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四战争与和平-世界格局的演变课件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1004465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3.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四战争与和平-世界格局的演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四战争与和平-世界格局的演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四战争与和平-世界格局的演变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四战争与和平-世界格局的演变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四战争与和平-世界格局的演变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四战争与和平-世界格局的演变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四战争与和平-世界格局的演变课件(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 战争与和平世界格局的演变,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而言,是一场比一场更残酷的浩劫,一次比一次更深重的灾难,我们有理由要珍惜生命,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法西斯军国主义死灰复燃,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梳理这段历史的脉络,有助于我们更加明晰地认识历史,以史为鉴,着眼未来,更加坚定地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恐怖主义,为凝聚世界和平的力量做一份贡献。 进入现代以来,世界日益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各国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世界政治格局不断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前夕召开的雅尔塔会议,初步构建了战后美

2、苏对抗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崩溃,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专题解读,专题梳理,知识清单,1.根本原因:两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重新瓜分世界。 2.一国主导的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核心是德国。拼盘式的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性质:帝国主义军事政治集团。双方争夺的焦点:巴尔干半岛成为两大集团争夺的焦点,成为战争一触即发的“火药桶”。影响: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欧洲紧张局势日益加剧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3.起止时间:1914年1918年。,考点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4.导火线:1914年奥匈帝国

3、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指挥一次军事演习,演习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结果斐迪南夫妇遭到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的刺杀,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 5.交战双方:同盟国和协约国。(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6.重要战役: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 7.结局:1918年以协约国胜利,同盟国失败而告终。(中国是战胜国) 8.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9.影响: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共有30多个国家,卷入战争的有15亿人口,战火燃遍欧、亚、非三大洲。这场战争对人类而言,是一场浩劫,一场深重的

4、灾难。,3.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并颁布了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要内容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民主与法制的进步。 4.三大改造。19531956年,三大改造轰轰烈烈展开。农业:引导农民参加合作社,走农业合作化的道路。手工业:引导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从而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5、,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目的:战胜国怀着瓜分世界和称霸世界的企图,参加巴黎和会。 2.操纵国:会议由英、法、美三国操纵。 3.时间:1919年1月,战胜国与德国在法国巴黎分别签署了凡尔赛和约。凡尔赛和约主要内容:领土方面: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莱茵河东岸50千米不得设防,承认波兰独立,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殖民地方面: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军事方面: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赔款方面: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影响:重建了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体系”。 4.目的:美国在巴黎和会一无所获,随即把目光转向东方,加快同日本争夺远东和太平洋地区。,考点二

6、 一战后短暂的和平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5.九国公约: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中等九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了九国公约。九国公约主要内容: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要求中国对外“门户开放”。 6.影响: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占的计划;为列强共同支配中国提供了条件;协调了战胜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构成了“华盛顿体系”。 7.实质:阻止了日本独霸中国的计划,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8.战后世界新秩序: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列强建立起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世界新秩序。 9.两个和约,尤其是凡尔赛和约没有消除帝

7、国主义之间的根本矛盾,从而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所以说这只是短暂的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1.慕尼黑会议:德国在吞并了奥地利后,又把侵略的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举行会议,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慕尼黑协定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绥靖政策:实质: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是牺牲小国利益,以换取短暂的和平,最终想把法西斯德国这股祸水引向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影响:慕尼黑会议推行绥靖政策,纵容了侵略,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2.爆发:德国闪击波兰:1939年9月1日清晨,德国军队按照“白

8、色方案”,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法两国于9月3日对德宣而不战。,考点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3.扩大:德国突袭苏联: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军按照“巴巴罗萨计划”,分三路向苏联发动突然的全面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出动大批飞机,不宣而战,偷袭了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4.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标志: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作用:大大增强

9、了反法西斯的力量。极大的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转折点: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它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6.反攻:1944年6月,英美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除了苏德战场之外的欧洲第二战场,这次登陆作战行动的代号叫“霸王计划”。 7.协调:雅尔塔会议:为了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共同打败德国后,分区占领德国。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结束欧战的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8.胜利:德

10、国投降:1945年4月,苏军对柏林开始了最后的攻坚战(柏林战役),希特勒自杀。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日本投降:1945年8月,中国抗日力量的反攻,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9.性质:正义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交战双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与轴心国。),1.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我们要牢记历史、着眼未来、珍惜生命,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2.人类在面临共同的敌人和危险时,要团结一致。 3.要时刻警惕军国主义、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坚定捍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维护

11、二战后的国际新秩序。,考点四 坚定捍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及二战启示,1.冷战背景: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与此同时,苏联力量也逐渐壮大,国际地位大大提升,东欧一些国家跟随苏联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矛盾日益加深。 2.冷战概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提出了用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来遏制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指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3.冷战过程: (1)开始:杜鲁门主义。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提出了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正式展开的重要标志。,考点五 二

12、战后的两极格局维持了世界的相对和平局面,(2)对峙:北约和华约成立。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成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约”成立,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3)结束:1991年,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华约正式解体,两极对峙瓦解,“冷战”结束。 4.“冷战”政策和雅尔塔体系,维持了世界的相对和平稳定。,1.欧盟的建立: (1)二战后沦为二三流的西欧国家意识到,只有联合成一个整体,才能发展经济,维护自己的安全,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 (2)经过: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生效,欧共体12个成员国共同组建

13、的欧洲联盟成立(简称:欧盟)。到2004年,欧盟成员国达到25个。 (3)措施:A.对内:经济上:高度一体化,建立内部市场和欧洲中央银行体系,逐步取消关税,对有困难的成员国提供援助。1999年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启用。政治上:实行联盟公民权制度,消除内部边界。B.对外:共同的外交政策和共同防务,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讲话”。,考点六 “冷战”结束后的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4)意义:欧洲朝着政治经济一体化目标迈进,提高了欧盟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促进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有人说,欧洲曾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但是从今天的形势看,随着欧洲联盟的建立,欧洲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

14、能性几乎不存在了。 2.中国是维护当今世界和平的一支非常重要的稳定性力量: 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日益增长的政治影响力在全球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前的世界格局中,中国尤其发挥着调停器和稳定器的作用。中国不依附于任何势力,是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一极。中国在当前的许多地区冲突中发挥积极作用,国际影响力也在日益增加。,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指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现代科技革命和国际化生产的推动下,世界经济正在逐渐形成一个整体的现象。 2.经济全球化形成的原因: (1)第三次科技革命促使生产力空前提高,生产社会化迅速发展(根本原因)。 (2)世界各国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合作。 (3)科技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国的

15、时间、空间距离。(4)“冷战”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考点七 经济全球化有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2)国际资本流动加剧。 (3)全球性经济组织和跨国公司进一步发展。(WTO的成立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4)中国、俄罗斯和东欧加入到市场经济体系中,为经济全球化注入了新的活力。,4.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1)有利于商品和资本的流动。 (2)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推广。 (3)有利于世界各国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 (4)有可能带动一些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追赶或超越。 (5)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地紧密

16、地联系在了一起,大家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5.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1)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 (2)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3)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6.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措施: 制定有效的防范风险政策;改革开放中,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等,重视科技创新;2001年,我国加入WTO、成功举办上海APEC会议。,1.联合国的成立:为了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1945年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共同打败德国后,分区占领德国。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结束欧战的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2.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大致了解即可) 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