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语文 5.4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名2150)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153578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中语文 5.4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名2150)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版高中语文 5.4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名2150)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版高中语文 5.4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名2150)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版高中语文 5.4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名2150)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版高中语文 5.4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名2150)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版高中语文 5.4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名215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中语文 5.4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名215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语基落实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赦免(sh)笔砚(yn)蜩腹蛇蚹(tio)B.砍斫(zhu)曝晒(bo)庖丁解牛(po)C.沦丧(sng)蹑足(ni)兔起鹘落()D.缣素(jin)畴昔(chu)亲厚无间(jin)解析A项,“蜩”应读“tio”。B项,“曝”应读“p”。C项,“丧”应读“sng”,“鹘”应读“h”。答案D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熟:仔细。B.不学之过也过:过错。C.余因而实之实:证实。D.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废:毁坏。解析D项,废:废置,搁下。答案D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2、A.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B.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C.吾将以为袜D.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解析C项,以为:文中是“把当作”;今义是“认为”。答案C4与例句中“诸”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A.投诸渤海之尾B.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C.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D.诸郡县苦秦吏者解析A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兼词,相当于“之于”。B、C两项相同,均为兼词,相当于“之乎”。D项,形容词,众多,各个。答案A二、阅读理解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

3、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

4、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袜材当萃于子矣萃:聚集。B.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略:简略。C.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妄:荒谬。D.苏子辩矣辩:能说会道。解析B项,略:大概,大致。答案B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未始以为忧也B.而有万尺之势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吾将买田而归老焉积土成山,风

5、雨兴焉D.有车过腹痛之语江南之人,常常有之解析A项,以:介词,把。B项,而:连词,表转折,却,但是。C项,焉:句末语气词,不译/兼词,相当于“于此”“于彼”。D项,之:助词,的。答案C7结合全文,下列句子全能体现艺术创作思想的一项是()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A.B.C.D.解析是“胸有

6、成竹”;是“心手相应”;是“尺幅千里”。答案A8下列对选文写作手法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以充满感情的笔触回忆两人的交往,以及文与可死后作者的悲慨,熔记叙、抒情、议论于一炉。B.选文语言平实自然,极富生活色彩,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情实感。C.选文第一段记叙文与可“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是为了与下文苏轼“废卷而哭失声”形成映衬,这是以喜写悲、以乐衬哀的写法。D.选文第二段借用曹操和桥玄的典故,侧面衬托了自己和文与可情谊的深厚。解析A项,选文部分没有议论。答案A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2)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

7、,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3)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参考答案(1)(我)近来告诉士大夫们,我们墨竹画派近在彭城,你们可去那里求画。(2)与可当天与他的妻子在筼筜谷游玩,煮笋晚上吃,打开信得到了这首诗,忍不住笑起来,饭喷得满桌都是。(3)这年七月七日,我在湖州晒书画,看到这幅筼筜谷偃竹,搁下画卷痛哭失声。拓展延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凌虚台记宋苏轼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方其未筑也,太守

8、陈公杖屦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危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怳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

9、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改动)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其未筑也方:当,在。B.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特:只是,仅仅。C.台犹不足恃以长久恃:依靠。D.退而为之记退:后退。解析D项,退:回去。答案D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师不必贤于弟子B.坚固而不可动者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C.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孰知赋敛之

10、毒有甚是蛇者乎D.既以言于公皆以美于徐公解析A项,于:都是介词,比。B项,而:都是连词,表并列,且。C项,之:都是助词,的。D项,以:介词,把/动词,认为。答案D12下列对文章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在本文中认为一个人的为人处世自有其安身立命的凭借,并不在修建什么工程上面。B.太守把自己建造凌虚台的想法告诉了自己的从事,从事又把这事告诉了苏轼,并请苏轼来为凌虚台作记。C.苏轼对太守陈公想通过建凌虚台来居功扬名的做法提出了反对意见,表现了他正直敢言的性格。D.本文通过写祈年宫、橐泉宫、长杨苑、五柞宫、仁寿宫、九成宫数世后,即使破瓦颓垣也无复存者,指出凌虚台将来也定会化为破瓦颓垣,表达了

11、自己对建凌虚台的态度。解析B项,从文中可知“从事”即苏轼。答案B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2)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参考答案(1)(陈太守)见到山峰高出树林之上,(山峰)重重叠叠的样子正如有人在墙外行走而看见的那人发髻一样,(陈太守)说:“这必然有不同之处。”(2)一座高台尚且不足以长久依靠,何况人事的得失,本就来去匆匆不能持久呢?三、表达交流14“因此人们夸他胸有成竹”一句应该插入下面文段哪一个位置最恰当呢?据说,古代有个画家,善于画竹子。(1)他随手挥几笔,就能画出一

12、枝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的竹子来。(2)原来他在院子里种了许多竹子,经常观察竹子的形态。(3)日子久了,他闭上眼睛,竹子的各种形象就像电影画面一样,一幕一幕地浮现在他的脑子里,画起竹来自然就容易了。(4)解析这段文字实际上讲了三层意思:善于画竹受到夸奖善画的原因。因此插入(2)处最恰当。答案放在(2)处最恰当。15仔细观察下面一组漫画,按照要求完成题目。(1)根据所给句子,为另外两幅漫画仿写出画面说明文字。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腿脚交给了汽车;。(2)请为这组漫画拟出一个恰当的标题:。参考答案(1)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健康交给了药丸(2)现代人的“另类生存”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如科研方面尚嫌薄弱,全年未发表过一篇论文。今后在这方面应多加努力,要增强科研意识,多投注些时间和精力,刻苦学习,努力钻研,改变科研空白局面,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