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 3.3《代数式的值(2)》教案 (新版)苏科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247575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数学上册 3.3《代数式的值(2)》教案 (新版)苏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3.3《代数式的值(2)》教案 (新版)苏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3.3《代数式的值(2)》教案 (新版)苏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3.3《代数式的值(2)》教案 (新版)苏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3.3《代数式的值(2)》教案 (新版)苏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上册 3.3《代数式的值(2)》教案 (新版)苏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上册 3.3《代数式的值(2)》教案 (新版)苏科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3 代数式的值(2)教学目标:1能读懂计算程序图(框图),会按照规定的程序计算代数式的值,会按照要求设计简单的计算程序,初步感受“算法”的思想。2. 在计算代数式的值的过程中,感受数量的变化及其联系。教学重难点:会按照规定的程序计算代数式的值,会按照要求设计简单的计算程序,初步感受“算法”的思想.教学过程:一、预习导航: 小明的爸爸存入2年期的教育储蓄8800元(2年期教育储蓄的年利率为3.9%,免缴利息税),到期后本息和(本金与利息的和)自动转存2年期的教育储蓄,像这样至少要储蓄几次才能使本息和超过10 000元。请你用如图所示的程序,用计算器帮小明的爸爸算一算。输入8800(1+3.9

2、%2)10000输出是否分析:小明的爸爸存入2年期教育储蓄8800元,到期后的本息和为多少?如果不满10 000元,再将所得的本息和续存2年期教育储蓄;到期后的本息和能满10 000元吗?如果不满,再继续储蓄直至超过10 000元。师:如何简明地表示这样的计算过程呢?(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继而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的计算框图,并向学生说明设计计算框图的规范要求)二、例题研究: 1)按计算程序计算并填写下表:(程序代数式求值)师生共同操作“做一做”输入-2.5-0.4901.99输出 输入x3-5输出_分析:如果将这个数值转换步骤所表达的代数式写出来,是: ; 代入数值注意什么?你能口算出结果吗?拓展:

3、按如图所示的计算程序,若开始输入的X的值为2,结果大于1500才可以输出,否则将得到的数值返回按原来的程序再进行计算,一直到符合要求,则最后输出的结果为 。输入x1500输出_三、展示交流: 1、请你先设计出计算代数式3x2-5的值的计算程序(设计计算程序即:回忆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再计算并填写下表:(代数式程序求值)输入x输出3x2-5x-1013x2-52、训练(1) 练一练1.填表:x-2-10122(x-3)-5(x+1)(2) 在下列计算程序中填写适当的数或转换步骤输入_+1( )2输出25输入2输出-15输入2( )2+1输出_四、归纳总结:1如果先给你计算程序,第一步把计算程序要

4、表达的代数式表示出来。第二步实质在做求代数式值的工作。2如果给你代数式让你设计计算程序,只要严格按照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再结合设计计算框图的规范要求来设计。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哪些?还有什么疑问?五、布置作业:1根据右边的数值转换器,按要求填写下表x-101-2y1-0输出2用火柴棒按下面的方式搭成图形 (1)根据上述图形填写下表图形编号火柴棒根数 (2)第n个图形需要火柴棒根数为s,写出用n表示s的公式(3)当n=10时,求出s值3当x=3,y=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1)2x2-4xy2+4y; (2).4当x-y=2时,求代数式(x-y)2+2(y-x)+5的值5小明读一本共m

5、页的书,第一天读了该书的,第二天读了剩下的 (1)用代数式表示小明两天共读了多少页(2)求当m=120时,小明两天读的页数6当m=2,n=1时,(1)求代数式(m+2)2和m2+2mn+n2的值(2)写出这两个代数式值的关系 (3)当m=5,n=-2时,上述的结论是否仍成立?(4)根据(1)、(2),你能用简便方法算出,当m=0.125,n=0875时,m2+2mn+n2的值吗?参考答案3.3代数式的值(2)1(略). 2. (略) 3.(1) 17; (2) ; 4. 13; 5. (1)m+(m-m) ; (2) 56; 6. (略) 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如科研方面尚嫌薄弱,全年未发表过一篇论文。今后在这方面应多加努力,要增强科研意识,多投注些时间和精力,刻苦学习,努力钻研,改变科研空白局面,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