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静脉输液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111010657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静脉输液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加强静脉输液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加强静脉输液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加强静脉输液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加强静脉输液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静脉输液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静脉输液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静脉输液管理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2014年10月13日,盲目输液的危害,危害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人们总以为输液最省事、最保险,可是对输液的安全性却很少有人关心。调查发现,95%以上的人不知道滥用输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统计显示,静脉注射导致的不良反应占56.7%,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出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盲目输液的危害,危害一: 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解析】 口服药物经过胃肠道吸收,将身体不需要的或是有害的物质过滤 掉,然后才进入肝脏代谢。经过这一过程后血药浓度降低

2、,进而降 低了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静脉输液不同于口服、皮下 注射、肌肉注射等给药方式,药物不经过人体天然屏障的过滤而直 接进入血液循环,疗效更直接、更快,但发生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 的几率相对更高、更快,而且更容易产生耐药性。 药物口服后,在人体有一个吸收的过程,发生不良反应时可以洗 胃;皮下、肌肉注射的药物其吸收也需要一段时间,因而给急救创 造了条件;而输液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体内药物浓度瞬间达 到最大值,不良反应当即暴发而且凶险。,盲目输液的危害,危害二:输液微粒可堵塞微血管 由于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um,经常输液会使药液中超过4um的微粒蓄积在心、肺、肾、肝脏、肌

3、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长此以往将会导致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微粒堵塞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和炎症、过敏、肉芽肿等。有学者对一个一生输过40升液体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该尸体仅肺部就有5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堵塞。 临床应用发现,很多中药制剂因其制备工艺差异大,成分复杂,很多成分属天然大分子物质,且中药的各成分溶解度不同,较易形成不溶性微粒,阻塞毛细血管引起超敏反应。,盲目输液的危害,危害二: 输液微粒可堵塞微血管 【解析】任何质量好的注射剂都达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标准。输液微粒是指注射液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经各种途径污染的微小颗粒杂质,

4、其粒径在150um,是肉眼看不见、易动性的非代谢性的有害粒子,这也是静脉输液最大的危险因素。输液中的微粒有随空气进入输液的尘埃粒子、切割安瓿产生的玻璃屑、穿刺胶塞造成的橡胶微粒、输液器具携带的微粒、脂肪乳乳化不完全产生的脂肪栓、生产过程中加入的活性炭颗粒以及药物结晶等。北京某医院检查“吊瓶”发现,在1毫升20%甘露醇药液中,可查出粒径430微米的微粒598个。在1毫升青霉素加入50%的葡萄糖药液中可检出粒径216微米的微粒542个。1毫升药液中含有这么多微粒,那500毫升药液中就会有20万个微粒。,盲目输液的危害,危害三:刺激血管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 输液对血管不仅是一种刺激,还可能携带致热物

5、质或不溶性微粒进入机体。长期输液还会导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改变、发热反应、肺水肿、心力衰竭、空气栓塞和静脉炎等输液并发症,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 【解析】大多数输液剂偏酸性,短时间大量液体进入,会引起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改变,导致稀释性酸中毒。发热反应大多与内毒素有关。内毒素限量试验表明,多数为单一分析内毒素限量合格,但是内毒素也有叠加作用,输液混合后内毒素限量不合格。若输液量过多或输注过快,大量液体进入血液循环会使循环负荷过重,出现急性肺水肿或心力衰竭症状。,盲目输液的危害,危害四:导致感染增大的副作用 输液过程中如果消毒不严、操作不规范、输液污染等,可引起交叉感染。每年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病人遭

6、受院内感染,并有数万人因此丧命。 临床发现,输液中加入的药物越多,其毒副作用就越大,而且微粒剧增。输液中如合用7种药物,其毒副作用就会增加50%以上。有些药物配合不当,进入血管可发生化学反应性沉淀。例如氨苄青霉素与去甲肾上腺素联用,可呈现棕色沉淀;如果大量输注维生素C,可出现中毒反应。 【解析】静脉输液感染包括与导管相关的感染,如穿刺部位或与导管相关的血液感染,与输液管路有关的感染或污染。输液器具、输入的液体、输液部位的皮肤以及护士的手等被污染时均可导致交叉感染。,安全输液的对策,1 .医务人员正确认识输液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严格掌握输液指征。如果病人胃肠功能正常,不要随意要求输液。只有患者在

7、出现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病情危重、发展迅速时才需要输液。 2.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根据药物性质合理选择溶媒,避免发生理化反应。 3.在不了解其他药物对某药的影响时,应单独使用。尽量减少合用药物的数量,防止药物配伍不当带来的毒副作用。 4.输液过程中要重视输液环境,规范操作,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减少输液微粒污染,防止交叉感染。 5.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对存在配伍禁忌的两组药液序贯给药时,应以葡萄糖或生理盐水冲洗管道,静脉输液的管理,为加强对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的管理,规范医疗行为,安徽省卫计委于2014年8月15日下发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卫医秘2014255号】

8、,要求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疗机构认真执行。,转发省卫计委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各临床科室: 现将省卫计委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卫医秘2014255号)转发给你们,请各临床科室按照文件要求,充分认识加强静脉输液管理的重要意义,严格掌握静脉输液使用指征,尽量减少不必要静脉输液,规范诊疗行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附件: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卫医秘2014255号) 医务科 二一四年九月九日,关于慎重使用骨瓜提取物及中药注射剂等静脉输注的通知,各临床科室: 近期本市兄弟医院发生多起因滥用骨瓜提取物、中药注射剂静脉输注导致严重不良事件。回顾我院用药现状,也存

9、在上述药品滥用现象。结合省卫计委关于53种疾病不主张静脉输液的通知,请各科室严格掌握上述药物使用指征,充分认识静脉输液的危害,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静脉输液,同时加强不良反应监测,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医务科 二一四年十月十日,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各市、县(市、区)卫生局,省直医疗机构: 为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使患者得到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做好2014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4300号)有关要求,现就加强我省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通知如下,请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一、充分认识加强静脉输液

10、管理的重要意义。不合理使用静脉输液会带来医药费用上涨、就医时间延长、医疗风险增加等一系列问题。全省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加强静脉输液管理的重要意义,通过规范静脉输液管理,进一步巩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成果,强化医疗安全监管,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切实缓解群众就医负担。,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二、严格掌握静脉输液使用指征。要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的用药原则,加强对医师培训和指导,只有在患者出现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以及出现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

11、理这三种情况下才使用静脉输液。,静脉输液具体使用指征:,(一)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用于治疗烧伤、失血、休克等。 (二)补充水和电解质,以调节或维持酸碱平衡。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脱水、严重呕吐、腹泻、大手术后、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等。 (三)补充营养,维持热量,促进组织修复,获得正氮平衡。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禁食、不能经口摄取食物、管饲不能得到足够营养等。,静脉输液具体使用指征,(四)输入药物,以达到解毒、脱水利尿、维持血液渗透压、抗肿瘤等治疗。 (五)中重度感染需要静脉给予抗菌药物。 (六)经口服或肌注给药治疗无效的疾病。 (七)各种原因所致不适合胃肠道给药者。 (八)因诊疗需要的

12、特殊情况。,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三、尽可能减少不必要静脉输液。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我省确定了部分无需输液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见附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认真贯彻执行,全面组织开展对医务人员专题培训。今后治疗上述疾病患者,一般不采用静脉输液,确需输液的应附情况说明。要对门、急诊静脉输液情况进行基线调查,摸清现阶段存在主要问题,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努力降低不合理使用静脉输液比例,建立静脉输液管理长效工作机制。 注:上述疾病的治疗建议参考安徽省基层医疗机构基本用药使用手册(2013版),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四、定期开展静脉输液处方点评。在开展处方规范性点评的基础上,组

13、织开展静脉处方点评,重点关注输液的必要性。医疗机构每月随机抽查一周门、急诊不少于7个常见病、多发病(内科2个病种、外科2个病种,妇科1个病种,儿科2个病种)处方各50例(不足者以实际例数为准),了解门、急诊静脉输液使用比例,并对抽查处方(用药医嘱)进行点评,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跟踪管理,持续改进。,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五、进一步加强静脉输液管理监督检查。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督促本地医疗机构落实通知要求,并不定期开展医疗机构规范静脉输液管理工作督导检查。市、县卫生行政部门重点抽查本地医疗机构,对抽查结果进行通报并要求就存在问题进行整改。我委将于发文

14、三个月后组织对省直医疗机构检查并对各地医疗机构进行抽查,检查结果将对全省进行通报并纳入对各地的目标考核。,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六、广泛开展科学规范进行静脉输液的宣传。各地要加强合理使用输液的宣传教育,通过简报、新闻媒介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科学合理用药,纠正医患不良的用药习惯。,门、急诊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一、内科 1.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体温38以下 3.支气管扩张无急性炎症者 4.支气管哮喘处于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 5.肺结核(播散型肺结核除外) 6.间质性肺疾病无明显呼吸宭迫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 8.无并发症的水痘、流行

15、性腮腺炎、风疹 9.高血压亚急症 10.慢性浅表性胃炎,门、急诊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一、内科 11.无水、电解质紊乱的非感染性腹泻 12.单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13.轻度结肠炎 14.无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 15.具有明确病因的轻度肝功能损害 16.多次就诊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考虑功能性胃肠病 17.急性膀胱炎 18.无合并症的自发性气胸 19.单纯的房早、室早 20.无急性并发症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门、急诊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一、内科 21.无特殊并发症的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面肌痉挛、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性抽动症、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症、偏头痛 22. 癫痫(癫痫持续状态

16、、癫痫频繁发作除外) 23无特殊并发症的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非急性期) 24. 无特殊并发症的肾性贫血、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门、急诊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二、外科 1.体表肿块切除术后 2.轻症体表感染(无发热,血象正常) 3.轻度软组织挫伤 4.小型体表清创术后 5.浅静脉炎 6.老年性骨关节炎 7.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 8.闭合性非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 9.慢性劳损性疾病 10.慢性膀胱炎,门、急诊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二、外科 11.慢性前列腺炎 12.前列腺增生 13.无合并症的肾结石 14.精囊炎 15.急性鼻炎、各类慢性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无并发症者 16.急性单纯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单纯性扁桃体炎 17.急性喉炎(重症除外)、慢性喉炎 18.急慢性外耳道炎、急慢性中耳炎无并发症者、外耳道湿疹、鼓膜炎,门、急诊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三、妇科 1.慢性盆腔炎 2.慢性子宫颈炎 3.无症状的子宫肌瘤 4.前庭大腺囊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