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九)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224040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九)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九)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九)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九)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九)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九)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九)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九) 气压带和风带一、选择题(2019安徽六校模拟)下图是某季节全球气压带与风带分布图。据此回答12题。1冬季最容易被陆地冷高压切断的气压带是()ABC D2与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半岛一带夏季风关系最密切的风带是()A BC D解析:1.D2.B第1题,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北半球冬季陆地上形成冷高压,一般形成在50N60N的大陆内部,而该纬度地区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所以冬季最容易被陆地冷高压切断的气压带是图中的。第2题,我国西南地区和印度半岛的西南季风(夏季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形成的,故选B。(2018江苏高考)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

2、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如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A印度河上游谷地 B帕米尔高原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4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A1月5月 B5月9月C9月12月 D11月次年3月解析:3.C4.B第3题,斯里兰卡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多,雨季长,气温无明显季节变化;印度河上游谷地、帕米尔高原都属于高寒气候,不可能“草木常茂”;塔里木盆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冬夏差异大,不可能“田

3、种随人,无有时节”。故选C。第4题,古代行船主要靠风力。根据图中的路线,从耶婆提国返回中国所经海域5月9月盛行偏南风,顺风利于行船。故选B。图1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为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56题。5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日可能为夏至日,乙日可能为冬至日BO、N两地气候类型相同C地球自转是气压带移动的根本原因D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地6气候资料图中,与M地气候类型最接近的是()A BC D解析:5.A6.D第5题,甲日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可能为夏至日,乙日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可能为冬至日,故A正确;O地位于40N60N之间,N地位于30N50N 之间,两地气候类型

4、无法确定,B错误;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是气压带移动的根本原因,故C错误;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地,故D错误。第6题,据图分析,M地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形成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地1月和7月均高温,且降水量十分丰富,符合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故D正确。(2019济南一模)存在于高原周围地区、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气环流,称为高原季风。下图中箭头表示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风方向。读图,完成79题。7高原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B高原面与海洋表面的热力差异C高原表面植被的季节变化D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8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Aa、b Bb、cCc、d

5、Da、d9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A削弱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B削弱了东亚季风,加强了南亚季风C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D加强了东亚季风,削弱了南亚季风解析:7.D8.B9.C第7题,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明显,而形成季节不同的风向,故D正确。注意高原表面植被少,则其季节变化对风向影响小。第8题,夏季高原面比周围大气升温快,在高原面上形成低气压中心,则风由周围吹向高原。故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b、c,图中a、d表示冬季风。第9题,图示高原季风与东亚、南亚冬夏季风风向一致,则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2019长春模拟)如图为我国西部地区7月平均气温分

6、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10下列关于甲处地形及影响其7月等温线分布因素的判断,正确的是()A柴达木盆地,太阳辐射 B黄河谷地,地形C秦岭山地,大气环流 D祁连山地,地形11有关乙地成为我国夏季高温中心的说法,错误的是()A气候干旱,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B纬度较高,太阳辐射受到的削弱作用小C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D地表缺乏植被保护,比热容小,升温快解析:10.D11.B第10题,结合甲地附近等温线分布及其位置可知,该地为祁连山地,故影响其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为地形。第11题,乙地地处吐鲁番盆地,位于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加之植被破坏和地形影响,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区。二、非选择题

7、1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四地气候形成与气压带、风带无直接关系的是_,其形成原因主要与_有关。(2)四地中气候类型的形成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是_,请说出其气候类型与形成原因。(3)四地中气候类型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都有关系的为_,请说出其形成原因与气候特征。(4)当地草木枯黄时,地的气候特征为_。(5)在下面画出1月份赤道附近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要求用表示高压带,表示低压带,箭头表示风向)。解析:第(1)、(2)题,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带的控制,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而地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

8、的季风气候。所以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是地。第(3)题,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只有地气候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都有关系,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第(4)题,当地草木枯黄时,为当地冬季,对应北半球夏季,东亚季风区此时高温多雨。第(5)题,1月份,太阳直射点南移,气压带、风带也要南移(与二分日比)。答案:(1)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其形成是由于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形成是由于全年受西风带控制。(3)地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4)高温多雨(5)如图,要求一是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必须要偏南;二是两个风带的方

9、向无误。13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46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描述图中30N35N甲、丁两地之间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影响因素。(2)分别说明甲地气温高于乙、丙两地的原因。(3)试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分析丁地光照强,但月均温较低的原因。解析:第(1)题,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应从走向、变化趋势及疏密等方面描述。两地等温线呈南北走向,说明影响温度分布的因素不是纬度位置,结合该地的地理环境可知,应为地形因素。第(2)题,甲、乙、丙三地纬度相当,但地理位置不同,则导致三地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应是地形、热容量等因素。乙地地处高原、山地地区,甲地为平原,丙地为沿海,则甲地较乙、丙两地温度高的原

10、因分别与地形和海陆位置有关。第(3)题,结合经纬网可知,丁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光照强,但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弱,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答案:(1)分布特点:等温线呈南北走向;数值由东向西递减;等温线东疏西密。影响因素:地形(地势)。(2)甲地以平原为主,海拔低,气温高;乙地以高原、山地为主,海拔高,气温低。甲地位于内陆,陆地比热小,增温快;丙地位于沿海,海水比热大,增温慢。(3)丁地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云雨天气少,多晴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光照充足。丁地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弱;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果差)。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如科研方面尚嫌薄弱,全年未发表过一篇论文。今后在这方面应多加努力,要增强科研意识,多投注些时间和精力,刻苦学习,努力钻研,改变科研空白局面,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