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 1.3 线段、射线和直线学习指导素材 (新版)青岛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245345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数学上册 1.3 线段、射线和直线学习指导素材 (新版)青岛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1.3 线段、射线和直线学习指导素材 (新版)青岛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1.3 线段、射线和直线学习指导素材 (新版)青岛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1.3 线段、射线和直线学习指导素材 (新版)青岛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上册 1.3 线段、射线和直线学习指导素材 (新版)青岛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上册 1.3 线段、射线和直线学习指导素材 (新版)青岛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直线、射线和线段学习指导学习目标:1.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2.明确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表示方法.3.掌握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4.掌握直线的性质: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掌握两条直线相交,只能有一个交点。学习重点和难点:1.重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及它们的表示方法.2.难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区别与联系.学习要点:1、直线的概念一根拉得很紧的线,给我们以直线的形象。也就是说,直线是直的,并且向两方无限延伸的。代数中的数轴就是直线。2、直线的表示方法(1)可用小写字母表示,如图1的直线可记作“直线a;(2)也可用在这条直线上的两个点来表示,如图2的直线可记作“直线AB或“直线BA”。3

2、、直线的基本性质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或者说两点确定一条直线)。4、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这个点,如图3中,点A在直线l上,也可说成是直线l经过点A.(2)点在直线外,或者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如图3中,点P在直线l外,也可以说成是直线l不经过点P.5、射线的概念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这点叫做射线的端点。6、射线的表示方法(1)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一条射线可用它的端点和射线上另一个 点来表示。如图4中的射线可表示为“射线OA”,表示端点的字母必须写在前面。(2)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图4中的射线OA,也可记做“射线l”。7、线段的概念直线

3、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部分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8、线段的表示方法(1)一条线段可用它的两个端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图6中,以A、 B为端点的线段,可记作“线段AB” 或“线段BA”。(2)一条线段可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如图6中,线段AB也可记作“线段a”。学习指导:(一)自主学习,看课本1314页的例子,回答问题. 1.欣赏图片找特征 请同学们欣赏下列图片,说出它们分别是上述哪种图形和形象. 第一组图片:同学们拔河的两幅图片不用力时用力时;车轮辐条; 第二组图片:手电筒发出的光; 第三组图片:笔直的铁轨.2.你能总结出它们各自的特征吗?(二)精讲点拨: 1.线段有两个端点,两端点间

4、线笔直. 2.射线:笔直,一个端点,可以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 3.直线:笔直,可以向两个相反方向无限延伸. 4.我们认识了线段、射线、直线的特征,那它们又怎么表示呢? 请学生看课本14页中的内容. (强调射线的表示,如果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必须端点字母在前)(三)有效训练:1.填空:如图,有( )条直,有( )条线段,有( )条射线,其中,以点O为端点的射线共有( )条,它们是( ). 2.下列语句不正确的是( ) A.直线AB与直线BA是同一条直线 B.射线OA与射线OB是同一条射线 C.射线OA与射线AB是同一条射线 D.线段AB与线段BA是同一条线段 观察与思考:下面三个图中演示了点与直

5、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动手操作:(1)动手操作,画经过A点的直线,可以画多少条?(2)动手操作,画经过A,B两点的直线,可以画多少条?(3)得出直线的性质: 。(4)学以致用:如果你想将一根小木条固定在木板上,至少需要几个钉子?怎样才能把一行树苗栽直?请你想出办法,并说出其中的道理。直线的相交问题(1)如果两条直线经过同一个点,就称这两条直线 ,这时两条直线有惟一的公共点,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 。如图: 与 相交,点 是它们的交点。(2)学以致用:如图给出的分别有直线、射线、线段,能相交的图形的个数有( )个。 (A)1个 (B)2个 (C)3个 (D)4个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如科研方面尚嫌薄弱,全年未发表过一篇论文。今后在这方面应多加努力,要增强科研意识,多投注些时间和精力,刻苦学习,努力钻研,改变科研空白局面,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