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1073214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普通班地理试卷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1. 上图为第四、五套人民币背面的中国美景图,关于图示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变质作用、流水侵蚀B. 乙地壳运动、冰川侵蚀C. 丙断裂抬升、风力侵蚀D. 丁岩浆活动、流水沉积2. 下方图中字母分别代表岩浆和三大类岩石,箭头表示地质作用的过程。上图中丁地的岩石类型对应下方图中的()A. a或bB. b或cC. c或dD. d或a【答案】1. B 2. A【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的表现形式和地壳的物质循环示意图。【1题详解】读图可知,甲

2、为长江三峡,是岩层受挤压抬升后,经流水侵蚀形成的,故A错误;乙为珠穆朗玛峰,是受板块挤压碰撞,地壳隆起抬升形成山地,山顶常年冰川覆盖,经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故B正确;丙为泰山,是岩层断裂抬升形成的山地,经风化、流水侵蚀等作用形成的,风力侵蚀影响不大,故C项错误;丁为桂林山水,是由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与岩浆活动无关,故D项错误。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2题详解】读图分析可知,a、b、d皆可转化为c,故c为岩浆;而岩浆仅能直接生成岩浆岩,故d为岩浆岩;a与b分别为沉积岩和变质岩,两者可以互换。丁地桂林为喀斯特地貌,岩石为石灰岩(沉积岩类),故可能为a或b,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3、A。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 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碰撞挤压 张裂作用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A. B. C. D. 4. 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A. 渭河谷地的形成B. 日本地震的发生C. 青藏高原的隆起D. 东非裂谷带的形成【答案】3. B 4. D【解析】本题是一道实验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3题详解】根据材料分析,铝盆中由于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导致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移动,说明该实验模拟的是板块运动中的张裂作用,其边界是

4、生长边界。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4题详解】渭河谷地是地堑,是岩层断裂下沉形成的,故A错误;日本地震是因为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故B错误;青藏高原的隆起是因其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故C错误;东非裂谷带是由于非洲板块的内部张裂而形成的,故D正确。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5.下列各地理现象中,反映陆地环境整体性的有()雨林地区终年高温多雨,使植物四季常青、高大茂密澳大利亚从东部向西部的景观变化是:森林草原荒漠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植被稀少、多内流河、沙漠广布森林减少水土流失河流泛滥A. B. C. D.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

5、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是一个整体,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澳大利亚从东部向西部的景观变化是:森林草原荒漠,体现了地理环境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体现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下图示意图中甲地位于(46.3N,83.7E),丙地位于(42.1N,87.5E),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 甲处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A. 植被茂密,降水丰富B. 甲处纬度偏高,降水相对较多C. 临近海洋,水汽丰富D. 来自海洋的气流,在甲处受地形抬升7. 图中丙处的植被类型最有可能为()A. 森林B. 草原C. 荒漠D. 草甸【答案】6. D 7. C【解析

6、】本题主要考查新疆的地理特征,降水的影响因素与降水对植被分布的影响。【6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甲处位于天山北坡,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降水,故D正确;甲处因降水较多,植被覆盖才较好,因果关系错误,故A错误;甲处降水较多的原因不是甲处纬度偏高,故B错误;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故C错误。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7题详解】读图可知,丙处海拔2000米,且位于背风坡,降水稀少,最有可能形成荒漠。该地降水不能满足森林、草原、草甸等生长的水分要求。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 关于B、C两地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气候类型相同B. 冬季盛行风的风向相

7、同C. 河流汛期相同D. 自然带相同9. 关于三地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 A地垂直带谱的多少决定于山体的高度B. B地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 A、B两地自然带相同D. 从B到C的变化原因主要是水分因素【答案】8. B 9. C【解析】试题分析:【8题详解】根据右图,同一自然带在南坡分布的海拔高,说明南坡是阳坡,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B、C两地位于大陆西岸,B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C地是地中海气候,两地气候类型不同,A错。冬季两地都受西风带影响,盛行风的风向相同,B对。B地全年多雨,河流汛期不明显。C地汛期在夏季,C错。自然带不同,D错。【9题详解】图示位于北半球,A地位于温带,垂直带谱的

8、多少决定于山体的高度和基带的类型,A错。B地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错。A、B两地自然带相同,C对。从B到C的变化原因主要是热量因素,D错。考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差异及原因,陆地自然带类型差异。【名师点睛】了解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分布的纬度范围。山地垂直自然带中,同一自然带在阳坡分布的海拔较高,由此判断山脉所在南北半球,确定区域的气候类型。山地垂直带谱的多少,受纬度、海拔、相对高度等因素影响。掌握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自然带变化的基础。下图示意“某国1940201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10. 该国在图示时间段内,人口最多的年份可能是()A. 197

9、0年B. 1985年C. 2005年D. 2013年11. 缓解该国目前人口问题合理措施是()A. 限制人口迁移B. 提高教育水平C. 提倡早婚D. 鼓励生育【答案】10. B 11. D【解析】【10题详解】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正值时,人口数量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时,人口数量不变;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时,死亡率高于出生率,人口数量减少;图中1985年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即1985年后人口开始减少,所以人口最多的年份可能是1985年,正确答案为B。【11题详解】读图可知,该国从1985年开始,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为负值,人口数量不断减少,应鼓励生育,所以缓解该国目前总人口不断减少的合理措施

10、是鼓励生育,提高出生率;限制人口迁移和提高教育水平不能促进人口增加,提倡早婚对提高出生率不直接,作用明显,所以D正确。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2. 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三峡库区移民迁往东部沿海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A. B. C. D. 13. 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A. 人口密度B. 人口容量C. 人口构成D. 人口素质【答案】12. D 13. B【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12题详解】分析

11、可知,三峡库区移民迁往东部沿海是国家对三峡移民的安置,是经济因素引起的;宁夏西部地区因气候干旱不适合生存和发展,迁出是为了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是由生态问题引发的;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是出于当时国家的号召,是政治因素引起的;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是由生态问题引发的。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13题详解】大规模移民会加大迁入区的环境压力,因此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必须先考虑迁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B正确;人口密度、人口构成、人口素质都不是主要因素。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空心化现象。完成下列各题。14. 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

12、因是A. 城市自然环境好B. 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C. 城乡收入差距大D. 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15. “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A. 土地资源浪费B. 农业发展水平提高C. 城乡协调发展D. 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答案】14. C 15. A【解析】试题分析:【14题详解】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主要是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务工、经商的多,导致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C对。城市环境主要体现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不如农村好,A错。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大,B错。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D错。【15题详解】“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造成了土地资源荒芜、浪费,A对

13、。无人耕种,不能带来农业发展水平提高,B错。造成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C错。迁出的多是青壮年劳动力人口,留守的是老年人口,导致农村老龄化程度升高,D错。【考点定位】本题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的原因及影响。下图是“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 影响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社会经济水平B. 教育水平C. 历史条件D. 自然条件17. 甲国或乙国目前的人口状况是()A. 甲国男女比例失调,人口增长缓慢B. 乙国青壮年人口多,即将进入人口生育高峰期C. 甲国青少年人口少,劳动力不足D. 乙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负担加重【答案】16. A 17. D【解

14、析】【16题详解】由图可知,甲国儿童人口比重大,人口增长快,人口增长模式为过渡型,乙国家老年人口比重大,人口增长速度慢,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导致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A项符合题意。故选A。【17题详解】甲国男女比例均衡,人口增长快,A错;乙国青壮年人口少,可能已经进入人口负增长时期,B错;甲国青少年人口多,劳动力充足,C错;乙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负担加重,D对。故选D。18.读下图,完成下题。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域19902014年间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以下四图中,与该省级行政区域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率的变化。由图中可以看出该省级行政区域19902000年间常住人口数量迅速增加,说明人口增长较快,人口增长率较高,2000年之后,人口数量增加速度放缓,人口增长率较低,D项符合要求。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 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A. 2003年B. 2008年C. 2010年D. 2012年20. 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A. 基本稳定B. 逐年增加C. 先增后减D. 整体趋减【答案】19. B 20. B【解析】【19题详解】人口增长率=自然增长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