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教案ppt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1220112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8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教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教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教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教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教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教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教案ppt(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天文灾害太阳活动的表现、标志、周期及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的表现:黑子和耀斑的增多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黑子和耀斑 活动周期:约为11年。 太阳活动极大年(太阳黑子增多,耀斑增强的年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天文灾害: 电离层扰动,给通信、导航、定位带来影响导致气候异常,危及人类的健康 高能粒子会对在空间运行的航天器及对宇航员产生辐射损伤。,2气象气候灾害 (1)主要类型 台风飓风、暴雨、洪涝、干旱、 寒潮、风沙天气 (2)每种气象气候灾害掌握的内容 概念 、成因 、发生时间和主要分布 地区 、主要灾害 、防御措施,气象气候灾害的时空分布: 时间: 1月:寒潮、冻害、大雪等 3-4月:华北、西北春

2、旱、沙尘暴 华南暴雨、洪涝、冰雹 7月:梅雨、长江流域的伏旱、台风 空间: 东北:暴雨、洪涝、低温冻害 华北:干旱、暴雨、洪涝 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洪涝、伏旱、台风 华南地区:暴雨、干旱、低温冻害、冰雹、台风 西北地区:干旱、冰雹和暴雨 西南地区:暴雨、干旱、低温冻害、冰雹、台风,我国气象气候灾害的时空分布,等压线的判读与灾害天气系统 等压线是反映大气运动和灾害性天气的载体,根据等压线分布判读高、低气压中心等气压场,特别是副热带气压中心的判读,进而判读各种天气系统气旋、反气旋、锋面、锋面气旋、寒潮、台风等,结合相关大气知识分析各地天气状况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根据等压线图判读灾害性天气系

3、统寒潮、台风。,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源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的大范围的强冷空气侵入我国,秋末 冬季 初春,除西藏、云贵地区受影响较小以外的我国大部分地区,能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极地大陆气团势力强盛,35月,东部季风区,出现低温雨雪天气,西北季风吹扬,干旱地区的沙尘向东南方向扩散,以春季最为严重,“三北”地区,给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五、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夏季风没有到达,降水少,35月,华北,空气干燥,土壤缺水,河湖水位下降,单一的副热带高压控制,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酷热少雨,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冬春,华北、西北,空气干燥,

4、土壤缺水,是突出的世界性问题,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五、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江淮地区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春末夏初,江淮地区,阴雨连绵或 干旱(空梅),夏季风强、影响时间长,降水强度大,68月,华北、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等)持续时间长,夏秋,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以外的广大地区,洪涝灾害,五、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热带低压)、尤以西北太平洋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夏秋季(7-9月),粤、闽、琼、台以及沿海其他省区。(内陆地区也会受其影响),狂风、 特大暴雨、风暴潮带来的灾害。 可解 除或缓和伏旱。,(1)台风: 形成:热带或副热带洋面 高温

5、 具备三个条件 高湿 地转偏向力 发生时间:夏秋季节(7-9月) 分布:亚洲东部,以及亚洲南部、北美洲东 海岸的一些国家。(粤、闽、琼、台以及沿海其他省区) 台风:西北太平洋 飓风:印度洋和大西洋 路径及其影响因素:,路径:先西北再转向东北 影响因素:a、地转偏向力 b、大陆的阻挡,台风各部位的风向(移近时、登陆时) 台风灾害: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风暴潮:孟加拉国、美国、中国) 危害:破坏农业、交通、通讯公共设施等 防御:监测和预报(气象卫星),登陆时,移近时,D,(2)暴雨洪涝 形成条件:a、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 b、强烈的上升运动 c、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较长 分布:a、我国

6、:绝大部分地区(大暴雨和特大暴雨 1 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 b、亚洲 发生时间:夏、秋(我国:5-10月) 防御:监测和预报(气象卫星) 防洪:工程措施包括: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 1 水库;修建分洪区(或滞洪、蓄洪区)等 1 非工程措施是: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导致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 气候:a、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以及连续性 的暴雨或短时间内的大暴雨 b、降水的变率大,强度大,持续时间长 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水系特征 人为原因: a、水利设施修建、维护不到位 b、流域内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产生水土流失, 导致河床淤积抬

7、高,泄洪能力下降,排水不畅 c、流域内植被的毁坏,导致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3)干旱: 概念: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 (注意造成干旱的原因、主要的大洲) 发生时间: 危害: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防御:采取多种措施。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和避免干旱的威胁;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耐旱的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都是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 我国的分布情况: a、南方和东北涝多于旱 b、江淮流域夏涝、伏旱 c、华北春旱夏涝 d、

8、西北有旱无涝,(4)寒潮: 概念: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这样的冷空气过程称为寒潮。 时间:冬半年(秋末至初春) 危害: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尤以秋季和春季危害最大);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严重的大雪、冻雨可压断电线、折断电杆,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等。,影响我国的地区: 除西藏、云贵地区受影响较小以外的我国大部分地区 防御:监测和预报(气象卫星)、采取防寒措施,(5)干热风 概念:是一种高温干燥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气象灾害。(主要表现是干和热,风起着加剧干热的作用) 危害:使农作物减产 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华北、西北地

9、区最为多见) 防御措施:a、适时浇水 b、选用抗干热风的小麦品种。 c、营造防护林带 d、喷洒化学药剂,改善小麦的生理机能,提高抗干热风的能力。,关于沙尘暴天气,沙尘来源,动 力,影响地区,干旱内陆、施工工地,盛行风,下风向地区,(6)沙尘暴,治 理 措 施,形 成 原 因,夏半年是我国暴雨和洪涝灾害集中发生的时段。东部各地随副热带高气压的向北移动,先后出现汛期:华南地区45月,长江中下游地区67月,北方各地78月。汛期常常出现暴雨和洪涝灾害。,3地质灾害及防御 (1)主要类型 地震 、火山 、滑坡 、泥石流 (2)每种灾害掌握的内容 成因 、危害 、我国分布 、发生地 点、防御 、关联性,地

10、震 1、概念 地震是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地面振动的现象。 内力作用 内能释放 岩石圈 破裂 地面振动(地震) 超过岩石承受限度 地震波 2、分类 构造地震和火山地震,其中构造地震的危害最大。,3、地震要素 震源:岩层发生断裂引起地震的地方。 震中:与震源相对应的地面上的点。 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距离。 震源深度:震源到震中的距离。按深度的多少,可以将一次地震分为浅源地震(070千米)、中源地震(70300千米)、深源 地震(300700千米) 震级:地震本身能量的大小 等级 烈度:地震的破坏程度 (震级与烈度的关系)

11、等震线(等烈度线),4、危害: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思考:危害大小的影响因素) 5、防御措施:加强地震监测与预报,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城市和交通建设避开危险的断层,加强社会防震减灾体系建设和教育工作等 6、分布 世界: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中国:台湾、福建沿海 太行山沿线、京津唐地区 青藏高原、川滇西部 新疆、甘肃、宁夏,火山 地下深处岩浆沿裂隙喷出地表的现象。强烈的火山喷发,会带来有毒气体、熔岩流、火山灰、泥石流等危害。火山的分布,基本上与地震一致。,1、火山的构造:,地下岩浆喷出地表的漏斗形喷口,2、分布:基本上与地震一致,(3)火山分类:死火山、活火山、 休眠火山

12、 (4) 火山与人类的关系: 害熔岩会摧毁田园、建筑等;火山灰会遮天蔽日,影响交通;引发地震 利会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形成可开发的旅游资源 (5)防御措施:,滑坡: 1、概念:斜坡上的岩体、土体整体下滑的 现象 2、分布:山地、斜坡 3、危害:造成农田、建筑物、道路破坏及 人员伤亡。 4、防御措施:及早识别滑坡危险,建设护 坡工程等。,泥石流: 1、概念: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分布:山地、斜坡 山区爆发泥石流的条件: 地形条件山区坡陡谷深。 岩石条件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植被条件植物覆盖较差,地面缺乏保护 气象条件夏季暴雨或冰雪

13、融水汇聚时,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洪流就会沿山谷奔腾而下,形成泥石流灾害。,3、危害:泥石流堵塞江河、摧毁城镇、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危害较大。 4、防御措施:根据天气情况做好预报,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恢复地表植被等。,滑坡与泥石流的异同点: 相同点:主要发生在山地地区 主要是重力作用形成的 人类活动可诱发其发生 破坏力极强 不同点:运动物质体积大小不同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水的参与 我国是滑坡和泥石流(分布范围最广的地质灾害)的多发国家: 山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3,地表起伏增加了重力作用。 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地表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1、成因上的关联性:,人类活动的影响:

14、采矿及水利工程可能诱发地震与滑坡;不合理采矿致使碎石增多,加上植被破坏,地表径流流量增大,流速加快,易发生泥石流。,分析我国西南云、贵、川交界处形成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系统的原因。(自然、人为) 我国西南地区,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并且山体断裂比较发育,岩石破碎,容易发生滑坡,加上该地区气候多雨,流水冲刷作用强烈,地表物质疏松,又容易促使泥石流的发生。,2、成灾上的关联性:,4、土壤和生物灾害: (1)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土地荒漠化(江南丘陵地区的红色沙漠)、石漠化、酸化、污染。 (2)森林火灾、农林病虫鼠害、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生物入侵 (注意其原因、分布地区、危害、如何防治),【拓展迁移

15、】 我国自然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原因 1、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构造带交汇处,地壳活动剧烈,地形复杂,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比较频繁的国家。 2、季风带来的水量不平衡,年内和年际间的降雨分配不均,复杂的地形也影响着水汽和热量的再分配,加之全球气候异常,这些是我国气象灾害和海洋灾害比较严重的主要原因。 3、垦荒毁林破坏生态环境,导致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4、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很不平衡,一旦发生灾害,给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往往比人少地多的国家严重。 5、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对防灾、减灾的投入相对不足。,【考点分析】 从近几年高考考查来看,比较侧重于灾害本身的危害性,从逆向思维角度来看我们也可以关注灾害对人类有益的地方。例如:沙尘暴、台风、洪水泛滥、火山爆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