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内血液-副本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0978644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50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内血液-副本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西内血液-副本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西内血液-副本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西内血液-副本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西内血液-副本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内血液-副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内血液-副本(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贫血总论,一 、概述 二、分类 三、病因 四、临床表现 五、诊断 六、治疗,一、概述,定义: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不能运输足够氧至组织而产生的综合征。 我国标准:成年男子Hb120g/L,成年女子110g/L,孕妇100g/L 贫血的严重度分四级: 极重度,血红蛋白浓度低于30克升; 重度,血红蛋白浓度为30-59克升; 中度,血红蛋白浓度为60-90克升; 轻度,血红蛋白浓度高于90克升,但低于相应的标准。,二、分类(1),贫血进展速度:急慢性贫血 红细胞形态大小: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消息报低色素性贫血 血红蛋白浓度:轻中重和极重度贫血 骨髓红系增生:增生不良

2、性贫血和增生性贫血,分类(2),三、病因,(一)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二)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三)失血性贫血(血友病、严重肝病),病因(一),(一)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红细胞生成3大因素: 1).造血细胞(多功能造血干细胞,髓系干祖细胞及各系红细胞) 2) .造血调节(骨髓基质细胞,淋巴细胞,造血细胞死亡;因子调节白介素,红细胞生成素等) 3) .造血原料(蛋白质,脂质等),病因(1),(1).造血干祖细胞异常导致贫血: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c.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 d.造血系统恶性克隆,病因(2),(2)造血调节异常导致贫血 a.骨髓基

3、质细胞受损所致贫血 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性贫血 c.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异常导致贫血 d.造血细胞凋亡亢进导致贫血,病因(3),(3).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 a.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 b.缺铁或铁利用障碍贫血(临床最常见),四、临床表现(1),临床表现与5个因素相关 a贫血病因 b贫血导致血液携氧气能力下降程度 c血容量下降程度 d发生贫血的速度 e血液循环呼吸系统对贫血的代偿和耐受能力,临床表现(2),1.神经系统:头痛、眩晕、萎靡、晕厥、失眠等; 2.皮肤黏膜:皮肤苍白,有效血容量重新分布保护重要脏器,次要脏器供血减少; 3.呼吸系统:轻度贫血机体代偿;活动后可出

4、现呼吸深快,重度贫血气短端坐位呼吸,易引起感染及其他疾病; 4.循环系统:主要表现在急性失血性贫血导致血容量降低,心悸,心率加快等。,5.消化系统:能引起贫血的消化系统疾病,贫血前和贫血时有原发病表现; 6.泌尿系统:肾性贫血贫血前和贫血时有原发肾病临床表现; 7内分泌系统:大出血贫血导致垂体缺血坏死而发生席汉综合征; 8.生殖系统:长期缺血会使生精细胞缺血,坏死影响睾酮分泌; 9.免疫系统:继发于免疫系统的贫血与原发免疫系统的改变; 10.血液系统:外周血的改变表现在血细胞数量、生化形态及成分上,某些情况下可合并血浆血清成分异常;,临床表现(3),五、诊断,诊断依据: 1.现病史、既往史、营

5、养史、家族史 2.危险因素:射线毒物等因素 3.全面体检:贫血对各系统的影响、贫血伴随现象 4.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确定贫血及白细胞血小板变化 骨髓检查: 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 贫血发病机制检查: 缺铁贫血 :补铁和原发病治疗 巨幼细胞贫血 :补充叶酸、维生素B12 等对各种继发贫血原发病治疗。,六、治疗(1),治疗: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 对症治疗:减少重度血细胞减少对患者致命影响,为对因治疗赢取时间 内容: 1.重度贫血老年人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纠正贫血改善缺氧 2.大出血,补充血容量 3.贫血合并出血,按照出血机制止血 4.合并感染控制感染 5.脏器功能不全,支持治疗 6.先天性溶血并发血色

6、病 去铁治疗,治疗(2),对因治疗 针对贫血发病机制治疗 1.缺铁贫血: 补铁和原发病治疗 2.巨幼细胞贫血: 补充叶酸维生素B12 3.溶血性贫血 :糖皮质激素和脾切除 4.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脾切除 5.造血干细胞贫血: 干细胞抑制 6.各类继发性贫血:治疗原发病,缺铁性贫血,一、概述(1) 定义:当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IDA)。 铁缺乏阶段最终表现IDA,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其他异常 流行病学: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地区较多;育龄妇女,婴幼儿较多。,铁的代谢: 功能状态铁: 血红蛋白铁(67%)肌红蛋白铁(15%

7、) 铁的贮存: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 铁的吸收部位: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血红蛋白形成:二价铁经铜蓝蛋白氧化成三价铁,转铁蛋白 结合转运至组织或通过幼红细胞转铁受体进入细胞,转铁蛋白分离,形成二价铁,参与血红蛋白形成 铁的排泄:粪便(主要),尿液,汗液,乳汁等,概述(2),二、病因和发病机制(1),(一)病因 1.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 :婴幼儿、青少年和妊娠哺乳期妇女多见; 2.铁吸收障碍 :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物快速空肠,铁的吸收减少; 3.铁丢失过多:长期慢性失血得不到纠正,如月经过多、胃肠道出血、咯血等;,病因和发病机制(2),(二)发病机制: 1.缺铁对铁代谢的影响:体内贮存减少,不能补充功能

8、状态铁,铁代谢指标发生异常; 2.缺铁对造血系统影响:细胞缺铁,血红素合成障碍; 3.缺铁对组织代谢的影响:组织含铁酶和铁依赖酶活性降低,影响精神行为、免疫功能及生长发育;,三、临床表现,1.缺铁原发病:消化性溃疡肿瘤或痔疮导致的黑便、血便或腹部不适;肠道寄生虫感染导致腹痛或大便性状改变;月经过多等 2.贫血表现:常见症状乏力、易倦、头痛、头晕、纳差苍白心率增快等 3.组织缺铁:精神行为异常烦躁易怒;体力耐力下降;易感染儿童智力下降发育迟缓等,四、实验室检查,1.血象: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低于80fl;平均红细胞蛋白量(MCH)小于27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小于32%

9、 2.骨髓象: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红系增生为主,粒系、巨核无明显异常 3.铁代谢:血清铁0.9umol/L(全血);ZPP0.96umol/L(全血) 5.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是反应缺铁红细胞生成最佳指标一般sTfR26.5nmol/L可诊断缺铁,五、诊断与鉴别诊断(1),(一)诊断 1.ID血清铁蛋白45ug/gHg 3.IDAIDE的+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4.病因诊断,明确病因IDA才可以根治,诊断及鉴别诊断(2),(二)鉴别诊断 1.铁粒幼细胞贫血遗传或者不明原因导致的红细胞铁利用障碍贫血 2.海洋性贫血 家族史,溶血表现。 3.慢性病性贫血 慢性炎症感染或肿瘤引起 4转铁蛋

10、白缺乏症贫血先天性或者肝病肿瘤继发,六、治疗,原则:根除病因;补充贮铁 一、病因治疗 去除病因:营养不良,月经过多,感染等 二、补铁治疗 有机铁和无机铁,无机铁以硫酸亚铁为代表,有机铁主要为葡萄糖酸亚铁、山梨醇铁等 首选口服铁剂 硫酸亚铁0.3g 每日三次或右旋糖酐亚铁50mg 每日2-3次(餐后服用肠道反应小) 口服无效或胃肠道无法耐受,注射铁剂右旋糖酐铁为最常见注射铁剂,,七、预防预后,预防: 1.易患人群 :青少年,妊娠妇女,哺乳妇女等 2.病因预防 感染,月经过多营养不良等 预后: 单纯缺铁易治疗,继发于其他病需要治疗原发病。,再生障碍性贫血,一、概述 二、分类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 四

11、、临床表现 五、实验室检查 六、诊断及鉴别诊断 七、治疗 八、诊疗标准及预后,一、概述,定义:简称再障(AA),是一种不同病因和机制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综合征。 免疫制剂有效 流行病学:欧美0.47-1.37/10万 日本1.47-2.4/10万 我国0.74/10万 年龄可以发生任何阶段,老年人患病率较高,性别无特异性。,二、分类,分类: 1.依据病情血象骨髓象分为重型(SAA)和非重型(NSAA) 2.根据病因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获得性根据诱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大多数学者认为与T细胞功能亢进异常有关,三、病因和发病机制

12、(1),可能原因: 1.病毒感染:乙型肝炎 2.化学因素: 氯霉素类抗生素 3.长期接触射线和核素影响DNA复制 发病机制:(一) 造血干细胞缺陷 (二)造血环境异常 (三)免疫异常,病因和发病机制(2),(一)造血干细胞缺陷:包括量和质的异常。AA患者骨髓CD34+细胞较正常人少,CD细胞中类原始细胞减少。 (二)造血微环境的改变:AA患者骨髓活检除了造血细胞减少还有骨髓“脂肪化”,“静脉窦壁水肿”,出血、毛细血管坏死等。 (三)免疫异常AA外周血管及骨髓淋巴细胞比例增高,T细胞亚群失衡、Th1、CD8T抑制细胞增高等。,四、临床表现(1),(一)重型障碍性贫血 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少数由非

13、重演变过来。 1.贫血多呈进行性加重 ,苍白、乏力、头昏、心悸; 2.感染:发热体温39以上,呼吸道感染常见,感染革兰氏阴性杆菌、金色葡萄球菌和真菌,合并败血症; 3.出血 :不同程度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临床表现(2),(二)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ASS) 起病和进展缓慢,病情较重性轻。 1.贫血,慢性过程,头晕,乏力,心悸,活动后气短,输血后症状改善。 2.感染高热比重型少见,感染相对易控制。上呼吸道感染常见,重型感染少见,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和各类球菌 3.出血:出血较轻,以皮肤粘膜出血为主,内脏出血少见,五、实验室检查,(一)血象SAA呈重度全细胞减少:重度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

14、胞百分数多在0.005以下且绝对值15*109/L,白细胞计数2*109/L,中性粒细胞0.5*109/L,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血小板计数20*109/L; (二)骨髓象SAA多部位骨髓增生重度减低,粒、红系及巨核细胞明显减少且形态正常,淋巴细胞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骨髓小粒皆空虚。NASS多部位骨髓增生减低,可见较多脂肪滴利、红系巨核细胞减少等; (三)发病机制检查: CD8+细胞减低,Th2型细胞比值升高等;,六、诊断及鉴别诊断(1),(一)诊断 1.AA诊断标准 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百分数0.01,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一般无肝脾大;骨髓多部位增生减低(正常50%)或重度减低(正常25%),

15、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骨髓小粒空虚;除外全血细胞其他病。,诊断及鉴别诊断(2),AA分型诊断标准: (1)重型再障l型:发病急,贫血进行性加重,伴严重感染和/或出血。血象具备下述3项中2项: 网织细胞绝对值15109/L; 中性粒细胞0.5109/L;血小板20109/L.骨髓增生广泛重度减低。 (2)非重型再障达不到上述标准的再障。 (3)重型再障型是指非重型再障病情恶化,临床、血象及骨髓象达到了重型再障型诊断标准。,诊断及鉴别诊断(3),鉴别诊断: (1)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阵发性血红蛋白尿,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可增生活跃。 (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可有

16、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有时增高甚至降低,骨髓可低度增生,有病态造血。 (3)自身抗体介导的全血细胞减少: Evans综合征和免疫相关疾病; (4)急性白血病AL: 白细胞减少和低增生性AL,易与AA混淆,血象及多部位骨髓可发现原始粒细胞或淋巴细胞增多,骨髓形态学检查也可鉴别; (5)恶性组织细胞病 非感染性高热进行性衰竭,肝脾淋巴结肿大,出血,全血细胞减少,骨髓检查可找到异常细胞。,七、治疗(1),(一)支持治疗 1.保护措施 预防感染;避免出血;杜绝接触危险因素,酌情预防给予真菌治疗;心理护理; 2.对症治疗 (1)纠正贫血:血红蛋白低于60g/L可输血; (2)控制出血:用促凝药,合并纤溶酶增高可用抗纤溶药,氨基已酸。女性子宫出血肌肉注射丙酸睾酮,血小板不足输血小板,凝血因子不足及时纠正; (3)控制感染:感染性发热先用广谱抗生素,细菌培养检验结果出来后换敏感窄谱抗生素,长期广谱抗生素易诱发真菌感染。 (4)护肝治疗:酌情选用护肝药物;,治疗(2),(二)针对发病机制治疗 1.免疫抑制治疗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