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1101741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97.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初 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 王德芝 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 ,教师的教学观念和 方式都已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合作学习、探 究性学习等现代教 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本文从有效教 学的背 景以及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方法进行 了探索。 关键词 历史课 有效教学 情境教学 教改至今,我们的基础教育历尽艰辛,从 目标教学到合作 学习,再到今天的三维 目标,我们的教学模式由数量的扩张转 向质量提升,可谓是推陈出新, E t 新月异 。然而,学生的学习 状况仍没有根本改变,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该更加深度思考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背景和思考 从长期教学课例来看,我

2、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 的 问题有:第一,教学 中,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学生的 思维进入死角,智力发展不平衡甚至有盲区。第二,教师时常 无所适从,茫然无助,课堂教学千篇一律。第三,长期热衷于 各种理论模式方法引人,移植课堂,照抄照搬。第四,学校与 教师往往是 “ 摸着石头过河”,学生厌学,教师厌教,一切为 了中考,功利性强。第五,教育理论 “ 繁荣”,教育实践 “ 痛 苦” 。 我们不妨再来看看当今课堂教改中的现状:一是课堂的 “ 假热闹” 其实就限于形式。二是鼠标代替粉笔画面诱 惑,学生习惯感官刺激,但理性分析和教学深度则有时不够。 三是内容空洞、言不由衷的鼓励大行其道,学生感觉教师

3、的虚 伪。四是以问代讲 问题无思考价值,一问到底。五是以人 文教育代替基本阅读。六是不分情况,分组讨论 “ 合作学 习”当作 “ 体现课标精神”的标签,课堂表面上是全面参与, 实际上是一盘散沙。七是情景过多,教法杂乱,学生 目不暇 接,课堂成为 “ 集市”。八是课堂缺乏智慧性教师缺乏对 教材的超越,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不能从容面对 。九是课堂教学 对 “ 树人”的关注度不够学生的身心成长往往被忽略。十 是为了课改,抛开传授知识和技能这个重要主题,而在一些花 架子上花功夫不少 。 由此,我们不得不反思: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否解决我国 教育的现实问题? “ 快乐教育 ”、 “ 尝试教育 ”、 “ 情感教

4、育”是否能真正实现?改革的风险是否能认知?先进的思想没 有内化为教师自身的智慧,无法深层改革,原因是机制政策造 就的,许多教改往往无疾而终。教改需要创新思维和机制,应 是自下而上的,新思想往往产生于文化基层和边缘人。有人说 “ 改革的难处是课堂,深处是教学,痛处是教师”。其实,课 堂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我们应该还原课堂 改革的本意。 二、努力实现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 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性的方法很多,实现的重要手段之 一 便是改 良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简单地说就是 “ 教学过程 中一 节课的整体结构、程序、步骤”,它直接关系如何把新理念嫁 接到教学的实践和行为上 。初中历史教学过程

5、是在以教材、教 师、学生为主的各种教学要素相互作用中发生和发展的。在学 生历史知识和经验的现有水平与新课标要求之间的矛盾中,矛 盾主要方面是学生,学生只有充分发挥主动性、主体性、创造 性,利用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创造的条件,掌握正确 的学习方 法,才能在各种教学要素的共同作用下,达到新课标学习的目 的和要求。因此,转变教学方式,凸现教师促进者、引导者 、 参与者的角色,是实现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的保证。 第一,课堂教学设计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前提。精心的教学 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强调独立钻研、自主备课与合作研究 、 集体备课相结合。教者首先要深入研读教材、感悟和把握住教 材的内涵,自主备课时还要考虑到适

6、合任教班级学生学法的研 究与设计,以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此基础上,带着 自己的思 考,加强同教研组教师的集体备课,共享收集的教学资料,拟 定教学的重点难点训练点,商讨高效的教学策略。自主备课与 集体备课的有机结合,能切实提高程序预设的有效性,为实现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促进师生智慧的生成是有效课堂的必然。1 课堂导 人。成功的导人就是成功教学的开端,其形式应该多种多样, 即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又要联系本课 内容,当然切不可哗众取宠。主要形式 :图片观赏 、故事引 入、问题引入、情景引入等。2 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能调 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

7、的主人。 恰如其分的活动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历史情境。 通过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活动让课堂活跃起来,将舞台还给学 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给他们暂时自我的空间;通过角色 的揣摩和扮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 兴趣与求知欲。不过一定要做到课堂收放有度,避免课堂一盘 散沙 。例如,在教学到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就香港问题谈判的 情境时,我让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让两个学生把 他们认为最精彩的地方进行表演,注意语言、语气、表情等让 历史再现,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之,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课堂永远都 是教与学 的阵 地 。只有智慧的老师,才能教出智慧的学生,才能提高课堂 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1 李黎 明 ( 云南教科 院院长 ), 有效课 堂教 学策略研 究培训笔记 【 2 】 王泽红 ( 重庆巴南中学 ),情境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 的运用 “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教学例谈 , 科学咨询2 0 1 4 年第2 2 期1 7 3 1 7 4 页 ( 作者单位:重庆市綦江区天池学校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