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3-201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new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0979989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0.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2013-201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new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川省2013-201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new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川省2013-201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new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川省2013-201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new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川省2013-201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new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2013-201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new》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2013-201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new(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绵阳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1、全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试卷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3、18题填涂在机读卡上,其余用黑色或蓝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答卷上。一、语文基础知识(10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躯壳(k) 追溯(s) 巷道(hng) 遒劲(jng)有力B携带(x) 颓圮(p) 尽快(jn) 自怨自艾(y)C虱子(sh) 青苔(ti) 下载(zi) 瞋目(chn)而视 D薄饼(b) 间道(jin) 创伤(chung) 不屑(xu)一顾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2、A笙箫 概叹 家俱城 兴高采烈B长篙 木炭 打鱼船 震耳欲聋C九洲 宫阕 股份制 欢度春节D粹火 戳力 万户侯 悄无生息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文章或记政治、外交的风云变幻,或记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都是千古留传的叙事名篇。B.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C.东西伯利亚太平洋原油管道方案在21世纪初的反复变更,折射出了莫斯科以油气资源为筹码、在东北亚国家间纵横捭阖的手腕。D.为纪念宋美龄逝世10周年而设计的一枚邮票发行后,不止台湾民众提前排队购买,不少大陆集邮爱好者也前来抢购。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3、 )A经过班长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B当夏日来临,河水满溢时,哥哥经常瞒着我和弟弟去河里游泳,摸鱼。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D不少家长尽管早就意识到校车安全的隐患,但迫于无法接送等种种无奈,仍不得不把孩子送上一辆辆拥挤的校车。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 - 10 题。( 14分 )召公谏厉王弭谤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

4、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川者决之使导 决:疏通水道B、为民者宣之使言 宣:宣扬C、近臣尽规 规:规劝D、若壅其口,其

5、与能几何? 与:赞许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 项伯夜驰之沛公军B、善败于是乎兴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C、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D、三年,乃流王于彘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周厉王暴虐无道,用高压手段乃至杀戮来镇压人民的不满和反抗。B、召公用治水的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地向厉王阐述了弭谤的危害。C、召公用天子治理天下从谏如流的故事,阐明国君只有虚怀若谷、广开言路,做事才能不违背事理。D、厉王刚愎自用,对召公的忠言置之不理,最后把敢于直谏的召公

6、流放到了彘。9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2分)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 6分)(1) 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2)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溪 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1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1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13默写

7、。(6分,每空1分)(1)携来百侣曾游,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 ,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3)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 。 (戴望舒雨巷)(4)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徐志摩再别康桥)(5)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6) ,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五、(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柴达木看山马卡丹自小生长在山村,日夕与山厮磨,山中四时景致看得都有些麻木了,山的千姿百态也再难引起新奇感。这些年随俗从众走东岳、西岳、黄山、武夷,那些名山奇景在我眼中,也不过就是石奇一点,峰险一点,松怪一点。可再奇再险再怪,古人今人那些佳词丽句早就

8、将其囊括无遗了,反倒是比喻和想象往往比山本身更让人着迷。但到柴达木看山却是例外。山终于屁颠屁颠地过来了,冷不丁瞧去,一墩一墩的,像是一群半大的孩子,像如今营养过剩胖得有些规模的独生子女,蹲着坐着,似乎再也挪不动步子,等着你去搀起来,拍拍屁股,拍拍尘土,再撒上一会娇。可仔细一瞧,不对了,胖则胖矣,却无肉,山的表皮不见草木,不见泥土,只突着嶙峋而敦实的骨骼,那是壮士!如果说泰山华山高挑秀气适宜跳高的话,那么这样的山更适宜举重。“力拔山兮气盖世”,不知道纵横秦末的楚霸王项羽,是不是也这副壮墩墩的模样?山似乎停住步,不再向我靠拢,只是一一端立着,任我以举重运动员的挑剔眼神,从它们身边缓缓经过。说实话,

9、对它们,开初我是没怎么放在眼中的,那么矮,似乎还有些木头木脑,它不就是东邻老李家那愣小子吗?它不就是西邻老张家那胖妞吗?不过人不可貌相,山也不可貌相,愣小子胖妞后来成了硕士、博士不是让我大吃一惊吗?平心静气想这山,矮虽矮矣,可要论海拔高度,泰山、华山、黄山、庐山,一干名山其实统统只在它屁股下。它其实高耸于群山之上,却又不给你那种高不可近的感觉,这才见胸怀呀!如果你是它,尾巴不早翘到天上了?这样想着,看那愣小子看那胖妞的眼神,不觉多了几分敬意。怀着敬意看这山,越看越看出了名堂。一墩一墩的山,粗看寻常,可无数墩的集合,汇成一列一列,逶迤连绵直到天的尽头,这寻常可就成了不凡,成了壮观。而细看这每一列

10、每一墩,那充满骨感的山体,尽都是那样的五彩灿然。赤、赭、黄、白、黑,这五彩尽都是从骨子里生出来的,不靠草木的披挂,不靠泥土的涂抹,本自天然。那种嶙峋,那种奇峭,它给你的那种无以言传的震撼,真是让人觉得天地有大美呀!它像什么,什么都不像,什么都不是,就是美,让你呆若木鸡的美。任何比喻其实都是蹩脚的呀,你不禁想起适才把它们比做愣小子胖妞,比做举重选手,比做多么的浅薄啊!真正的大美是无法比喻的,是无需与任何具象相似的,独特就是美,原初的震撼就是美!我想起我的为文来了,为什么总在前人今人的文章中讨生活呢?为什么总在那里探求为文的格式呢?为什么总要在像与不像之间寻寻觅觅呢?太多的文化太多的知识太多的套路

11、遮蔽了心智,你看见的不再是山,只是文化。没有了心灵与自然的交流,怎么可能心有灵犀,又怎么可能发现独特的美呢?“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醉眼看山的时候,想必早已敞开肺腑,把一颗心交给了众鸟,交给了孤云。若不是融入自然,他会厌的,山也会厌的。其实,所有的山都是看不厌的,只要你的心不再屏蔽。哦,相看两不厌,柴达木的山!当我篡改李白名句的时候,我还真有点忐忑:我看山可以不厌,可山看我呢?14从全文看,柴达木的山有哪些特点?请分条简要概括。(3分) 15文章开头写东岳、西岳、黄山、武夷有什么作用?(4分) 16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1)太多的文化太多的知识太多的套路遮蔽了心智,你看见的不再是山,只是文化。 (2)当我篡改李白名句的时候,我还真有点忐忑:我看山可以不厌,可山看我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