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复习练案(同名224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188364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复习练案(同名224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复习练案(同名224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复习练案(同名224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复习练案(同名224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复习练案(同名224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复习练案(同名224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复习练案(同名224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水体运动规律一、单项选择题(2018山东菏泽模拟)额尔齐斯河为鄂毕河最大的支流,是流经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的国际性河流,是我国唯一一条属于北冰洋水系的河流。读“额尔齐斯河流域示意图”,完成13题。1额尔齐斯河(B)A以地下水补给为主B参与海陆间循环C自北向南流动D可大面积种植水稻2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北多南少,引起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A地形B植被 C洋流D土壤3各国提出对额尔齐斯河进行梯级开发,有利于(C)调节河流径流量改变流域气候类型促进旅游业发展根治流域内污染A B C D【解析】第1题,额尔齐斯河发源于阿尔泰山北麓,是西风或北冰洋水汽的迎风坡,河流注入北冰洋,参与海陆间循环

2、,B对。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A错。河流自南向北流动,C错。纬度较高,热量不足;位于内陆,水资源短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D错。第2题,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北多南少,引起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山脉北麓是西风或北冰洋水汽的迎风坡,降水多。A对。植被、洋流、土壤不是南坡、北坡降水差异的原因,B、C、D错。第3题,各国提出对额尔齐斯河进行梯级开发,有利于调节河流径流量,对。不能改变流域气候类型,错。有利于促进旅游业发展,对。可以减轻,但不可能根治流域内污染,错。C对,A、B、D错。(2018山东德州模拟)读“某河流局部水系及甲地平均径流量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45题。4据图可知甲地搬运能力最强

3、的时期是(C)A11月至次年1月B2月至4月C4月至5月D8月至10月5甲地径流峰值明显滞后于降水峰值的主要原因是(B)A植被茂密B湿地调蓄C河道弯曲D地势起伏【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读图分析能力,以及湿地生态效益。第4题,结合图示可知甲地河流流水搬运能力最强的时候应该是河流径流量最大的时候,也就是4、5月份,所以本题C选项正确。第5题,根据图中河流局部水系图可知,该地区湿地面积大,湿地调蓄作用明显,使得甲地径流峰值显著滞后于降水峰值。所以本题B选项正确。 (2018湖北黄冈中学二模)中高纬度湖泊水体的温度、溶解氧等物理性质具有明显的垂直差异和季节变化,湖水中的溶解氧来源于大气和水

4、草、水藻的光合作用。下图示意美国北部湖泊夏季(a)和冬季(b)的变化。据此完成67题。6相对于其他季节,夏季湖泊均温层内含氧量急剧减少,主要原因是(B)A水温升高,水中溶解氧逃逸B细菌分解有机物加快C与上层水体交换加剧 D鱼类呼吸消耗增多【解析】根据图中夏冬季节的湖水温度相比较,夏季均温层温度是升高,一般情况下水温愈低,水中溶解氧愈高,水温升高,溶解氧会逃逸。但夏季均温层的温度为10摄氏度,与冬季相比并没有升高多少,所以不可能会导致含氧量急剧减少(从温度变化对比,抓住设问中的急剧两个字);从夏季湖泊图中可以看出夏季均温层的温度低于上层的变温层,下层与上层的水体交换不会出现加剧现象;而鱼类分布主

5、要在变温层,但变温层的溶解氧却为9ppm,明显大于均温层,所以A、C、D都错;而夏季在湖底层的生物残体由于水温升高其受细菌分解速度加快,当这些有机物发生腐烂分解时,会消耗掉大量的溶解氧。7冬季,与有冰覆盖但无雪覆盖的湖泊相比,冰面有厚雪覆盖的湖泊鱼类更容易死亡,其原因可能是(A)A湖水中没有光合作用 B水温更低C湖水分层现象消失D水温偏高【解析】从冬季的湖泊图中可以看出,冬季鱼类生存的温度空间集中在04之间的上层水中,水温再低,就会结冰了,湖泊中只要有水就代表不会再低于这个温度,所以冰面有厚雪覆盖的湖泊鱼类更容易死亡不会是因为水温更低的原因,更何况有雪覆盖也减少了水中的热量与外界交换的可能性,

6、水更易保持原来的温度,不会更低,故B不对;从图中可看到仍然有温度变化差异存在,仍有变温层与均温层,所以湖水分层现象没有消失,C不符合;而由于冰层上有积雪覆盖,减少了透过冰面层的太阳辐射,所以水温也不会偏高,但湖水中生物的光合作用就会消失,导致饵料减少或鱼体自身不适应,更易死亡,D不符合,A正确。(2018四川成都龙泉二中4月月考)下图区域位于某大陆西岸。读图,完成89题。8关于港口附近的地理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D)A适宜柑橘等水果生长B船只进出港口常受大雾影响C港口多中小型渔船D当地多在1月份引河水灌溉9受洋流影响,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岸侵蚀最严重的是(A)A甲B乙C丙D丁【解析】第8题

7、,该地1月平均气温约为10C,为亚热带地区,适宜种植柑橘;根据等温线数值变化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西岸,沿岸有寒流流经,寒流遇到海面上较暖的空气后易形成海雾,影响港口船只进出;港口多中小型渔船;从该地位置看,该地为地中海气候,1月份温和多雨,无需灌溉。第9题,从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西岸,则甲地位于中纬度,受西风带影响,洋流自西向东流,甲地海岸侵蚀严重;而乙、丙、丁三地洋流自北向南流,和海岸接近平行,对海岸侵蚀较轻。(2018山东、辽宁省实验中学、大连八中等部分重点中学三模)小李和家人利用假期,乘坐邮轮从上海出发至加拿大温哥华,进行为期15日邮轮旅行。下图为邮轮航行

8、线路及该月某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单位:)。据此回答1011题。10图中等温线的数值可能是(C)A20 B10 C0 D1011航线上,最常遭遇大雾的海域是(A)A附近B附近 C附近 D附近【解析】第10题,相对于海洋,图中陆地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因此北半球为冬季。在中国,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故C正确。第11题,大雾常发生在寒暖流交汇海域,图中只有附近海区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故A正确。二、综合题12(2018山东德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泾河和渭河交汇时,因两河河水一清一浊,常见“泾渭分明”奇观;但不同时期两河清浊又有不同,唐代诗人杜甫秋雨叹

9、中有“浊泾清渭何当分”,而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泾渭分明”又有:“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的解释。材料二渭河流域(部分)图(1)分析杜甫秋雨叹中的“泾浊渭清”的自然原因。(2)当地居民说:除了发洪水外,泾河水清常常能看见河底的石头,而渭河河水常浑浊甚至发黑。试分析泾清渭浊的原因。(3)请针对渭河河水浑浊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泾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势起伏大,水流急;黄土广布,土质疏松,易被侵蚀;流域内植被覆盖率低;降水集中夏季,强度大,河流含沙量大,故河水浑浊;渭河在平原流经河段长,泥沙沉积,流至泾渭交汇处的河水含沙量减少,故渭河水清。(2)泾河流经黄土高原,比降

10、大,流速快,下蚀严重,已下切至基岩,侵蚀少;河流径流量比渭河小,携带泥沙少;渭河流域人口众多,人类活动频繁,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流经平原地区,河水流动,能带起河床泥沙,河流含沙量大,渭河浑浊。(3)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安排农、林、牧各业生产;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恢复地表植被;合理放牧;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安排生产生活;采取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工程措施,减少水土流失。【解析】(1)泾河是黄河中游支流渭河的大支流,大部分支流深切于黄土丘陵和黄土高原,地势起伏大,河谷狭窄,流速较快。夏秋降水集中多暴雨,黄土高原植被破坏,覆盖率降低,再加之黄土本身土质疏松深厚,易被侵蚀,流域内水土流失

11、严重,河流含沙量大。而渭河主要流经渭河平原地区,流速平缓,泥沙沉积,河流含沙量小,河水较清澈。使得两河交汇时就出现了“泾浊渭清”的情况,只从相对意义上说泾河含沙量比渭河含沙量高。(2)泾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流速急,河流下切侵蚀严重,已经到底部的基岩,河流含沙量较小。泾河相比渭河水量小,携沙能力小。渭河主要流经平原地区,人口众多,发展历史悠久,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渭河河床泥沙淤积严重,渭河河水流动时容易带动河床泥沙导致河水变的浑浊。因此出现了泾清渭浑浊的情况。(3)渭河河水变的浑浊的原因主要是流域内人类活动频繁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因此可以从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等

12、方面具体分析就可以了。13(2018河北邯郸质量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随着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的严重衰退,沿海地区的居民常选择在适宜的海区投放石块、树木、废车船、废轮胎和钢筋水泥预制块等,以形成人工鱼礁。下图为威海小石岛人工鱼礁分布示意图(图中S1、S2和S3位于威海小石岛人工鱼礁南礁区,Nl、N2和N3位于威海小石岛人工鱼礁北礁区),人工鱼礁投放后可产生上升流。(l)分析我国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的原因。(2)简述人工鱼礁有助于恢复渔业资源的原理。(3)经调研发现,北礁区渔业资源的恢复状况要比南礁区好,推测其原因。【答案】(1)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对鱼类的需求量大;捕捞技术的进

13、步,电鱼、炸鱼、用网眼过密的渔网捞鱼等,破坏了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拖网捕捞、环境污染等破坏了鱼类的生存环境。(2)人工鱼礁投放后产生的上升流能够将海底的有机物及营养盐带至海水表层,促进海洋浮游植物、藻类的繁殖,增加鱼类饵料;人工鱼礁能够为岩礁性鱼类提供遮蔽和摄食的场所;净化水质,减少赤潮,恢复海洋环境。(3)北礁区位于外海,海水流速较快,会产生较强的上升流,从而形成更丰富的鱼类饵料;海域开阔,水质好,饵料多。【解析】(1)我国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的原因主要从过度捕捞及环境污染等角度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捕捞技术的进步,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衰退,加之经济发展,环境质量下降,影响了鱼类生

14、存。(2)人工鱼礁有助于恢复渔业资源的原理要从人工鱼礁的建设对于鱼类生长环境及饵料角度分析。人工鱼礁投放后产生的上升流能够将海底的有机物及营养盐带至海水表层,促进海洋浮游植物、藻类的繁殖,增加鱼类饵料;人工鱼礁能够为岩礁性鱼类提供遮蔽和摄食的场所;净化水质,减少赤潮,恢复海洋环境,有利于渔业资源的恢复。(3)北礁区渔业资源的恢复状况要比南礁区好的原因主要从南礁区与北礁区的差异角度分析。北礁区位于外海,海水流速较快,会产生较强的上升流,从而形成更丰富的鱼类饵料;海域开阔,水质好,饵料多,所以北礁区恢复好。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如科研方面尚嫌薄弱,全年未发表过一篇论文。今后在这方面应多加努力,要增强科研意识,多投注些时间和精力,刻苦学习,努力钻研,改变科研空白局面,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