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四 地壳的运动规律复习练案(同名2250)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190932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四 地壳的运动规律复习练案(同名2250)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四 地壳的运动规律复习练案(同名2250)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四 地壳的运动规律复习练案(同名2250)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四 地壳的运动规律复习练案(同名2250)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四 地壳的运动规律复习练案(同名2250)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四 地壳的运动规律复习练案(同名225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四 地壳的运动规律复习练案(同名225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地壳的运动规律一、单项选择题(2018吉林实验中学九模)下图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地质剖面示意图。地幔中的岩浆具有强烈上升趋势的位置,称为热点,黄石湖通过黄石河与密西西比河的支流相通。读图,回答12题。1黄石湖是(A)A火山湖B内流湖C冰蚀湖D咸水湖2下列叙述正确的(D)A黄石热点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B黄石火山口地表岩石为花岗岩C黄石河属于内流河D黄石热点的上升岩浆来自软流层【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黄石湖是在火山口附近形成的湖泊,不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湖泊;黄石湖通过黄石河与密西西比河的支流相通,则说明黄石湖是外流湖,属于淡水湖,不是咸水湖。故选A。第2题,图中黄石热点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

2、块的消亡边界;黄石火山口地表岩石是属于喷出型的岩浆岩,多为玄武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黄石河与密西西比河的支流相通,属于外流河;岩浆来自地幔的软流层。故选D。(2018新疆乌鲁木齐三诊)澜沧江流经西藏芒康县有一处干热河谷,其河畔分布着几千块层层叠叠的盐田。每当晒盐季节,当地纳西族妇女会打开河畔的盐井围栏的活动门,从盐井中取出卤水(卤水是盐类含量大于5%的液态矿产),置于盐田晒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下图为澜沧江河畔盐田位置及盐井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盐田晒盐的旺季与围栏活动门关闭的月份分别是(B)A13月46月B46月79月C79月1012月D1012月13月4该盐田开发历

3、史悠久,推测其盐业资源的形成条件是(D)A现代盐湖广泛发育B干热气候有利于盐矿形成C盐矿埋藏浅,便于开采D地质构造便于盐井卤水形成【解析】第3题,晒盐需要强烈的太阳辐射,较高的温度利于蒸发;该地在西藏海拔高,13月,1012月气温低,蒸发弱不利于晒盐;79月是雨季不利于水分蒸发;46月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高度较大,白昼时间长,太阳辐射强,降水少,气温较高利于蒸发,利于晒盐。第4题,由于地壳运动,(在盐矿层)形成断裂层,地下水在断层带富集,地下水与盐矿层接触,盐矿溶入地下水,使得断层带附近形成卤水。(2018湖北武汉四月调研)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迅速抬升和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是一种两壁狭

4、长且陡峭、深度大于宽度的地貌景观。下图示意太行山峡谷横剖面。据此完成56题。5关于太行峡谷形成的年代,从早至晚的次序为(D)AV形峡谷、U形宽谷、盘状宽谷BU形宽谷、V形峡谷、盘状宽谷C盘状宽谷、V形峡谷、U形宽谷 D盘状宽谷、U形宽谷、V形峡谷6下列对峡谷地区的地质推断成立的是(D)A石柱地貌形成早于孤峰 B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C峡谷处在火山地震带上 D该河流走向受断裂带控制【解析】第5题,读材料可知:“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迅速抬升和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即内力抬升后遭受流水下切侵蚀,是自上而下逐渐侵蚀形成的,读图可知,位于最上方的盘状宽谷是最先形成的,位于最下方的V形峡谷是最后形

5、成的,选D。第6题,读图可知,石柱与孤峰哪个先形成不能判断,A错。读材料可知:“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迅速抬升和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故地壳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B错。由板块构造学说可知,太行峡谷并不在火山地震带上,C错。断裂带处岩石破碎,易受侵蚀发育成峡谷,故D正确。(2018广东深圳二调)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是天山北麓规模最大的冲积扇,由南向北发育有多期冲积扇,不同时期形成的冲积扇之间有明显的阶梯状陡坎。玛纳斯河山前冲积扇地区第四纪活动断层发育。下图示意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的发展演变。据此完成79题。7下列关于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C)A地势由南向北倾斜B组成物质从南到北

6、总体由粗变细C耕地分布南多北少D扇体边缘有大量地下水溢出8从各期冲积扇的位置和形态变化推测,诱发该冲积扇发生F1至F4四期演变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D)A风力搬运、沉积作用B变质作用C冰川搬运、沉积作用D地壳运动9玛纳斯县境内的F2冲积扇耕地上的灌溉干渠水流方向大多由(B)A东北流向西南B西南流向东北C东南流向西北D西北流向东南【解析】第7题,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位于天山北麓地区,根据河流的流向可以判断冲积扇的地势南高北低,A正确;由于流水沉积作用具有一定的分选性,冲积扇的泥沙颗粒由扇顶向扇缘逐渐减小,可知冲积扇组成物质从南到北总体由粗变细,B正确;冲积扇的形态南窄北宽,距离出山口越远沉积颗粒越

7、细,土壤越肥沃,可知该地区的耕地分布南少北多,C错误;冲积扇边缘,由于地势低,地下水埋藏浅,甚至可能出露地表,D正确。故描述错误的是C选项,答案选C。第8题,由材料可知,玛纳斯河山前冲积扇地区是第四纪活动断层发育形成,由于地壳活动,使得F1至F4不同时期形成的冲积扇之间有明显的阶梯状陡坎。故答案选D。第9题,玛纳斯县境内的F2冲积扇位于河流的东侧,受地势南高北低影响,修建灌溉干渠水流方向大多由西南流向东北,这样河水可以自流,工程量小。故答案选B。(2018泄露天机押题卷一)黄河口输沙量多少直接影响黄河三角洲岸线和面积变化。下图为黄河三角洲19761985年、19861995年和19962009

8、年三个阶段岸线和面积变化趋势图。读图,完成1011题。10黄河三角洲岸线和面积增长速率总体特点是(C)A先递增后递减B先递减后递增C呈逐阶段递减D呈逐阶段递增11影响黄河口输沙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C)A流域内气温变化B流域内坡降变化C流域内降水量变化D流域内人口数量变化【解析】第10题,根据图中虚线斜率判断可知,三段虚线斜率都不断变小,说明黄河三角洲岸线和面积的增长速率在19761985年、19861995年和19962009年三个阶段呈现逐阶段递减,也就是总体呈现增长变慢趋势。第11题,黄河流域降水量是影响黄河口输沙量变化的重要因素。通常流域降水量的年际波动与河流入海输沙量年际波动具有显著的

9、相关性。说明黄河流域降水量是影响黄河口输沙量变化的重要因素。二、综合题12(2018河北唐山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一队登山运动爱好者5月1日从秘鲁古城库斯科(图b)出发,乘车沿崎岖山路近5小时到达威尼坎加国家公园,然后开始徒步登山。沿途景致优美,附近可见高耸的雪山,徒步约10公里后到达海拔5050米的彩虹山(图a),一名队员站在蓝天白云下享受被“彩虹”包围的感动,且面向正北拍照留念。(l)简述彩虹山地貌景观近年来才被人们发现的原因。(2)指出彩虹山的地质构造,并推理该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3)判断登山队员拍照时当地的大致时刻,并说明理由。【答案】(1)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人类活动较

10、少;(海拔高)曾被冰雪覆盖;受气候变暖影响,近年来冰雪融化后才被发现。(2)褶皱(背斜)。当地早期为沉积环境,长时期堆积了较厚的不同颜色的砂岩;后受内力作用挤压形成褶皱并抬升为山地;后受外力作用剥蚀出露地表。(3)当地时间大约14时30分(13:3015:30)。通过游客的影子确定太阳方位为西北;拍照日期为5月1日;且影子较短,故判断时刻大约15时左右较为合理。【解析】(1)据图中经纬度判断可知,彩虹山地处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区,地处低纬度的热带地区,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人类活动较少,不易被发现;且据材料可知海拔5050米高,曾被冰雪覆盖;后受气候变暖影响,近年来冰雪融化后才被发现。(2)据图a可

11、知,沉积岩层上拱,可判断为背斜部位。该处地貌的形成应从内外力共同作用下考虑。据图可知为砂岩,属于沉积岩,说明当地早期为沉积环境,长时期堆积了较厚的不同颜色的砂岩;后受内力作用挤压形成褶皱并抬升为山地;后受外力作用剥蚀出露地表。(3)据材料可知,该队员面向正北拍照留念,据图中影子的方向位于东南方向,则可确定太阳方位为西北方向照射;材料中提到拍照日期为5月1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外各地均东北日出西北日落;据图可知此时影子较短,因此可判断时刻大约为下午15时左右较为合理。13(2018湖南衡阳八中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柴达木盆地是巨大的山间断陷盆地,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

12、柴达木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中由海变成了湖,在无数次旱风与干燥的交替演变中,湖水水面逐年缩小,泱泱大湖渐渐干涸露底。西北的南八仙有一系列与盛行风向平行的长条形土墩、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东南诺木洪附近的一片荒漠地带中,有数以亿计的贝壳同含有盐碱的泥沙凝结在一起形成贝壳梁。下图为柴达木盆地局部区域图。 (1)说明柴达木盆地气温日变化剧烈的原因。(2)分析南八仙地区地貌形成的原因。(3)推测诺木洪附近贝壳梁的形成过程。【答案】(1)气候干旱,晴天多,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盆地地形,盛行下沉气流,热量不易散失。地表植被稀少且干燥(荒漠),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强,比热容小导致白天气温迅速升高。由于海

13、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弱,导致夜晚气温低。深居内陆,大陆性强。(2)该区域干涸的湖底中,表土因为水分的缺失而干缩裂开,强劲的西北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由于表土的坚硬程度差异,裂隙愈来愈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土墩和沟槽,经过风力的长期作用形成了与盛行风向平行的长条形土墩、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3)柴达木盆地在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中,由海变成了湖,由于气候越来越干旱,湖水水面逐年缩小,湖中贝类为求得生存转向中心水洼;诺木洪附近是当时湖盆低洼处,贝类成群结队地涌来,在此越积越多,随着干旱加剧(或河水改道),贝壳类全部死亡,形成贝壳的堤墙。【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以柴达木盆地局部区域图为

14、材料,考查气温日较差的影响因素和区域地理环境,地貌的成因和形成过程。(1)气温日较差大小和地形、天气、地表状况、纬度有关。气温日较差大要从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和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两方面来作答。结合柴达木盆地的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可知,柴达木盆地夏季气温日变化剧烈的原因主要是柴达木盆地位于非季风区,气候干旱,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地表植被稀少且干燥,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强,导致白天气温迅速升高;与此相应,是夜晚气温较低,因为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弱,导致夜晚气温低。(2)由“西北的南八仙有一系列与盛行风向平行的长条形土墩、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

15、貌组合”可知,这属于雅丹地貌,结合该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及雅丹地貌形成原因可推断其成因是该区域干涸的湖底中,表土因为水分的缺失而干缩裂开,强劲的西北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由于表土的坚硬程度差异,裂隙愈来愈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土墩和沟槽,经过风力的长期作用形成了与盛行风向平行的长条形土墩、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3)该地貌的成因要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方面结合来作答。内力作用主要是地壳运动导致青藏高原的隆起,柴达木盆地在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中,由海变成了湖,由于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气候越来越干旱,湖水水面逐年缩小;外力作用主要是生物运动,当湖水水面逐年缩小,湖中贝类为求得生存转向中心水洼,诺木洪附近是当时湖盆低洼处,贝类成群结队地涌来,在此越积越多,随着干旱加剧(或河水改道),贝壳类全部死亡,形成贝壳的堤墙。 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如科研方面尚嫌薄弱,全年未发表过一篇论文。今后在这方面应多加努力,要增强科研意识,多投注些时间和精力,刻苦学习,努力钻研,改变科研空白局面,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