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8讲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课后达标检测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012685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8讲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课后达标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8讲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课后达标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8讲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课后达标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8讲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课后达标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8讲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课后达标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8讲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课后达标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8讲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课后达标检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8讲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 课后达标检测学生用书P139(单独成册)1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H2和1 mol I2,压强为p(Pa),并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发生反应:H2(g)I2(g)2HI(g)H0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C,达到平衡时,C的转化率大于80%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20 mol A、0.20 mol B和1.0 mol C,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K,故该选项体系中反应逆向进行,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5(2017惠州模拟)如图所示,向A、B中均充入1 mol X、1 mol Y,起始时A、B的体积都等于1 L。在同温、同压和催化

2、剂存在的条件下,关闭活塞K,使两容器中都发生下述反应:X(g)Y(g)2Z(g)W(g)Hv(A)BA容器中X的转化率为80%C平衡时的压强:pAB解析:选D。A为恒压过程,B为恒容过程,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反应过程中B的压强大于A,反应物X的速率:v(B)v(A),故A正确;A中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42 mol2.8 mol,增大0.8 mol,根据X(g)Y(g)2Z(g)W(g),每有1 mol X参加反应,生成物增多1 mol,现增多0.8 mol,则反应0.8 mol X,故转化率为80%,故B正确;A为恒压过程,B为恒容过程,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反应过

3、程中B的压强大于A,平衡时的压强:pApB,故C正确;A为恒压过程,B为恒容过程,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反应过程中B的压强大于A,A中正向进行的程度大于B,平衡时Y的体积分数:AT2,x1BT2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0.8CA的平衡转化率(甲)(乙)23D1520 min内C的平均反应速率v(乙)v(丙)解析:选B。A.A.比较甲与乙可知,乙先达到平衡,故温度T1T2,比较乙与丙可知,乙中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丙中A的转化率为,又丙中压强为乙中2倍,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故x1,故A错误;B.由图可知平衡时,乙容器中C的浓度为1.0 molL1,A(g)B(g)2C(g)开始(molL1)

4、 3.0 1.0 0变化(molL1) 0.5 0.5 1.0平衡(molL1) 2.5 0.5 1.0故T2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8,故B正确;C.A的转化率:甲中0.25,乙中,A的平衡转化率(甲)(乙)0.2532,故C错误;D.1520 min内C的平均反应速率,v(乙)v(丙),故D错误。7向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A、0.6 mo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甲所示。图乙为t2时刻后改变反应条件,该平衡体系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不同的条件。已知t3t4阶段使用了催化剂;图甲中t0t1阶段c

5、(B)的变化情况未画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B在t0t1阶段的转化率为60%C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为减小压强Dt1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解析:选B。在图乙中t3t4阶段使用了催化剂;t4t5阶段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但平衡不移动,这说明此阶段是减小压强,平衡不移动,说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C项正确。根据图甲可知A是反应物,平衡时A消耗了0.2 molL1,C是生成物,平衡时C增加了0.3 molL1,因此B是反应物,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AB3C。t5t6阶段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因此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故该反应是吸热反应,A项正确。

6、B的平衡浓度是0.4 molL1,消耗了0.1 molL1,因此B在t0t1阶段的转化率为20%,B项错误。t1时,达平衡时A、B、C的浓度分别是0.8 molL1、0.4 molL1、0.6 molL1,故平衡常数K,D项正确。8根据下表所示化学反应与数据关系,回答下列问题:化学反应平衡常数温度973 K1 173 KFe(s)CO2(g)FeO(s)CO(g)K11.472.15Fe(s)H2O(g)FeO(s)H2(g)K22.381.67CO(g)H2O(g)CO2(g)H2(g)K3?(1)反应是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2)写出反应的平衡常数K3的表达式:_。(3)根据反应

7、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的关系,则K3_(用K1、K2表示)。(4)要使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有_(填写字母序号)。A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B扩大反应容器的容积C升高温度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E设法减小平衡体系中的CO浓度(5)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反应在t1、t3、t7时都达到了平衡,而t2、t8时都各改变了一种条件,试判断改变的是什么条件?t2时:_;t8时:_。若t4时降压,t6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请在图中画出t4t6时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解析:(1)由表可知,温度升高,反应的K1增大,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2)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

8、式为K3。(3)K3,K1,K2,故K3。(4)反应为吸热反应,其逆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是放热反应,而反应是反应的逆反应与反应的和,故反应是放热反应,且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故只有C、E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5)由图可知,t2时改变的条件使逆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逆向移动,故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或增大CO2的浓度或增大H2的浓度;t8时改变的条件使逆反应速率加快且平衡不移动,故改变的条件是使用催化剂或增大压强或减小容器的容积。若t4时降压,则逆反应速率减小,曲线在原来平衡曲线的下方,平衡不移动,故该曲线为水平直线,且纵坐标为t6时的v逆。答案:(1)吸热(2)K3(3)(4)CE(5)升高温度(或增大CO2的浓度或增大H2的浓度)使用催化剂(或增大压强或减小容器的容积)9(2017昆明高三质检)研究CO2、CO的处理方法对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1)CO2与H2反应可合成甲醇:CO2(g)3H2(g)CH3OH(g)H2O(g)某温度下,将1 mol CO2和3 mol H2充入体积不变的2 L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测得不同时刻的反应前后压强关系如表:时间/h123456p后/p前0.900.850.820.810.800.80用CO2表示第1小时内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