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在镜头中的野生动物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1241312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8.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现在镜头中的野生动物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出现在镜头中的野生动物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出现在镜头中的野生动物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出现在镜头中的野生动物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出现在镜头中的野生动物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出现在镜头中的野生动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现在镜头中的野生动物(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出现在镜头中的野生动物1山地麻蜥,在中国华北地区的这种山地麻蜥又被称为华北麻蜥。脊椎动物爬行纲有鳞目蜥蜴科麻蜥属。山地麻蜥主要栖息在市郊海拔大于100m的山丘上部及山顶。研究结果表明,山地麻蜥正常密度大约为1只/100 m2,其数量与山丘土石状况、植被盖度及海拔高度有一定关系,与植被类型关系不大。山地麻蜥似乎有一定的“护洞”行为。主食昆虫和蜘蛛。分布于蒙古、俄罗斯以及中国大陆的内蒙古、北京、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等地,主要栖息于岩石裸露的砾质山坡以及长有稀疏的荆蒿杂草和阔叶树。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2、。摄于河北邯郸涉县-2玉斑锦蛇游蛇科,别名杏树根子桑根蛇美女蛇,全长可达1米左右。背面紫灰色,头部有三道黑斑;背中央有一行几十个黑色菱形斑,菱形斑中央及边缘黄色;腹西灰白色,左右交错排列着黑横斑。生活于丘陵山区林地,捕食蜥蜴和鼠类,卵生,无毒。广布于中国华北、华东、华南地区。是北京地区稀有种类,仅在密云和怀柔云蒙山区、海淀香山樱桃沟部分地区有少量发现。此外在近京的河北野三坡拒马河流域比较常见。摄于北京潭柘寺-3丝带凤蝶鳞翅目凤蝶科,两性翅色差异明显,雄性素雅,雌性浓艳华丽,它们常常形影不离,所以被人们比作反抗封建婚姻的爱情蝶。别名马兜铃凤蝶、软尾亚凤蝶,仅产于中国北方(北京、东北、河北、河南、

3、甘肃等)和朝鲜。翅面背景从乳白色到乳黄色,上嵌少数黑点,臀角有以红色细带嵌在黑斑上,尾突细长如飘带,是蝴蝶 收藏的中档蝶种。成虫4-8月间出现,飞行轻缓。白色为雄性,黑色为雌性。摄于河北邯郸涉县-4喜鹊鹊属,又名鹊。体形特点是头、颈、背至尾均为黑色,并自前往后分别呈现紫色、绿蓝色、绿色等光泽。双翅黑色而在翼肩有一大形白斑。尾远较翅长,呈楔形;嘴、腿、脚纯黑色。腹面以胸为界,前黑后白。 体长435460毫米。雌雄羽色相似。幼鸟羽色似成鸟,但黑羽部分染有褐色,金属光泽也不显著。分布范围很广,除中、南美洲与大洋洲外,几乎遍布世界各大陆。在中国,除草原和荒漠地区外,见于全国各地,有4个亚种,均为当地的

4、留鸟。摄于北京植物园-6斑衣蜡蝉(若虫)分布华北、华东、西北、西南、华南以及台湾等地区。寄生樱、梅、珍珠梅、海棠、桃、葡萄、石榴等花木。(特别喜欢臭椿)以成虫、若虫群集在叶背、嫩梢上刺吸危害,栖息时头翘起,有时可见数十头群集在新梢上,排列成一条直线;引起被害植株发生煤污病或嫩梢萎缩,畸形等,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和发育。摄于河北邯郸斑衣蜡蝉(成虫)摄于北京798-7红喉姬鹟(疑似雌鸟)中国为东北地区繁殖鸟,在南部沿海、海南越冬,迁徙时遍及东部地区。数量较多。全长约13cm。雄鸟上体灰黄褐色,尾羽黑褐,尾羽基部白色,繁殖期雄鸟喉部橙黄色,非繁殖期则近白色,胸以下大致灰色。雌鸟似非繁殖期雄鸟,但胸部沾

5、黄褐色。栖息于针阔混交林和灌丛。性活泼而胆怯,常站立在枝头捕捉经过的昆虫。在树上或树洞中营巢。摄于北京圆明园-8白尾灰蜻(雌)差翅亚目,蜻科。白尾灰蜻雄虫胸部深褐色,背板中央具紧密连接的黄斑;翅透明,前缘脉即邻近翅脉黄色。主要分布于北京、河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四川、云南等地。摄于北京圆明园9家燕中等体型(20厘米,包括尾羽延长部)的辉蓝色及白色的燕。上体钢蓝色;胸偏红而具一道蓝色胸带,腹白;尾甚长,近端处具白色点斑。几遍及全世界。摄于北京圆明园-10异色多纹蜻异色多纹蜻体小到中型,雄虫体色浅黄,翅脉黑色,翅痣黑褐色,腹部黑色斑纹断续,不连成直线。雌虫体色黄,翅脉红色,翅痣黄色,腹部黑条

6、纹明显,连成直线。它体长28mm,翅展68mm。主要分布于北京、天津、江苏、浙江等地。摄于北京圆明园-11异色灰蜻俗名鼎脉蜻蜓。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广西、四川、云南、广东、香港、台湾、北京等。雄虫胸部深褐色,具灰色粉末,呈现灰色;翅末端具淡褐色斑,翅基具深褐色斑,后翅翅基的色斑大,成三角形;足黑色,具刺;腹部灰色,八至九节黑色。雌虫黄色。摄于圆明园雌(摄于北京植物园)-12苇尾蟌俗称苇笛细蟌。主要分布浙江、云南、广东、香港、台湾等地。摄于北京植物园-13小豹蛱蝶鳞翅目蛱蝶科,翅面较浅的橙黄色,有黑色斑纹,后翅翅反面有2条明显的淡紫色横带纹。翅展45-60mm。分布区域:河北、河南、陕西、北

7、京等。摄于北京植物园-14小环蛱蝶鳞翅目蛱蝶科。翅面黑色,斑纹白色前翅中室有一白色纵纹,断续状;翅反面棕红色。 飞行缓慢,喜滑翔。区域分布:北京、东北、河南、陕西等;朝鲜、日本。于北京植物园、北京百花山-15树麻雀雀科麻雀属,世界分布很广泛,从澳大利亚向北沿海至欧洲东部鄂霍次克海地区,向西遍及整个欧洲。亚洲从日本,朝鲜经中国向西,通过南亚,西南亚,一直到大西洋沿海岸诸国及其附近岛附近岛屿均有分布。遍及中国各省区。麻雀一般均为地方性留鸟,在当地繁殖。 摄于北京动物园-16绿头鸭又名大头绿(雄)、蒲鸭(雌),是家鸭的野生种。多栖息于湖泊、池塘及河口。绿头鸭分布广泛,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大部分地区、非洲

8、北部。在北方繁殖,南方越冬。在中国全境都有分布。本物种未列入保护,但在许多国家被列入准许狩猎的种类,有些地区由于过度捕猎而数量减少。世界上飞的最快的鸟类排名第五,每小时可达65公里。摄于北京动物园-17翘鼻麻鸭在淡水湖泊、河流、盐池、盐田及海湾等处等湿地活动。冬天时随潮汐涨落,在未封冻的河口可见。又名白鸭、冠鸭、掘穴鸭、潦鸭、翘鼻鸭、花凫。分布于欧亚大陆,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西藏、四川和云南北部等地繁殖。越冬区至北非、印度及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和东南沿海一带的亚热带地区。在西欧为留鸟,德国北部海岸有其固定的换羽地,每年在此地换羽的翘鼻麻鸭约有10万只。本物种未列入保护,在中国种群数量较丰富

9、,但也存在非法捕猎的现象,在某些地区已列入保护(如中国吉林省列入三级保护动物)。摄于北京动物园-18加拿大雁体形巨大的雁形目鸟类,其成鸟体长可达100厘米,翅膀展开时长度为160至175厘米。加拿大雁是群居性鸟类,栖息在平原的湖泊、沼泽以及河流平缓的水面。与雁属鸟类一样,黑雁属的鸟类也是素食主义者,加拿大雁也不例外,它们的食谱中不仅有水生植物,还有陆生的各色野草,以及农作物。加拿大雁为典型的新北界鸟类,广泛於北美洲各地,偶见野生种群越冬于日本东北部和东北亚其他地区;本物种经过引种扩散至欧洲、亚洲以及新西兰等地,在亚洲东部有本物种引入;在中国,仅有北京附近区域有本物种野生种群的记录,相信是引入种

10、群逃逸野化而形成的种群。另外根据观鸟爱好者的记录,在鄱阳湖区也有本物种的观测记录。本物种种群数量较大,未被列入保护动物目录,同时本物种也实现了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繁殖,驯养的加拿大雁是人类的食物来源之一。摄于北京动物园-19灰雁又名大雁、沙鹅、灰腰雁、红嘴雁、沙雁、黄嘴灰雁。栖息于湖泊、河滩水域地带。他们经常选择水生植物密布的环境藏身,有时也在开阔的湖面游荡。憩息时常有一些灰雁放哨警戒。早展、夜间或黄昏出来觅食。本物种是古北区代表鸟种之一,繁殖于西伯利亚南部、欧洲北部、东部、冰岛以及中国新疆西部北部、青海柴达木盆地青海湖、东北的内蒙古、黑龙江等省份;越冬于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伊拉克、印度西北部、

11、中国南方的江苏、湖南、广东、福建等地也有本物种越冬。本物种未列入保护名单,但由于过度捕猎和栖息地的破坏(如在鄱阳湖、洞庭湖等越冬地,受到非法捕猎和湖区破坏的威胁)。本物种的数量呈下降趋势。普遍认为灰雁是欧洲家鹅的祖先。摄于北京动物园-20黑尾鸥鸥科鸥属,栖息于近海岛屿和岩石裸露的海滨以及内陆海域。以鱼虾、螺蚌为食;也常尾随船只,取食废弃食物。繁殖期57月,在悬崖岩石上或草丛间筑巢。在山东和福建沿海一带繁殖,越冬于华南、华东沿海和台湾,偶见于内陆的云南。本物种未列入保护名单。摄于北京动物园-21斑头雁又名白头雁、黑纹头雁。高原鸟类,生活在高原湿地湖泊亦见于耕地,迁徙和繁殖时结成小群,可见与棕头鸥

12、混群繁殖,亦见与黑颈鹤、赤麻鸭等鸟类混群,常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在拉萨市郊,本物种常结群活动于当地居民的房前屋后,甚至与人们饲养的家禽混群活动。斑头雁是非常适应高原生活的鸟类,在迁徙过程中会飞越珠峰。繁殖于中亚地区、克什米尔、蒙古、中国青海、西藏、新疆西部的湖泊,在中国东部的呼伦贝尔也有本物种繁殖,越冬于印度和缅甸北部、中国的西南部高原地区如云南、贵州和陕西南部等地。本物种数量较多未列入保护名单但受到栖息地破坏、狩猎和捡蛋等人类活动的威胁。摄于北京动物园-22赤麻鸭赤麻鸭的生境多样,从世界屋脊的高原湖泊到平原地区的湿地沼泽都能看到它们,山区小溪、开阔的水塘、海边沙滩甚至靠近绿洲的戈壁滩都是赤麻

13、鸭的活动范围。繁殖于欧洲东南部、亚洲中部、蒙古、非洲西北部以及中国的东北、内蒙古、西部省份如甘肃、青海、西藏、四川、云南、贵州等地;越冬于日本南部、朝鲜半岛、中南半岛、南亚次大陆、非洲尼罗河流域,中国的华北、长江流域省份,偶见于台湾岛内。未被列入保护名单,但受到捕猎和栖息地破坏的威胁,目前本物种野外数量正在呈减少的趋势。摄于北京动物园-23达乌尔黄鼠又名蒙古黄鼠、草原黄鼠、大眼贼、豆鼠。国北部的草原和半荒漠等干旱地区,如东北、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宁夏和甘肃等省区。啮齿目松鼠科,小型地栖松鼠类的一种,眼大而圆,故名“大眼贼”。耳壳退化,短小脊状,尾短。黄鼠为冬眠动物。一年内只有6个月

14、的活动时间,大部分时间在休眠中度过。黄鼠最早于3月24日出蛰,至5月上旬结束,出蛰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在“清明”节后,是雄鼠;第二个高峰在“谷雨”节前,是雌鼠。有明显的先雄后雌的顺序。黄鼠经过6个月以上的活动,到10月份天气变冷就封洞深入到1米以下的窝巢内,进行冬眠(也称入蛰)。入蛰一般由10月初开始,到10月底结束。入蛰的顺序是先雄后雌,最后是当年生幼鼠。冬眠前将来年的的出来洞道挖好,但不挖到地面,然后入穴将接近住窝的洞道堵塞,蜷伏巢内,嘴鼻紧贴肛门,不食不动,体温降到4度,心脏跳动缓慢。是典型的白昼活动动物,夜间不出洞活动。摄于内蒙赤峰-24黄头鹡鸰鹡鸰科鹡鸰属,体长约18厘米。头及下体艳黄色。诸亚种上体的色彩不一。亚种citreola背及两翼灰色;werae背部灰色较淡;calcarata背及两翼黑。具两道白色翼斑,雌鸟头顶及脸颊灰色。与黄鹡鸰的区别在背灰色。亚成鸟暗淡白色取代成鸟的黄色。虹膜深褐色;嘴黑色;脚近黑。繁殖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