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诣远《宏观经济学》(第3版)笔记(3.2第9章从凯恩斯到新凯恩斯主义)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1010278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黎诣远《宏观经济学》(第3版)笔记(3.2第9章从凯恩斯到新凯恩斯主义)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黎诣远《宏观经济学》(第3版)笔记(3.2第9章从凯恩斯到新凯恩斯主义)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黎诣远《宏观经济学》(第3版)笔记(3.2第9章从凯恩斯到新凯恩斯主义)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黎诣远《宏观经济学》(第3版)笔记(3.2第9章从凯恩斯到新凯恩斯主义)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黎诣远《宏观经济学》(第3版)笔记(3.2第9章从凯恩斯到新凯恩斯主义)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黎诣远《宏观经济学》(第3版)笔记(3.2第9章从凯恩斯到新凯恩斯主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黎诣远《宏观经济学》(第3版)笔记(3.2第9章从凯恩斯到新凯恩斯主义)(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Born to win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黎诣远宏观经济学(第3版)第9章 从凯恩斯到新凯恩斯主义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一、凯恩斯经济学凯恩斯理论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国民收入取决于消费和投资;消费取决于消费倾向和收入;投资取决于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

2、消费倾向分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而边际消费倾向决定投资乘数;利率由货币需求和货币供应决定;资本边际收益率由生产技术决定,受预期收益率和资产收益率的影响。1边际消费倾向稳定凯恩斯认为,人们的消费倾向比较稳定,边际消费倾向是介于0与1之间的一个常数。假如投资支出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则国民收入的增加量中包含着资本的增加量,并且资本的增加量就是投资支出的增加量。同时,增加的国民收入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以增加资本投入,但消费增加量为,因此资本增加量应为:。投资乘数为:。这说明,投资的增减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成倍于投资变动。因此,国民收入波动主要来自投资变动,而不在于消费变动。2投资取决

3、于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影响投资的因素是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利率是资本的使用价格,是生产者向单位资本支付的报酬,利率越高,对资本的需求就越少,投资也就越少。资本边际效率是资本的供给价格,是生产者多用一个单位资本所获得的收益增加量,资本边际效率越高,对资本的需求也就越大,从而投资越大。因此,投资由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共同决定,与利率反向变动,与资本边际效率同向变动。凯恩斯提出实际货币需求函数:。其中为总产出,为利率,为名义货币需求量,为物价水平。是收入的递增函数,是利率的递减函数。根据这种货币需求函数,凯恩斯得出了货币流通速度的顺经济周期规律:经济扩张时期,货币流通速度加快;经济衰退时期,货币流通速度

4、减慢。这就否定了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观点。在分析利率如何决定的问题时,凯恩斯把人们用来储藏财富的资产分为两类:货币和债券。凯恩斯认为,经济中的财富总量等于债券总量与实际货币总量之和,经济中过多供给的债券数量就等于人们过多持有的货币数量。可见,债券市场的均衡与货币市场的均衡是在同样的利率下同时实现的。因此,可以从新古典经济学的供求理论来说明债券市场的均衡,从而说明货币市场的均衡和利率的决定。3国民收入的决定在分析产品市场均衡时,凯恩斯把消费、储蓄和投资分别用“计划”与“实际”加以区分。凯恩斯指出,从供给的角度看,每一种可能的收入都将被计划用于消费和储蓄,但究竟计划消费多少和储蓄多

5、少,则取决于收入和利率,但主要取决于收入,。在既定的利率下,收入越大,计划的储蓄就越多。凯恩斯还指出,从需求的角度看,收入用于消费和投资,即除了计划的消费有对收入的需要外,还有计划的投资,对收入的需要,并且计划投资多少取决于收入和利率这两个因素:。在既定的利率下,计划的投资也就取决于收入。对于任意的一种收入水平,在既定的利率下,计划的消费与计划的储蓄之和,不一定就等于计划的消费与计划的投资,之和,但是产品市场的均衡要求两者相等:,即。这样,产品市场均衡方程可写成:。这就是凯恩斯给出的既定利率下国民收入的决定公式。4凯恩斯定律依据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凯恩斯认为,经济萧条的根源在于,由消费需求和投

6、资需求构成的总需求不足以实现充分就业。消费需求不足是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人们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部用于增加消费。投资需求不足是由于从长期来看,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因而投资会逐渐下降。凯恩斯认为工资不像新古典经济学家说的那样具有完全弹性,反而表现为刚性,即工资只能升不能降,这就使得供给自动创造需求成为一句神话。凯恩斯否定了萨伊定律,认为社会经济的主要矛盾是有效需求,只要解决了这个矛盾,相应的供给就会自动产生。可见凯恩斯理论的实质是认为需求能够自动创造供给,这又被称为“凯恩斯定律”。5凯恩斯理论的长期化和动态化凯恩斯采用的是短期、静态均衡分析方法。1939年,哈罗德试图将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7、长期化和动态化,提出了一种经济增长的模式哈罗德模型。模型沿用凯恩斯理论的一些基本假定和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条件,将经济增长因素抽象限为三个变量:储蓄率,资本产出比,经济增长率得:。为了说明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哈罗德将经济增长率分为三种:实际增长率,这是实际储蓄率与实际资本产出比所决定的经济增长率;有效增长率,这是与有效需求相应的均衡增长率,即有保证的增长率;自然增长率,这是充分就业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率。只有,才是充分就业的稳定增长,但这是一个刀锋式的增长路径,不仅难以实现,而且一旦偏离,就会继续扩大,因此,经济波动是必然的,国家干预不可或缺。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理论体系先天不足,主要表现在:

8、只有宏观理论,没有微观理论;只有需求理论,没有供给理论;只有静态分析,没有动态分析;对传统经济学的一些重要命题的否定不彻底,导致在有关问题的论述上自相矛盾。在修改和完善凯恩斯理论过程中,凯恩斯的追随者对通论中若干论点的解释和对现实经济问题的看法出现了意见分歧,引起了一场争夺凯恩斯主义正宗地位的论战,导致凯恩斯阵营分裂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与后凯恩斯主义学派。1新古典综合派以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抓住凯恩斯理论从新古典经济学演变而来这一事实,努力尝试把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学加以综合,形成既有微观理论又有宏观理论,既有需求理论又有供给理论,既有静态分析又有动态分析的一个统一的理

9、论体系。“新古典综合派”这一名称最能反映以萨缪尔森为首的经济学派的特点。(1)理论体系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体系可概括为四个主要方面:模型、模型、菲利普斯曲线和新古典增长理论。模型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模型,高度概括凯恩斯主义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可以具体说明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及其实现途径。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新古典综合派进一步建立反映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三角关系的模型,以研究经济波动和通货膨胀问题。在凯恩斯主义的模型中,总需求曲线由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模型导出,总供给曲线由劳动市场决定的均衡就业量和总量生产函数导出,向下倾斜的总需求曲线与向上倾斜的总供给

10、曲线相交,决定均衡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在充分就业以前,总需求曲线决定实际国民收入,价格水平不变。在充分就业以后,总供给曲线决定实际国民收入,总需求曲线决定价格水平。由总供求均衡决定的国民收入,始终在潜在国民收入的两边运动,形成萧条、复苏、繁荣、衰退的往复循环。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从实际经验画出的曲线,本来反映货币工资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后被古典综合派改造为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图9-1的纵轴表示通货膨胀率,横轴表示失业率,下标表示充分就业,表示高水平,表示低水平。则菲利普斯曲线方程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负相关。但要注意以下几点:a该曲线反映的是短期关系,它会随着时间

11、的推移而移动。b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这就是说,低失业率与高通胀率并存,从而给期望低通货膨胀和低失业率的政策制定者们提出了一个难题。图9-1 菲利普斯曲线c充分就业下的通货膨胀率通常为正(如图9-1中的点所示),这一特征称为经济的通货膨胀偏差。d凸向原点的菲利普斯曲线意味着人们可以在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进行权衡。新古典增长理论以索洛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各种增长模型,丰富了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人们把这类增长模型统称为新古典增长模型,其中,索洛建立的经济增长模型最为典型,通常作为新古典增长模型的代表。索洛放弃了哈罗德模型中关于资本和劳动不可替代及不存在技术进步的假定,取而

12、代之是如下三个基本假设:储蓄率为常数;劳动增长率为常数;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在这些假设的基础上,索洛建立增长模型,并分析了经济增长的源泉和经验问题。索洛得到的主要结论是:人均产出持续增长的唯一源泉是技术进步。(2)政策主张新古典综合派继承凯恩斯“需求自动创造供给”的观点,也认为社会经济的主要矛盾是需求,宏观政策的出发点是要对需求进行宏观调控。但是,为了适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古典综合派又对凯恩斯的需求政策进行了补充和修改,具体体现在各个年代政策主张的变化上。20世纪50年代的补偿性政策新古典综合派提出,在经济繁荣时期,政府可有意识地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并紧缩银根,以抑

13、制需求,防止经济过热而出现高涨;相反,在经济衰退时期,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并放松银根,以刺激总需求。这就是新古典综合派提出的补偿性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含义。20世纪60年代的增长性政策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家托宾、奥肯等人提出了增长性财政与货币政策,不仅要在衰退和萧条时期采取扩张性政策,而且在经济回升时期,只要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水平,也要实行扩张性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20世纪70年代后的多样化政策新古典综合派提出了逆风行事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即对付经济萧条可以用松政策,对付经济高涨可以用紧政策。同时,新古典综合派还提出了许多其他政策建议和主张,形成了多样化的政策体系。比如,他们提出要

14、把财政与货币政策微观化,要针对具体市场和具体部门的具体情况制定区别对待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又如,他们提出的收入政策,主张限制各种生产要素的收入增长率,使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相适应,以达到限制物价上涨的目的。此外还有人力政策、浮动汇率政策、外贸与外汇管理政策、消费指导政策、能源政策、农业政策等。这些政策超出了传统凯恩斯政策的范围,清楚地反映了新古典综合派理论的综合性特点。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局面给新古典综合派以沉重打击,动摇了它的正统地位。从此开始,不但有来自凯恩斯阵营外部的抨击,而且在凯恩斯阵营内部也出现了以新剑桥学派为核心的后凯恩斯主义对新古典综合派的批判,新剑桥学派与新古典综合派开始分庭

15、抗礼。2新剑桥学派新剑桥学派与新古典综合派的“两个剑桥之争”从资本测量问题开始,涉及价值理论、分配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争论的最终结局是揭露了新古典综合派理论体系中的一些逻辑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新古典综合派作为主流学派的地位。新剑桥学派的思想渊源是凯恩斯经济学,并努力使凯恩斯理论同新古典经济学决裂。(1)理论特点新剑桥学派认为,凯恩斯完全忽视了他的理论所依据的两个重要前提产业结构和分配结构。产业结构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只有当产业结构合理时,充分就业才有可能得以实现,也才可能持久。分配结构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社会分配结构是形成消费需求和社会总需求的重要基础。新剑桥学派把产业结构和分配结构作为研究的

16、重点内容,并提出自己的经济增长理论和通货膨胀理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强调历史分析,反对均衡分析新剑桥学派认为,在现实经济活动中,新古典经济学所说的严格理性行为不可能存在,那种以钟摆来回摆动来机械地比喻经济运行的均衡观站不住脚,整个传统经济学都需要重新考虑。基于这种历史观,罗宾逊强调不确定性在经济分析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凯恩斯所论证的问题是不确定性。新剑桥学派认为,新古典综合派在综合凯恩斯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过程中,承袭了马歇尔的局部均衡论和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论,把这些已经被凯恩斯革命破除了的均衡观念重新恢复起来,并移植到凯恩斯理论中,这完全扭曲了凯恩斯理论的精神实质。强调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