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初中思想品德中考时政专题精品学案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1137640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4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初中思想品德中考时政专题精品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08年初中思想品德中考时政专题精品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08年初中思想品德中考时政专题精品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08年初中思想品德中考时政专题精品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08年初中思想品德中考时政专题精品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年初中思想品德中考时政专题精品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年初中思想品德中考时政专题精品学案(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年初中思想品德中考时政专题精品学案专题一、众志成城 抗击冰雪【热点背景】1、2008年2月, 即2008年春节前夕,我国南方的湖南、贵州等省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寒冷冰雪天气,部分电力设施以及城市自来水等设施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南方许多公路路段因积雪结冰而交通障碍,许多车辆滞留在途中。全国各地人民纷纷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为灾区捐款捐物,保证灾区恢复生产、灾后重建。2、近半月以来,中国南方10多个省区出现了建国以来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的极端天气,灾情发生后,国务院成立应急工作指挥中心,指导抗灾救灾工作。为了打好当前抗灾救灾这场硬仗,各条战线的干部职工,发扬特别能战斗

2、、特别能吃苦的精神,千方百计保证交通运输通畅和电力供应。材料二:今年1月中旬以来的雪灾,给湖南造成了严重损失和极大影响,全省因灾直接经济损失680多亿元。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省委、省政府快速反应,科学决策,全省各级各部门同舟共济,密切配合,全省广大军民团结奋战,顽强拼搏,打赢了“三大战役”(保交通,保电力,保民生),实现了“三个确保”,取得了抗冰救灾的决定性胜利。【与教材基本知识结合点】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3、无私奉献的精神,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4、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多一份尊重、

3、理解、关爱。5、党的领导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6、团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7、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8、和谐社会(促进和谐,人人有责) 9、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10、在这场抗冰雪的战役中,涌现出新时代的抗冰雪精神,包括积极主动、团结协作的精神,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顾全大局、一心为民的精神,开拓创新、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主动、团结协作的精神:无需召唤,灾难中风雨同舟、生死相依、共赴危难;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出现困难时,勇于担当、挺身而出、敢于负责;顾全大局、一心为民的精神:舍小家顾大家,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开拓创新、高度负责的精神:面对从未经历过的灾难,尊重规律、科学决策、沉着应

4、对。)【选择题】1、截至1月31日18时,今年1月10日以来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浙江、江苏、安徽等19个省不同程度受灾。持续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共造成60人死亡,农作物受灾面积7270.8公顷,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537.9亿元。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C )环境恶化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环境问题会制约经济社会和发展 环境问题是只有中国面临的严重问题 在抗灾过程中,我国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尤其要特别注意保护环境。A. B. C. D. 2、在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的斗争中,已有10名同志不幸因公殉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2月1日中华全国总工会追授这10名同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5、国家这样做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国家给予他们奖励,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生命的意义在于献出生命,获得荣誉 只有牺牲的人才享有荣誉权A. B. C. D.3、因雪灾滞留在车站的旅客,牵动着举国上下千万人的心。2月2日下午,万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向上海慈善基金会徐汇分会一次性捐款20万元,专门用于慰问因雪灾而滞留上海铁路南站的旅客以及坚守在铁路南站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这(A )是一种亲社会行为 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表明万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是为了出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A. B. C. D. 【命题角度】1、先进人物类(

6、道德、责任等)生命中的最后4天王勇用生命抗击暴雪1月25日晚,一场罕见的暴雪袭击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全县10个乡镇的交通全部中断,境内的合宁高速公路封闭,被分流下来的车辆,排成一条长长的车龙。26日正值双休日,但清晨7时全椒县交通局全体人员就自发来到岗位上,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去。作为局工会副主任、法制股股长,王勇是这场战斗中的先锋,一直忙到深夜11时36分,在基本完成过境车辆安置分流任务后,王勇才回到家中休息。27日清晨,他又早早起床了,一整天都奔赴在工作岗位上。之后王勇和其他三名官员共同值了一夜班。1月29日7时,王勇怀揣着1000元慰问金正准备出发时,突感胸部不适,牺牲在工作岗位上。2、民族

7、精神类“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历经艰难困苦,不屈不挠,是在不断同各种灾害和困难做斗争中成长起来的任何困难都压不倒中国人民!”除夕夜,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江西财经大学语重心长地给一起过年的大学生阐述这样的道理。的确,伟大的民族凝聚力是我们战胜一次又一次劫难的力量源泉,冰雪压不垮我们挺直的脊梁!3、党的领导、三个代表(关注民生)暴雪、冰冻、严寒灾害袭来,灾区群众的冷暖安危牵动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心。从1月29日到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接连召开紧急会议,把“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当作头等大事;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奔赴灾区,指挥抗冰雪救灾工作,看望慰问受灾群众。

8、在广西冰天雪地的村落农家,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湿滑的山路上牵挂、关怀把中南海与冰雪灾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4、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抗雪、破冰、救灾在灾情紧急的关键时刻,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力量得以彰显。远在西北的宁夏、甘肃,远在东北的黑龙江、吉林,与灾区近邻的山东、河南、河北不仅派出一支支抢修队伍开赴灾区,把一车车煤炭、器材和粮食、蔬菜运往灾区,还在一个个细节里情系灾区。华灯璀璨是上海这个大都市的“标志”,但是在冰雪灾害期间,人们发现上海街头绵延140公里的景观灯线路全线关闭,户外广告大屏幕或关闭或缩短播放时间,家电卖场内彩电样机也全部关闭。上海市委市政府在组织大批物资支援灾区

9、的同时,号召全市上下以节约每一度电的实际行动支持全国救灾。 上下同德,万众一心。在自然灾害面前,社会主义大家庭温暖如春【发散思维,提出问题】1、 共同抗击冰雪天气,积极进行灾后重建体现了什么精神? 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 全国人民共同抗击冰雪灾害说明了什么?答:(1)全国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挫折面前,不退缩,通过顽强意志克服困难。(2)全国人民发扬伟大民族精神,说明中华民族虽历经无数考验,面临种种巨大的灾难,却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屈服过、沉沦过,而是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3)关心救助南方灾区体现了关爱、尊

10、重、友善,体现了无私奉献、扶贫济困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4)为灾区捐款捐物、保证灾区恢复生产、灾后重建的团结互助精神,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5)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国务院成立应急工作指挥中心,指导抗灾救灾工作,说明了什么?答: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体现了党和国家关注民生、情系民生,努力解决民生问题。4、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的决定性胜利给我们什么启示?答: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

11、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在新时期,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的社会是互帮互助的社会,是人人互相关爱的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感,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要建立并完善灾难预警机制。5、07年以来,我国政府一直着力解决民生问题,请你列举二例。答:如实行农村低保;免除农村中小学生的学杂费,通过物权法;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6、我们中学生在抗击冰雪灾害中能做些什么?答:如节约零花钱,为灾区人民捐款;写倡议书,呼吁社会各界发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向灾区捐款捐物;节约水电等资源,为灾区重建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等。专题

12、二、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背景材料】阳光明媚,秋高气爽。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

13、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地位,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

14、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提到了发展战略。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时,使我国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家园。这是继十二至十五大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之后,党代会政治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对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意义十分重大。中央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2007年4月,国务院召开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节能减排工作。2007年7月9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节能

15、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2007年9月1日,由中央17部门联合举办的“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系列活动在京启动;2007年10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与教材结合点】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多,增长快;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且不合理、不科学;环境形势严峻,是我国的具体国情。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我们应在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必要性的同时,以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建设生态文明,也离不开法治。【中考命题意向】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各地中考的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