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市场的发展及其对信息技术的要求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1237098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728.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市场的发展及其对信息技术的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电力市场的发展及其对信息技术的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电力市场的发展及其对信息技术的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电力市场的发展及其对信息技术的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电力市场的发展及其对信息技术的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力市场的发展及其对信息技术的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市场的发展及其对信息技术的要求(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整合是“随需应变”策略的另一重要基础。通 过整合,可以更加充分的用好生产要素,可以培 育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使“随需应变”策 略顺利实施,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空间。 企业是由一系列生产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 当企业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地利用这些要素而完 成某项工作时,企业就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因 为企业竞争力的实质,就是企业有效地使用生产 要素的能力。而“整合”,就是将企业生产要素中 与IT 相关的因素有效地利用。业务整合包括了业 务流程整合、信息整合和人员整合。这三个方面 的整合并不孤立,而是彼此交叉和相互支持的, 这三者的整合,处处都与管理纠结在一起,只有 通过管理的手段,对其梳理,才能

2、使企业成为一 个有机的企业,一个随需应变的企业。 2 、HP 公司的“IT 服务打造动成长企业”策 略 作为各类业务信息系统而言,由于业务的不 断变化,IT 系统的适应性与灵活性是影响各类业 l 兰查笙圣薹盈幽盈盈冒蟹圈蟹暖幽 务信息系统的重要因素。为此,H P 公司提出了I T 服务打造动成长企业的方案,来提高各类业务信 息系统的灵活性与适应性。适应性的基础是灵 活,而灵活性与适应性是要靠技术手段来实现 的。在IT 技术上,他们提出了把系统建立在简易 化、标准化、模块化和集成化,即所谓“四化” 的基础之上。使IT 与业务达到最佳同步,不断以 创新来追求企业的成长,即所谓实现企业的动成 长。在

3、服务方面,HP 公司提出了四种服务:HP 支持服务,奠定企业I T 源动力;H P 咨询服务,洞 察IT 与业务整合之道;Hp 管理服务,成就企业 核心竞争力;H P 培训服务,造就人才,共建未来。 HP 公司,通过IT 技术的创新和IT 服务,使IT 与 业务达到最佳同步,实现了企业的动成长发展。 宋燕敏 国电自动化研究院南京2 1 0 0 0 3 摘要 电力市场是电力产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既包 括管理机制( 即主要采用法律、经济手段而非行 政命令对电力的运营交易进行管理) ,又包括执 行系统( 交易系统、计量系统、通信系统等) 。电 力市场的基本特征是公开性、竞争性、网络性。放 松管制、有序

4、竞争和信息、网络、电力控制技术 的广泛应用是电力市场的两个主要特点。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电力市场的发展解决 了技术“瓶颈”问题;信息技术与电力控制、运 行和管理技术有机融合,对电力市场的发展产生 极其深刻的影响;为电力市场的商业化运营提供 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电力市场的发展,又 对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促进了信息 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 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20 世纪中期,以电子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 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将人类 带到了崭新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与信息传输和 处理相关,在20 世纪中叶爆发了以电子技术为基 础的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技术革命。 19

5、 58 年第一块集成电路发明以来,相继经历 了小规模集成、中规模集成、大规模集成、超大 规模集成,以及现在的特大规模集成的发展阶段 ( 4 ) 。集成电路是整个信息产业的基础,集成电路 技术在不同年代的水平决定了信息技术的不同发 生左互蕴袋筮星复筐簋丝壁丝诠立墓 5 3 电力可持续发展与信息化建设 展阶段( 4 ) 。20 世纪50 年代,信息技术在以微电 子技术的突飞猛进中发生了突破性的发展,为以 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奠定了基 础,带来了信息处理、传输和服务技术的飞速发 展。 信息技术以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与空前的影 响力、渗透力,改变人类经济发展形态、生活方 式、社会结构、学习与

6、认知形式、政府与企业管 理以及文化传播与交融的形式。随着网络技术的 出现和发展,信息技术为更新、更广的领域的技 术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多年来,信息技术与电力技术相互融通,渗 透到电力工业生产运行的各个环节,一方面促进 了能源的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已成为电力系统 安全、稳定和优质运行不可或缺的技术保障手 段。近年来,电力市场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电力工 业发展的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解决了电力 市场的技术“瓶颈”问题,而且为电力市场的商 业化运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 电力市场的起源与发展 2 1 电力市场的起源 电力工业关系国计民生,是重要的基础产 业,产供销同时完成,规模效益显著,具有区

7、域 垄断性经营的特点。同时,电力工业还是世界公 认的公用事业,电力企业必须为社会提供质优价 廉的电力供应和公平优质服务。因此,世界各国 长期以来都对电力工业实行公共管制,普遍采用 垄断经营和国有产权形式。在电力市场化改革之 前,中国电力行业的运营模式是:发电、输电、配 售电各环节统运行和管理,各环节缺少竞争。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80 年代 以来特别是进入90 年代,传统的电力工业管理体 制已经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一是世界经济全球化 和自由化趋势加强,全球生产和消费行为趋同, 促使各国为实现本国经济的发展,不得不加大经 济开放程度,逐步融入国际经济一体化大循环 中。在这种大背景下,各

8、国电力市场的开放也是 势在必行。二是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 济初见端倪。电力工业的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等 已经取得实质性突破,制约发、输、配、售环节 分离的技术“瓶颈”基本解决,为电力工业的市 场化改革创造了物质技术基础。三是长期以来实 行国有化和垄断经营,给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的 弊端日益突显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效 率低下,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水平和质量普遍不 高;电价不断提高,影响了国家经济竞争力;国 家财政负担加重,有的国家由此产生缺电局面。 因而,降低电价、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改革压 力日益强大。正因为如此,进行电力体制改革已 经成为了一种世界性潮流。 电力市场化改革正在全球范

9、围内被不断发展 和深化,从西欧的英国、北欧的挪威到北美的美 国、加拿大,从大洋州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到南 美的阿根廷,从南亚的新加坡到东亚的日本,都 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电力市场化改革之 路。 2 2 电力市场的本质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在电力行业中 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公平竞争,达到降低生产成 本,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工业的 持续良性发展,创造最大的社会效益。 电力市场是电力产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既包 括管理机制( 即主要采用法律、经济手段而非行 政命令对电力的运营交易进行管理) ,又包括执 行系统( 交易系统、计量系统、通信系统等) 。电 力市场的基本特征是公开性、竞争性、

10、网络性。放 松管制、有序竞争和信息、网络、电力控制技术 的广泛应用是电力市场的两个主要特点。 电力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和必然 产物。电力市场的运行必须由适合的管理机制和 有效的执行系统的有机结合。在社会、经济、法 律、政策和技术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电力 市场才能够达到充分竞争和优化资源配置等目 的。 传统的电力工业生产是自上而下的垂直型调 度模式,将发、输、配、用视为一个整体。引入 竞争机制后,将依次逐步开放发、输、配、用侧。 根据市场开放的程度,可以把电力工业从垄断型 经营发展成为完全开放的电力市场的过程分为四 个阶段:( 1 ) 垄断经营阶段:发电、输电、配电和 用电都垄断经营

11、;( 2 ) 发电竞争阶段:发电侧开放, 输、配和用电垄断经营;( 3 ) 批发竞争阶段:发电 和输电侧开放,配电和用电垄断经营;( 4 ) 零售竞 争阶段: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全部开放,全 面参与市场竞争。 2 3 中国电力工业的改革历程 中国电力市场的发展源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 求,得益于政府的大力促进,发展于电力行业的 探索和努力。 从80 年代开始,中国政府为解决电力供需矛 盾,开始实行集资办电、多渠道筹资办电等政策, 形成了多家办电的格局。1998 年前后,出现电力 供需基本平衡、局部供大于求的局面。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电力工业的改 革,1998 年国家提出了“厂网分开、建立

12、发电侧 开放电力市场”的改革目标。确定浙江等6 省市 为发电侧开发电力市场的试点。2000 年各试点电 力市场相继正式投入商业化运行。 2 0 02 年中国设立了电力监督与管理委员会 ( 电监会) ,国家电力公司被拆分为国家电网公司 生盈丑鹭毯厘复筮基逖必 5 4 和南方电网公司两大电网公司以及五大发电集团 公司等多家法人实体。为建立电力市场化运作机 制,打破省间电力交易壁垒,建立区域电力市场 奠定了基础。 2 o1o 年中国将全面实现发电侧电力市场。 2o1o 年以后,将逐步在售电领域引入竞争机制, 建立全面竞争的电力市场。 3 基于信息技术的电力市场运营系统 3 1 电力市场运营系统 中国

13、9o 代初开始研究电力市场的运作机理, 1998 年开始研究电力市场运营系统,2 0 0 0 年第一 套实时电力市场运营系统投入商业化运行。与此 同时6 个省级电力市场试点以不同模式和方法的 分别展开。完成了中国电力市场发展的第一阶 段。 电力市场化的特征表现为:( 1 ) 电作为商品在 竞争型市场中进行交易;( 2 ) 电不能储存,要求实 时平衡;( 3 ) 电网不需安全运行,稳定满足社会需 求;( 4 ) 市场交易应建立在电网安全和实时平衡基 础之上;( 5 ) 参与电力交易的市场成员与市场交易 调度中心在地理位置上可能相距几百甚至上千公 里。因此,只有依靠计算机技、网络技术、通信 技术等

14、信息技术才能够有效地、即时地完成电能 交易、供应和结算,支持电力市场的运营。 电力市场运营系统是为了适应我国电力市场 改革和电网商业化运营的需要而设计研制的,构 建于计算机软硬件平台之上的,基于电力系统及 电力市场理论,应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信息处 理技术,满足电力市场运行规则要求的技术支持 系统,为电力市场各个环节的安全高效运作提供 信息和技术支持工具。系统通过安装在电力调度 交易中心的一组计算机、远方电厂的计算机,采 用先进的测控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信 息技术实现电力市场运营的控制和管理。 电力市场运营系统是支持电力市场数据申 报、交易、结算等各阶段运营的技术支持系统,它 由以下子

15、系统组成:( 1 ) 数据申报子系统:实时 接收和处理市场成员的数据申报;( 2 ) 中长期交 易子系统:根据合同和期货电量申报编制电量和 电力分解计划;( 3 ) 日前交易子系统:根据最新申 报数据编制次日交易计划;( 4 ) 实时交易子系统: 根据竞价机组最新申报,计算并下发实时调度指 令;( 5 ) 结算子系统:根据市场电价,结算市场 成员各种收益;( 6 ) 合同管理子系统:对市场中 各类合同的签订、变更和执行进行管理;( 7 ) 信 息发布子系统:即时发布最新相关电力市场和电 力系统信息;( 8 ) 市场分析子系统:它是对市场供、 用电情况做出分析;( 9 ) 运行管理子系统:它主

16、要负责市场成员注册、市场参数设置等;与EM s 、 TMR 和DMIs 等系统的接口获取来自外部系统 I 兰查兰圣墨嗣幽盈翟图囡譬叠幽 的数据。其系统架构如图3 1 所示( 29 ) 。 图3 1 电力市场运营系统架构 3 2 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的技术实现 电力市场运营系统是为支持电力市场运营而 建立的一套控制与管理系统,包含多个子系统。 它既要考虑实现电力的交易,又要考虑电力系统 的安全运行。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的用户既包括调 度交易中心的运行维护人员,还包括市场覆盖范 围内,参与市场竞争的各个市场成员一一目前主 要是各发电商、大用户、区域( 省) 调度交易中 心和区外交易主体。 3 2 1 电力市场运营系统软件结构方案 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的软件结构方案主要有三 类:( 1 ) c s 结构( 2 ) B s 结构( 3 ) c s 结构与 B s 结构。 c s 结构,又称为c l ie n t ser ver 结构,即客 户端服务器结构。这是过去软件开发中最主要 的软件模式,根据软件结构的划分层数,又分为 两层客户端服务器结构、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