理位置 : 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位于上海市古北现代国际社区,紧邻虹桥经济开发区。 2 、学校性质 : 上海市最早的幼、小、中 “ 十五年一贯制 ” 实验学校 , 最早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最早的实行“不加选择,就近入学”招生制度的实验学校。,3、学校的特色: “一条龙、非择优、全方位、高素质” 4、发展目标: 把学校办成“实验性、创新型、国际化”的学校,把学生培养成“德行良、基础实、能力强、特长显、视野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素质全面的人才。,二、学校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的 整体思考,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的内在

2、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而内在专业结构指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伦理、自我专业意识等。,“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历程,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就认为“教学应被视为专业”。 我国199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教育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首次从法律上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通过了九项建议,其中第七项建议是“专业化:作为一种改善教师地位和工作条件的策略”。 199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面向21世纪师范教育国际研讨会”明确了“当前师范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化问题”。,校本教研的概

3、念,校本教研,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它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学校管理和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行动研究活动。校本教研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应用性研究,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并探索规律。,“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其涉及三个重要概念,即:“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和“基于学校”。 因此,认识论意义上的“校本教研”,就是指由单个的学校作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学实际问题解决的目标而营造起来的一种教学研究制度。

4、,(一)一把手与班子成员做到 “ 四明确、一确立 “。,“校本教研”是教师反思性的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 从实践论的角度来看,“校本教研”是教师改善自身行为的反思性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研究和实践合一,在实践中开展研究,把自己的实践行为看作是一个研究的过程,实质是教师反思性的实践;同时教师反思性的实践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校本教研”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基本方式和特征。 从本体论角度来看,“校本教研”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基本方式和特征。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其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更为重要的是一个知识的建构者和创造者,一个教育理想的实现者。“校本教研”给了教师这种机会,使教师在研

5、究态中,不断克服工作带来的生命倦怠,体会出“此在”的乐趣和“当下”的价值。,明确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要素。,核心要素: (1)理性层面:问题意识、理论导向、研究氛围; (2)操作层面:自我反思、伙伴合作、专业引领; (3)成效层面:专业发展、个性张扬、文化积淀。,校本教研的特性,校本性 “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意味着校本教研是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自身所面临的问题为目标;学校自身问题,要由学校中人来解决;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安排学校管理、教学、师资培训等一系列工作。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校本教研的目标是为了学校自身的发展,校本教研的主体是学校校长、行政和各学科教师。那些专业研

6、究人员、上级部门的领导、社区和家长对学校可以做宏观的要求或具体的指导,但他们仅仅是同盟,也许会起很大的作用,但不能取代校长和教师。,科研性,校本教研在本质上是一种科研活动,它不是主观性的设想,也不是随意性研究。它要求以科研的态度、科研的方法对学校发展进行科学规划,构建科研总课题和子课题,并科学地组织实施课题。所以,校本教研的核心工作就是必须找准学校的定位,选好课题和切入点,拟订出近、中远期规划,并持之以恒地开展科研活动。,人本性,校本教研是以人本、生本为基础的,追求的是学校的发展和广大学生、教师的发展的和谐统一。离开了人本、生本的校本教研,是一种畸形,一种变质,背离了校本教研的真义。因此,校本

7、教研必须把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而不能以忽略甚至牺牲师生的发展为代价谋求学校的片面发展或效益。,牵引性,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学校的一切主客观因素都必须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以教学研究为主的校本教研必然涉及教学的内外部环境、条件等因素的研究,带动学校其他方面的发展。,依托性,与一般科研不同的是,在校本教研中,学校是课题的主持人,专家是顾问或指导者。但这并不等于学校可以完全不需要或排斥专家或科研部门的指导。相反,学校还必须充分地借助外界的力量包括各级教研人员、高校专家来规范学校科研工作,提升学校科研层次和办学效益。,“一确立 “ 确立爱生是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8、的核心理念。,爱,师 德,教师专业发展,”爱生“ 师德的核心,( 二 ) 构建五种体系,1 、构建党政齐抓实施的 “ 四落实 ”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 (1)领导落实 学校党政领导合力将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纳入 “ 一把手工程 ”,从思想、组织、制度、队伍、经费上给予保障; (2)组织落实 构建学校校长为组长,中小幼三部主任为组员的“校本教研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网络”, 定期分析研究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工作。,(3)制度落实 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把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逐步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4)队伍落实 导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师四支队伍落实。,2 、构建具有 “ 五以 ”

9、特色的教 师专业化发展工作体系 以师德为核心 , 以课程教材改革为载体 ,以科研为抓手,以校本教研为重点 ,以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为目标。,3 、构建完善 “ 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 ” 的学校工作服务体系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首要条件之一: 对教育的深入理解 。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首要条件之二: 对学校发展的深入理解 。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首要条件之三: 对自身的存在与发展的深入理解。,4 、构建学校课题研究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的创新体系。 5 、建立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发挥教师创造性的多元的、新型的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1)低重心 (2)零距离 (3)高起点,三、坚持规划领先,把教师专业

10、化发展纳入主要工作,(一)构建“九年一贯制”素质教育办学模式的阶段。(1984年1993年) 加强教师队伍的整体性建设,使建青实验学校的教师能够适应“九年一贯制”办学实验的需要,以适应教育创新的时代的需要。使教师成为新知识的学习者,教学改革的促进者,发展决策的参与者。,(二)努力创建幼小中“十五年一贯制”素质教育实验校阶段。 (1994年2002年) 学校十分重视师德教育,把其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按照教师专业化要求及教育部、上海市“教师师德规范”规定,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1999年在构建新的新的三年发展规划时,明确提出建青教工必须具备五种能力,即理想信念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外

11、语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发展性教学能力,充分体现了建青师资队伍建设的标准与十五年一贯制办学实验相适应的一致性,实效性和特色性。,(三)努力把学校办成实验性、国际化、创新型的示范学校阶段.(2003年至今 ) 21世纪教育的主流将是创新教育。全世界都日益关注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问题。面向新世纪,仅仅当好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园丁”,是远远不够的。教育改革呼唤创新型教育,创新型教育呼唤现代教师观。 全新的现代教师观的特点,要求我们着眼于教师队伍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最关键的是要改革教师管理的评价机制及培训方法。 对教师的评价应注重发展性、创新性,要允许学校中有不同的“声音”存在。学校要努

12、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为形成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意识的教师队伍培植崭新的精神土壤。,四、探索校本教研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规律、方法、途径、评价,(一)校长应成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来推动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要将校本教研提到课程层面来运作,包括促进教师形成课程意识 ( 而非教材意识 ),着眼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结合校本实际的开发,提升学校课程建设的综合能力。,1、抓理论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无观念引导的行为是盲目的,无理论支撑的实践是不深刻的。加强理论学习,是从事教育科研的基础。只有通过学习确立新的教育理念,才能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但如果采用

13、灌输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化,易造成其表面的、口头上的认可,并没有真正理解、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结果会陷入“新瓶装旧酒”的误区。,为使教师切实转变观念,我们采用了三个措施:,(1)参与促提升。 参与到教育科研中的自然提升就是一种实质性认 可。让教师有意识地、自觉地通过教育实践,并且 通过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某种教育观念,或 者说在实践中证明了自己对某些问题的假设,领悟 到新理念的巨大魅力,从而达到观念的真正提升。,例如由幼儿部全体教师参与研究的市基金课题尝试教育研究,刚开始时,大家都不知该如何入手。通过课题组对计划的修订、对方案的逐步完善,以及一次次的尝试活动设计、执教、研讨、反

14、思和再调整的过程,教师对尝试新理念的认识才由表面化的认同到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这是研究过程的一种双向构建。使得教师能够能在实践活动中,以理论为依据,将具体的实践愈合经验提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这时他们内心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2)原著促转变。,“读原著、学理论”的活动已经开展多年。教科室规定每位兼职科研员每年至少学习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并以“读书心得”的形式保留为物化的学习成果,编辑成册,供全体教师借鉴、参考;在兼职科研员先行一步的同时,许多一线教师也加入到“读好书,写体会”的行列中来,每学期会自觉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文章交教科室存档,教科室为了鼓励先行者继续努力,会在认真阅读、筛选的基

15、础上,以征文或成果评奖的形式将一些好论文推荐出去,为教师搭建展示自己成果的舞台。,(3)研讨促内化,学校定期召开各种形式和主题的研讨活动,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例如学校每年都召开“德育工作研讨会”、“班主任工作交流会”、“学生心理指导报告会”、“教学工作研讨会”、“实验课题论证会”、“骨干教师经验交流会”以及“青年教师教研评优活动”,学校还不定期召开“双语工作研讨会”和“基地学校研讨活动”等。,(二)建立新型课程结构是实施二期课改的关键,改革过分注重智育和传承知识的偏向,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改革课程结构过分强调学科独立性、门类过多和缺乏整

16、合的倾向,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横性与选择性。,改革强调课程内容过分强调学科体系严密性,过分注重经典内容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和适应性。,1、我们在课程建设上采取了“加强德育,扬长补短、削支强干、重组整合、纵连横通”的方针,建立了新的课程体系。,加强德育: 运用课改理念,建立基础性、拓展性、探究性的德育课程模块。建立目标分层化,模式多样化,内容综合化,选择自主化,活动课程化,评价科学化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提高德育实效性。,基础性德育课程模块: 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班会、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规范教育,风纪环境等,还开设了时事形势教育,仪式教育,青春期教育,民防教育、生命教育等专题讲座,形成系列。开发专题教育的学习资料包,自编教材。如怡情育心班会课教材库。,拓展性德育课程,编制分年龄段的课程目标与实施方案。 如从六年级到高三年级分别开设了:孝敬父母小家务劳动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