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村旅游中农耕文化的利用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1094182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10.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乡村旅游中农耕文化的利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乡村旅游中农耕文化的利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乡村旅游中农耕文化的利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乡村旅游中农耕文化的利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乡村旅游中农耕文化的利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乡村旅游中农耕文化的利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乡村旅游中农耕文化的利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乡村旅游中农耕文化的利用 周强陈跃雪 一、农耕文化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 农耕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男耕女织”,是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过 程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 己独特的文化内容和特征,包括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 等,经过长期积淀,是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一) 农耕文化的内涵 农耕文化形成的基础是早期的劳动分工,其内涵包含北麦南稻、旱地 水田、红壤绿洲、牧场果园、梯田平川以及相应的农牧方式、作业周期、 除病防灾等农事活动和过程;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故而 农耕文化不仅具有各地分异的农业形态,还有与之相匹配的祭祀

2、、崇拜、 禁忌传统,例如对神的祭祀,对自然环境或某种树木、花草、动物、山 体、江河等的神秘崇拜,各种庙祭、节会中的禁忌仪式等,还包括在此基 础上创造的许多关于天象、季候、动植物、自然周期等的神话、谣谚、巫 术、咒语等。 I 二) 农耕文化的表现形式 随时间推移,长期积淀形成的农耕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外延及各种 表现形式。按照外在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形的农耕文化, 主要包括农具、饮食、农耕景观和农业现代化景观等;另一类是看不见但 可以感受到的无形农耕文化,主要包括岁时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 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等,以及农事活动、民间歌舞、诗歌谚语、传 奇故事和文化精神等。 浅

3、谈乡村旅游中农耕文化的利用I 一3 Q 3 二、乡村旅游利用农耕文化的模式和问题 优美的田园风光、古朴的农耕情调是农耕文化的核心,也是乡村旅游 的最大卖点。乡村旅游利用乡村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村牧渔业生产、 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古镇村落、农家生活等资源条件,通过科学规划、 开发设计,为城镇居民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等服 务,是一种“以农养旅、以旅促农”的新型产业。其包括乡村农业观光旅 游、及乡村民俗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自然生态旅游等多个方面。通 过乡村旅游这种新的旅游形式,能进一步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提高旅游 的品位,使乡村成为农耕文化创造和传播的载体。 ( 一) 乡村旅

4、游利用农耕文化的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城镇居民面临环境和生 活的双重压力,渴望从喧嚣、污染的城市环境中解脱出来回归到自然,在 空气清新、环境幽静的乡村中享受充满田园情趣的休闲生活。通过从事农 事活动,经历更多新奇的见闻和感受,了解当地特色和民俗风土人情。在 利用农耕文化的基础上,乡村旅游已经形成六种模式:一是以“吃农家 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看农家景、购农家物”为主要特点的大城市远 郊农家乐;二是以“参与果品采摘、体验民俗文化”为主的中小城市近郊 乡村休闲旅游;三是以向游客展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宣传和推广农业科 技知识为主的高科技农业观光园;四是经济发达且有特色旅游资

5、源的农业 新村;五是古村落的开发,如皖南古村落西递和宏村等;六是农业的绝景 和胜景,如桂林的龙胜梯田和云南的元阳梯田等。 ( 二) 乡村旅游利用农耕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作为农业文明古国,农业资源丰富,景观类型多样,农耕文化悠 久,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比较优越,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开始于 2 0 世纪9 0 代初,起步较晚,处于初期发展和探索阶段。发展乡村旅游较 早的地区主要有北京、上海、武汉、成都和广州等一些大城市周边的乡 村,现在已经向中小城市的近郊乡村普及,在利用农耕文化发展乡村旅游 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农耕文化特色不突出。许多乡村旅游项目只是表层开发,缺

6、乏创 新设计和深度加工,农耕文化特色不突出。从功能上看,很多地方的乡村 旅游活动还仅仅停留在提供餐饮和住宿等低层次的服务水平上。从乡村旅 3 Q 生J ( 二) 专业篇 游的发展状况来看,以农家乐为主的旅游活动开展得相对较多,游客花上 几十元钱,便可在该“农家乐”玩一天,看看风景、打打牌、喝茶聊天、 唱歌、看电视、垂钓等。而以采摘、务农和购物为主的参与型的旅游活动 则开展得相对较少。在发掘当地民俗风情、提高活动娱乐性和游客参与性 等突出农耕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开发上投入的力度还不够。 2 农耕文化内涵不深入。乡村独特的建筑布局、生活方式、节庆习 俗和农事活动都是农耕文化多年来的积淀,具有深厚的文

7、化底蕴游客心 目中最典型的乡村是炊烟袅袅、小桥流水、渔歌唱晚这些散发着浓厚乡土 气息和农耕文化韵味的画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乡村旅游接待户都已配备了各种家具电器和现代化设施。许多经营者 误以为乡村旅游就是普通的观光旅游,因而不顾原先遗存的自然资源和乡 村特色,大兴土木,甚至变更土地用途。好些农家院没有了猪舍,没有了 柴火灶,没有了箩筐、扁担,不见了米缸、菜坛,也不见老母鸡带小鸡啄 食、妇女纳鞋底儿和老太太摇蒲扇,这些都是农耕文化中农村原生态生活 方式的展现。这种做法既破坏了乡村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浪费了农业资 源,又扭曲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本质和目的。 ,3 农耕文化被贴上

8、现代生活的标签。传统民居是承载农耕时代生产 生活食物和民风民俗文化的天然载体,是表现乡村旅游特色的重要题材。 每一个地区的传统建筑都有其鲜明的建筑风格。许多经营者对乡村旅游的 认识不深,房屋建设和生活方式对农耕文化体现不足。不少乡村旅馆 “农”味流失,把提供一切现代化、城市化设施作为提高竞争能力的手段, 在房屋装饰装修上也向城市里的星级宾馆看齐:外墙贴瓷砖,室内铺地 板、挂落地窗帘、铺席梦思;客厅有电视、沙发、饮水机;餐桌上有一次 性杯子和筷子,农家饭菜换成了高档佳肴,致使乡村家居的外观、陈设、 规模和内涵都不与农村地区的农耕文化氛围相协调。 三、乡村旅游增强利用农耕文化的对策和建议 农耕文化

9、是乡村旅游的灵魂,又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乡村 旅游的内在价值及附加价值都必须是经由农耕文化表现出来,纵观国内外 乡村旅游胜地,无不以文化特色作为乡村旅游得以依托发展的基石,因 此,我国发展乡村旅游应该丰富文化内涵,特别是在农耕文化上面“做文 章”。 浅谈乡村旅游中农耕文化的利用3 0 5 一 ( 一) 构建农耕文化展览室 为了方便旅游者对农耕文化的直观认识,可以在乡村构建一个农耕文 化展览馆。馆内陈列有石磨、石缸、石臼、犁头、背夹、风车、水车、蓑 衣、斗、拌桶、土纺车、木连枷等古老的农耕用具,配以相关的照片、图 片和文字,用来讲述历史悠久的农业发展历程。古老农耕用具的展示可以 让对农耕

10、文化陌生的城镇居民了解传统的农耕方式和生产习俗,培养他们 对农耕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 二) 突出农耕文化特色 优美的田园风光、古朴的农耕情调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农耕文化的核心。突出农家特色,体现农耕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乡村旅游 顺利发展的重要环节。中国乡村地大物博,民风淳朴,传统的农耕文明遗 迹及生活形态都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资源,“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宁 静舒缓的生活节奏;水车灌溉、围湖造田、鱼鹰捕鱼、采藕摘茶等农耕场 面;田畦、农舍、篱笆墙和豆角秧,山田岗坳,湖泊溪流,田园阡陌,林 地草地,农家院内外的美景。乡村旅游必须突出农耕文化,农耕文明与现 代工业文明对比度越强,其田

11、园意味越足;农耕文化越突出,越典型、越 贴近城镇居民亲近大自然的“乡梦”,乡村旅游才会越有发展潜力。 ( 三) 重视农耕文化参与性 开发乡村旅游要在旅游产品创新上动脑筋,重视游客对农耕文化的参 与性,使游客获得娱乐的、教育的、审美的体验。比如,为客提供“做一 天农民,体验一天农耕辛劳”的旅游项目,包括坐牛车、插秧、除草、摘 果等农事劳作活动;在乡村内建造曾经用过的水车、石磨、石碾等老式农 用器械,通过旅游工作人员的示范,让游客亲身体验如何使用这些古老的 农用器具;充分利用本地乡村的饮食文化,让游客品尝具有本地特色的菜 肴,了解菜肴背后的历史典故、风俗习惯等,并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 游客亲自动

12、手参与这些食品的制作。通过参与农事活动,可以让游客直接 接触、体验乡土风情,感受另一种生活方式,增加游客对农民生活、生产 方式的了解,使乡村旅游成为他们难忘的旅游经历。 ( 四) 注重工业文化与传统农耕文化的协调 有些封闭落后的农村,由于在旅游业兴起之前缺乏经济能力改善道路 交通和住房条件,较好保存了旧村落原貌等物质的农耕文化和传统耕作与 习俗等非物质的农耕文化。来自城市的旅游者所带来的现代工业文化,会 对农耕文化产生巨大的冲击。在利用农耕文化开发旅游资源的时候,尤其 3 9 鱼一J ( 二) 专业篇 需注重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保护。比如,乡村加油站和停车场的建造应该注 重与乡村的特色相协调。汽车

13、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是乡村旅游必不可少的 交通工具,为了不失农耕场面的整体美,可以对停车场进行隐蔽性设计, 建在葫芦藤搭起长廊、豆棚瓜架之下,车位线用小树隔开。保持农耕文化 清新古朴乡野的气息,是乡村旅游具有独特的魅力所在。 挖掘农耕文化的内涵,较好的保存乡村质朴的农耕文化气息,能够给 游客以接近大自然的享受。旅游不仅仅是物质消费,更主要的是能够满足 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利用和保护农耕文化,提高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 给游客带来高品质的审美体验和旅游经历,从而使乡村旅游成为具有蓬勃 生机的文化盛宴。 参考文献 1 庞道沐弘扬农耕文化建设和谐社会 N 湖南日报,2 0 0 7 9 2 5 ( C 0

14、 3 ) 2 王丹,潘春芳,王晓珍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初探 J 甘肃农业 2 0 0 5 ( 1 2 ) :1 2 3 、1 2 4 3 范秋梅辽宁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研究口 商业时代2 0 0 7 ( 8 ) :1 0 0 4 梁滨论乡村休闲旅游的文化视野 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 0 0 6 ,1 9 ( 8 ) :5 9 、 6 2 5 乔晓光关于农耕文化资源与非物资文化遗产 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2 0 0 3 。2 0 ( 4 ) :8 3 、8 6 6 鲍蕊文化内涵与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 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 0 0 7 ,2 6 ( 3 ) : 1 0 0 、1 0 2 7 李莉浅议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的挖掘以福建省福州市后浦村为例 J 中 国发展2 0 0 9 ,9 ( 1 ) :5 9 、6 4 8 刘红艳关于乡村旅游内涵的思考 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0 5 ( 2 ) :1 6 、1 8 9 张畅乡村旅游发展与社区农民受益一种基于“参与”理念与方法的机制 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9 ,2 3 ( 3 ) :6 3 、6 7 ( 第一作者为北京农学院2 0 0 7 级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第二 作者为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