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七下 一、伤仲永课件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1109768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4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七下 一、伤仲永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七下 一、伤仲永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七下 一、伤仲永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七下 一、伤仲永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七下 一、伤仲永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七下 一、伤仲永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七下 一、伤仲永课件(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一、伤仲永,一、重点字词句梳理 1. 伤仲永 伤:_,哀伤,叹惜,知识盘点,2.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1)世隶耕:_ (2)译文(2010玉林、防城港):_,世代耕田为业,金溪人方仲永,(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3.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1)尝:古义:_,今义:品尝 (2)书具:_ (3)之:_ (4)译文(2015海南,2012黔东南):_,曾经,书写工具,指笔、墨、纸、砚等,代词,指书具,仲永长到五岁,还不曾认识书写工具, (一天他)忽然啼,哭着要这些东西。,(3)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提示:这是一句没有任何标志词

2、的判断句。,4.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1)异焉:_ (2)旁近:_ (3)与:_ (4)即:_ (5)书:_ (6)自为其名:_ (7)译文:_ _,对此(感到)诧异,附近。这里指邻居,给,当即,很快,写,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他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借邻居的(书具),给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5.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1)养:_ (2)收族:_ (3)意:_ (4)观:_ (5)自是:_ (6)立就:_ (7)其:_,奉养、赡养,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主旨,观看,欣赏,自此,立刻完成,代

3、词,指仲永写的诗,(8)文理:古义:_ , 今义:文章内容和词句方面的条理。 (9)译文(划线句:2015海南,2013泉州):_,文采和道理,从此,指定物品让他写诗, (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欣赏)的地方。,6.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1)邑人:_ (2)奇:原意:形容词,特殊的,稀罕,不常见的;在文中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_ (3)稍稍:古义:_ ,今义:稍微 (4)宾客其父:_ (5)或:古义 _ ,今义:或许,或者 (6)乞:_,同县的人,以为奇,渐渐,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求取,意思是花钱求仲永题诗,(7)译文(课后习题,2013三明

4、,2011黄石):_ 7.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利其然:_ (2)日:原意:太阳;在文中名词作状语,意思为: _ (3)_通 _,意思为:_ (4)环谒:_(5)于:_,同县的人感到奇怪,渐渐用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仲永题诗。,状语,每天,扳,攀,牵,引,四处拜访,介词,到,以此为有利可图,(6)译文(课后习题):_ 8.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1)称:_ (2)闻:_ (3)译文(2014宁德,2013鄂州):_,他的父亲以此为有利可图,就每天引着仲永四处拜访,本县的人,而不让他学习。,相当,名词,传闻,叫他作诗,已不能与先前的传闻相当了。,9

5、. 泯然众人矣。 (1)泯然:_ (2)众人:古义:_, 今义:许多人,大家 (3)矣:_ (4)译文(2010玉林、防城港):_,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常人,语气词,(仲永先前的才华)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10.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1)通悟:_ (2)受之天:_ (3)译文(2015成都):_ (4)省略句:受之(于)天 提示:省略介词“于”,通达聪慧,“受之于天”的省略,意思是先天得到的。,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11.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贤于材人:_ (2)卒:_ (3)受于人:_ (4)不至:_ (5)译文(课

6、后习题,2009襄樊):_,胜过有才能的人,最终,指后天所受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他那先天得到的禀赋,远远胜过有才能的人。最终成为,普通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12. 彼其受之天也。 彼其:_ 13. 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2011济宁):_,他,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二、文意理解 1. 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课后习题) 【答案】“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这是第一阶段,写方仲永天资过人。“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这是第二阶段,写方仲永不学习,过了几年退步很大。“又七年泯然众人矣”,这是第三阶段,写方仲永不学习,最后变成了普通人。,2

7、. 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课后习题) 【答案】原因是“不使学”。人不学习就不能进步,不进步就会落后。,3. 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课后习题) 【答案】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作者以方仲永为例,说明人的天资与后天学习的关系,天资过人而不学习,就会变成普通人,并进一步说明如果天资一般的人不学习,结果会连普通人还不如,形象地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4. 结合仲永由天资过人到“泯然众人”的变化,联系自身的学习实际,谈谈你对学习条件与学有所成的关系的认识。(2010永州) 【答案】示例:一个人成才的关键,在于后天的学习。或人们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

8、它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是后天教育,需要个人持续不断地学习。,三、文章中心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四、写作特色 叙议结合,议论精当; 先扬后抑,对比有力; 语言简练,行文严谨。,(2015成都)阅读伤仲永全文,完成14题。(13分) 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 世隶耕 隶:属于 B. 父利其然也 利:认为有利 C.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D. 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称赞,试题精选,【解析】A项中“世隶耕”的意思是“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因此“隶”的意思是“属于”;B项中“利”在这里是名词作动词

9、,可翻译为“认为有利”;C项中“扳”为通假字,通“攀”,有“牵,引”的意思;D项中“不能称前时之闻”的意思是“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可见“称”在此并非“称赞”之意,而是“相称”的意思。故答案选D项。 【答案】D,2.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其真无马邪 B. 或以钱币乞之 以刀劈狼首 C. 贤于材人远矣 能谤讥于市朝 D. 卒之为众人 将军岂愿见之乎,【解析】A项中第一个“其”是代词,指代“仲永写的诗”,第二个“其”是“语气助词,难道,表示推测”;B项中两个“以”都是“介词,用”的意思;C项中第一个“于”是副词,译为“比”

10、,第二个“于”是介词,“在”的意思;D项中第一个“之”为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第二个“之”是代词,指代“诸葛亮”。故答案选B项。 【答案】B,3.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 本文叙写“神童”方仲永幼年天资过人而最终“泯然众人”的故事,揭示了后天教育对于人的成才的重要性。 B. 全文叙事简约,如第二段中一“闻”一“见”一“问”,寥寥数语,即交代了方仲永的才能变化的几个阶段。,C. 善用对比,是本文写作的一大特色,全文主要通过“材人”与“众人”的对比,突出了“不受之人”的严重后果。 D. 作者在叙事中流露出对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哀伤和惋惜,进而借事说理,提出了对世

11、人的告诫与匹配。,【解析】A项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概括准确;B项“闻”指介绍仲永小时候天资过人的阶段,“见”指介绍仲永泯然众人的阶段,由“问”引出仲永因为“不使学”而才能逐步衰退的阶段,此项说法正确;C项表述不准确,文中是以仲永“贤于材人”的天资和“泯然众人”的最终结果相对比,而并不是用“材人”与“众人”对比;D项,作者在前两段通过对仲永的闻、见、问,可见其惋惜之情,第三段以议论为主,先提出观点,再进一步借事说理,说法准确。故答案选C项。 【答案】C,4.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2分) (2)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2分),仲永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1分)就从邻居那,方仲永的通达聪慧,(1分)是先天得到的。(1分),里借来了(书具)给仲永。(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