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240378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 10世纪初,契丹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是()A宋 B辽 C西夏 D金【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0世纪初,契丹族杰出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后改国号为辽故选B2. 建立辽政权的少数民族是()A女真族 B契丹族 C蒙古族 D鲜卑族【解答】916年契丹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辽)故建立辽政权的少数民族是契丹族故选B3. “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一文字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A阿保机 B元昊 C阿骨打 D赵构【解答】契丹族原居住在辽河上游一带,过着游牧生活在同中原人的密切交往中,他们逐渐学会了农耕,并开始定居生活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

2、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后来改国号为辽故选A4.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少数民族领袖,他于1038年11月10日自立为帝,脱离宋朝,国号“大夏”,亦称西夏,定都兴庆府。他来自下列的哪个民族呢()A契丹 B女真 C党项 D突厥【解答】1038年11月10日党项首领元昊自立为帝,脱离宋朝,国号“大夏”,亦称西夏,定都兴庆府故选C5. 按照和约,北宋要给辽、西夏岁币。下列对岁币的理解错误的是()A促进我国北方地区的发展 B促进了和约双方的边界贸易 C给北宋换来了永久的和平 D给北宋人民增加了沉重负担【解答】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

3、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故选C6. 下列人物和及其建立的政权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耶律阿保机-金 B完颜阿骨打-辽 C赵构-北宋 D元昊-西夏【解答】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建立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汉族)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北宋,定都东京;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史称西夏;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后定都会宁故选D7. 图中的货币分别为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契丹和西夏()A都在同一区域建立的政权 B

4、都是由同一民族建立的政权 C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 D都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解答】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都是仿照中原汉族王朝的圆形方孔铜钱铸造的,这说明契丹和西夏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故选C8. 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解答】辽建立于916年,1125年被金所灭;北宋建立于960年,1127年,被金所灭;西夏建立于1038年,在西北,1227年亡于蒙古政权1005年北宋和辽订立澶渊之盟,1044年北宋和西夏订立宋夏和议,形成了北宋、辽、西夏并立的局面故选B9. 某班举行辩论会,同学们的辩论题目中哪一个准确概括了两宋时期的特征()A盛世危机 B短暂繁

5、荣 C帝国中兴 D政权并立【解答】两宋时期,契丹人建立辽,党项人建立西夏,女真人建立金,以及汉人建立宋朝各民族政权并立,互相攻伐,有战有和因此两宋时期,最显著的时代特点是民族政权并立故选D10. 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 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 D促进了北方畜牧业发展【解答】1005年1月北宋与辽在澶州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每年银10万两、绢20万匹,史称“澶渊之盟” 宋辽订立的和议后,宋辽之间保持了一百多年的相对和平局面,促进了双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

6、发展宋辽边境“生育番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就是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和平局面的表现故选B1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下册请回答:(1)材料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的政权?(2)根据材料指出,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4)京剧澶渊之盟中的剧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答案】(1)契丹族(2)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3)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是 澶渊

7、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4)宋真宗12. 请你仔细观察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并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政权建立者。辽北宋西夏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都城名称。ABC【答案】(1)辽:阿保机;北宋:赵匡胤;西夏:元昊(2)A:上京;B:开封;C:兴庆13. 对宋朝和约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结合材料,探究问题。材料一 规定双方为兄弟国家,宋每年向辽纳岁币,绢20万匹、银10万两。材料二 西夏向宋称臣,宋每岁赐西夏绢13万匹、银5万两、茶2万斤,节日再另行赏赐。(1)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分别是什么事件?(2)材料一签订时宋的最高统治者是谁?(3)材料二中“西夏”的国主是谁?(4)谈谈你对宋与辽、西夏的“战”与“和”的看法。【答案】(1)澶渊之盟、宋夏和议(2)宋真宗(3)元昊(4)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和平有利于双方经济的发展,“和”是历史的主流,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如科研方面尚嫌薄弱,全年未发表过一篇论文。今后在这方面应多加努力,要增强科研意识,多投注些时间和精力,刻苦学习,努力钻研,改变科研空白局面,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