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知新话798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1194074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18.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故知新话798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温故知新话798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温故知新话798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温故知新话798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温故知新话798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温故知新话79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故知新话798(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暹塑塾堑适:! 塑: G a i nN e w K n o w l e d g eB yR e v i e w i n gT h eO l d T a l k i n g A b o u t T h e “7 9 8 费麟F E IL I N ( 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 ( I P P RE n g i n e e r i n g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 【籀要 回顾我国旧工业建筑的保护和利用问题。从技术和文化层面来关心北 京“7 9 8 ”厂( D A D 大山子艺术区) 的发展问题。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保护利用,“7 9 8 ”,包豪斯,可行性研究

2、, A B S T R A C T = B a s e do nt h er e n e wo ft h ep r o t e c t i o na n dt h eu s a g eo fC h i n ao l d i n d u s l f i a la r c h i t e c t u r e c o n c e r n i n gi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B e i j i n g “7 9 8 ”( D a s h a n z iA r t D i s t r i c t ) b yt h ef o C U $ o ft h et e c h

3、 n i q u ea n dt h ea r t ,d i s c u s s i n gt h ev i e wp o i n ta n d s u g g e s t i o n s 【K E YW O R D s 】:P r o t e c t i o n & U s a g e ,“7 9 8 jB a u h a u s ,F e a s i b i l i t yS t u d y 一、旧工业建筑面临更新改造的大课题 我国工业建设经历了五十六年的努力,已形成了一个大中小企业相结合、 品种齐全、地区分布合理、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建筑设计无论在理论还是 实践上都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加

4、入W T O 以后,迎来了新世纪的新挑战。 许多曾为国防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型企业和工业基 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将要更新改造,旧貌换新颜,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 许多老厂、i 日建筑都面临了拆迁、改扩建或转产、更新改造的局面。各个地 区,不同的企业都在寻求一条适合自身条件的发展道路。 例如,渖阳市某区,过去大量产煤,煤矸石成为大量的副产品。现在就 提出节能省地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方面要开发煤矸石为原料的节能建筑材 料制品;另一方面要将煤矸石堆场清理成城市用地,进行开发利用。再如, 北京为了改善首都环境、调整工业的合理布局,首都钢铁厂将要搬迁。酋钢 的原址腾出来以后将为城市做

5、出新的贡献,这就是一个大课题。北京为了建 设C B D ,在大北窑的北京金属结构厂整体拆迁了。原来在东部的许多机床厂、 纺织厂等都纷纷拆迁,形成大拆大建的新的商业、居住、办公综合地区。总 之,为了发展,城市中旧建筑不断要拆建。但是拆迁并不是唯一的途径,旧 厂利用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例如国际L O F T 的出现,就是充分利用废 弃或闲置的大量工业厂房,改造成无污染的生产厂房、办公商业综台楼、 S O H O 或艺术家的文化活动场所。 例如纽约市从七十年代的S O H O 区到九十年代中期兴起的C h e l s e a 区, 伦敦的E a s t E n d ,以至西班牙巴赛罗拉东郊的面粉

6、厂改成名建筑师里卡夕啵 菲的办公室,奥地利维也纳煤气储罐改建成大型商业综合楼,澳大利亚悉尼 的电力站改造成动力博物馆,法国的奥赛火车站改为奥赛博物馆,德国鲁尔 区钢铁厂旧址改造成文化娱乐场所和博物馆等等,这些都是非常成功的实例。 二、从历史文化屡面上看7 9 8 厂的改造利用 建设部于2 0 0 4 年3 月6 日发了一个通知:关于加强对城市优秀近现代 建筑规划保护的指导意见( 建规( 2 0 0 4 13 6 号) 。通知中写到“当前, 各地城市应当结合贯彻落实城市紫线管理办法( 建设部1 2 0 号令) ,按照 统一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利用服从保护”的要求,从 全面普查、划

7、定范围、建立档案、编制规划、资金筹集、实旋保护等方面做 好工作。”其中第一条,就明确指出:“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一般是指从 十九世纪中期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建设的,能够反映城市发展历史,具有较 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应当包括反映定 时期城市建设历史与建筑风格、具有较高建筑艺术水平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以及重要自q 名人故居和曾经作为城市优秀传统文化载体的建筑物。” 北京7 9 8 厂能否属于“城市优秀近代建筑”的范围内呢? 不妨先看看7 9 8 厂的历史沿革和现状。 和“上海新天地”旧区改造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北京7 9 8 厂。7 9 8 的总 厂7 1 8 厂在上世纪五

8、十年代初是苏联对中国实施的一项援助,款项来自民主 德国对苏联的战争赔款。( 另有一种说法:该厂不属于苏联援建的1 5 6 项大型 工程,是民主德国在中国的一项独立工程,资金全部由我国自己负担。) 设计 者来自东德德绍市( 包豪斯B a u h a u s 的所在地) 的1 0 0 多位德国建筑师,其 中有S c h e m e r 父子。7 1 8 厂又称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与酒仙桥地区北京 电子管厂( 7 7 4 ) 遥遥相对。下设一个研究所以及一分厂( 7 9 7 ) 、二分厂( 7 1 8 ) 、 三分厂( 7 9 8 ) 、四分厂( 7 0 6 ) 、五分厂( 7 5 1 ) 和七分

9、厂( 7 0 7 ) 等6 个分厂。 总投资预算是9 0 0 万卢布( 折合当时人民币1 4 亿元) ,占地8 8 6 公顷。该厂 始建于1 9 5 2 年,1 9 5 7 年1 0 月举行3 - - - 完工典礼。7 1 8 厂是我国电子行业的 骨干企业,对国民经济、国防建设、三线生产、“两弹一星”都做出过重大 贡献。原来是保密厂,出于国防安全需要,均以数字代码作厂名。2 0 0 1 年末, 根据北京市电子工业领导部门的决定,将五个厂并成“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 团责任有限公司”,7 9 8 厂为分公司。2 0 0 2 年末,原7 9 8 厂重新进行整合,组 建“北京七星飞行电子有限公司”,总公

10、司占股5 1 ,本企业员工占总股本 4 9 。占地约1 2 公顷,总建筑面积约9 万m 2 ,拥有员工5 0 0 多人,离退职 工一万多人。 7 9 8 厂厂区有一个3 1 2 2 号单层三跨框架厂房,是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屋盖是朝北的锯形天窗。屋顶高约9 5 m ,柱跨1 7 7 4 m ,柱间距为7 5 m 。德 国建筑师根据“包豪斯”的设计理念,一反当时苏式建筑风格,采用现代先 进工艺和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手法设计厂房。外立面简洁、朴素,结构按8 度抗震设防( 当时苏联专家认为采用6 7 度设防已够) 。德国专家大量收集了 北京历史上的地震资料,说服中方同意这一设防等级( 现在看,这是很

11、有科 学远见的技术决策) 。德国专家的理性、科学、严谨、认真的设计作风,给我 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五十多年过去了,该厂厂房还很坚固。在局部改建时, 工人们感到很难拆除钢筋混凝土和砖的构配件。因为当时建筑材料用了高标 号的混凝土和砂浆。据称,像这种按“包豪斯? 设计理念建成的工业建筑也 仅在德国、美国和中国还少量存在,在中国更是微乎其微了。 1 9 9 9 年国家正式批准北京电子城为国家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成 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7 9 8 大院也就面临了重组、改造、转产 的新形势。自2 0 0 3 年起,一批艺术家和商业文化机构( 中外都有) 开始成规 模地租用和改造这里的空

12、置厂房,逐渐发展成为集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 工作室、设计公司、餐饮、酒吧等于一体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艺术社区,称之 为大山予艺术区( D A D ) 。这一现象引起了包括人大、政协在内的广泛社会 关注。根据建设部3 6 号文件精神,7 9 8 厂是拆还是保护就成了人们关心的热 点问题。 三、7 0 8 厂的去留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租用这闲置的厂房车间,还比较适合艺术家的支付能力,月租金为每平 方米约O 5 - 1 6 元。由于有高大的空间,有天然采光和热力、水电供应,对于 艺术家的绘画、雕塑都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和物理条件。更有吸引力的是这个 老厂的环境为艺术家带来了历史、人文的情结。有的就干脆将

13、这场地变成集 工作与居住为一体的S O H O 地点。对于厂方来讲,由于离退职工、下岗职工 的压力大,每年开支很大。出租了闲置厂房也可大大减轻整个厂每年的经济 负担。 随着房地产开发的升温,就有外商( 如香港) 的房地产商看中这块闲置 的工厂用地。厂方也愿意趁此机会将该厂区作为房地产开发来发展经济。7 9 8 厂房面临了全部推倒拆光的危运。于是,拆还是留的矛盾就日益尖锐。 7 9 8 厂,不夸张的说,可以算是一本中国工业建筑的历史教科书。它不 仅具有包豪斯现代主义的建筑印记,而且还具有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印记,更 具有文化革命的印记( 墙上始终保留了文化革命时期的标准口号和绘画) 。这 个工业建筑

14、载体反映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政治、经济、技术、设备材料、文 化、思想的历史发展过程。难怪这块“7 9 8 ”或称“D A D ”的特殊区域引起 了国内外人士的注意。法国名建筑师努维尔、屈米都曾为7 9 8 厂的改造利用 提出了构想方案。中央美术学院建筑院的师生们也提出了建议性的改造设计 方案。据称,德国、法国、总统、总理来北京还点名要来这块“宝地”。原北 京建筑设计院的法籍华人总建筑师华揽洪先生的女儿也大声疾呼地为保留 7 9 8 厂而到处奔走。某人大代表也受“艺术区的艺术家、原联合厂部分离退 休老干部、社会其他有识之士”的正式委托,拟出了有1 5 名代表签名的提案 保留一个老工业的建筑遗产、保

15、留一个正在发展的艺术区的提案。他 明确提出了保留7 9 8 具有建筑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和奥运 价值。 2 0 0 5 年3 月1 6 日,由北京市规委和市委宣传部联合召开了一个座谈会, 听取有关人士对7 9 8 厂的技术鉴定意见,以便为7 9 8 厂的去留决策提供客观 的评价。出席会议的有原电子部曾参加过7 1 8 建厂的老专家,还有北京市规 划院及其他设计院的建筑师和工程师。上学时曾参观过这厂的我有幸也参加 了这一个很有意义的研讨会,在会上发表了我个人的意见。我赞成保留7 9 8 厂主要的旧厂房,但要作一个总体规划的可行性研究,以便科学决策,民主 决策,依法决策。一个好的决策

16、必须兼顾产权方、租赁方、社会公益方的利 益。 四、从“ 9 8 ”现象得到的启示 1 、从历史上看,中国建筑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长期对现代主义建筑 缺少深入研究和大量实践,在工业建筑领域中也没能幸免。7 9 8 厂的“包豪 斯”设计理念、技术和风格是我国留下的为数不多的工业建筑之一。如能科 学地保护下来,对后人确是一本很有典型意义的、石头的历史教科书。 2 、城市的保护与发展始终是城市建设中很难处理的问题。在北京也一直 为古城改造、四合院保护所困扰。北京的工业建筑,过去按规划是布置在城 市郊区。现在城市不断摊大饼,这些工业建筑已成为城中城了。对这些老厂 采取什么办法来处理也成为当局很为难的问题了。从国内外实践经验看,不 问青红皂白,一律大拆大建,绝不是聪明的办法。当前,北京市领导对于7 9 8 厂采取慎重的态度,进行多方面的调查、分析、研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这表明政府对于重大问题采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务实决心,要全面综合 考虑7 9 8 厂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