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17—18学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8583.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1056146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0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17—18学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858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17—18学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858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17—18学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858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17—18学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858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17—18学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858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17—18学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858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17—18学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8583.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镇平一高2018春第三次月考高一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 分钟 试卷满分: 100 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综合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40个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1.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加米涅夫曾这样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他的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A要求推翻沙皇统治的主张

2、 B退出帝国主义世界战争的想法C提出转变革命任务的要求 D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决定2.1969年尼克松总统在全国电视讲话中提出:“在权力从人民和各州流向华盛顿达三分之一世纪之后,让权力、资金、责任从华盛顿流向各州和人民,实行新联邦主义的时候到了。”新联邦主义旨在 A.实现地方自治,维护民主 B.树立政府威信,增强影响 C.减少政府干预,扭转困境 D.缓解社会危机,打击左派3.19271928年,苏联工业生产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19231933年,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倍多。苏联工业生产状况出现上述变化,主要是因为A.政府成为工业化的主要推动者B.政府对资本主义经济原C.扩大了工业企业生卢的自主权

3、D.保留了新经济政策的射4.下表为1947年至2000年美国制造业产值及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单位:十亿美元)。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A.技术革新步伐减缓B国际竞争日益加剧 C产业结构调整加速 D.知识经济开始崛起5. 在2013年3月召开的欧盟春季峰会上,除英国和捷克以外的25个成员国正式签署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稳定、协调和治理公约,又称“财政契约”,以加强各成员国的财政纪律。这主要反映了A.欧盟在维持经济秩序的稳定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B.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始由经济联合过渡到政治联盟C.欧洲在实现货币一体化进程中又迈出了重要一步D.欧盟排除内部纷争推动世界多极化稳步向前发展6. 20世纪30年代,美国有一

4、种很有影响的论调,认为美国的经济困难是由缺乏计划造成的,经济没有统一的规划以保证企业生产正常的数最,以正常的价格出售,因此出现了经济的不平衡、失业增加。 持此论调的人A.主张建立失业保险制度B.倡导生产决定需求C.要求实施公平竞争法规D.强调加强产业竞争7.1923年,苏联把对农民征收的多种税收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把实物税改为货币税。上述做法A有利于苏联农业产品商品化 B标志着苏联农业税制度的成熟C是苏联长期推行的税收制度 D有利于工农联盟和苏联的建立8早在2010年年底,为改善全球经济治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董事会通过重大改革方案。此后五年,在绝大多数国家相继批准的情况下,美国却成了

5、唯一阻挡IMF改革的国家。美国能阻挡IMF改革的主要原因是,美国A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创始国 B综合国力一直位居世界第一C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股份最多 D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9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第三天,就签署了退出亚太多边自由贸易协定TPP的行政命令,此举多被解读为贸易保护主义与反全球化。此前,泰国、韩国、加拿大、欧盟等也爆发过反全球化抗议活动。这些反全球化现象反映出全球化的最大弊病是A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 B世界范围财富分配不均C.不利于世界经济发展 D削弱发达国家经济地位10.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是与“预期收益规律”的心理作用分不开的,即资本家害怕投资越多,利润率越低,导致国民收入水平和对原

6、料、消费品的需求下降。基于此种分析,要消除经济危机应该A.实行赤字预算,增加需求 B.通货膨胀,增加国民收入C.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收益 D.降低银行利率,刺激消费11.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贸易迅速发展,提高了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外贸易在各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图8是这一时期“各类国家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发达市场国家获得了更大的利益B计划经济国家进行深刻的改革C发展中国家更深地融人世界市场 D石油输出国极大推动“南南合作”12、19291930年,美国有36个州的几百家企业参与制造苏联的订货;1931年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约50%为苏联所购买。它客观反

7、映了 A.美国寻求商品销售市场的迫切希望 B.美苏两国贸易关系相对稳定 C. “斯大林模式”世界影响力不断扩大 D.美国出现国家干预经济模式13.1927 年,苏俄有 45.1%的富裕农民户和富农户进行承租土地活动,出卖劳动力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35.4%,使用雇佣劳动户占农户总数的 19.8%。这一现象的主要影响是A.积累工业建设的必要资金B.推动新经济政策的完善 C.实现向农业合作化的过渡D.促进城乡资本主义发展14.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许多国家宣布实施浮动汇率制。韩国和委内瑞拉将其货币汇率钉住了美元;瑞典克朗钉住了“一篮子”15 个国家的货币,其中每个国家都是其重要的贸易伙伴;还有一些国

8、家将其汇率钉住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这反映出A.国际合作和货币区域化趋势B.二战后美元霸权的终结C.国际货币多元化的发展趋势D.全球经济不稳定性加强15、针对美国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总统因主张向中下层人群倾斜的政策被媒体冠以“奥巴马克思”之名,这从侧面反映出马克思主义理论:( ) A能缓和失业危机 B能缓解社会分配不均C反映了无产阶级利益要求 D是奥巴马总统的信仰之一16斯大林在1924年掌权时,苏联是主要的谷物输出国,便推动了一项急速近代化的计划,目标在于赶超西方的国家。食物在其计划中占有核心地位。斯大林在1929年公布其计划时宣称:“大约在三年之内,我们的国家将成为全世界粮食产量最

9、高的地区之一,甚至就是粮食产量最高的地区。”这里“成为粮食产量最高的地区”的实质是指()A发展集体农业作为实现近代化的途径B实施五年计划作为实现近代化的基础C实施新经济政策作为实现近代化的途径D发展集体农业作为实现近代化的基础17自罗斯福入主白宫伊始, 中国人即倾注了对其新政的极大关切之情,包括当时中国最享盛名的东方杂志、申报月刊、时事月报、世界知识等报章杂志在内人们对大洋彼岸这一改革潮的反应之热烈、评论之广泛, 无论就广度还是就深度而言,可以说是空前的。这是因为()A它催化了中国的危机 B它影响了中国民主革命C当时中美关系的敌对态势 D文化学术界弥漫的右倾情绪1817世纪之前的欧洲人认为天鹅

10、都是白色的。但随着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崩溃了。黑天鹅的存在寓意着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一切。人类总是过度相信经验,而不知道一只黑天鹅的出现就足以颠覆一切。2016三大黑天鹅事件:英国退出欧盟,特朗普赢得美国大选,意大利修宪公投失败。2016年三大黑天鹅事件是()A顺应了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潮流B顺应了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潮流C一定程度上的全球化退潮与“反全球化”的逆袭D区域集团化、社会信息化对全球化发展的阻碍19货币变局一书中提到:“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或许,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对“时代”理解正确的是A造成了美苏

11、冷战局面出现 B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合作C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D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最终确立20苏联推行农业全盘集体化后,成员参加集体农庄的同时还可以有一块供自己支配的宅旁地,是集体经济下的个人经济。读下表19401945年集体农庄个人经济农业种植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比例变化,认识正确的是194019411942194319441945全国农业种植面积(公顷)1504141081248771494109109851113601集体农庄个人经济种植面积30%29%30%40%44%43%A苏联领导人认识到个人经济是集体农庄的有益补充B战争年代威胁社会主义公有制地位的私人经济增长C个人经济增长有

12、利于满足农民家庭生活的基本需求D个人经济是不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民经营的个体经济211947年美国提出的“欧洲复兴计划”为西欧14个国家所接受。双方约定,美国提供的美元必须用来购买美国的援欧物资,所有受援国应对美国在关税、贸易限制和国内市场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从材料看,美国这样规定的出发点是A.恢复西欧经 B.稳固资本主义C.打开西欧市场D.遏制共产主义22图示柱状图显示了苏联经济增长率与世界的比较,其中两次出现负增长,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破坏B.经济体制改革的负效应C.世界其他国家经济的发展D.苏联经济模式固化影响23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曾说:“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

13、训练有素而又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这里他主要是强调A.企业应该公平经营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C.对经济进行控制调节 D.权力的制衡原则24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因为全国工业复兴法授予联邦政府管理州内贸易等权力违宪宣布该法无效;1937年,最高法院认为联邦政府有权监管任何涉及州际贸易的劳资关系,否定了琼斯一劳克林钢铁公司对全国劳工关系法侵犯各州权力的控诉。这一变化反映出A.政治经济的发展导致司法解释的变化B.分权制衡机制削弱了新政的实际效果C.罗斯福新政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D.联邦行政权力扩张影响司法公正判决2

14、5.有资料表明,罗斯福就任总统的头一年,失业率是25%。到1937年时,失业率已稳步下降到15%左右。这反映出罗斯福新政A.以解决就业为主要目的 B推动了经济的有效恢复C巩固了美国的经济地位 D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26.戈尔巴乔夫曾指出:“在斯大林时期,工业化是靠利用集中营的囚犯,同时也是靠农业的破产来实现的。对农业来说,集体化实际上成了新的农奴制。”在戈尔巴乔夫看来,斯大林模式A.未能推动苏联农业的发展 B建立在对农业的掠夺之上C使苏联短期内实现工业化 D造成苏联经济的严重失衡27. 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1974年英国设立了两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负责审读有关欧共体的文件和制定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政策。英国议会审读机制的建立A不利于英国进一步地融入欧共体 B为英国退出欧共体埋下了伏笔C为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相应保障 D是对“孤立主义”的继承和发展28.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