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必考部分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164383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必考部分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必考部分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必考部分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必考部分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必考部分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必考部分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必考部分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综合检测(六)(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图示为陕北出土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农户生活的悠闲富足状态B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情况C边疆畜牧业迅速发展情形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状况解析:选B。画像砖上的内容显示了耕作的场景,无法说明其悠闲富足,故A项错误;耕作的场景是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的重要表现,故B项正确;画里虽有禽类,但不能说明是边疆地区,故C项错误;单一的耕作形式不能判断是否与大地主田庄有关,故D项错误。21976年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了大量铜锄、铜刀、铜斧、铜镰、铜锤等

2、工具,其年代鉴定为公元前16世纪前后,这一考古发现表明()A夏朝对甘肃地区的有效统治B商朝农业生产普遍使用铜器C西周手工业生产已分工细密D先秦时期已经使用铜制农具解析:选D。仅凭铜器的出土尚不足以说明夏朝对甘肃地区的有效统治,且鉴定时间处于夏商交替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商朝农业生产普遍使用铜器,史实错误,且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夏商交替时间并非西周,故C项错误;据材料“出土了大量铜锄、铜刀、铜斧、铜镰、铜锤等工具”可知先秦时期已经使用铜制农具,故D项正确。3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然而宋代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种称谓的变化说明了()A土

3、地私有制的确立B土地兼并得到认可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农民地位不断降低解析:选B。土地私有制确立于战国,与材料“汉唐之间”不符 ,故A项错误;土地占有者的称谓由“豪强”或“兼并之徒”到“田主”表明土地兼并得到的土地被认可,故B项正确;土地占有者称谓的变化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没有联系,故C项错误;土地占有者称谓的变化与农民地位变化无关,故D项错误。 4据后汉书记载: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主持在安徽寿春修建了芍陂,灌溉农田一万多顷,扩大了稻田。芍陂得以修建的背景是楚国()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B水旱灾害较为严重C新式农具推广使用 D经济实力最为强大解析:选C。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始于战国,与材料中“春秋时

4、期”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水旱灾害较为严重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春秋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农具使用并逐渐推广推动了水利事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楚国并不是经济实力最为强大的诸侯国,故D项错误。5据宋会要食货记载,北宋时仅长江流域的成都府路,梓州路和两浙路每年上贡的丝绸达266万多匹,占据全国的三分之二。这说明长江流域()A丝织技艺水平相对较高B民众丝纺织积极性较高C丝织品市场需求量较大D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解析:选A。根据材料“仅长江流域的每年上贡的丝绸达266万多匹,占据全国的三分之二 ”得出长江流域丝织技艺水平相对较高,故A项正确;

5、材料没有涉及到民众的积极性,故B项错误;上贡的丝绸数量与市场需求量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只提到“长江流域的成都府路,梓州路和两浙路”没有提到其他地区,不能得出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故D项错误。6北魏时期政府多次下诏,规定:“百工伎巧,驺卒子息,当习其父兄所业,不听私立学校。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这主要反映出()A政府注重保护传统的手工业技艺B世袭制有利于手工业技术传承C北魏政府严格限制私立学校发展 D官府对工匠人身控制非常严格解析:选D。材料“当习其父兄所业,不听私立学校。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主要反映了政府注重对工匠的管控,而不是为了保护传统的手工业技艺,故A项错误;材料“当习其父兄所业,

6、不听私立学校。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主要反映了政府注重对工匠的管控,而不是传承手工业技术,故B项错误;材料“不听私立学校”专指手工业技术学校,并不是针对所有的私立学校,故C项错误;据材料“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可知,官府对工匠人身控制非常严格,故D项正确。7元朝立国,将民间工匠强制征调,为官府服务,编入“匠籍”。清初宣布废除“匠籍”,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乾隆帝说:“国家兴修工作,雇募人夫,原欲使小民实授价值,以为赡养身家之计。”这一变化()A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C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促进了民营手工业发展解析:选D。春秋战国时期私商和私营手工业的

7、兴起,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故A项错误;匠籍制度被打破,国家对手工业者的控制减弱,有利于私营手工业者的发展,与小农经济联系不大,故B项错误;私营手工业者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C项错误;匠籍制度被打破,国家对手工业者的控制减弱,有利于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816世纪末期,由于中国经济的规模以及消费市场集中于各级政治中心,无论中国人的描述还是外国人的描述,大城市给人的印象总是富庶的。下列说法与材料符合的是()A大多数城市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B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团体C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D国内贸易有巨大突破解析:选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江南部分地区,故A项错误;材料认为明末

8、各级政治中心往往也是经济繁荣之地,表明明末大城市商业经济的发达,商帮的出现是商业经济发达的表现,故B项正确;中央集权大大加强会造成地方的灵活性减弱,不能说明地方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明末经济的主要形式仍然是自然经济,国内贸易不可能出现巨大突破,故D项错误。 9史载,齐桓公采纳管仲的建议,“轻税,弛关市之征。”由此可见当时()A商税是齐国赋税的主要来源 B小农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C全国性商品市场已基本形成 D齐国重视商业经济的发展解析:选D。材料中管仲的建议,只是对商业采取鼓励和扶植的政策,而商税的地位及其是否为齐国赋税的主要来源无法通过材料得出,故A项错误;根据史实,春秋时期,在经济上占主导地

9、位依然是奴隶制的井田经济,故B项错误;全国性商品市场基本形成的前提是国家统一的基本完成,而春秋时期距离秦实现大一统为时尚早,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不难得知,管仲的建议“轻税,弛关市之征”是一种扶植商业的政策,故D项正确。10乾隆三十七年,台湾海防同知朱景英称:“台地多用宋钱,如太平、元祜、天禧、至道等年号钱,钱质小薄,千钱贯之。”据此可知()A宋代商品经济比清代更为繁荣 B当时两岸经济交往尚不密切C海峡两岸有着不同的货币体系 D宋代以后台湾经济发展迟缓解析:选B。明清时期出现了在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的基础之上的资本主义萌芽,可知清朝的商品经济要比宋代更为繁荣,故A项错误;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

10、),此时距离康熙帝收复台湾虽已有近一个世纪,但根据材料可知两岸的经济交往仍然不是很密切,因为宋代货币依然在台湾广为流通,故B项正确;台湾被收复之后,海峡两岸的货币体系必然是一致的,故C项错误;宋代以后台湾经济的发展状况,我们无法从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11朝奉本是一种古老的官职。秦代有朝请,汉代有奉朝请,意思是“逢朝会请”,即每逢上朝便应召议事,并不实指某个官位。明清两代,徽商蓬勃崛起,“徽州朝奉”成了徽记富商和当铺掌柜的专称。“徽州朝奉”这种现象反映了()A徽商唯利是图的本性 B明清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C徽商走官商结合之路 D徽商的虚伪解析:选B。题中现象反映徽商得到官府的肯定而不是

11、唯利是图的本性,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每逢上朝便应召议事,并不实指某个官位”可知徽商并没有官职和名分,却又不得不随时奉诏上朝,和官府保持密切关系,根据材料“徽州朝奉成了徽记富商和当铺掌柜的专称”可知徽商不愿称老板,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并不实指某个官位”得出徽商并不是实际官员,故C项错误;题中现象没有反映徽商的虚伪,故D项错误。12广东新语所载诗曰:“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这首诗说明()A明清“海禁”政策导致白银大量内流B闭关锁国政策下官营贸易的兴盛C官营丝织品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D清初行商制度是官商结合的产物解析:选D。据材料“五丝八丝广缎好,银

12、钱堆满十三行”可知,在“海禁”政策的影响下,大量的丝绸贸易使白银流入十三行,而不是由明清“海禁”政策直接导致的,故A项错误;十三行是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广东海关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材料“银钱堆满十三行”反映了闭关锁国政策下,商行贸易的兴盛而不是官营贸易,故B项错误;官营丝织品只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故C项错误;据材料“洋船争出是官商”“银钱堆满十三行”可知清初行商制度是官商结合的产物,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初,制盐是一种力役,灶户必须生产食盐,而非灶户人群不得制盐。因此,泉州盐场地区以

13、制盐为主,农业次之,商业行为尚少。明中后期,随着盐课折米、折银,泉州盐课与食盐脱离关系,福建运司系统减弱对灶户的人身控制,制盐从力役演变成较为纯粹的经济行为。盐场地方人户可较为自由地选择谋生方式、致富手段,他们利用泉州濒海滩涂、优良港湾、近海航道等各种优势资源发展经济,促进盐场地区盐业、商业、农业、手工业及近海养殖业齐头并进。 据叶锦花明代灶户制度变革与区域经济变迁以福建泉州盐场地区为例材料二清末民初,淮南煎盐的成本要高于晒盐1416倍之多,每副盐灶须配置十亩甚至数百亩草地,广大盐民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生产形式谋求生存,盐商也伺机寻求更高利润的生财之道。1914年张謇出任农林工商总长,一年之内颁布

14、了4部条例,鼓励废灶兴垦。他利用个人声誉领衔成立“农垦银行团”,组织几十家股东成立了大丰盐垦股份公司。巨大的原棉需求导致1915年“废灶兴垦”的热潮在淮南盐区全面铺开。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到1937年,淮南垦区有集镇25个,轧花厂6个,纺织厂2个,榨油厂5个,诊所10个,合作社10个,小学54所,中学2所,雨量测候所10个。 据林刚张謇与中国特色的早期现代化道路对淮南盐垦事业的分析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泉州和淮南地区产业结构的相似变化,分别指出其原因。(1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泉州和淮南地区经济转型在性质上的不同,并分别评析政府在转型中所起的作用。

15、(11分)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促进盐场地区盐业、商业、农业、手工业及近海养殖业齐头并进”和材料二中“到1937年,淮南垦区有集镇25个,轧花厂6个,纺织厂2个,榨油厂5个,诊所10个,合作社10个,小学54所,中学2所,雨量测候所10个”得出都是从盐业为主发展到多种经营。第二小问原因,泉州地区的发展,根据材料一“明中后期,随着盐课折米、折银”得出赋税征收白银,根据材料“福建运司系统减弱对灶户的人身控制,制盐从力役演变成较为纯粹的经济行为”得出放松对灶户的控制,根据所学可分析得出国内主要是商品经济发展,国际上主要是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扩大;淮南地区的发展,根据材料二中“清末民初,淮南煎盐的成本要高于晒盐1416倍之多,每副盐灶须配置十亩甚至数百亩草地”得出传统的制盐业耗资巨大,根据材料二“1914年张謇出任农林工商总长,一年之内颁布了4部条例,鼓励废灶兴垦。他利用个人声誉领衔成立农垦银行团,组织几十家股东成立了大丰盐垦股份公司”得出当时实业家积极进行实业救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华民国”成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