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1053252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职业素养培养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职业素养培养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职业素养培养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职业素养培养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职业素养培养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职业素养培养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职业素养培养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职业素养培养研究彭 娟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10摘要: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应以专业的培养体系为依托,强调系统性和渐进性,形成职业基础素养培养、职业核心素养培养、职业素养提升三阶梯培养路径。各管理专业应将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和实践教学作为主要培养方式,并根据专业特点形成差异化的选择。职业素养评价与考核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体制建设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保障。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素养 培养路径 培养途径 保障体系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management major vocational accom

2、plishment cultivation researchPeng juan Guangdong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Guangzhou Guangdong , 510510, China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Vocational accomplishment Training path Training way Security system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management major student vocational acc

3、omplishment training need i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system as the basis, Emphasis on systematic and progressive, formed basic accomplishment training, occupation core accomplishment training, occupation accomplishment promotion three ladder training path. The management major should combine classroo

4、m teaching and practice teaching, second classroom as the main ways of training, and according to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mation of differentiated way choice. Occupation accomplishment evalu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anagement sy

5、stem is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occupation accomplishment cultivation.作者简介:彭娟1976-,女,四川广安人,汉,硕士 副教授 研究方向:零售、连锁经营、高职教育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市场营销教研室联系方式: 邮箱 电话13609736716 020-87747716联系地址:广州市广州大道北怡新路76号-1706房 邮编510510基金项目:2011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重点课题研究项目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职业素养培养路径与职业

6、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GDGZ11Z002),主持人:彭娟近几年过度以“技能”为导向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导致学生社会适应力低、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就业结构性矛盾等突出问题已开始引起教育界普遍关注,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研究者对职业素养方面的呼声越来越高。职业素养与知识和技能并重的职业化教育在当前大众化教育导致高校大量扩招和国家需要大量应用性人才的双重背景下已成为高等教育当前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将从管理类专业角度对职业素养培养的路径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并就职业素养培养的保障体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为高职教学的改革提出新的发展思路和行动导向。一、高等职业教育职业素养培养结构与要素国内学者对职业素养的

7、内涵理解较多,但没有统一的认识,在职业素养与职业素质的关系上普遍界定不清。职业素质分为显性职业素质和隐性职业素质。显性职业素质包括人可在短期掌握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隐性职业素质也即职业素养,职业素养包含的的内容涉及与职业相关联的诸多隐形素质,根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职业素养培养目标,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三方面,每一个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又包含特定的培养要素。明确具体的培养结构要素是高职教育人才职业素养培养工作实施的基础。图1所示为高等职业教育职业素养培养结构要素。 图1 高等职业教育职业素养培养结构要素(一)职业意识职业意识有广义与侠义之分。广义的职业意识,是

8、一个随着求职的到来而逐步形成的心理过程,并伴随着人的成长而逐渐发展;狭义的职业意识,是指大学生在目前所学专业与对应的具体职业能够完全实现的情况下,对该职业的内在要求在观念上的反映。无论广义还是侠义的职业意识,其生成与确立都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1。职业意识是在各要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整体意识形态,主要由职业价值观、职业定位、职业理想、职业管理意识4个要素构成。职业价值观是人对职业的一种信念或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个人的选择标准以及对具体职业的评价集中反映了他们的职业价值观。职业管理意识是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整体发展方向与发展方式选择,以及发展风险控制等的潜在认识

9、,是大学生对职业长远规划的内在表现。(二)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职业人在一定的社会职业活动中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并在个人从业的思想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职业道德有行业的多样性特点,但取其共性特征可提出所有职业均可遵从的职业道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因此,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职业道德培养也应以社会主义现行推行的职业道德为准则,提炼出统一的职业道德培养核心要素,主要包括敬业精神、诚信公正、遵纪守法、服务精神、奉献精神五个方

10、面。(三)职业态度职业态度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或者即将从事的职业所持的主观评价与心理倾向。主要包括职业情感和职业行为两个方面。职业情感是个体对职业的感情倾注和情感体验。职业行为是对职业对象产生的某种反应行为,是判断职业态度积极与否的直接依据2。职业道德与职业态度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更强调一种社会的非强制性约束力量,关注职业人对社会、对企业、对公民的道德意识。而职业态度更强调工作本身的非强制性约束力量,关注职业人在工作中集中表现出的态度与精神。高等教育的职业态度培养应以社会和企业普遍认可的态度与行为规范为参考,通过与企业的沟通以及调查反馈,并结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高等教育职业素养培养目

11、标,其职业态度的培养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积极进取和创新开拓四方面。二、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职业素养培养路径高职院校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较多强调与人的沟通和协作、强调组织能力、强调社会能力等综合素质与能力,因此从某种程度更加要求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在就业学生的跟踪调查了解中我们发现缺乏职业素养的管理类毕业生明显社会适应力差、工作变换频繁、职业成长路程发展缓慢。因此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是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的必要选择。管理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路径应以专业的培养体系为依托,强调系统性和渐进性,并以最终的职业素养养成为目标。我们探索形成了(职业基础素养培养职业核心素养培养

12、职业素养提升)三阶梯培养路径,并将大学三年作为三个阶梯进行针对性培养的分段时期,每个阶梯的职业素养培养都应围绕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三个方面进行,如图1所示。 图1 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职业素养培养路径图(一)基础职业素养培养针对大一学生,刚从高中繁忙学习中走入大学校园,大部分学生未完全转换角色,在学习习惯和生活中仍以自我为主体,缺乏集体意识和社会意识,更谈不上职业意识和态度。这个阶段我们强调基础职业素养的培养,包括职业基础意识、职业基础道德和职业基础态度的培养。1、职业基础意识重点注重职业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如营销专业学生应让他们意识到营销工作与其它工作一样需要

13、付出艰辛劳动和智慧才可以有回报,营销工作有许多创新性和专业性要求高的工作岗位,并不能简单理解为推销工作,或什么人都可以做的职业,从事营销工作可以为专业人员体会到应有的职业价值等。2、职业基础道德培养重点注重社会思想道德培养,社会思想道德是所有职业道德的基础,如我国社会主义现行推行的职业道德,包括敬业精神、诚信公正、遵纪守法、服务精神、奉献精神等。目前我国现行的高职课程一般在大一会安排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基本上能够满足对学生职业基础道德的培养。3、职业基础态度培养强调作为职业人应具备的基本工作态度,从事管理类专业工作往往强调与人合作,因此在大一时,职业基础态度的培养重点应放在团队协作态度

14、上,让学生从大一就学会与人分享,养成与人合作,共同学习和进步的良好职业习惯。(二)核心职业素养培养进入第二个阶段,随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深入学习与培养,学生开始逐渐对专业有一定的理解,但普遍对未来职业取向认识不清,对特定职业的道德规范更加缺乏认识。因此,第二个阶段应强调对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职业核心意识、职业核心道德及职业的态度培养上。1、职业核心意识应培养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职业定位并有合理的职业理想。各管理类专业均有许多不同的岗位及相应的行业依托,应让学生认识到何种工作岗位或行业更符合自己的性格特征、职业价值取向,以及不同岗位的职业发展轨迹,从而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职业定位及职业理想

15、。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大三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很大程度来源于对未来职业定位的模糊和担忧。他们不知道未来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因此丧失学习主动性。如能在大二通过系统培养帮助他们形成合理的职业定位将有助于专业学习的积极性。2、职业核心道德的培养应强调不同职业的差异化培养,因职业道德有行业多样性的特点,不同的行业或职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标准。每一种职业道德都只能规范本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在特定的职业范围内发挥作用。中国古代的医生,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医德传统。“疾小不可云大,事易不可云难,贫富用心皆一,贵贱使药无别”,是医界长期流传的医德格言。管理类各专业应以专业的岗位为基础开展职业

16、道德培养。如营销专业所涉及的岗位包括市场调研人员、业务人员、市场策划人员、市场推广人员、客户服务人员等,在专业知识和实践过程中应将不同工作岗位的职业道德进行区分学习并要求学生实践和体会。3、在第二阶段,职业核心态度的培养除了继续加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外,还应放在不同专业岗位的职业态度训练上,如吃苦耐劳、积极进取和创新开拓等。特别是在专业的实训环节应将职业态度训练纳入考核体系中。管理类许多专业实训环节往往以学生参与社会性的工作岗位为主,与工科专业以校内实训为主有较大差异。目前的实训教学中大多数院校往往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而忽视职业态度的训练,但职业态度往往与最后的技能训练成效成正比,或者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学生往往实践技能更快掌握。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