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2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0970666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4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2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2(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荆州理工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基础1.专业建设背景21世纪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以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各个行业和领域正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电子商务活动,比如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网上招商、网上广告服务、在线证券交易、电子银行、电子税收等。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整个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既掌握信息技术,又精通商务管理的复合性电子商务从业人员更是社会急需。从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的数以百万计的中小企业来看,他们对掌握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从事商务活动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截止2010年,国内最成功的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服务平

2、台阿里巴巴网站,有企业会员300万家以上。这意味着数以百万计的中小企业已经开始通过互联网拓展营销渠道、开展网上贸易。另外据统计,国际贸易中80%是通过电子商务进行的,目前全国有10万以上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其中大部分人虽能利用电子商务手段从事贸易工作,但却没有受过电子商务专业的系统培训,这充分说明电子商务专业具有非常广阔发展空间,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开设正是为了承担这一历史使命,同时也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对教学改革提出了直接和紧迫的要求。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本质上是依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尤其是依据地方和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解决人

3、才短缺和结构不合理问题,这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因此,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必须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要求,以培养电子商务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商务经营管理和网络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改革为基本内容,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途径,确立和实现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和与之相适应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建立适合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教学体系和教学保证体系,完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最终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预计未来10年内,我国大约需要500万的电子商务专门人才。建设好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不仅能满足本地经济发展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而且还能对营销、

4、贸易、物流等相关专业产生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2.本专业建设基础和现状电子商务专业设立于2002年,2007年被我院确定为重点建设专业,目前在校生为314人(09、10、11三届学生),每年新生报到率超过90%,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高达91%。本专业从成立至今无论是从师资、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人才培养的模式、教学教育的改革,还是对社会服务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及成绩。(1)师资条件基础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敬业精神强、专兼结合、“双师素质”的师资团队。本专业通过专业教师培训与进修、引进具有丰富经验的行业专家、聘请高技能人才等方式,已建立起了一支结构合理、能适应高职办学特点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5、现有高级职称2 名,“双师型”教师 4名,“双师型”教师占本专业课程教师的50%。长期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2名,担任实习、实训课程的教学,同时聘请企业老总和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目前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合理、知识结构优化、团队意识强烈、技能突出、专业理论先进。(2)课程条件基础拥有科学合理、突出职业技能、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电子商务专业现开设公共课10门,占总学时的33%;职业基础课10门,占总学时的33%;专业技能课10门,占总学时的33%;各类选修课开设13门,每学期都有多门课程可供选择。电子商务专业开办10年来,通过我们不断地摸索和探讨,通过社会人才需求调研和

6、社会职业岗位的认真分析,经过多方认证,已经形成了以“商务网站建设与设计、网络营销、电子商务数据库、网页设计”等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以 “ABC”教学模式(“A环境”是指教师在模拟环境下教学。 “B连续”是指应用能力的培养要连续。“C结合”是指教学坚持三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与电子商务发展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为平台,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3)实习实训项目基础初步建成多方参与、工学结合、注重实效的实践教学平台。学院不断加大投入改善校内实习实训条件,重视整合校外企业资源,同时充分挖掘广大师生的智力资源,构建独具特色的“课程实验、校内实训、顶岗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

7、学平台,具体内涵如下。第一,学校逐年加大校内实训设施的投入,建立了多个校内实训中心,包括电子商务实训室、电子商务专业机房、ERP沙盘实训室等,为校内实习实训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实现工学结合。目前已建立校外固定的实习基地10个,包括浙江淘宝网络有限公司、武汉网商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千里马公司、荆州时代广场有限公司、国泰君安证券公司荆州营业部等。校外实践教学资源的构建,为学生的“实践就业”提供了必要外部条件,为培养契合市场需求的电子商务高技能人才提供了可靠保障。(4)人才培养模式基础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初见成效。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在

8、人才培养方面注重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与专业教学计划的有机结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主线,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按照基础理论课程适用、够用,专业课程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原则,实行了“2+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四学期理论+一学期校内实习+一学期社会顶岗实习),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5)毕业生能力基础毕业生能力突出,技能过硬。打造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过硬的就业技能,从三个方面拓展毕业生能力基础。第一、推行职业素质教育,拓展专业基础;第二、加强校内仿真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提高了学生职业技能;第三、实行“双证书”制度,让学生持有毕业证书的同时持有相关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电

9、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双证书”率达94%,一次就业率达90%以上。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和用人单位反馈,毕业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6)实验实训设备与条件基础实验实训设备基础较好,校外实训基地运转正常。1) 校内实训室电子商务专业机房:计算机126台,总价值60万元。电子商务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建成于2010年5月,该实训室硬件设备(不含场地)投资30万元,软件投资10万元,可以模拟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及业务,开展电子商务单元实训和综合实训教学。ERP沙盘模拟实训室:软件投资20万元,硬件投资15万余元。校内模拟实训室的建立和“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引进为培养“实际、实效、实用”的电子商务高技能人才提供

10、了仿真的实验环境,实训室开出率均为100%,保证了职业技能培养目标的实现。2) 校外实训基地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担任实习、实训课程的教学,并以此为依托与浙江淘宝网络有限公司、武汉网商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千里马公司、荆州时代广场有限公司、国泰君安证券公司荆州营业部等单位签署协议共建了电子商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目前,各实训基地运行基本正常,配备了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较强管理能力的实训教师,每年均可安排本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1.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通过对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案的实施,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师资团队、加强实验室和

11、实训基地建设、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质量、实现工学交替、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创建办学特色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促进整个荆州乃至湖北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专业(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的专业群建设,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2.专业建设的具体目标(1)人才培养模式具体目标通过校企合作、工学合作,订单培养、校内仿真模拟实训、顶岗实习等教育模式,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的“2+0.5+0.5”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训练,突出实践教学,实现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实现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示范引领作用。(2)实验实训教学条件建设具体目标将现有的校内实训中心进行完善和升级,重点建设电子商务综合实训中心、电

12、子商务网站,以满足校内实践教学的需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建设10个高质量的校外实训基地,以满足校外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的需要。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促进工学结合,实现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3)师资队伍建设具体目标在现有教师队伍的基础上,采用送出去进修、学习以及到企业一线实践的方式,培养“双师型、高学历、高技能”的教师。形成2名专业带头人、10名骨干教师、85%以上的教师具有“双师素质”、职称结构合理、年龄结构优化的专兼结合师资团队。(4)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具体目标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与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的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职

13、业能力的培养。推进以“一个中心”(能力培养为中心)、“两个课堂”(校内校外课堂)和 “三级实训”(单项、综合、岗位)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模式。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开发以企业工作过程为课程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加强教材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编写36门适合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教材,建设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和4门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5)专业群建设具体目标通过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辐射

14、带动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等专业全面发展,优化配置和组合各种资源,实现专业群内资源共享。(6)社会服务具体目标充分利用本专业的资源优势,根据社会、企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等的需要,积极承担电子商务认证培训和岗位培训任务,积极开展面向社会实际需要的各项服务,使电子商务专业的服务地方经济作用得到更好地体现。(7)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目标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双证书”制度,使毕业生双证书率达95%,名列同类院校前茅;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进一步提高,取得较高的社会认可度。三、建设项目与内容 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团队意识,熟悉电子

15、商务法律和法规、心理健康、掌握电子商务建设和应用规则,具备必要的电子商务知识和应用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营销与策划、网上交易、电子支付、现代物流等日常业务处理工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工作;电子商务经营管理等相关工作。依据企业岗位职业要求,注重“道德品质”、“文化认同”、“敬业精神”、“团队意识”、“创新思想”、“应变能力”、“学习能力”、“工作经验”等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确立人才培养方案。电子商务专业的职业面向与素质、技能构成如下图所示:职业:1淘宝运营专才 2助理电子商务师 3网页制作员 4高级网络营销员5助理网络编辑师 6市场营销师 7.物流师 岗位职业要求具有: 1沟通、合作、管理与协调工作能力2电子商务技术熟练应用并产生效益能力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团队意识,熟悉电子商务法律和法规、心理健康、掌握电子商务建设和应用规则,具备必要的电子商务知识和应用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营销与策划、网上交易、电子支付、现代物流、EDI操作等日常业务处理工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工作;电子商务经营管理等相关工作。 职业能力 专门技术能力:1网站规划、设计、编辑,系统建模能力2网络营销和客服能力3电子交易与网站经营管理能力4现代物流管理能力通用能力:1学习能力:学习新技术与知识转移能力2工作能力:调查研究与组织协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