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实验知识梳理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0980443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材实验知识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材实验知识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材实验知识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材实验知识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材实验知识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材实验知识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材实验知识梳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材实验知识梳理湖北省恩施清江外国语学校(445000) 彭邦凤 余厚军教材实验的相关知识是实验考试的基本素材,为帮助考生掌握教材实验知识、应对实验高考。本文依据2007年考纲的规定对教材实验的相关知识梳理如下:一、常用仪器、试剂或药品的用途1、NaOH:用于吸收CO2或改变溶液的pH2、Ca(OH)2:鉴定CO23、CaCl2:提高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4、HCl:解离(15%)或改变溶液的pH5、NaHCO3:提供CO2、作为酸碱缓冲剂6、酸碱缓冲剂(Na2CO3/NaHCO3,Na2HPO4/NaH2PO4):用于调节溶液PH值7、NaCl:配制生理盐水(0.9%)或用于提取DNA(0.14

2、M或2M)8、琼脂:激素或其他物质的载体或培养基,用于激素的转移或培养基9、酒精:用于消毒(75%)、提纯DNA(95%)、叶片脱色、配制解离液(95%的冷酒精)及洗去浮色(50%)10、蔗糖:配制蔗糖溶液,测定植物细胞液浓度或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11、二苯胺:用于DNA的鉴定(沸水浴,蓝色)12、甲基绿:检测DNA,呈绿色13、吡啰红:检测RNA,呈红色14、苔黑酚乙醇溶液:用于RNA的鉴定15、斐林试剂(甲液0.1g/mL NaOH、乙液0.05g/mLCuSO4)/班氏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性糖(沸水浴,砖红色沉淀)16、双缩脲试剂:用于蛋白质的鉴定(紫色)17、苏丹染液(橘黄色)和苏丹染液

3、(红色):用于脂肪鉴定18、碘液:用于鉴定淀粉(变蓝色)19、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碱性染料,用于染色体染色时,前者呈深蓝色,后者呈红色20、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检测染色体,红色21、健那绿B:检测线粒体,专一性让线粒体染色呈蓝绿色22、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呈灰绿色23、溴麝香酚蓝水溶液:检测CO2,由蓝变绿再变黄24、吲哚酚试剂:用于维生素C的鉴定25、伊红美蓝:鉴定有无大肠杆菌的存在26、亚甲基蓝:用于活体染色或检测污水中的耗氧性细菌(细菌的氧化可使之褪色)27、PH试纸:检验物质的酸碱性,如乳酸28、卡诺氏固定液:用于细胞有丝分裂根尖的固定29、解离液(5%盐酸和95%酒精按1:1的比

4、例配成):有丝分裂中根尖的分离与固定30、层析液:用于叶绿素的分离,主要类型:由20份石油醚(在6090下分馏出来的)、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95%的酒精;93号汽油;9份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和1份苯混合;汽油或四氯化碳加少许无水硫酸钠。31、20%新鲜肝脏研磨液:含有H2O2酶,可促进H2O2分解产生O232、无土营养液:用于植物无土栽培33、柠檬酸钠:血液抗凝剂34、结晶紫:用于自生固氮菌的分离35、秋水仙素(C22H25O6N):用于单倍体育种,作用机理是可抑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纺缍体的形成,可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是1937年发现的,是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的种子和球茎中提取出来

5、的一种植物碱。它是白色或淡黄色的粉末或针状结晶,有剧毒,使用时应特别注意。36、滤纸:过滤或纸层37、纱布、尼龙布:过滤,遮光38、云母片:阻止生长素传递39、微电流计:测量神经元受刺激时,神经元细胞内或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情况二、实验技术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包括显微镜的取送、放置、旋转、对光(反光镜及光圈的使用)、低倍观察、高倍观察、镜头的擦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体的长和宽,不是面积,也不是体积)、焦距问题、物镜离装片的远近、准焦螺旋的使用、显微镜使用时物象移动方向、显微镜使用时异物的判断(通常通过移动玻片、转动转换器或旋转目镜来判断)。2、临时装片、切片和涂片的制作:适用于显微镜观察,凡

6、需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先制成临时装片、切片和涂片,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中要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在“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中要制作花生种子的切片,在“观察动物如人体血液中的细胞”中要制作血液的涂片等等。3、研磨,过滤:适用于从生物组织中提取物质如酶、色素等,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研磨、过滤的方法,如研磨时要先将生物材料切碎,然后加入摩擦剂(常用二氧化硅)、提取液和其它必要物质,充分研磨之后,往往要进行过滤,以除去渣滓,所用过滤器具则根据需要或根据试题中提供的器材加以选用,如可用滤纸、纱布、脱脂棉、尼龙布等。4、解离技术:适用于破坏细胞壁,分散植物细胞,制作临时装片。5、

7、恒温技术:适用于有酶参加的生化反应,一般用水浴或恒温箱,根据题目要求选用。6、层析技术:适用于溶液中物质的分离。主要步骤包括制备滤纸条、划滤液细线、层析分离等。7、植物叶片中淀粉的鉴定:适用于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主要步骤包括饥饿处理、光照、酒精脱色、加碘等。8、根尖培养技术:有丝分裂实验的材料9、小动物饲养技术:饲养小白鼠等实验动物10、无土栽培技术:用于植物必需元素与非必需元素的鉴定11、微电流测量技术:用于刺激神经元细胞时,兴奋的传递情况。刺激神经元的某一点时,相对于该神经元的刺激点而言,其两侧均有电位变化(用两表则可在两侧任意位置,用一表测定则相对于受刺激点不等距位置有两次偏转)可证明在

8、同一神经元内具有双向传递性;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时,突触后神经元可测得电位变化,刺激突触后神经元时,突触前神经元测不到电位变化,可证明突触传递具有单向传递性。12、PH值控制技术:利用缓冲液调节PH值,确保实验环境的PH值相对稳定。三、实验方法1、显微观察法:如“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等。2、观色法:如“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观察动物毛色和植物花色的遗传”“DNA和RNA的分布”等。3、同位素标记法(元素示踪法):如“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恩格尔曼实验”等。4、补充法:如用饲喂法研究甲状腺激素,用注射法研究动物胰岛素和生长激素

9、,用移植法研究性激素等。5、摘除法:如用“阉割法、摘除法研究性激素、甲状腺激素或生长激素的作用”“雌蕊受粉后除去正在发育着的种子”等。6、杂交法:如植物的杂交、测交实验等。7、化学分析法:如“番茄对Ca和Si的选择吸收”“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等。8、理论分析法:如“大、小两种草履虫的竞争实验”“植物向性动物的研究”等。9、模拟实验法:如“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分离定律的模拟实验”等。10、引流法:临时装片中液体的更换,用吸水纸在一侧吸引,于另一侧滴加换进的液体。11、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增加水中O2:泵入空气或吹气或放入绿色植物;减少水中O2:容器密封或油膜覆盖或用凉开水;除去容器中CO2

10、:NaOH溶液、Na2CO3溶液;除去叶中原有淀粉:置于黑暗环境(饥饿);除去叶中叶绿素:酒精水浴加热(酒精脱色);除去植物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干扰:给植株遮光;单色光的获得:棱镜色散或透明薄膜滤光;血液抗疑:加入柠檬酸钠(去掉血液中的Ca2+);线粒体提取:细胞匀浆离心;骨无机盐的除去:HCl溶液;消除叶片中脱落酸的影响:去除成熟的叶片;消除植株本身的生长素:去掉生长旺盛的器官或组织(芽、生长点);补充植物激素的方法:涂抹、喷洒、用含植物激素的羊毛脂膏或琼脂作载体;补充动物激素的方法:口服(饲喂)、注射;阻断植物激素传递:插云母片法。12、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实验现象的观测指标光合作用:O2释

11、放量或CO2吸收量或有机物生成量。例:水生植物可依气泡的产生量或产生速率;离体叶片若事先沉入水底可依单位时间内上浮的叶片数目;植物体上的叶片可依指示剂(如碘液)处理后叶片颜色深浅。呼吸作用:O2吸收量或CO2释放量或有机物消耗量原子或分子转移途径:同位素标记法或元素示踪法细胞液浓度大小或植物细胞活性:质壁分离与复原溶液浓度的大小:U型管+半透膜甲状腺激素作用:动物耗氧量、发育速度等生长激素作用:生长速度(体重、体长变化)胰岛素作用:动物活动状态(是否出现低血糖症状昏迷)胰高血糖素作用:尿糖的检测(在尿液中加班氏试剂进行沸水浴,看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菌量的多少:菌落数、亚甲基蓝褪色程度生长素作用

12、及浓度高低的显示:可通过去除胚芽鞘后补充生长素后的胚芽生长情况来判断(弯曲、高度)淀粉:碘液(变蓝色)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班氏试剂(沸水浴后生成砖红色沉淀)CO2:Ca(OH)2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乳酸:PH试纸O2:余烬复燃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脂肪:苏丹染液(橘黄色);苏丹染液(红色)DNA:二苯胺(沸水浴,蓝色)、甲基绿(染色后,呈绿色)RNA:吡啰红(呈红色)、苔黑酚乙醇溶液四、实验原则1、对照原则阳性对照:给对照组施以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处理因素。空白对照:指不做任何实验实验的对照组或不给对照组以任何处理因素。值得注意的是,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因素是相对实验组而言的,实际上对

13、照组还是要做一定的处理,只是不加实验组的处理因素,或者说相对于实验组而言,除实验变量外,别的处理与实验组完全相同。空白对照能明白地对比和衬托实验组的变化和结果,增加说服力。通常未经实验因素处理的对象组为对照组,经实验因素处理的对象组为实验组;或处于正常情况下的对象组为对照组,未处于正常情况下的对象组为实验组。自身对照:指对照组和实验组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不另设对照。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看清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相互对照: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其中每一组既是实验组也是其他级别的对照组。在等组实验法中,

14、若不设空白对照,则大都是运用相互对照。相互对照较好地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条件对照:指虽然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是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给定的处理因素正是为了保证实验中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只是少了实验变量的影响,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通常施以条件因素的对象组为对照组,施以实验因素的对象组为实验组。标准对照:生物生理、生化的某些项目也都有相应的标准,将观察测定的实验数值与规定的标准值相比较,以确定其正常与否的对照方法。2、单一变量原则理解该原则,应弄清几组变量:即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a实验变量是

15、研究者主动操纵的条件和因子,是作用于实验对象的刺激变量(也称自变量),自变量须以实验目的和假设为依据,应具有可变性和可操作性。b反应变量(又称因变量或应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产生反应或发生变化的变量,反应变量是研究是否成功的证据,应具可测性和客观性。c.二者关系: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即具因果关系。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无关变量又称干扰变量、控制变量,是指与研究目标无关,但却影响研究结果的变量。额外变量,指实验中由于无关变量所引起的变化和结果。无关变量是原因,额外变量是结果,二者也具有因果关系。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实验者应严格控制无关变量,防止额外变量的出现,否则实验结果的真实性无法得到认定,如我们常在实验过程中强调“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幼苗”“数量大小相同的种子”“置于相同并适宜条件下培养”“加入等量的清水”等均是为了控制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所谓单一变量原则,就是要尽可能控制无关变量的作用,以确保实验变量的唯一性。【案例剖析】例如,生物课本内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低温(冰),适温(60),高温(沸水);酶的活性变化即反应变量;试管的洁净度,淀粉酶的稀释度,可溶性淀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