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 议论文阅读一课件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0999885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3.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总复习 议论文阅读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议论文阅读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议论文阅读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议论文阅读一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议论文阅读一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总复习 议论文阅读一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总复习 议论文阅读一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浙江专用,议论文阅读(一) 论点、论据、论证,1能准确把握文章的论点,明确中心论点与分论点间的关系。 2能根据要求提取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 3辨析论据类型并理解其作用。 4能用简明的语言准确概括论据。 5围绕文章论点补写论据。 6辨析论证方法并理解其作用。,一、论点 (一)论点的特点 1从内容上看。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的见解和主张(作者自己的主张;他关于生活、人生、社会等问题的一些看法);论点一般是正面的观点,作者的态度是很鲜明的。 2从句式上看。是一个完整而明确的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读书人是幸福人),有时虽没有主语,但有动词谓语,已表明作者的观

2、点和主张也可以(如:善于舍弃)。它不应是一个词、短语或疑问句(如:单纯;敬业与乐业;说谦虚;奋斗的另一面;城市给了我们什么?),一般有提示性的语言,如开头:“我认为”“我们要”“我们应该”“可见”“由此可见”;结尾:“总之”“综上所述”等。,(二)寻找论点的方法 1采用位置法推断中心论点 (1)标题就是中心论点。题目是主谓短语时,有可能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如果是并列短语,论点则是二者之间的关系。如果是动宾短语,有时是中心论点,有时可能只是论题,因此就需要通读全文,了解作者观点,从而确定论点。(2)从开头或结尾入手,捕捉文章的“中心句”。有的论点在文章开头点出,作者往往以归纳事例、名言等方式提出

3、论点,可注意文中相关提示语,如:可见、由此观之、当然、可是、然而等。有的论点在文章结尾点明,这些句子中大都有表总结的词语,如: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3)看中间,提炼论点,有的文章在中间提出中心论点。如敬业与乐业开篇先引用礼记老子中的“敬业乐群”“安其居,乐其业”,然后才引出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2概括归纳论点 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1)叠加分论点,归纳出中心论点。(2)通过分析论题找论点。论题是作者所议论的问题,是论点针对

4、的对象,认真阅读文章弄清论题,再顺藤摸瓜,找到作者对所论述问题持什么见解和主张,就找到了论点。(3)根据论据判断论点。由于论据和论点的关系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即抓住文中所运用的事实或道理论据用来证明什么,尤其要抓住的是作者对论据所阐述的话,这些话往往能帮助你理解论点。,(三)分清论题与论点 论题是文章所要议论的问题,是论述的话题,是论述的一个范围,一般是一个词语或短语,不带观点和主张。而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一般是一个句子,是议论文的灵魂。只有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论点,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了解

5、论题有利于准确把握论点。,二、论据 (一)论据的特点 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及统计数字等;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性已为人们公认的革命导师的理论、名人的言论、科学领域的定理及生活中的常识等。议论文中,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 (二)论据的概括 首先,要考虑到该论据证明的论点是什么,也就是说,概括出来的论据要紧紧围绕中心论点;再者,注意概括的方法,注意主要人物及其主要事件;最后,用语力求简洁。,(三)分析论据的作用 论据的作用,是用来证明观点的正确或批驳错误的观点。 【答题格式】(1)道理论据:

6、运用_这一道理论据,论证了_论点,增加论据的权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事实论据:运用_这一事实论据(事实要高度概括),真实有力地论证了_论点(根据文章内容具体化)。 (3)用事实或道理作对比的论据从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使正确的观点(作者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四)论据的补写 为议论文补写恰当的论据,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先审清题目(判断要补写的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 补写事实论据时,一定要围绕论点去写。a.要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b.要真实,材料虚假或张冠李戴,都不能有效证明论点。c.要简洁,凡与论点没什么关系的

7、情节过程都是多余的。补写道理论据时,论据要与论点一致,所写的名言、格言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认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原意。 (2)补写的论据形式及详略、句式要与原有论据相似。 (3)陈述论据,确定能证明论点。 (4)通读检查,避免失误。,三、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2016盐城)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孝乃德之本 谭用发 论语记载:一天,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只讲了两个字色难。意思是说,给父母好脸色是最基本的孝道,也是最难做到的。 父母对于儿女的很多不是,都不会往心里去,唯独最难接受的,就是儿女给脸色看。有位老太太,中午去儿子房间找报纸,正碰上

8、儿子回来。儿子刚谈砸了一桩业务,心情不太好,见母亲在他的床上摸索,生硬地说:“妈,你没事在自己房里好好待着,别到处乱串。”母亲解释说:“我只是找张报纸,顺便在你们床上坐一会儿。”儿子的脸色很难看,出门前扔下一句:“吃饱没事干。”没想到当天夜里,这位老母亲选择了轻生。,儿女给父母好脸色难在哪里?难就难在对父母的一些衰老行为,如多愁善感,行动迟缓,说话絮絮叨叨,做事丢三落四等,要能够始终给予理解、宽容和善待。难就难在对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如任性、娇气、以自我为中心等,要能够不断进行反省、克服和纠正,特别是在外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不如意的事,都不能把情绪带到家里来。难就难在给父母好脸色,要能够持之以

9、恒。一时一事给父母好脸色不难做到,难的是处处事事都是如此,尤其是当老人久病在床的时候。,一个人从母亲十月怀胎到呱呱坠地,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上学、择业到结婚生子,父母究竟付出了多少精力和心血?山东枣庄“捐肾救母”的田世国说:“母亲生我养我,可我做的连她给我的万分之一都没有。”常思养育之恩,孝老爱亲才不会为难。 除了感恩之心,恭敬之心对于行孝也极为重要。礼记祭义云:“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给父母好脸色,关键是要常思养育之恩,常怀恭敬之心,常省自身之过,始终对父母怀有深切的爱心和敬意。有了恭敬心,与父母说话的态度和语气,自会温婉谦和,照顾侍候父母,自会恭

10、谨周到。有了恭敬心,父母的教诲会认真聆听,父母的责备会虚心悦纳。,国风之本在家风,家风之本在孝道。愿天下儿女,常以发自内心的微笑去慰藉父母的心灵。当我们树起尊老爱老、孝老护老的现代风尚,孝心汇聚成流一定可以滋润出社会的和谐美好。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03月25日04版,有删改) 1本文所议论的“孝”,具体到行为上,是指_。,2第二段主要运用了_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_ _。 3第三段画线句子提出的问题,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分析作答的?请简要概括。 _ 4结合本文观点,联系自身实际,说说子女怎样才能对父母尽孝。 _ _,5(改编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 _ 6(改编题)本文第二段属什么论据?

11、起什么作用? _ _,【思路点拨】第1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结合全文内容,重点结合第五段进行概括。 第2题考查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把握能力。论证方法为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根据第二段内容,可知是举例论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举例论证的作用。 第3题考查对材料的概括探究能力。从文段内容可看出,作者提问之后,用了三个“难就难在”的句式来回答,通过概括可得出。 第4题考查个性表达能力。此题应结合全文观点,结合生活实际来回答,密切联系文章内容很重要。 第5题考查概括中心论点的能力。中心论点可以出现在标题、第一段、中间、结尾。中心论点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根据此特点,结合全文内容

12、可知标题即中心论点。 第6题考查论据种类及作用的把握能力。议论文的论据有两种: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的作用是生动具体地论证观点,使论证有说服力;道理论据的作用是增强论据的权威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参考答案】1.给父母好脸色,与父母说话温婉谦和,照顾侍候父母恭谨周到,认真聆听父母的教诲,虚心悦纳父母的责备。 2.举例论证。举一位儿子对待母亲的例子,从反面具体确切地论证了“给父母好脸色是最基本的孝道,也是最难做到的”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1)对老人的“毛病”理解宽容;(2)对自己的缺点反省纠正;(3)保持孝心持之以恒。 4.如:(1)给父母好脸色,多与父母交流沟通;(2)搞

13、好自己的学习;(3)适当分担家务;(4)多关心父母,学会体贴和照顾他们,尤其是生病或事业不顺利的时候;(5)认真聆听父母的教诲,虚心悦纳父母的责备。 5.孝乃德之本。6.文章第二段属事实论据。作用:生动具体地论述了儿女给父母脸色看对父母造成的严重伤害,从反面论述了“给父母好脸色是最基本的孝道,也是最难做到的”的观点。,(一)(2016金华)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信 胡耕 人言即信。 从字的结构可见,仓颉老祖用意深远。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理念中,有五个非常重要的字“仁、义、礼、智、信”,可以说这五个字涵盖了中国人理想的人格精神。其中“信”字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他四个字的基础。“言而无信

14、,不知其可”,很难想象一个不诚实的人能够有仁爱之心,做义气之举,讲礼貌之言。因此可以说,“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它是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一种至高人格标准。,中国历史上就不乏“信”的经典,孔子的学生曾子,因为妻子随口答应要杀猪给孩子吃,他不愿言而无信,也不管乡亲笑他迂腐,说服妻子,并一起杀猪,煮了肉分给孩子和乡邻们吃;喻世明言中的汉朝书生范式与张劭约定两年后在他家见面,范式游魂千里迢迢赶来赴约;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宣布谁能搬动立在门口的木头就有赏金,后来他果然给搬动木头的人以重赏 言而有信,行而有果。信,必然使人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必衰。当今社会,“信”尤显重要。一个人要时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说了就要做,做不到就不要说,“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一言百系”就须“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