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十章 从实验学化学 题组层级快练33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029922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十章 从实验学化学 题组层级快练33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十章 从实验学化学 题组层级快练33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十章 从实验学化学 题组层级快练33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十章 从实验学化学 题组层级快练33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十章 从实验学化学 题组层级快练33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十章 从实验学化学 题组层级快练33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十章 从实验学化学 题组层级快练33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组层级快练(三十三)1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预期目的的是()A用铜和浓硝酸制取少量NO2B比较S、C、Si的非金属性C验证HCl溶解性D用于吸收NH3尾气,并防止倒吸答案A解析二氧化氮可以和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来收集,故A项错误;强酸可制取弱酸,可比较S、C、Si的非金属性,故B项正确;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压强减小,气球体积变大,故C项正确;氨气不与四氯化碳反应,不溶于四氯化碳,可防止倒吸,故D项正确。2如图是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的部分装置。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a通入CO2,然后b通入NH3,c中放碱石灰Bb通入NH3,然后a通入CO2,c中放碱石灰Ca通入NH3,然后b

2、通入CO2,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Db通入CO2,然后a通入NH3,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答案C解析侯氏制碱是将CO2通入氨化的饱和食盐水,且通NH3时应防倒吸,所以应该先由a通NH3再由b通CO2,C项正确。3(2017课标全国)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向2 mL 0.1 molL1的FeCl3溶液中加足量铁粉,震荡,加1滴KSCN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溶液颜色不变还原性:FeFe2B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CO2具有氧化性C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

3、石蕊试纸石蕊试纸变蓝NH4HCO3显碱性D向2支盛有2 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Ksp(AgI)Fe2,A项正确;由实验现象可知发生的反应为4Na3CO2=2Na2CO3C,C的化合价降低,CO2显氧化性,B项正确;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产生的氨气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而不是碳酸氢铵显碱性,C项错误;相同浓度的银氨溶液中c(Ag)相同,滴加相同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只生成AgI沉淀,说明Ksp(AgI)H2SiO3答案C解析混合溶液中SO2被FeCl3氧化生成SO42,再与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体

4、现了SO2的还原性,A项正确;SO2与H2S在溶液中发生反应SO22H2S=3S2H2O,体现了SO2的氧化性,B项正确;S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这是SO2在酸性溶液中还原KMnO4生成Mn2,体现了SO2的还原性,C项错误;SO2与Na2SiO3溶液产生胶状沉淀,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可得结论酸性:H2SO3H2SiO3,D项正确。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操作目的A在乙酸和乙醇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溶液检验乙醇和乙酸B在Fe(NO3)2溶液中滴加盐酸、NH4SCN溶液确认硝酸亚铁溶液是否变质C在淀粉水解溶液中加入碘水确认淀粉是否发生水解反应D向漂白粉的水溶液中通入SO2至

5、过量探究CaSO3能否溶于H2SO3溶液中答案A解析A项乙醇不和碳酸氨钠反应,乙酸能和碳酸氢钠反应,能达到实验目的;B项,加入盐酸后,在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亚铁离子,不能确定原溶液是否变质;C项,加入碘水,可确认淀粉是否完全水解,不能确认淀粉溶液是否已发生水解;D项,次氯酸钙溶液与SO2反应生成CaSO4,硫酸钙不溶于亚硫酸,但亚硫酸钙能溶于亚硫酸,不能达到实验目的。6草酸(H2C2O4)是一种二元弱酸,部分性质如下:能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大约在175 升华(175 以上分解生成H2O、CO2和CO);H2C2O4Ca(OH)2=CaC2O42H2O。现用H2C2O4进行

6、如下实验:(一)探究草酸的不稳定性通过如图实验装置验证草酸受热分解产物中的CO2和CO,A、B、C中所加入的试剂分别是:A.乙醇、B._、C.NaOH溶液。(1)B中盛装的试剂是_(填化学式)。(2)A中加入乙醇的目的是_。(二)探究草酸的酸性将0.01 mol草酸晶体(H2C2O42H2O)加入到100 mL 0.2 molL1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后溶液呈碱性,其原因是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三)用酸性KMnO4溶液与H2C2O4溶液反应来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前先用酸性KMnO4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草酸反应原理:_MnO4_H2C2O4_=_Mn2_CO2_H2

7、O(1)配平上述离子方程式。(2)滴定时KMnO4溶液应盛装于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下表列出了在“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中得出的部分实验数据:实验组别c(H2C2O4)/(molL1)V(H2C2O4)/mLc(KMnO4)/(molL1)V(KMnO4)/mLc(H2SO4)/(molL1)褪色所需时间实验目的10.220.002 540.12655(a)20.220.00540.1251730.220.0140.1232040.220.0240.1290550.220.0340.12113360.220.0440.121420请回答:(1

8、)实验目的(a)是_。(2)根据表中数据在如下坐标图中画出反应褪色所需时间随KMnO4溶液浓度的变化关系图像。(3)若要探究催化剂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应选择MnSO4而不选MnCl2作为催化剂,其原因是_。答案(一)(1)Ca(OH)2溶液或Ba(OH)2溶液(2)除去H2C2O4,避免其对CO2的检验造成干扰(二)C2O42H2OHC2O4OH(三).(1)256H2108(2)酸式.(1)探究高锰酸钾溶液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如图(3)Cl可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7(2016北京)以Na2SO3溶液和不同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作为实验对象,探究盐的性质和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

9、。实验试剂滴管试管0.2 molL1Na2SO3溶液饱和Ag2SO4溶液.产生白色沉淀0.2 molL1 CuSO4溶液.溶液变绿,继续滴加产生棕黄色沉淀0.1 molL1 Al2(SO4)3溶液.开始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产生白色沉淀(1)经检验,现象中的白色沉淀是Ag2SO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_。(2)经检验,现象的棕黄色沉淀中不含SO42,含有Cu、Cu2和SO32。已知:CuCuCu2,Cu2CuI(白色)I2。用稀H2SO4证实沉淀中含有Cu的实验现象是_。通过下列实验证实,沉淀中含有Cu2和SO32。a白色沉淀A是BaSO4,试剂1是_。b证实沉淀中含有Cu2和SO32的理由是

10、_。(3)已知:Al2(SO3)3在水溶液中不存在。经检验,现象的白色沉淀中无SO42,该白色沉淀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还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推测沉淀中含有亚硫酸根和_。对于沉淀中亚硫酸根的存在形式提出两种假设:.被Al(OH)3所吸附;.存在于铝的碱式盐中。对假设设计了对比试验,证实了假设成立。a将对比实验方案补充完整。步骤一:步骤二:_(按如图形式呈现)。b假设成立的实验证据是_。(4)根据实验,亚硫酸盐的性质有_。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与_有关。答案(1)2AgSO32=Ag2SO3(2)析出红色固体a.HCl和BaCl2溶液b在I的作用下,Cu2转化为白色沉淀CuI,SO3

11、2转化为SO42(3)Al3、OHa.bV1明显大于V2(4)亚硫酸盐的溶解性、氧化还原性、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两种盐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性质和反应条件解析(1)饱和溶液中的Ag与Na2SO3反应会生成更难溶的Ag2SO3。(2)根据现象和已知信息知,取少量洗涤干净的棕黄色沉淀,滴加稀硫酸,若有红色固体析出,则证明有Cu。a.根据沉淀A是BaSO4,知加入的试剂1含Ba2,可以选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b.由白色沉淀A为BaSO4。可知原沉淀中的SO32被氧化为SO42,则加入KI时反应生成了I2,说明原沉淀中有Cu2,即加入KI时Cu2与I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uI和I2,I2又与SO32反应生成I与SO42,所以加入淀粉无明显现象。(3)根据题意知,现象的白色沉淀中无SO42,该白色沉淀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还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推测沉淀中含有亚硫酸根、Al3和OH。与Al(OH)3相比,铝的碱式盐中每个铝离子所对应的氢氧根离子不足3个,因此可设计定量实验,记录数据V1,设计对比实验,记录数据V2,对比V1与V2即可得出结论。(4)I2被还原,酸性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