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人口的空间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224086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人口的空间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人口的空间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人口的空间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人口的空间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人口的空间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人口的空间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人口的空间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二十) 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2019济宁模拟)榨菜、方便面、火腿肠是流动人口最为常见的消费品。如图为某上市公司生产的榨菜在两个地区销售份额占比的变化数据。据此回答12题。1该销售份额占比的变化,能说明2011年后()A西南地区人口迁出加快B西南地区人口回流明显C华南地区人口净迁入加快 D华南地区人口净迁出明显2该数据反映出的人口流动的积极意义有()缓解西南地区土地压力促进华南地区产业升级缓解华南地区劳动力不足缓解西南地区人口老龄化A BC D解析:1.B2.C第1题,结合某上市公司生产的榨菜在两个地区销售份额占比的变化数据可知,2011年后西南地区人口回流明显,迁出变慢,故

2、A项错误,B项正确;2011年后华南地区人口净迁入变慢,但仍以净迁入为主,故C、D项错误。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西南地区迁出人口减少,人口回流明显,不利于缓解土地压力,错误;华南地区由于人口净迁入变慢,出现劳动力不足的情况,因此会加快产业升级,正确,错误;西南地区青壮年人口回流会减轻该地区的人口老龄化,正确。如图为百度地图发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城市研究报告中城市人口吸引力指数(是评估城市吸引力的重要指标)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3图示城市人口吸引力指数排名靠前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水平高 B生态环境好C交通状况好 D人口素质高4图示城市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后,带来的不利影响

3、是()A人口素质下降,管理难度加大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老龄化加剧C加剧交通拥堵,增加住房压力D就业岗位减少,失业率提高解析:3.A4.C第3题,我国城市人口吸引力指数排名前十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少数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这些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A对。图示城市的生态环境因素不是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B错。城市交通通达度高,但交通拥堵严重,C错。人口素质高对城市人口吸引力影响较小,D错。第4题,图示城市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后,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加剧交通拥堵,增加住房压力,C对。人口增加,不会导致人口素质下降,A错。劳动力人口迁入,老龄化减轻,B错。劳动力人口迁入,就业岗位不会减少

4、,D错。改革开放以来,常住外来人口(指非本地户籍却居留于该地半年以上的外来省区市人口)已经成为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从业人员主力军。下表为20112015年上海和北京常住外来人口增量(单位:万人)表。据此完成56题。年份20112012201320142015上海37.432.9734.7210.5314.77北京37.531.628.9163.9520112015年上海和北京常住外来人口增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A房价上涨过快 B人口老龄化C经济水平下降 D产业结构调整62014年、2015年上海常住外来人口增量较北京下降明显,是因为上海()A经济的发展水平较北京低 B周边城市群发展较

5、快C房价上涨速度超越北京 D城市环境质量较北京差解析:5.D6.B第5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迁入人口以劳动人口为主,随着产业的升级改造,20112015年上海和北京常住外来人口增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所以造成两城市常住外来人口增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不是房价上涨、经济水平下降,也不是人口老龄化,而是产业结构调整。第6题,2014年、2015年上海常住外来人口增量较北京下降明显,是因为上海周边城市群发展较快,吸引了大批人口的迁入,并不是房价、环境质量、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差异造成的。(2019豫西南示范性高中联考)如图为20002010年俄罗斯人口动态图。读图完成78题。注:自然增加数是出生数与死亡数的差;人

6、口增加数是自然增加数与迁移数的和;社会增加数是迁入数与迁出数的差。720002010年,俄罗斯各联邦管区中人口增加数较大的是()A中央联邦管区和南部联邦管区B西北联邦管区和远东联邦管区C乌拉尔联邦管区和南部联邦管区D西伯利亚联邦管区和乌拉尔联邦管区8据图判断俄罗斯远东联邦管区人口总体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自然增加数大 B人口净迁出C人口净迁入 D人口出生率低解析:7.A8.B第7题,据图可知,中央联邦管区和南部联邦管区人口增加数为正值,人口数量在增加;其他地区人口增加数均为负值,人口数量在减少,故选A。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远东联邦管区,自然增加数为负值,A错;社会增加数为负值,说明人口迁

7、出数大于人口迁入数,为净迁出,B对、C错。从图中无法得到人口总数的信息,故无法判断人口出生率,D错。(2019长沙一模)如图为2014年我国住宅价格等级分布金字塔图。据此完成911题。9平均每个行政区承载人口最多的是()A极高房价区 B极高房价区C低房价区 D中低房价区10读图可知,现阶段我国城市人口迁移的方向是()A极高房价区人口外迁B极高房价区人口外迁C低房价区人口大量迁入D中低房价区人口迁往高房价区11下列产业中,受极高房价影响最大的是()A金融业 B种植业C高新技术产业 D制造业解析:9.B10.D11.D第9题,平均每个行政区承载人口应该用行政区承载的城镇人口规模除以该行政区的个数,

8、故B正确。第10题,房价的高低主要受经济发达程度影响,经济发达地区一般房价较高,因此人口一般从低房价区迁往高房价区。第11题,制造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极高房价会造成劳动力数量减少;金融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少于制造业,且劳动力工资报酬高,因此受极高房价影响不大;种植业主要分布于乡村。二、非选择题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如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材料二下表为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单位/%)。2005年2010年东北地区6.956.20北部沿海11.9713.22大西北地区3

9、.134.13黄河中游地区7.9811.14大西南地区10.9813.53长江中下游地区9.7111.01东部沿海地区20.5819.85南部沿海地区28.7020.91(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2)据材料二,分析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_,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哪些影响?(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_,原因主要有哪些?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和占全国人口比重的变化。第(2)题,南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早,经济发展迅速,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劳动力需求量大,吸收流动人口数量最多。人口大量涌入对南部沿海地区的有利影响

10、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方面;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环境压力和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第(3)题,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增多。原因主要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中部崛起等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等因素。答案:(1)数量大,规模持续增长,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2)南部沿海地区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不利影响: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3)增多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

11、移。13(2019本溪四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每年增加的常住人口数量达到四五十万人,相当于一个中小城市的规模。材料二近年来“逃离北上广”已成为一个时髦概念,但淘宝迁徙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人口依旧呈正向流入趋势。与此同时,广东在众多省份中依然最具务工吸引力。材料三随着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北上广”等地的“大城市病”日益突出,城市承载力已经接近极限。(1)人口大量流入“北上广”可能给这些大城市带来哪些影响?(2)根据材料二分析广东省人口流动的特点,并分析广东在众多省份中依然最具务工吸引力的主要原因。(3)专家表示,特大城市人口膨胀根源在

12、于产业和功能过度聚集,因此有必要对特大城市功能和产业进行疏解,主动舍弃一些产业,“掉一些肉”。试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掉一些肉”指的是哪些产业。解析:第(1)题,人口流入对这些大城市影响可以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第(2)题,广东省人口流动的特点可以根据图中信息,分别从人口流入和流出及流动人口年龄构成等方面分析;原因可以从劳动力的需求量及以往人口流动惯性等方面分析。第(3)题,从环境保护,人口数量控制及功能调整等方面分析即可。答案:(1)积极推动这些大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增加社会活动;对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可能影响城市交通以及社会秩序。(2)流入人口数量大于流出人口数量;劳动年龄人口占流动人口的绝大部分。原因: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发达,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比例较大;受以往人口流动惯性的影响等。(3)以扼制“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为目标,加快清退劳动生产率不高的一般性产业;以控制人口数量为目标,疏解区域性物流基地和专业批发市场等流动人口聚集的产业;以功能调整优化为目标,解决优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启动部分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向外转移试点工作。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如科研方面尚嫌薄弱,全年未发表过一篇论文。今后在这方面应多加努力,要增强科研意识,多投注些时间和精力,刻苦学习,努力钻研,改变科研空白局面,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