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字在日本的传播研究.doc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1182817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俗字在日本的传播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俗字在日本的传播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俗字在日本的传播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俗字在日本的传播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俗字在日本的传播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俗字在日本的传播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俗字在日本的传播研究.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俗字在日本的传播研究何华珍【专题名称】语言文字学【专 题 号】H1【复印期号】2012年02期【原文出处】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6期第4853页【英文标题】The Popular Form of Chinese Words in Japan【作者简介】何华珍(1963-),男,江西乐安人,浙江财经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日汉字比较研究,E-mail:(浙江杭州310018)。【内容提要】现行日本汉字,主要指2010年改定常用汉字表中的2136个汉字,也指2002年日本规格协会制定的10040个JIS汉字。从汉字变异角度看,其中包括大量的汉语俗字,如变体俗字、扩散性俗

2、字、佚存俗字,也包括一部分和制异体字。考察日本俗字变迁史,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汉字选择与趋向,纠正现行辞书对日本俗字的不当判定,这对于近代汉字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Japanese characters currently used mainly include the 2136 words in Common Chinese Characters revised in 2010. It may also include the 10040 JIS words established by the Japanese Standards Association. In view of chara

3、cter variation, current Japanese characters include plenty of popular form of Chinese words, for example, variant popular forms, diffusible popular forms, saved popular forms, and a part of Japanese-coined variant popular forms. It is of great academic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changing history of

4、 popular Japanese characters, to announce the Chinese Characters choice and tendency under the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to correct the unsuitable judgement on the popular Japanese characters by the existing dictionaries.【关 键 词】回归字/变体俗字/俗字扩散/佚存俗字/和制异体字/域外汉籍regression word/variant popular for

5、ms/diffusible popular forms/saved popular forms/Japanese coined variant popular forms/extraterritorial Chinese对“正字”和“俗字”的理解,中日学界有所不同。在日本,类聚名义抄等古辞书,多承用干禄字书“俗”、“通”、“正”之说。1145-165至江户时期,中根元圭氏著异体字辨,首创“异体字”术语,随后广而用之。杉本先生异体字研究资料集成煌煌20巨册,集日中俗字研究资料之大成。首卷所附“異体字何”一文,阐述了“异体字”之出典、定义、性质、范围,以及日中“异体字”关系、日本“异体字”发展概略

6、,等等。日本“异体字”范围,既包括颜元孙所指“俗体字”、“通体字”,也包括了“假名”、“省文”、“讹字”、“借字”、“国字”等,与我国学界所论“俗字”范围大致相当。2337-391张涌泉先生汉语俗字研究指出:“凡是区别于正字的异体字,都可以认为是俗字。俗字可以是简化字,也可以是繁化字,可以是后起字,也可以是古体字。正俗的界限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36日本汉字发展史,既是汉字变异史,也是俗字变迁史。日本直接承用隶变后的“近代汉字”表记本国语言,甚至利用俗字原理创造“平假名”、“片假名”,将“俗字”推向极致。4369-393在汉字的变异过程中,既表现为汉字的部分变异,又体现为汉字的整体变

7、异。一方面,继承汉唐俗体字形,同时又不断加工、改造、变异、创新,进而形成形式多样的变体俗字,以及独具风格的“和制异体字”;另一方面,为表达日本特殊概念,利用汉字部件,仿照传统“六书”,创造了许多汉语所无、日本独有的“国字”或“和制汉字”。532-57本文以现行日本汉字即2010年改定常用汉字表中的2136个汉字,或2002年日本规格协会制定的10040个JIS汉字为中心,讨论汉字在日本的部分变异,即日本汉字中的汉语俗字及日式异体字。从汉字变异角度,讨论日语中的变体俗字、扩散性俗字、佚存俗字、和制异体字,以及汉语辞书中的回归字,考察日本俗字变迁史,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汉字选择与趋向。这有利于扩大

8、近代汉字研究领域,丰富近代汉字学内涵,推动中日汉字比较研究。一、回归字在近代日语新词研究中,往往将全新创造的结构新词称为“和制汉语”,而对于据古汉语对译西方新概念的语义新词,则称之为“侨词回归”或“回归词”。626-27“回归词”中,有些是日本创制的“国字”,如“腺”、“膵”等,5633-695这可称之为“日源外来字”。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随着中日韩等汉字信息资源的相互共享,现行日本汉字大量出现于计算机字库,因而也进入了大型汉语字书或国际化汉字词典。继中华字海之后,我国还出版了汉字标准字典(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年)、国际标准汉字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

9、05年)等。而在判别汉字源流时,遇到许多尴尬之处。以下173字,见于此三辞书,不同地方标注有“见日本常用汉字表”或谓之“日本汉字”等。可是,据笔者调查,这些汉字在中国古籍中大多可以找到相同或近似字形。7117-165撇开“创字权”不论,单从汉字史角度看,其实暴露了汉字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给汉字研究者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姑且将这些早见于中国古籍,却因日本至今使用而收录于汉语字书的汉语俗字,称之为“回归字”。例如:二、变体俗字透视常用汉字表及JIS汉字,可以窥见汉字在日本传承和变异概貌。比较日本常用汉字和我国简化字,其简化字形相同或近似者有73个。根据简化字溯源(语文出版社,1997年)简化字

10、源(华语教学出版社,1996年)及相关研究,这些字大多出现于古典文献中。例如,“虫、尔、麦、万”见于先秦;“当、盗、号、来、礼、随、堕、状、壮、挟、狭、寝、属、台、与、写”见于秦汉;“断、国、乱、痴、学、誉”见于魏晋南北朝;“宝、寿、庄、参、蚕、尽、双、旧”见于隋唐五代;“辞、独、声、区、担、胆、当、点、炉、党、灯、会、窃、体、条、医、湿、献、昼、装、潜、湾、变、画、称”见于宋辽金元。显而易见,山田氏仅对照宋元以来俗字谱而判断其汉语来源,当然不够;调查13种日本文献,且集中于室町末期,也很有局限。但是,有一点很明白,即日本现行汉字中的新字体,虽然由于政府的颁布上升为“正字”,但大多属于我国的历

11、代俗字。三、日本俗字变迁汉字始传日本,早见于王莽时代所铸“貨泉”及后汉书建武中元二年(57)所记“漢委奴國王”之金印。真正接触或使用汉字,主要通过来自百济的“渡来人”王仁等,学习论语、千字文儒家典籍。从日本汉字史料看,江田船山古坟大刀铭文(438年)、隅田八幡镜铭(503年)等金石文字,乃留存于日本的古代汉字的真实记录。镰仓末期至室町时期,日本俗字十分活跃。现行日本汉字,其间几乎都能找到其历史踪迹。调查日本尚书抄本,如内野本(1322年抄)、足利本(室町时期写本)、上图天正本(1578年抄)等,不难看出日本新字体及JIS汉字的历史来源。例如:江户时期,异体字研究成一代风气。异体字辨倭楷正讹同文

12、通考正楷录等,均为研究俗字之重要著作。特别是同文通考,从中日“书同文字”之汉字文化圈视角,从历时和共时层面,辨别俗字源流,具有里程碑意义。尽管如此,透过江户期异体字研究著作,可以窥见其时日本使用汉字的基本面貌,可以理解近世日本的正字观,以及隋唐字样在日本的继承和发展。可以说,江户期的异体字著作,是研究汉字变异的重要资料,也是探究明治以来日本汉字改革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四、俗字扩散现行的日本汉字中,许多俗字在中国原典古籍中可以找到用例,然而却没有被辞书收录,更无缘作为标准用字,甚至是昙花一现。这种文字现象,套用“词汇扩散”理论,或可名之曰“俗字扩散”或“俗字衍生”吧。例如:五、和制异体字在日本常

13、用汉字表中,有些疑难俗字,经过仔细调查或数据库检索,在汉籍文献中找到了例证,如“壱、実、拝、挙、畳”等。然而,“壓、價、藝、團、應、邊、貳”省作“圧、価、芸、団、応、辺、弐”;新形声字“囲、釈、択、沢、訳、駅”,符号化新字“気、広、鉱、拡、伝(傳)、転、对、円、仮(假)”等,在中土文献中尚未发现用例,属于和制异体字,或和制俗字。顺便一提,此类“和制俗字”在中日版本辨别中,有时亦可起到辅助作用。如四部丛刊本诚斋集春秋正义,出现有“囲、釈、択、沢、応”等标志性日式简体字,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诚斋集春秋正义均为日本抄本。又,清初小说绣屏缘中出现“駅”、“釈”等日式简体字,这到底是汉语自己的简省写法,还

14、是借用了日本汉字的写法?1233考之,古本小说集成绣屏缘,乃据荷兰汉文研究院藏日本钞本影印,不少字形已烙上日本俗字痕迹。又如天一版绣屏缘第二回“纸牌”左边有“”片假名训注,可资互证。13232六、佚存俗字笹原宏之先生在国字位相展開专著中,仿照“佚存书”提出“佚存文字”学术用语。笹原氏主要是为解决中日汉字创制权的矛盾而首创此文字术语。认为有的汉字本来是中国制造,但在中国几乎不使用,而且造字书证也已佚失,但由于这些文字早期传入日本,相关概念在日本文献中得以留存,此类文字称为“佚存文字”。588-110“佚存文字”中,大多为“佚存俗字”,如“匁、匂、塀、搾、碗、賬”等。再举数例,以供讨论。七、结语以

15、俗字为中心的中日汉字比较研究,是近代汉字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汉字传播与变异研究的重要内容。今后,在充分吸收两国前沿成果基础上,着力在以下诸方面拓展和深入,不断推动汉字圈的中日俗字比较研究。7111.加强日本古辞书专项研究。如新撰字镜类聚名义抄下学集节用集等。2.加强不同书写形式的日本汉籍专题调查。如木简、金石、抄本、刻本等。3.加强日本汉字的断代研究。如平安时代的文书佛典、镰仓室町时期的抄本汉籍、江户期间的汉字学研究等。4.加强动态的中日俗字比较研究。如六朝碑刻、唐代字样、宋元以来俗字对日本汉字变体的影响等。5.加强中日字样学比较研究。如明治以来的汉字整理案与字体变迁、近代中日汉字改革比较、康熙字典对日本的影响等。6.加强“字志”研究。5848-854如就中日两国具有关联性的近现代新字形进行源流汇考等。鸣谢:本文曾以“日中間俗字交流歴史”为题,在早稻田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