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十 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028605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十 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十 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十 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十 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十 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十 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十 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提升作业 十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读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1、2题。1.据图判断有关地球四大圈层特征,正确的是()A.由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组成B.上部存在电离层C.是已知宇宙中地球唯一存在的圈层D.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2.形成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景观的过程是()A. B.C. D.【解析】1选C,2选C。第1题,图中向供水,同时向渗透,说明为水圈,特点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接受降水和渗透,是岩石圈,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需要供水、且能提供氧气,因此为生物圈,地球是已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能产生降水,是大气圈。第2题,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景观是

2、流水侵蚀地表的结果,是大气圈对岩石圈的作用。【知识拓展】圈层间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并不断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如下图: 阅读一幅学生考察时绘制的青藏高原地区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3.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A.沉积岩 B.变质岩C.大理岩 D.花岗岩4.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的地理环境经历了()A.由海洋环境向陆地环境的变化B.海洋环境比较稳定C.陆地环境比较稳定D.由陆地环境向海洋环境的变化【解析】3选A,4选A。第3题,含有化石的岩

3、石为沉积岩。第4题,古生物的生存环境:三叶虫(海洋)、恐龙(陆地)。5.(2018杭州模拟)科学研究表明,地球原始大气主要成分包括甲烷、氨、硫化氢、水汽。震旦纪大冰期之后的寒武纪,火山大爆发改变了原始大气成分,地球结束了“雪球”时代,原始生命出现。读碳循环示意图,“雪球”时代的结束,是因为寒武纪的火山大爆发能()A.增加大气中CO2浓度,起保温作用B.破坏臭氧层,到达地面紫外线增多C.释放火山灰物质,吸收地面辐射D.释放巨量热能,直接增加大气温度【解析】选A。根据材料,“雪球”时代的结束,是因为寒武纪的火山大爆发能增加大气中CO2浓度,起保温作用。破坏臭氧层的气体是氟氯烃,是工业文明时期产生的

4、气体。火山灰物质,吸收地面辐射,与大气增温关系不大。火山喷发释放巨量热能,对直接增加大气温度影响小。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导学号086201146.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加剧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沙尘暴频发洪涝灾害增多A.B. C. D.7.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上升 B.植被遭毁C.气候恶化D.围湖造田8.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 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解析】6选D,7选B,8选B。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砍伐森林发展梯田,森林减少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5、洪涝灾害增多。第7题,从上题分析可知答案。第8题,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其他要素也会发生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9.结合下面两图,回答问题。(1)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将图乙中山脉以西荒漠化自然因素(大气、水、岩石、土壤、生物等)之间的关系选择填入下图中。A.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B.地面变干燥C.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小(2)试分析图甲中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解析】第(1)题,根据图乙中银川等信息可以判断出图中的山脉为贺兰山,图示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少;该地区植被的减少会导致A(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和C(植被蒸腾减弱,空气

6、湿度减小)的出现,而A和C中,C又会导致降水较少,蒸发加强。第(2)题,湖泊面积缩小后,水域面积减小,其景观会发生相应变化,其各种生态功能也会大大降低。答案:(1)从上至下依次为A、B、C。(2)气候大陆性增强(气温变化增大,降水减少、变率增大),对河流调节作用下降,水体净化能力下降,影响水生生物生存,湿地景观演化为陆地景观。(2018武汉模拟)科考队在大兴安岭考察时,发现当地的原始地貌为山前冲积扇前缘,土壤分为粗颗粒层和细颗粒层两种。土壤类型主要为淋溶黑钙土。但在背风坡海拔200米处(1223347E ,454501N)发现土壤变为栗钙土,并且该处地层的上部偏红,说明氧化铁(三氧化二铁)在该

7、处富集。据此回答1、2题。1.若土壤温度与铁元素的富集能力成正比,则土壤变为栗钙土的条件应为 ()A.高温多雨 B.高温少雨 C.低温多雨 D.低温少雨2.当地靠近冲积扇的前缘方向,土层的变化情况为()A.粗颗粒层变厚,细颗粒层变厚 B.粗颗粒层变厚,细颗粒层变薄C.粗颗粒层变薄,细颗粒层变厚 D.粗颗粒层变薄,细颗粒层变薄【解析】1选B,2选C。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栗钙土的上层往往富集氧化铁,而铁元素的富集能力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说明栗钙土形成的条件为高温状态,又由材料可知栗钙土分布在背风坡,说明该地降水较少,因此土壤变为栗钙土的条件应为高温少雨。第2题,冲积扇是由河流冲积而形成的沉积地貌

8、。由出山口到冲积扇的前缘,流速逐渐减缓,携带能力逐渐减弱,沉积颗粒逐渐减小,因此靠近冲积扇的前缘方向,粗颗粒层变薄,细颗粒层变厚。下图为纳米比亚局部区域图。图示地区可观赏“倒沙入海”的奇景:红色沙漠依偎着蔚蓝的海洋,滚滚沙流飞泻入海。上万只火烈鸟聚集在附近的浅滩上。据此回答3、4题。3.“倒沙入海”奇景的形成()A.反映了当地气候干旱并盛行离岸风B.缘于入海河流的含沙量大C.将导致当地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D.是人类填海造陆的结果4.附近浅滩火烈鸟聚集是由于该地()A.气候较同纬度地区温暖,利于繁殖B.附近雨林茂密,利于栖息C.沿岸有上升流,鱼类丰富,利于觅食D.地势低平,利于筑巢【解析】3选A,

9、4选C。第3题,图示地区为南非西部海岸,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区,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燥,为热带沙漠气候,沙漠广布;又由于此处吹离岸风,风力搬运流沙,故而形成“倒沙入海”的奇景。沿海地区多为沙漠,降水少,河流稀少,输沙量极小;“倒沙入海”对当地海洋生态环境影响不大;“倒沙入海”不是人类填海造陆的结果。第4题,该处海域受离岸风影响,海水上涌,饵料丰富,鱼类众多,火烈鸟聚集于此便于捕食。该地受上升流影响,气温较同纬度地区低;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附近没有雨林;附近浅滩地势低平,可能会被潮水淹没,不利于筑巢。滇西北等地的高山上,林线与雪线之间,有一个特殊的地带高山流石滩。它是由寒

10、冻劈碎、热胀冷缩风化而成的大大小小的石块构成的。那里没有葱郁的树木灌丛,放眼望去,好像一派无生命迹象的荒凉“石海”,但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各种美丽而独特的高山花卉在石缝间悄悄绽放,这些星星点点的花卉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观带。下图中的“花”为在遍地湿润的碎石块间茁壮醒目的一株1米多高的塔黄,叶片呈“垫伏”(匍匐贴近地面生长)状,结合图文回答5、6题。导学号086201155.下列有关高山流石滩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流石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冰川堆积流石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风力堆积流石滩的形成与昼夜温差大和冻融作用有关流石滩的形成与重力作用和较平坦地形有关A.B.C.D.6.“塔黄”花色艳丽,叶片“

11、垫伏”于地面,是高山花卉的重要生存手段。下列描述“塔黄”与“流石滩”环境的相关性正确的是()花色艳丽能吸引有限的动物为其传播花粉花色艳丽能有效的进行光合作用叶片“垫伏”于地面,是为了适应强风及碎石松动的环境叶片“垫伏”于地面,是为了更好吸收地面热量A.B.C.D.【解析】5选D,6选A。第5题,材料中给出了构成流石滩的石块是由寒冻劈碎、热胀冷缩风化而成的大大小小的石块。由此可分析,流石滩的形成与冰川堆积和风力堆积基本无关。其形成与物理风化关系密切,如冻融作用形成破碎的石块,在重力作用下滑落到较平坦处堆积形成。第6题,花光合作用不强烈,高山环境风力较大,气温低,地温也低,叶片贴地只是为了适应强风

12、与碎石环境。【加固训练】库布齐沙漠腹地,孤独地生长着一棵沙柳树,这棵直径80厘米的大树就是生命的奇迹。它伫立千年,阅尽沧桑而生机蓬勃,成为世世代代沙漠人心中的图腾,当地人尊它为神树。目前,沙柳成为当地治理沙漠的“利器”。依据所学知识,回答(1)、(2)题。(1)下列关于沙柳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十分宽大的叶片B.根系很短小C.耐低温D.喜肥沃土壤(2)沙柳等植物可对流动沙丘产生影响,对此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拦截风中的沙粒并促使其沉积B.使沙粒中颗粒物更容易被风吹走C.增大地面摩擦力进而加大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D.使得流动沙丘更容易移动【解析】(1)选C,(2)选A。第(1)题,沙柳

13、主要生活在沙漠中,为适应缺水的环境,根系发达、叶片小;沙漠地区土壤贫瘠;内蒙古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季寒冷,所以沙柳具有耐低温的特点。第(2)题,沙柳发达的根系对沙粒具有固定作用;沙柳地表部分可以降低风速、拦截风中的沙粒使其沉积。7.(能力挑战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 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解析】第(1

14、)题,图中罗布泊湖岸线的变化反映出该湖的面积不断缩小,故越靠近湖泊中心湖岸线海拔越低,从而可以判断出从A地到B地的地势逐渐降低。第(2)题,不同时期形成的三角洲不同,这虽然是沉积现象的表现,但是它与当地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导致的河流入湖水量的变化密切相关。答案:(1)地势逐渐降低。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面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也可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判断)(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旅游经济价值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与旅游消费市场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经济距离越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越低;靠近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其开发价值要优于远离发达区的旅游资源。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