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特海过程哲学思想述评new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1189344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怀特海过程哲学思想述评new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怀特海过程哲学思想述评new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怀特海过程哲学思想述评new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怀特海过程哲学思想述评new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怀特海过程哲学思想述评new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怀特海过程哲学思想述评new》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怀特海过程哲学思想述评new(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怀特海过程哲学思想述评杨 富 斌提要:本文主要考察现代西方著名哲学家怀特海在其代表作过程与实在中所阐述的过程哲学或机体哲学的基本思想,以及这种思想所具有的深刻启示,指出过程哲学是超越传统西方哲学中的实体实在论和主客二元对立的思想方式的新尝试,从而是现代西方哲学的生长点之一。关键词:有机体 过程 生成 过程哲学 在现代西方哲学家中,英国著名哲学家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1947)可谓是个兴趣广泛,思想独特,且在多种学科中颇有建树的大师级人物。这突出地表现在,他把数学家的严密与哲学家的智慧天才地融为一体,同时又在自然科学、尤其是理论物理学方面造

2、诣颇深,有资格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做出评论,甚至提出不同的见解,从而把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半个科学家、科学史家、教育家和社会学家集于一身,这在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中叶的现代西方哲学家和思想家中是极为少见的。因此,日本怀特海研究专家田中裕称之为“的思想家”数理逻辑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柏拉图主义者、形而上学家、过程神学的创造人、深邃的生态学家和教育家立场的文明批评家注释: 日田中裕:怀特海有机哲学,包国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从今天的眼光看,怀特海一生尽管写了许多著作,然而毫不夸张地说,过程与实在是其一生哲学思想精华之集大成,是其名副其实的代表作。用当代美国著名哲学家、美

3、国加州克莱蒙特大学过程中心教授小约翰柯布和大卫格里芬的话说,这本著作是“最近两个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是历来最为复杂并最富创见的哲学论著之一”, 小约翰B科布和大卫R格里芬:过程神学,曲跃厚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7页。纵观西方哲学发展史,过程与实在不仅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哲学著述之一,而且就整个西方哲学著述而言,该书绝对可以入围最佳哲学著作之列。尽管由于20世纪以来分析哲学和各种形式的实证主义公开宣扬“拒斥形而上学”的巨大影响,同时,也由于怀特海本人在这部论著中使用了大量晦涩难懂的新概念和新范畴来表述其新思想,从而使这部高扬形而上学的著作在现代西方哲学百花园里似乎有

4、点儿受人冷落,不少人对这部著作敬而远之,认为其中提出的思想似乎与现代西方主流哲学有些格格不入。然而,“是金子迟早要发光的”。随着分析哲学的式微及其与人本主义哲学相融合的趋势,怀特海在过程与实在中所阐述的过程哲学或机体哲学思想,已经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东西方有识之士的青睐。在该书自1929年问世以来的70多年中,围绕该书所探讨的诸多问题,已经(借用过程哲学的术语来说)“生成”许多二手的研究性和阐释性著作,并在美国逐渐“生成”一个过程哲学学派或有机哲学学派,出现了专门的研究机构“过程研究中心”(设在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大学)等。在我国,借着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 “价值哲学与过程哲学:怀特海与中国”大型

5、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3年在美国召开的“过程思维与全球化时代的教育改革”国际学术研讨会,过程思想愈来愈吸引中国学者的目光。一些研究机构相继成立。代表中国过程研究最高水平的业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可以说,一书所阐述的过程哲学思想已经日益深入人心,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特别是随着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宗教哲学研究在当代西方世界逐渐兴起,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和有机体思想更加被人们所重视,从而成为现当代西方哲学中的热门话题之一。一、过程哲学的基本思想和观点从基本内容和特征来看,过程与实在可以说是一部张扬形而上学思辨理性的哲学杰作,是一部独辟蹊径、磨砺辩证发展过程思想的别开洞天的哲学

6、著述,也可以说是怀特海集数十年(这本书是在他66岁以后开始撰写的)数学、逻辑、历史、科学和哲学的潜心思考,为我们精心熬制的一道高蛋白、高浓度的哲学靓汤。过程与实在全书共分五编。第一编阐述了过程哲学的所谓方法问题,并且概要地阐述了过程哲学的基本范畴,以及过程哲学的宇宙论据以构成的观念图式。第二编则试图运用这些观念图式来揭示构成文明思想之复杂结构的诸观念和问题,如“事实与形式”、“自然秩序”、“机体与环境”、“主体性原则”、“符号参照系”、“命题”和“过程”等。为了获得与自然发生的哲学问题有关的人类经验的合理说明,他还考察了一组属于17、18世纪的哲学家,尤其是笛卡尔、牛顿、洛克、休谟和康德的哲学

7、观点。他认为,这些哲学家中的任何人在阐述经验的基础时都是片面的,但是,从总体上看,他们所给出的一般陈述则支配着后继哲学的发展。第三和第四编则根据以上方法和观念构造出一种机体哲学或过程哲学的宇宙学图式,从而对传统哲学中的时间、空间、因果性和认识论诸问题提出一种全新的解释。用怀特海的话说,建构过程哲学的宇宙论图式的宗旨,是阐述一种严密的宇宙论观念,通过直面各种有关的经验话题而发展这些宇宙论观念的意义,并且最后详细阐述所有具体话题都可据之而发现它们的互相联系的某种恰当的宇宙论。第五编则涉及到如何看待宇宙学难题的终极方法的最终解释问题,并试图回答“万物最终归结于什么?”这一问题。怀特海明确指出,这里的

8、观点接近于布拉德雷的观点是不言而喻的。在学术界看来,虽然怀特海在过程与实在中总是以“机体哲学”来指称自己阐述的新哲学,并明确地指出该书致力于阐述的哲学理论叫做机体哲学 参见怀特海:过程与实在中文版,杨富斌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2月版,“作者前言”。,然而,用“过程哲学”来概括怀特海在该书中所阐述的基本思想和观点,似乎更为明确和确切。根据笔者的理解,怀特海在过程与实在一书中所阐述的过程哲学基本思想和观点,主要有如下几点:首先,过程哲学明确地把自身设定为某种抽象的和思辨的形而上学理论,并认为形而上学对于人类的经验和认识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这使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与现当代西方哲学、尤其

9、是各种形式的实证主义明确地“拒斥形而上学”的价值取向形成鲜明的对照。在怀特海看来,“哲学是对抽象的说明,不是对具体的说明。”(见怀特海:过程与实在中译本,杨富斌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版,第34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明页码。)“形而上学范畴不是对显而易见的东西所做的独断性陈述,而是对各种终极性的普遍原理所做的试探性的系统陈述。”(第13页)对具体的经验现象的说明,是实证科学的任务,而对抽象和普遍的说明,才是形而上学的任务,因此,形而上学必然要创立一系列一般概念。形而上学创立一般概念的最终目的,不是要建立一个抽象的理性王国,而是要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然和宇宙。用怀特海的话说,“通过提供一般概

10、念,哲学应当使人们对潜藏在自然母腹中的那些尚未变为现实的无数具体实例的认知变得更容易。”(第29页)除此之外,形而上学所具有的现实目标之一,是精确地分析各种命题。不仅要分析形而上学的各种命题,还要分析诸如“今天吃饭有牛排”和“苏格拉底是不朽的”这类极为普通的命题。尽管每一种哲学都会依次遭受被其他哲学所取代的命运,但是,由各种哲学体系所组成的总体,则表达了关于宇宙的各种各样的普遍真理,并期待着对各种有效性领域进行协调和分工。(参见第12、19页)怀特海还具体分析了建构形而上学体系所要坚持的原则和手段。他说:“在恰当的形而上学体系中,当我们还没有精确地定义关于各种存在物的范畴图式时,哲学争论的每一

11、个前提都是可以存疑的。”(第13页)因此,他特别推崇笛卡尔的怀疑方法,并以此为前提,首先精确地定义了其形而上学的基本范畴图式(共27种范畴),以此为基础批判性地考察和分析了自古希腊哲学以来、特别是近代以来西方哲学各主要派别的基本思想。他还明确地指出,每一门科学都必定会设计自己的工具,而哲学所需要的工具是语言。(参见第18页)然而,哲学又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日常语言的原有用法,而是要赋予其特殊的涵义,使其成为哲学特有的专业语言。“哲学之所以使用自己的专业语言,表达了各种思想流派所具有的这样一种意图,即它们都试图清晰地表达经验事实所预设的那些普遍观念。由此可以推知,形而上学学说的任何创新,都展示着与

12、流行的哲学文献中所存在的那些事实陈述具有某种程度的不一致性。这种不一致性标志着形而上学方面的分歧程度。”(第21页)通常认为,形而上学理论作为哲学中最抽象的基本理论,是远离人们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然而怀特海则认为,形而上学与实践具有密切的关系。他明确地指出:“在实践中所发现的任何东西,必定都存在于形而上学的描述范围之内。当这种描述不能包含这种实践时,这种形而上学就是不恰当的,需要进行修正。形而上学只不过是对适合于全部实践细节的那些普遍性所做的描述而已。”(第21页)并且强调检验形而上学理论之真伪的标准是实践及其效用,当然,用他的话说,“任何形而上学体系都不能完全地期望满足这些诉诸实效的检验。

13、这种体系充其量只是对所寻求的那些普遍真理的逼近。”(第22页)怀特海还明确地讲道:每一种哲学理论中都有一种根本原则。在过程哲学中,“这种根本原则叫做创造性。”过程哲学“抛弃了思想的主词-谓词形式,迄今为止就其前提而言,这种形式是对事实的终极特征的直接体现。结果,那种实体-性质概念被排除,并且以动力学过程描述代替了那种形态学描述。”(第11页)在这里怀特海一方面坚持用创造性原则来说明宇宙及其过程,另一方面明确地提出了他的形而上学原理所采用的基本方法是以流变和生成为基本特征的动力学方法,而不是静态的形态学描述方法。那么,如何论证形而上学理论的正确性呢?对此,怀特海清醒地认识到:“哲学的主要危险在于

14、证据选择的狭隘性。”(第611页)所以,怀特海尽力从各门自然科学(主要是现代物理学,特别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数学、逻辑、语言学和符号学等学科中广泛地选择证据,尤其是以近代科学的发展(其代表作就是其科学与近代世界),来说明和阐述其过程思想和机体哲学。在怀特海看来,“理性的任务是探索事物诸多方面所具有的越来越深的深度。对于那些意义深远的问题,我们不要期望给予简单的回答。”(第621页)正是在这种思想观念支配下,怀特海创造了一系列新概念和新范畴来表述其过程哲学,即使是使用旧概念也赋予其新含义。这样一来,他的阐述形式便显得非常抽象晦涩,冗长费解,与罗素等人简洁流畅的哲学叙述相比,确实令人难以轻松地登

15、堂入奥,因而他在当时就被有些听其讲座的人诅咒为典型的柏格森主义者。即使是在今天,哲学圈内的人阅读起过程与实在也并不轻松。这也许是任何具有独创性的思想体系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也是多数开创新思想的哲学著述一开始面临的境遇。在谈论哲学和形而上学的性质和功能时,怀特海还涉及到西方哲学的一般方法论问题。他认为: “欧洲哲学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数学发展为一门抽象的普遍性科学所造成的。但是,在哲学后来的发展中,哲学方法一直深受这种数学样板之害。数学的主要方法是演绎法;哲学的主要方法是描述性的概括法。在数学的影响下,演绎法被强加给哲学,作为其标准方法对哲学方法的这种误解,掩盖了哲学在提供一般观念方面的巨大功绩

16、,而这种一般观念增加了我们对经验事实理解的清晰性。”(第17页)这些论述对于我们今天深刻理解西方哲学方法论具有重要启发,其内在意蕴尚需我们进一步做深入系统的研究。其次,在本体论上,过程哲学坚持过程就是实在,实在就是过程。整个宇宙是由各种事件、各种实际存在物相互联结、相互包涵而形成的有机系统。自然、社会和思维乃至整个宇宙,都是活生生的、有生命的机体,处于永恒的创造和进化过程之中。构成宇宙的基本单位不是所谓原初的物质或物质实体,而是由性质和关系所构成的“有机体”。有机体的根本特征是活动,活动表现为过程,过程则是构成有机体的各元素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的、持续的创造过程,它表明一个机体可以转化为另一个机体,因而整个宇宙表现为一个生生不息的活动过程。因此,怀特海有时也把自己的这种实在论叫做“有机实在论”,认为“用物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