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0章 化学实验 第32讲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练习 鲁科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153820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0章 化学实验 第32讲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练习 鲁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0章 化学实验 第32讲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练习 鲁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0章 化学实验 第32讲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练习 鲁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0章 化学实验 第32讲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练习 鲁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0章 化学实验 第32讲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练习 鲁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0章 化学实验 第32讲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练习 鲁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0章 化学实验 第32讲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练习 鲁科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2讲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课时作业1(2017西城区质检)Fe(OH)3可用来制颜料、药物,做净水剂。现设计实验研究制备Fe(OH)3的方法。资料:新制Fe(OH)3在溶液中存在两种电离:Fe33OHFe(OH)3HFeOH2O。(1)向3支盛有1 mL 1.0 molL1 FeCl3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3 mL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都产生红褐色沉淀。充分反应后,过滤,取滤液分成两等份,分别进行实验,实验记录如下:c(NaOH)/(molL1)5.06.07.0实验:滴入几滴KSCN溶液不变红不变红不变红实验:先加入过量稀硫酸,再滴入几滴KSCN溶液不变红变红变红产生红褐色沉淀的离

2、子方程式是_。当c(NaOH)6.0 molL1时,实验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有同学提出可用某些盐与FeCl3反应制备Fe(OH)3。向1 mL 1.0 molL1 FeCl3溶液中滴加1.0 molL1 Na2CO3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并有红褐色沉淀产生。有同学提出沉淀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将沉淀过滤、洗涤后取样,_证明沉淀中含有碳酸盐。向1 mL 1.0 molL1 FeCl3溶液中滴加1.0 molL1 Na2SO3溶液,溶液由黄色变为红色,无丁达尔效应,继续滴加Na2SO3溶液,最终得到红褐色沉淀。经检验沉淀中除Fe(OH)3外还含有FeSO3。产生FeSO

3、3的原因是_。(3)比较(1)和(2),制备Fe(OH)3的合理方法是_(注明试剂和用量)。(4)FeSO4溶液仅与一种试剂反应也可制Fe(OH)3,该试剂的化学式是_(写出一种即可)。解析:(1)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33OH=Fe(OH)3;NaOH浓度较小时,与FeCl3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中几乎不含有Fe3、FeO,增大NaOH浓度后,促进Fe(OH)3电离为FeO,故当c(NaOH)6.0 molL1时,其与FeCl3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中含有FeO,实验中,加入过量H2SO4,结合Fe33OHFe(OH)3HFeOH2O可知,有Fe3生成,则加入KSCN

4、溶液后,混合溶液变红。(2)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有CO2生成,证明沉淀中含有碳酸盐;向1 mL 1.0 molL1 FeCl3溶液中滴加1.0 molL1 Na2SO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3SOH2O2Fe2SO2H,继续滴加Na2SO3溶液:Fe2SOFeSO3。(3)(2)方法容易引入杂质,(1)中NaOH浓度过大时,Fe3的利用率不高,因此制备Fe(OH)3的合理方法是选用1 mL 1.0 molL1 FeCl3溶液与3 mL浓度小于6.0 molL1的NaOH溶液。(4)Na2O2具有氧化性,能够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同时生成的溶液具有碱性,可制得Fe(OH)3,FeSO4溶液与

5、NaClO反应也可制Fe(OH)3。答案:(1)Fe33OH=Fe(OH)3FeO4H=Fe32H2O,Fe33SCN=Fe(SCN)3(2)加入少量稀盐酸,有无色气泡产生2Fe3SOH2O=2Fe2SO2H、Fe2SO=FeSO3(文字描述也可)(3)1 mL 1.0 molL1 FeCl3溶液与3 mL浓度小于6.0 molL1的NaOH溶液(4)Na2O2、NaClO等2(2017广州测评)氨基甲酸铵(NH2COONH4)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有关资料及制取步骤如下:氨基甲酸铵在常温下、干燥的空气中稳定,遇水或潮湿空气则生成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制备氨基甲酸铵的原理为2NH3(g)CO2

6、(g)NH2COONH4(s)H0按图中装置进行制备实验: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步骤2:在相应仪器中装入药品,其中在三颈烧瓶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恒压滴液漏斗中装入浓氨水。步骤3:滴加浓氨水并搅拌,调节反应速率,在反应器中得到产品。请回答下列问题:(1)干燥管中盛放的药品是_。(2)对比碳酸盐和酸反应制CO2,该实验利用干冰升华产生CO2气体的优点有_、_。(3)以恒压滴液漏斗代替分液漏斗的目的是_。(4)浓硫酸的作用:_。(5)取部分因变质而混有碳酸氢铵的氨基甲酸铵样品0.782 g,用足量石灰水充分处理后,使碳元素完全转化为碳酸钙,过滤、洗涤、干燥,测得质量为1.000 g。则样品

7、中氨基甲酸铵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解析:(1)为防止副反应的发生,制备氨基甲酸铵的原料氨气必须进行干燥。因为氨气是碱性气体,所以干燥氨气应该用碱石灰。(2)用碳酸盐和酸反应制CO2,生成的CO2必须进行净化和干燥处理,而直接利用干冰制备CO2,不需要净化和干燥;又因为干冰升华变为CO2气体是吸热反应,可以提供低温环境,使平衡正向移动,可以提高转化率。(3)恒压滴液漏斗代替分液漏斗可以平衡内外压强,使氨水顺利滴下。(4)氨气是碱性气体,浓硫酸是强酸,且具有吸水性,所以浓硫酸起到吸收多余的氨气,同时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反应器使氨基甲酸铵水解的作用。(5)产物是碳酸钙,其物质的量为1.000 g100

8、 g/mol0.01 mol。设样品中氨基甲酸铵物质的量为x mol,碳酸氢铵物质的量为y mol,依据碳原子守恒得到:xy0.01,又因为78x79y0.782,解得x0.008,y0.002,则样品中氨基甲酸铵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08 mol0.01 mol100%80%。答案:(1)碱石灰(2)不需要干燥提供低温环境,提高转化率(3)使氨水顺利滴下(4)吸收多余氨气;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反应器使氨基甲酸铵水解(5)0.80或80%3(2017潍坊期末)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是分析化学中的重要试剂,在隔绝空气加热至500 时能完全分解,分解产物中含有铁氧化物、硫氧化物、氨

9、气和水蒸气等。某化学小组选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略),探究此反应产物。(1)甲同学根据可能生成的气体产物,设计下列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按_的顺序组装仪器并进行实验_气体产物中既有H2O,也有NH3按A、C、D、E的顺序组装仪器并进行实验,其中装置C的作用是_C中无明显现象,D中生成白色沉淀D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2)乙同学称取14.20 g硫酸亚铁铵固体,隔绝空气加热至500 时使其完全分解,冷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4.00 g,则所得固体产物的化学式为_(硫酸亚铁铵的摩尔质量为284 gmol1)。(3)实验证明:(NH4)2Fe(SO4)2受热分解除上述产物外,还有

10、N2生成,试写出硫酸亚铁铵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至500 时的分解反应方程式: _解析:(1)实验验证分解产物中含有氨气和水蒸气,选择装置A先通入氮气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加热分解硫酸亚铁铵,分解产物中含有铁氧化物、硫氧化物、氨气和水蒸气等,通过装置F中无水硫酸铜检验生成的水,再通过装置E中的足量NaOH浓溶液除去水蒸气、硫的氧化物,通过装置B检验氨气,通入后溶液变红色说明生成气体中含氨气,所选用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为AFEB。装置C中含有HCl可以吸收生成的NH3,BaCl2溶液可以检验是否含有SO3,以避免对SO2检验的干扰。D中产生白色沉淀,是(NH4)2Fe(SO4)2受热分解生成的SO2被

11、H2O2氧化后与BaCl2生成BaSO4沉淀,离子方程式为SO2H2O2Ba2=BaSO42H。(2)14.20 g (NH4)2Fe(SO4)2中Fe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Fe的质量为0.05 mol56 gmol12.80 g,则分解后固体中n(O)0.075 mol,Fe、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05 mol0.075 mol23,则固体产物为Fe2O3。(3)实验证明(NH4)2Fe(SO4)2受热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硫、氧化铁、水,还有N2产生,结合原子守恒和电子守恒配平书写化学方程式为2(NH4)2Fe(SO4)2Fe2O34SO22NH3N25H2O。答案:(1)A、F、E

12、、BF中无水硫酸铜变蓝,B中溶液变红吸收NH3,验证是否含有SO3SO2H2O2Ba2=BaSO42H(2)Fe2O3(3)2(NH4)2Fe(SO4)2Fe2O32NH3N25H2O4SO24(2017山东青岛质检)氯化铁可用作金属蚀刻、有机合成的催化剂,研究其制备及性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1)氯化铁晶体的制备:实验过程中装置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_,装置丙的作用为_。为顺利达到实验目的,上述装置中弹簧夹打开和关闭的顺序为_。反应结束后,将乙中溶液边加入_,边进行加热浓缩、_、过滤、洗涤、干燥即得到产品。(2)氯化铁的性质探究:某兴趣小组将饱和FeCl3溶液进行加热蒸发、蒸干灼烧,在试管底

13、部得到固体。为进一步探究该固体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查阅文献知:FeCl3溶液浓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小;氯化铁的熔点为306 、沸点为315 ,易升华,气态FeCl3会分解成FeCl2和Cl2;FeCl2的熔点为670 )操作步骤实验现象解释原因打开K,充入氮气D中有气泡产生充入N2的原因是_关闭K,加热至600 ,充分灼烧固体B中出现棕黄色固体产生现象的原因是_实验结束,振荡C静置_(用相关的方程式说明)结合以上实验和文献资料,该固体可以确定的成分有_解析:(1)弄清反应的原理才能正确地打开或关闭各弹簧夹。从所给装置和药品看,要先在乙中制备FeCl2:Fe2HCl=FeCl2H2,然后再将甲中产生的Cl2通入乙中制备FeCl3:2FeCl2Cl2=2FeCl3。制备FeCl2时,产生的H2无法用NaOH溶液吸收,因此要关闭弹簧夹3,打开弹簧夹2,同时还要关闭弹簧夹1,当铁屑完全溶解后,FeCl2制备完成,需要通入Cl2,此时应打开弹簧夹1,同时关闭弹簧夹2,打开弹簧夹3,以吸收未反应的Cl2。FeCl3易水解,因此不能将乙中的FeCl3溶液直接加热浓缩,而要先加入一定量的浓盐酸以抑制Fe3的水解。(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