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第四课_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资料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1201518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3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轮复第四课_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一轮复第四课_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一轮复第四课_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一轮复第四课_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一轮复第四课_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轮复第四课_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轮复第四课_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资料(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前复习,1、在文化交流中我们应该怎么做?-课本37页 2、怎样促进文化的交流-导学案104 3、大众传媒出现的标志,(2011年高考山东卷)2011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年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这一活动有利于 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A B C D,B,(2012年高考北京卷)随着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北京越来越多的中餐馆开始提供英文菜单,但一些菜单的译法闹出不少笑话。近来有关部门出版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将2 158道中餐菜名翻译成外国人

2、能看懂的英文名称。此举有助于( ) A丰富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 B促进中西饮食文化的传播 C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 D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C,必修3 文化生活,1、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4、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高考考点,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于文化纵向的积累这一主线,重点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及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等 2.从试题类型上看:题型以体现类、启示类和措施类选择题为主。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主要立足于信息的解读,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及如何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考查以启示类

3、、措施类为主,考情分析,教学目标:,联系具体事例,说明应该如何正确继承、发展传统文化,理解继承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结合自身体会,谈谈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 学会辩证地观察问题、认识问题。例如: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继承传统文化,考点一: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1、传统文化的含义: 2、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各自的地位、作用 3、传统文化的特点: 4、传统文化的影响或作用,幻灯片9、10、11,易错易混提醒,1、传统思想,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 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 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

4、动及其产品。文化在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3)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它在本质上是一定社会先进的经济和政治在文化形态上的反映,同时它又对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考点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正确区分文化、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为了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重庆市教育工作委等部门将15000套含有记忆.我爱你中国,信念等内容的“红色光碟”下发到全市所有学校。一股“信念”与“记忆”的热潮在全市学生中掀起。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A奏响主

5、旋律,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 B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文艺素养 C培养爱国情感,促进民族文化繁荣 D发展教育事业,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信念”与“记忆”热潮的掀起,体现的是奏响主旋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A正确。红色经典文化是属于传统文化,不是民族文化,C不符合题意。,考考你,A,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24)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古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 传统文化是民族

6、精神的结晶 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 B C D 【解析】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表述错误。,D,(2012届厦门5月质检)鸦片战争后,英美等列强曾在岛上设立领事馆,同时,商人、传教士纷纷在此建公馆、教堂、 洋行、医院、学校,形成了集教会、教育、医院、民间戏曲等多元文化于一身的鼓浪屿文化,至今仍有千余幢风格各异的中外建筑被保存下来,鼓浪屿因此有“万国建筑博览园”之称。你认为鼓浪屿申遗比较恰当的宣传词应是 A凝固的艺术 文明演进的缩影 独特的人居环境 B流动的艺术 历史发展的见证 优美的风景名胜 C精神的火炬 文化

7、交流的圣殿 丰富的人文资源 D独特的魅力 世界文化的交融 多彩的异国风情,A,(2010年高考江苏单科)中央电视台开播百家讲坛以后,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这说明( A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B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C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 D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A,(2009厦门单科质检23)材料三 2009年春节消费不仅没有降温,反而更加火爆。据商务部监测,春节黄金周,全国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900亿元,同比增长138。四川汶川、北川、青川等灾区商品供应丰富、物价稳定,灾区人民过了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自古

8、以来,中国人独有的“过年情结”冷了什么也不能冷了过年,成了消费市场的强劲动力。 (3)中国人“冷了什么也不能冷了过年”的过年情结蕴含了哪些传统文化的道理?,当堂训练,(3)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过春节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不因困难和灾难放弃过年传统,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始于春秋时期的清明节至今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扫墓是最早的清明祭拜的形式,这种习俗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逐渐演变为更多的形式。2002年,共青团中央发起了“清明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

9、民族魂”活动。2009年清明节参与人数达到1000万左右。将祭奠先人的文字和音像放在互联网上,让所有的亲人和故友都能在不同的地方同时或随时祭拜,这种文明和科学的祭拜方式,让逝者安息,于生者有益。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以上材料回答: (1)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什么特点? (2)你是怎样看待清明祭拜形式的演变的?,拓展巩固,考考你,(1)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什么特点? (2)你是怎样看待清明祭拜形式的演变的?,【答案】(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2)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清明节祭拜活动集中展示了人们对先烈和先人的尊重

10、和怀念情感。 对待民族节日应该在继承中发展。我们对传统节日的继承不但要注意其形式的变化,更要注重其蕴含的文化精华的内容,不断为传统的民族节日丰富新形式,增添新内容,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网络方式对先烈、先人进行文明科学的祭拜,值得大力提倡。,考考你,(2012年高考福建卷)下列选项能体现下图漫画寓意的有 实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 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 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 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 统文化是我们前进的包袱 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 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A B C D,D,考点二、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如何正确对待

11、(1)态度 (2)正确做法 (3)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4)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2012届济南三模)中国自古就有“无酒不成席”、“酒逢知己千杯少”的传统观念,然而今天众多酒驾惨案却不得不让人们反思我们的传统文化。可见 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必须反对固守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倾向 推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A. B. C. D. 传统文化有双重作用,说法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社会实践的发展,不符合题意。,当堂检测,D,有人认为,京剧写进教材是对传统文化的复古。 (1)讨论争鸣:如果你参与讨论,应如何反驳上述观点?(只写出基本

12、点),拓展延伸,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优秀的京剧曲目是我国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文化应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离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发展就会失去根基。也要辩证分析京剧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009年福建卷)某校高二(1)班的同学在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变革”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展开讨论。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有关问题。 (1)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答案】(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立足社会实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反对“历

13、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考考你,考点三、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二者的关系 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2、如何把握二者的关系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辨析: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1)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 (2)继承传统文化,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精华要肯定,要发扬。继承,并不是全盘接受。文化的发展,就是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当然也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3)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不是在

14、继承之后才发展,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先后两个过程。 。 (4)题目观点把继承和发展分为先后,是不科学的。,考点三、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2、文化传播与文化继承异同点,(2011年高考北京卷)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这表明 A.不同民族文化的

15、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 B.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利于文化发展 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我国艺术家创作的歌剧木兰诗篇,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融通中外,为我所用,故选项B符合题意。文化发展的关键在于自身立足社会实践的文化自主创新。,B,考考你,(2012届大连二模)今年春节,一些城市的烟花爆竹不像往年那么“热闹”了,烟花和爆竹声变得越来越稀疏了。而新年俗不断涌现:短信、微博、视频拜年;旅游健身、学习充电等正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春节长假人们觉得,少放点烟花爆竹,年昧儿也不会变淡!从文化生活角度看,鞭炮声音少了年味儿却没

16、减的原因是 传统的“年”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不会因鞭炮声音少了年味儿变淡 传统的“年”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出现了新的庆祝新年的方式 传统的“年”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因此年味儿不会减少 传统的“年”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 B C D,A,(2012届山东烟台质检)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人民历来崇尚“以和为贵”的理念,这种和谐文化培育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禀性。从5000多年文明史中走来的中国人民,继承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又赋予这一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指出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并运用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分析“走和平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