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24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课件 岳麓版必修3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1223195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2.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24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课件 岳麓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24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课件 岳麓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24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课件 岳麓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24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课件 岳麓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24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课件 岳麓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24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课件 岳麓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24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课件 岳麓版必修3(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重要的历史转折 1.背景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继续延续“左”倾错误。 (2)1978年5月,中国政治思想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2.标志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知识补充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始的标志。,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邓小平理论 1.形成 (1)时间:20世纪80年代。 (2)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邓小平总结我国和国

2、际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3)特点: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4)主要内容: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以及中国必须走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邓小平还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提出了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的“一国两制”理论。 中共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据此制定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知识补充邓小平理论是逐步形成的

3、,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结晶。,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2.深化 (1)南方谈话: 背景:1992年初,中国的改革走到了一个关键时期。中国要不要搞市场经济?人们对此争论不休。 内容:1992年,邓小平先后到深圳、珠海等地进行考察研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再次强调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意义: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 (2)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3)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

4、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背景 世纪之交,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2.提出 (1)提出者: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 (2)意义: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指南。 (3)地位: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知识点四,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科学发展观 1

5、.形成与发展 (1)提出:2003年7月,胡锦涛首次提出。同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2)阐释:2007年6月,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进一步明确:2007年10月,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进一步阐述。 2.意义 (1)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2)是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一次升华,它促使中国社会经济进一步迈入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绿色GDP”

6、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知识点四,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拓展延伸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史料导入 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1987年) 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7、控制。 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1990年) 互动探究(1)根据史料探究,1987年的这篇文章中包含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1990年对此又有何发展?这一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提示:(1)否定以计划与市场作为区分是否是社会主义的标准,初步提出用市场的方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2)发展: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不在于市场与计划,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说明邓小平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发展。,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及历史地位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在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

8、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2)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作为对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重大贡献。,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例题1】 邓小平在1988年5月19日说:“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不解

9、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为解决这一问题,党中央采取的措施是( ) A.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 B.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C.逐步推行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D.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物价都由国家规定”并结合“1988年”这一重要的时间点,可以判断,当时我国采取的是计划经济体制。面对物价上涨幅度大、物价波动幅度大的现实状况,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遭遇困境,由此,党中央采取了推动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措施,选择D项。A项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B项是中共“十二大”提出的,C项自1978年之后就逐步推

10、行,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D,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意义 史料导入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继续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纠正、创新地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他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川大学者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 互动探究(1)邓小平对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出过哪些重要贡献?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什么? (2)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何内在联系。,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提示:(1)贡献:领导全党进行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1、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做出了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决策;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国两制”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开始于毛泽东,形成于邓小平。这一过程既有思想理论上的继承、扬弃和发展,也有前后衔接和转换,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 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1)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了前人又突破陈规,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2)它坚持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并和实践相结合,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

12、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它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基础,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3)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推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例题2】 “此后20年,中国经济奇迹般的腾飞,其政治基础、舆论基础乃至社会基础,均由小平同志那席南方谈话开始奠定。”由此判断,南方谈话( ) A.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 B.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D.提出建立

13、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 解析: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故A项不正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是中共“十三大”,故B项不正确;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的是南方谈话,故C项正确;提出建立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是在1980年,而南方谈话的时间是1992年,故D项不正确。 答案:C,2,3,4,5,1,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是指( ) A.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心 C.使全党认识到“文化大革命”错误的根源 D.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解析:A、B、C三项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14、会的内容,与题意不符。 答案:D,2,3,4,5,1,2.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提炼关键信息:“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据此可以判断该会议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D,2,3,4,5,1,3.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

15、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解析:中共“十四大”确立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的思想禁区。 答案:B,2,3,4,5,1,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发展”主要体现在( ) A.首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B.强调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C.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 D.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解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发展的新要求,科学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 答案:C,2,3,4,5,1,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踏上了改革开放之路,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什么共同特点?都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特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 作用:毛泽东思想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的准备。邓小平理论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指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了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