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1轮思想政治人教课时规范练24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附答案)$848306.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1224209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1轮思想政治人教课时规范练24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附答案)$84830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1轮思想政治人教课时规范练24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附答案)$84830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1轮思想政治人教课时规范练24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附答案)$84830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1轮思想政治人教课时规范练24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附答案)$84830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1轮思想政治人教课时规范练24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附答案)$84830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1轮思想政治人教课时规范练24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附答案)$84830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1轮思想政治人教课时规范练24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附答案)$848306.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规范练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选择题1.“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是很悲哀的。”国家主席对“”的批评,其依据在于()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吸收外来文化会消除文化的民族特色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立足传统文化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A. B.C.D.2.201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是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学校教育是文化传播和文

2、化沟通的主要手段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继承A.B.C.D.3.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前所未有地重视老城保护与复兴、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其目的是()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彰显中华文化的个性和特点A.B.C.D.4.2017年9月8日,北京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共必修课启动,到2020年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须完成40学时的该课程内容的学习,东城区和通州区作为试点区于11月率先启动。在教师中续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是因为教育()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关键一环是文化

3、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可靠保证是实现文化创新性发展的根本途径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A.B.C.D.5.近年来,专家们呼吁,我国城市面貌在日新月异的同时,整体规划上的大拆大建破坏了城市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遗迹。城市建设要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要有历史文化保护线。对此,有下列不同看法,你赞成的是()A.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城市建设中要积极保护优秀文化遗产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环境,破坏了城市文化遗产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消失C.每个城市的文化遗产都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标签,城市的一切遗迹都应该全部保留D.传统文化都是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时代在不断发展,

4、我们不应该抱残守缺6.十九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对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报告作出了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摒弃封建主义的糟粕,弘扬和光大优秀民族传统主张全盘西化,这样才能与当今社会所共同呼吁之民主、自由、平等、科学等价值相适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全面继承,加强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A. B. C. D.7.“任何虚拟空间,不能代替经典名著。通过阅读才能探求古代经典名著的本原,追溯经典的本真。对

5、于经典名著的知识和内容,应该重视熟读、精读、细读、慎思,使之融入心灵、血脉,贯于践行。”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看,这是因为()A.古代经典名著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B.民族文化始终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C.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D.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8.“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近年来出现的微信抢红包大战,使“红包文化”有了更多的表达方式,丰富了传统节日的内容。这表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B.传统文化可以因时而变C.文化传承取决于物质载体D.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9.宋徽宗的芙蓉锦鸡图、林椿的果熟来禽图一部中国制作的名为美丽的森

6、林的动画片,利用动画技术将多幅宋代工笔画从画卷中“复活”。短片从第一帧画面开始,古韵悠然,风吹树叶动,鸟飞展翅高,精妙绝伦的宋代古画仿佛有了生命,其精美的画面,浓郁的中国风,深深打动了观众,目前已成为首部冲击2017年度奥斯卡动画短片奖的中国作品。这主要说明()A.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纽带B.有价值的文化创新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C.科学技术的运用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1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

7、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这进一步佐证了()立足传统文化能够保证文化永葆生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传统文化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B.C.D.导学号4549003311.2017年S市启动了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用“六个好标准”创建文明校园德育工作品牌,把该市中小学校创建成文化氛围浓厚、校园环境优美、工作秩序井然、师生知礼守礼的高品位文明校园。这表明()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决定着学生的价值观念S市通过发展公益事业满足学生文化需求该地积极发挥教育在传承先进文化中的作用S市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感A.B.C.D.12.在2017

8、年深圳文博会上,青岛出版社推出了VR阅读数字内容资源库,内容包括云冈石窟、三峡、三江源以及民俗系列,通过VR阅读的形式,增加读者的人文体验,受到参观者的追捧。这表明()生产力发展决定了文化的内容和性质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VR阅读已经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现代信息技术使文化传播方式发生根本变革A.B.C.D.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古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严于律己,是领导干部的安身立命之本、为政之基。材料一2017年1月,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要坚持共产党人价值观,不断坚定和提高政治觉悟。

9、修身立德是为政之基,从不敢、不能到不想,要靠铸牢理想信念这个共产党人的魂。党员要去庸俗、远低俗、不媚俗,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清廉自守,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材料二过去几年,党在全面从严治党这个问题上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但全面从严治党依然在路上。仍有一些党员干部,嘴上讲政治、喊看齐,私底下却心无敬畏、口无遮拦;人前遵纪守法,言必称党性修养,背后却是觥筹交错、纸醉金迷,烧香拜佛、神神鬼鬼(1)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共产党人要不断修身立德的意义。(2)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14.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上海徐家汇

10、是著名的现代商业区,同时又富有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到处是名人故居和历史建筑。近年来,该地在城市建设中强化特色,着力延续历史文脉留住城市“灵魂”,有效利用徐家汇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资源,在文化上保持海派历史文脉,让沿路街景、民宅都与现存的无数幢历史保护建筑相协调,保留人们喜爱的老上海城市风貌,充分展现徐家汇具有历史发展脉络、人文特色和丰富内涵的巨大魅力。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继承的有关知识,分析徐家汇的经验对城市建设的启示。答案:1.B说法错误,吸收外来文化不一定会消除文化的民族特色;说法错误,要想永葆文化的生命力,不仅要立足传统文化,还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创新。2.C符合题意,

11、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也因为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说法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可见,优秀传统文化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说法错误,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众传

12、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故本题选C项。3.B材料中保护老城和历史文化遗产其目的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其积极作用。中“全面继承”是错误的;材料不是从彰显个性的角度来讲,故不选。4.A符合题意,材料中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是因为教育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关键一环,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表述错误,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可靠保证;表述错误,社会实践是实现文化创新性发展的根本途径。所以A项是正确的。5.AA项符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但并不是传统文化的唯一体现,不能说“破坏了城市文化遗产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消失”;

13、C项说法错误,对于城市的遗迹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部保留”的说法太绝对;D项说法错误,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故本题选A项。6.B符合题意,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要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摒弃封建主义的糟粕,弘扬和光大优秀民族传统;表述错误,主张全盘西化是“民族虚无主义”,忽视了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错误的;符合题意,对于传统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表述错误,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应该批判而不是全面继承。故本题选B项。7.AA项符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C项说法错误,立

14、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D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继承,而不是创新。故本题选A项。8.B材料中的“近年来出现的微信抢红包大战”“丰富了传统节日的内容”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又可以因时而变,B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C项表述错误,文化传承取决于社会实践;D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与世界文化无关。故本题选B项。9.C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动画技术将多幅宋代工笔画从画卷中“复活”,体现了C项。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有利于推动文化创新,但不是文化创新的源泉,舍去B项。A、D两项虽表述正确,但

15、题干未涉及。10.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强调了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正确;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强调了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正确;只有创新才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源于社会实践,错误。答案为D项。11.D本题考查文化的传承。错误,不能说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决定着学生的价值观念,只能说是影响;错误,这不是公益事业,而是学校启动的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正确,该地积极启动了文明校园创建工作,重视教育在传承文化中的作用;正确,该市开展的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感。故正确答案是D项。12.C本题主要考查文化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