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健康安全教学策略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1115349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与生活健康安全教学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品德与生活健康安全教学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品德与生活健康安全教学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品德与生活健康安全教学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品德与生活健康安全教学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品德与生活健康安全教学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与生活健康安全教学策略(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品德与生活健康、安全教学策略【策略构想】生命是美丽的,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所以学会珍爱生命,健康安全地生活,是每个人成长的必需。儿童的一切发展都必须建立在安全和健康的基础上,其他各项课程内容的实施也必须在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中进行。由于儿童本身发展的局限性与弱小地位,在他们的生活中存在很多的不安全或不健康的潜在因素。所以,作为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将健康、安全地生活作为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就突出了这一内容的重要性。教材中对孩子增强健康安全意识的要求是潜在的,这里涉及的自我保护、自我照顾、安全、防范、健康意识都

2、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代性。纵观教材,不难发现,健康、安全地生活主题贯穿于教材的始终,教学内容涉及到诸多方面。它旨在使儿童从小懂得珍爱生命,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初步了解环境与人的生存的关系,为其一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打下基础。品德与生活课程就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安全与健康,促进学生适应环境,健康安全地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在活动中把品德教育和健康安全教育有机地紧密地揉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规范自我,在活动中发展认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具有初步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实现真正健康、安全地生活。【教学策略】课后践行课中体验课前感知引入话题唤醒生活辨析导

3、行回归生活活动体验走进生活 1.课前感知 学习目标:对活动主题进行初步感知,获得初步的健康安全认识,为课中的学习作好准备。操作要领: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搜集资料、观察记录、调查访问等一系列体验活动,积累与活动主题有关的健康安全素材,为学生的课上活动、体验做好准备。2. 课中体验 (1)引入话题,唤醒生活学习目标: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健康安全知识储备和相关生活经验,引入话题,唤起学习欲望。操作要领:教师根据活动主题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找准知识的切入点,将学生课前的对健康安全主题的感知情境化,激发情感的兴奋点,引发学生对健康安全主题活动开展的期待。 (2)活动体验,走进生活学习

4、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形成正确的健康生活意识,提升道德情感。操作要领:教师注意发挥儿童在生活中积累的健康安全知识和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交流、分享经验,通过开展一系列生活化的扎实有效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体验、感悟,从而获得基本的健康安全知识和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实现由抽象到具体,由感性到理性的跨越。 (3)辨析导行,回归生活学习目标:引领学生运用所获得的健康安全知识进行自我反思,辨析道德行为,指导现实生活,从而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操作要领:教师应该在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健康安全知识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讨论、辨析、反思、评价等方

5、式来深化获得丰富地情感体验,指导自己的生活行为。3. 课后践行学习目标:对课堂教学进行适当的延伸,让学生在践行中,不断深化儿童的健康安全认识,学以致用,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操作要领:课后加强实践活动,把教学活动延伸到学校、家庭、社区,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把健康安全知识技能运用到生活,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健康安全地生活方式,为其一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策略解读】 本教学策略适用于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材中健康、安全地生活教育内容的教学。 本教学策略共分三步,即课前感知、课中体验、课后践行,其中课中体验又分三步:引入话题,唤醒生活;合作交流,体验生活;辨析导行,回归生活。健康、安

6、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小学品德与生活中的健康安全地生活主题内容,按照教学的需要以“散点”的形式呈现在各个学习活动主题中,与其他内容紧密相连。要求学生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学会健康地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远离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学生通过对“健康安全地生活”这一层面相关主题的学习,全面地掌握健康安全知识与技能,从而透彻理解健康安全理念,对自己的健康安全生活负责。 道德是生活的道德,把道德教育独立于生活之外,便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该教学策略较好地把道德教育和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合,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感受、体验、领悟生活,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充满好奇和欢乐的活动过程,通过行

7、为指导、情境辨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1. 课前感知 课前感知活动是课上教学活动的准备环节,更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保障。课前体验这一环节虽然不在课堂上直接呈现,却为课上各环节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因此,为了是学生更有兴趣地参与健康安全教育并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与理念,教师应该根据活动主题内容,课前可引导学生开展搜集资料、现场调查、参观访问、实地观察等系列体验活动,也可鼓励学生获得家长的帮助。进行讨论,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以期活动时产生更深的体验。教学实践中,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能力比较弱,课前体验要依靠教师逐步引导,只有做到不急不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才能取得效果。在

8、开展课前体验活动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要求要明确。在开展课前体验活动时,要求一定要具体、明确。应结合主题,精心设计便于学生参与、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只有让学生明白活动的意图和要求,才能提高课前体验的实效性,从而提高课程本身的实效性。指导要具体。学生对已有体验的回顾和搜集资料的整理,需要教师进行科学的方法指导。教师要在每个教学主题前,将涉及到的内容、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准备和收集资料等提供帮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选取最典型的、个人最熟悉地几点进行体验。强调活动的真实感受,获得独特的个性体验,引导积极交流,真实对话。另外,教师还可以适当提供部分素材,让学生结合实际整理,找到开展教学

9、活动最适用的材料。也可以把教学内容告诉家长,让家长帮助学生完成课前准备任务。2.课中体验这是本策略的核心部分。本环节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寓教育于生活之中,寓教育活动之中,在生活中发展,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真正让健康安全地生活伴随整个生命历程。(1)引入话题,唤醒生活古希腊一位哲学家曾说过:“人的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要被点燃的火把。”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根据活动主题内容,或创设情景,或激发兴趣,或设置悬念等,选择适当的活动形式,创设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真实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尽快将学生的学习情感集中到健康安全活动主题上来,点燃他们思维的火

10、花,激起他们情感的共鸣,从而实现课堂与生活的生动对话,将生活与学习主题较好地链接。创设情境的方法有:谈话、谜语、故事、提问、等语言描述性引入;直观画面或教具导入;联系实际或实地体验引入;课堂演示、室内游戏引入等。不管哪种形式,尽量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生动有趣,激发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扩大对生活的探索;二是要抓住主题,为学生进入健康安全主题学习作好情感上或知识上的铺垫;三是要精要简洁,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使学生能迅速进入主题学习。 (2)活动体验,走进生活教材中所选取的健康安全主题的活动内容,以让学生全面地掌握健康安全知识与技能为目标,通过活动的开展从而理解健康安全理念,对自己的健康生活负责

11、。因而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要把活动主题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教学时,教师利用学生课前积累的初步的健康安全知识,引导学生开展课堂活动,通过游戏、表演、讨论等形式,将枯燥的健康安全知识情境化、生活化、现场化。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具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地健康安全生活观。本环节通过三个层次完成。(1) 活动引领,尝试体验。 品德与生活教学倡导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要求教师在主体性活动中,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健康安全地生活”主题寓于学生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更需要教师以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渗透相关知

12、识教育。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即是获得情感体验和知识技能的过程。这时,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课前的感知收获,利用“小表演、抢答题等活动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将课前体验和课中活动对接,让学生在获得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同时获得健康安全体验。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在互动合作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认识从事例引申出去扩大到他们的生活,与生活“面对面”。(2)合作交流,深化体验。组织学生交流在活动中产生的体验,在彼此的交流中分享思考与经验,交流情感与体验,在集思广益中形成共同的感受,并深化学生的体验,获取基本的健康安全知识。(3)总结提升,内化体验。教师要根据健康安全这一活动主题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学习内容

13、和方法,体验活动的快乐,丰富获得的情感体验,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有益于个体成长的健康安全常识,并内化为引导生活的自觉行为表现,从而达到生活健康、安全这一目标。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注意活动的有效性。健康安全知识融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何让学生树立正确地健康安全意识,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项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的中介。但是在教学中,不能为活动而活动,图形式,走过场,特别是体验活动,更要注意目标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营造合适的情境,明确具体的任务,指导恰当的做法,让学生用心感悟,用情体验,否则学生只是觉得热闹,好玩,收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这是进行体验活动

14、时所必须注意的。教师与儿童一起活动时,在为儿童提供必要帮助的基础上,决不能妨碍儿童自主活动,不能妨碍他们自由地尝试和利用自己的经验。教师要以适当的方式、朋友的身份自然地融入到学生活动之中,教师的言行不能对儿童的讨论、交流、思考造成干扰和阻碍。注意活动之间的联系和活动的连续性。“健康安全地生活”主题内容并不是孤立的知识点,而是和其他三个层面的内容彼此联系,不可分割的。因此,教师在组织设计活动时,要注意与以往活动、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意与儿童已有的生活知识和活动经验的联系,这对发展健全儿童的健康安全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十分重要。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儿童生活经验和活动本身具有连续性,从而决定了课程中

15、的活动具有明显的连续性。与学科课程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不同,健康安全地生活这一主题的的活动未必限制在在一、两节课内完成,有时一个活动从准备到发展可能持续一周甚至更长时间。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开放的时间和空间,推进整个活动有效与持续地发展。 注重活动的生活性。儿童对产生于自己生活中的事和想法是非常感兴趣的,而想法越强烈,为实现其想法而进行的活动就越有广度和深度。因此,教师要立体化分析教材,抓住学生生活中已有的健康安全体验,透视生活典型事件,引入探讨学生自己生活的健康安全话题。活动只有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才有利于将学生原有的粗浅、零碎的健康安全生活体验转化为与学习相融通的经验,从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

16、观察社会,认识社会,使学生明白健康安全地生活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心中时时刻刻建立起健康安全防范意识,在特定的环境中采取自我保护措施等。(3)辨析导行,回归生活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自我反思、讨论辨析、角色扮演等形式模拟生活,让学生说说、议议、做做、赛赛或多种方式并举,让学生在愉快地氛围中轻松获得基本保健常识,以达成教学目标。因此,经过探究、对话获得的结论对学生而言只是经验,要将其内化,还必须引导学生把活动延伸到生活中去,与“生活对话”,从而对获得的认识、经验加以检验,以充实、发展道德认识,坚定道德信念,提高学生知行统一的自觉性,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本环节可分为两个层次:(1) 联系生活,自我反思。学生在获得大量信息的同时,教师要关注他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