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舾装工程-1-舵设备11级

今***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4.03MB
约39页
文档ID:111060706
舾装工程-1-舵设备11级_第1页
1/39

船舶舾装工程,主讲人:杨晓宁,第一章 舵设备,舵设备的作用和组成 舵的作用原理 舵的分类 舵叶水动力性能计算 舵设备零部件尺寸确定 舵参数的选择和布置 操舵装置 特种舵,,,舵设备是船的主要操纵设备 作用 1)使船舶保持既定 航向,做直线运动 —航向稳定性 2)使船舶按需要由 直线航行进入曲线运动 —回转性,,舵的作用原理,,,,,,,,,,,,,,,,,,,,,,,,,,,,,,,,,,,,,,,,,,,,,,,,,,,,,,,,,,,,,,,,,,,船舶转向过程,,舵设备的组成与布置,,,舵的分类,舵是舵设备中承受水动力以产生转船力矩的构件,一般安装在船尾螺旋桨后面舵的分类—按舵叶剖面形状划分,1.平板舵,也称单板舵,仅用于小船 特点:阻力较大,舵效随着舵角的增大而变差,失速现象发生早 2.流线型舵,也称复板舵,海船广泛使用 特点:⑴构造比较复杂,舵叶剖面呈流线型,强度高;⑵内部空心水密,能够产生一定浮力,减少舵承上的压力;⑶水动力性能好,舵的升力系数大,阻力小,舵效高舵的分类—按舵杆轴线位置划分,1.不平衡舵,又称普通舵,适用于小船 特点:舵叶全部位于舵杆轴线之后,舵钮支点多,舵杆强度容易满足,需要较大的转舵力矩。

2.平衡舵,海船广泛应用 特点:⑴舵杆位于舵叶的前后缘之间;⑵舵杆轴线之前的舵叶起平衡作用;⑶所需的转舵力矩小,进而可相应减小舵机功率 3.半平衡舵,应用于形状复杂船舶 特点:下半部分为平衡舵,上半部分为不平衡舵平衡舵,不平衡舵,半平衡舵,舵的分类—按舵的支撑方式划分,1.支撑舵:分多支撑舵和双支撑舵 多支撑舵:与船体尾柱连接有三个及以上支撑点的舵 双支撑舵:除上支撑外,在舵根处还设有一个下支撑舵 2.半悬挂舵:指下支撑的位置设在舵叶中间的舵 3.悬挂舵:指只有上支撑,没有下支撑,舵叶全部悬挂在船体外的舵杆上双支撑舵,多支撑舵,半悬挂舵,悬挂舵,舵的基本参数,舵面积A 舵宽b 舵高h 舵的展弦比λ,补充舵角知识,1.影响舵力大小的因素:舵力大小与舵角、舵叶浸水面积、舵相对水流的前进速度和舵的断面形状等因素有关2.最大有效舵角:舵的进速增大,舵力也明显增大,当航速一定时,转船力矩则随舵角而变,当海船舵角达到35°(满舵)时,转船力矩也达到最大值若继续增大舵角,转船力矩反而降低3.舵角处于25°-32°之间时,舵效最好一般船舶的最大有效舵角在32°-35°之间,将35°称为使用极限舵角,超大型船舶的使用极限舵角在35°-40°之间。

4.几何舵角:船舶的几何极限舵角一般在35 °-38°之间对舵设备的要求,舵设备的各部分应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舵转动;能够限制舵的转动角度;能将舵可靠地停止在限制舵角内的任何位置上;能够从驾驶室内监视舵位;能迅速地由主要操舵装置转换为备用的或应急的操舵装置整套舵设备应坚固、可靠、耐用,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该能够尽量减少各个部分的外形尺寸和重量舵参数的选择和布置,舵的数目 除特殊要求外,趋向于取最少数目的舵; 舵与螺旋桨配合,单桨单舵、双桨双舵应用最为广泛 舵的形式 不平衡舵通常设置在单桨船的舵柱后面; 平衡舵通常设置在有导框底骨,无舵柱的单桨船上; 半悬挂舵,在双桨单舵船舶、无尾柱的单桨舵船舶 及多桨多舵船舶上使用较广; 悬挂舵在无尾柱的单桨或多桨船舶上均有应用,且 应尽可能设置在螺旋桨后面舵面积的确定 船型确定以后,舵面积的选择将直接影响船舶的 操纵性 舵面积比:χ=A/LT×100% 确定舵面积的方法主要有: 母型船法、统计资料法、规范计算法、图谱分析法 计算舵的水动力特性,布置 舵设备通常由舵叶、舵杆、舵销或舵轴、上下舵承、止跳装置、舵角限位装置、舵机及其控制系统等组成 双支点平衡舵:通常为设置一个或者两个舵销,或是带有舵轴等形式 半悬挂舵通常设置一个或两个舵销,并固定于挂舵臂或尾柱上 悬挂舵:悬挂舵的舵杆和舵叶通常采用锥体连接,,操舵装置,分类 按公约和规范要求:分主操舵装置和辅助操舵装置。

主操舵装置:系指在正常情况下为驾驶船舶而使舵产生动作所必需的机械、转舵机构、舵机装置动力设备(如设有)以及附属设备和向舵杆施加转矩的设施(如舵柄或舵扇)主操舵装置应在驾驶室和舵机室都设有控制器 辅助操舵装置:系指在主操舵装置失效时,为驾驶船舶所必需的设备这些设备不应属于主操舵装置的任何部分,但可共用其中的舵柄、舵扇或作同样用途的部件 按动力源分类:人力操舵、电动操舵、液压操舵,操舵装置的基本性能和要求 应配备满意的主、辅助操舵装置其布置应使两者之一在发生故障时,不致导致另一装置不能工作 监控与供电要求: 1)应在驾驶室和适当的主机控制位置装设指示其电动机正在运转的设备 2)供电独立,其中之一可以由应急配电板供电 主操舵装置和舵杆 1)具有足够强度,并能在船舶最大航海吃水和最大营运前进航速时进行操舵,能使舵自任一舷35°转至另一舷35°,并且于相同条件下在自一舷的35°转至另一舷30°所需的时间不超过28s; 2)当舵柄处的舵杆直径(不包括航行冰区的加强)大于120mm时,操舵装置应为动力操纵; 3)在最大后退航速时不致损坏,但不需验证辅助操舵装置: 1)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足以在可驾驶的航速下操纵船舶,并能在应急情况下投入工作; 2)应能在船舶最大航海吃水和以最大营运前进航速的一半但不小于7kn时进行操舵,使舵自一舷15°转至另一舷15°,且所需时间不超过60s; 3)当舵柄处的舵杆直径(不包括航行冰区的加强)大于230mm时,操舵装置应为动力操纵。

人力操舵装置允许装船使用的条件是: 操舵力不超过160N,且其结构不致对操舵手轮产生破坏性的反冲作用 当主操舵装置具有2台或2台以上相同的动力设备时,则可不必设置辅助操舵装置主操舵装置和辅助操舵装置动力设备的布置应: 1)当动力源发生故障失效后又恢复输送时,能自动再起动; 2)能从驾驶室控制使其投入工作; 3)任一台操舵装置动力设备的动力源发生故障时,应在驾驶室里发出声、光警报 操舵装置控制系统的布置: 1)主操舵装置,应在驾驶室和舵机室两处都设有控制器; 2)主操舵装置应设置两套独立的控制系统,且每套系统均应能在驾驶室控制但不要求设双套操舵手轮或手柄如控制系统是由液压遥控传动装置组成,则除10000总吨及以上的油船、化学品船或气体运输船外,不必设置第二套独立控制系统; 3)对辅助操舵装置为动力操纵的,则也应能在驾驶室和舵机室进行控制,并应独立于主操舵装置的控制系统驾驶室与舵机室之间应设有通信设施 舵角位置 1)主操舵装置为动力操纵的,应在驾驶室显示舵角的显示装置应独立于操舵装置的控制系统; 2)在舵机室内能看到舵角的指示 液压动力操舵装置应满足 液压系统的循环油箱应设低位警报器,在驾驶室和机器处所内易于观察的地方发出声、光警报。

安全阀:开启压力应不小于1.25倍的最大工作压力 操舵装置的应急动力:当舵柄处舵杆直径大于230 mm(不包括航行冰区加强)时,应设有能在45s内向操舵装置自动供电的应急电源或位于舵机室内的独立动力源在10000总吨及以上的每艘船舶上,替代动力源应具有足够供应至少连续工作30min的能量,在任何其他船舶上则至少为10min10000总吨及以上的每艘油船、化学品船或气体运输船和70000总 吨及以上的每艘其他船舶,其主操舵装置应设有两台或两台以上相同 的动力设备 10000总吨及以上的每艘油船、化学品船、液化气体运输船的操舵 装置还应满足: 1)当主操舵装置的一个动力转舵系统的任何部分(除舵柄、舵扇或为同 样目的服务的部件或因转舵机构卡住以外)发生单项故障以致丧失操舵 能力时,能在45s内重新获得操舵能力; 2)主操舵装置应包括: (1)两个独立和分开的动力转舵系统;或 (2)至少两个相同的动力转舵系统在正常运转中同时工作时能满足要 求 3)非液压型式的操舵装置应能达到同等的标准 对10000总吨及以上但小于100000载重吨的油船、化学品船或液化 气体运输船的操舵装置,舵机制造厂应使其产品符合IMO通过的《非双套转舵系统的验收准则》的要求,并经船级社认可。

操舵仪,,一般(总)特点: ①增加舵效; ②提高螺旋桨推进效率; 种类: 反应舵、主动舵、整流帽舵、 襟叶舵、导流管舵、组合舵、 首舵和首推进器等特种舵,1)反应舵(又称迎流舵) 结构特点:舵叶前缘以 螺旋桨轴线为界分别向 相反方向扭曲一定角度, 使其迎着螺旋桨排出的 旋状水流右旋螺旋桨, 舵叶下部向右扭,上部 向左扭曲,左旋螺旋桨 则 舵叶扭曲方向相反 作用:使尾流中的轴向 诱导速度增大,减少了 阻力,增加了推力反应舵,,,2)整流帽舵 结构特点:在流线型舵正对螺旋桨轴线部位,装设一个圆锥形的流线型体,俗称整流帽 作用:改善螺旋桨排出流的乱流状态,从而提高螺旋桨的推力,消除螺旋桨帽后的腐蚀现象,改善船尾的振动情况整流帽舵→,,3)主动舵 结构特点:将普通舵同小型导管螺旋桨组合为一体 作用:在转舵的同时螺旋桨随之转动并发出推力,从而增加了转船力矩即使在低速甚至主机停车的情况下,这种舵也能获得转船力矩,大大提高了船舶的操纵性主动舵→,,4)襟翼舵 结构特点:在普通流线型舵的后缘加一流线型尾,形成主舵和襟翼的组合体 作用:所产生的流体动力更大,提高了转船力矩和舵效广泛采用 ③优缺点:所需的转舵力矩较小,可相应减小舵机功率。

但结构较复杂5)科特导流管舵 结构特点:在螺旋桨外围套装导流管并在其后端处装一舵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导流管固定焊接在船尾骨架上,舵叶可以转动;另一种导流管与舵叶可在允许角度内一起转动 作用:增加推进效率,保护螺旋桨,防止绳索缠入固定式导流管舵 ↓,转动式导流管舵 ↓,6)组合舵(又称希林舵或工字型舵) 结构特点:在流线型舵叶的上下两端各安装一块制流板舵的剖面设计成象鱼的形状,肥大部分占20%弦长为能控制更多的尾流,舵杆中心线通常在距导边 40%弦长的位置处 舵角可在±75°范 围内使用 作用:减少舵叶 上下两端的绕流损 失,提高舵压力, 进一步改善舵的流 体性能 特点:具有低速 时操纵性好,浅水 中舵效无显著下降 的优点7)侧推器(首、尾);舵和螺旋桨功能合二为一的螺旋桨舵及可转动双螺旋桨舵等尾侧推器,舵、桨合一的螺旋桨舵,←可转动双螺旋桨舵,侧推器,课后作业,舵设备的组成及个部分的用途 舵是如何分类的, 参考右图,分析舵的类型 (支撑方式及舵杆轴线位置) 如何确定舵面积,,谢 谢!,。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