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由来、各地风俗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1230032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99.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宵节由来、各地风俗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元宵节由来、各地风俗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元宵节由来、各地风俗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元宵节由来、各地风俗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元宵节由来、各地风俗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元宵节由来、各地风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宵节由来、各地风俗(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 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 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 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 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 58- - 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 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 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

2、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 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 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 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 685- - 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 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 20 间,高 150 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 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3、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 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 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 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 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 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 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南北朝时代元宵节吃伴和肉与 动

4、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一种叫“面茧“的面食和焦饣追(即烤饼),到宋代有盐豉汤 印绿豆粉做的科斗羹,并出现了“圆子“,此后元宵节南北方均以吃元宵为习。 元宵灯节期间, 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所以元宵节又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 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 它体现了中 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 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 人们逐渐失去了共 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 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

5、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 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 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 孕期平安。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 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 成为厕神,所以民间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 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走百病 也叫游百病, 散百病, 走桥等, 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 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 结伴而行,见桥必过

6、,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偷菜节 流行于贵州省黄平一带苗族的偷菜节也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日这天, 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为偷莱与 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所他的菜仅限白菜,数量够大家吃一顿即可。偷菜不怕被发现,被份 的人家并不责怪。大家把愉来的荣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据说谁吃得最多,谁能早得意中 人,同时所养的蚕最壮,吐出的丝也最好最多。 巴乌节 彝族的传统节日巴乌节在农历正月十五。“巴乌“意为“打猎归来“。见于云南鹤庆彝 族支系黑活人居住区。时此节原本是欢庆狩猎归来的习俗话动,无固定节日。旧时人们狩猎 归来收拾猎物,兽头给狩猎的指挥,兽皮

7、给猎获人,肉则烧烤,其间兽头前、兽皮跟、众人 从,围火堆重现打猎动作。肉熟以后,众人分食。后来逐渐演变成固定的节日。节日中的巴 乌舞由十二面木鼓、十二面铊锣和十二支唢呐(闰年各用十三件)组成乐队伴奏,由三十六名 年轻女子披上虎、豹、熊、鹿、虎子、兔、狐等的毛皮或者头插锦鸡和各种鸟雀的羽毛。装 扮成飞禽走兽,围绕火推踏歌起舞,表现各种动物的姿态,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猎手们则 手持弓弩或钢叉,将“猎物“围住,朝“猎物“们旋转的相反方向,表演各种狞猎动作。节日期 间,还要进行耍龙灯、狮灯、白鹤灯等活动。 元宵节的由来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 2000 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

8、于东汉明帝时 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 夜晚在皇宫和寺庙 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 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 十五。 (太一: 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 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 为中元节, 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主管上、 中、 下三元的分别为天、 地、 人三官, 天官喜乐, 故上元

9、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 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 落灯, 整整十天。 与春节相接, 白昼为市, 热闹非凡, 夜间燃灯, 蔚为壮观。 特别是那精巧、 多彩的灯火, 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至清代, 又增加了舞龙、 舞狮、 跑旱船、 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的传说元宵节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 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

10、,立 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 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 告诉了人们。 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 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 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 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 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 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 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 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11、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 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全国各地的元宵节习俗全国各地的元宵节习俗 河北省永平府元宵节,有病的妇女群聚窑下,称“陶灸“。儿女交错度桥,称“ 度百厄“。也有人以纸裁剪为九条纸绳,信手打结以卜休咎,称“结羊肠“。又以十二个面盏 贮油放入锅中蒸熟,以面盏积水之多寡来预卜该月的晴雨。静海县上元节以大馒头为节食。 庆云县元宵节男子请五祖教拳棒,女子请紫姑卜休咎。 山东省淄川县元宵节临水人家多放河灯。宁阳县元宵送灯至祖坟。博兴农村的 元宵节有照灯的习俗。男孩子提着灯,绕枣树六圈,口念“嘟佬嘟佬,开花结枣“六遍,就能 使枣树丰收。莒县男女老少于

12、正月十六到野外踏青,称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永保 青春年少。 河南省襄城县元宵吃馄饨汤,称之“团圆茶“,娘家接已嫁的女儿回家过节,郲 县元宵庆灯时,老幼有病者,皆以火灸石龟。本地有河桥的,相率过桥。若无桥,则以木板 搭数丈高之“天桥“,称为“走百病“。 陕西省凤翔县于元宵节宴请女儿、女婿,称之“吃十五“。并送灯、送油,称之 “添油“。 江苏省武进县上元日绑缚芦苇成丈许之火炬,插于田间,称“照田财“,用来预 卜早潦。火色白者为水,红者为旱。宜兴上元日,儿童戴鬼面具,屈脚振肩而跳,称之“跳 鬼“。 浙江省杭州民间传正月十五为上元天官赐福之辰,多斋素诵经,匍匐至吴山礼 拜。 海宁县元宵节以精

13、致的菊花灯为最出名。 上虞县少于元宵节晚上到戡恃月台上较量武艺。 建德县人家有新娶媳妇的,于元宵节设酒祭床。 江西省新建县民于元宵扫墓插竹为灯。万安县城各乡均于元宵节祀上元神舟。 湖北省云梦县(今之江汉)老农夫于元宵夜持火炬偏照田圃,叫“照绝地蚕“。儿 童则以田鼓迎神,以卜岁事。武昌的“弄龙“要一连三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跟随龙灯到邻村 赴宴,称为“龙换酒“。 湖南省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新 田县游完龙灯后,将龙灯付之一炬,称为“送灾“。 四川省四川元宵有“四偷“的习俗:“一偷汤圆二偷青,三偷檐灯四偷红。“除了 偷青是为了强身外,其余皆为求子的习俗。开县有

14、“对骂“的习俗。元宵节时人们搬板凳到户 外去,将平日之怨气,尽皆骂出,被骂之人不得回骂。 福建省泉州花灯别具特色,有香灯、纸折莲花灯、丝料宫灯、八结灯等等。邵 武县元宵夜境内庙宇绕境迎香, 称为“净街“。 福建南部有元宵节两村儿童互掷石为戏的习俗。 据说若不掷石,那个村子必定发生瘟疫。 广东省新安县民有于去年生男者,皆于元宵夜庆灯。南雄闹花灯时,父母取龙 灯上之龙须线给小儿系带,据说可保儿童无疾病。又取龙灯内残存的蜡烛照床下,据说可以 产贵子。文昌县民元宵夜偷青时,偷中的以挨骂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则以不挨骂为吉兆。 云南省云龙县于元宵节前迎三崇神,沿街立棚祭祀。弥勒州元宵后一日燃香于 桥,投石

15、水中,再取水洗眼,据说可以去疾病。 元宵节习俗元宵节习俗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 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 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 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 圆形, 可荤可素, 风味各异。 可汤煮、 油炸、 蒸食, 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 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观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

16、 58- - 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 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 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 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 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 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 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 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 685- - 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 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 20 间,高 150 尺,金光璀 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 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唐代的灯会是“ 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