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之情绪汇编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0970605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3.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心理健康之情绪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之情绪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之情绪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之情绪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之情绪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心理健康之情绪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心理健康之情绪汇编(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心理健康之 情绪管理问题,进步,快乐,友爱,内容提要,简介心理健康常识 现今小学生心理状况 心理健康的误区 健康情绪的定义及其特点 做情绪的主人 不良情绪的调适,发展阶段划分,婴儿期(03岁) 幼儿期(36岁) 儿童期(611、12岁) 少年期(11、1214、15岁) 青年期(14、1517、18岁) 成年期(18岁以后),小学生心理特点(6-14岁),学习动机 (模糊清晰) 学习兴趣 (广泛、不稳定稳定、深入) 注意力(不稳定、不集中持久、集中) 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情绪情感(多变、不稳定稳定) 意志力(薄弱坚强) 对老师的态度(尊敬依恋),1、心理健康常识,什么是健康? 国际

2、卫生组织在1981年就指出“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健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适应良好,1946年,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对心理健康下的定义是:“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能保持同他人不相矛盾,并将个人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状态。” 心理健康的人都能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适应环境,情绪正常,人格和谐。心理健康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和烦恼,而是适时地从痛苦和烦恼中解脱出来,积极地寻求改变不利现状的新途径。能够深切领悟人生冲突的严峻性和不可回避性,也能深刻体察人性的阴阳善恶。他们是那些能够自由、适度地表达、展现自己个性的人,并且和环境和谐地相处。善于不断地学习,利用各种

3、资源,不断地充实自己。也会享受美好人生,同时也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不会去钻牛角尖,而是善于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马斯洛心理健康10条标准,1有充分的安全感; 2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 3生活理想和目标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9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10能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心理健康“灰色区”示意图(中小学心理辅导实用理论与技巧P68) 各种非病理性精神痛苦之总和 各种病理性精神痛苦之总和,白

4、黑 纯白 浅灰 深灰 纯黑 人员:健康人格 各种生活人际关 各种变态人格与人格 精神病患者 自信心高 系压力而产生的 异常与障碍之人 适应力强 心理冲突 服务 心理咨询员 心理医师 精神病医生 人员: 无需 社会工作者 心理门诊大夫 服务 模式: 无需 咨询心理学模式 临床心理学模式 医学模式,(1)智力发展水平:智力发展正常。 (2)情绪稳定性:是指心境良好,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但同时又能随事物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合理的情绪表达。还能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 (3)学习适应性:喜欢上学,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轻松;对学习内容往往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

5、难;学习效率高。,(4)自我认知的客观化程度:能从以自我为中心向去自我中心阶段转变;能将自己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主动从周围环境中寻找评价自己的参照点,对自己的认识开始表现出客观性。 (5)社会适应性: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务能由自己来料理,能适应不同环境下的社会生活,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让自己融人集体生活中,自觉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孤立起来,与周围的人群格格不入。 (6)行为习惯: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外部刺激的行为反应适中,不过度敏感,也不迟钝;他们不会因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大发脾气,也很少出现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举动,其行为表

6、现同他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1)正确地认识自我。 (2)合理表达情绪。 (3)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4)热爱学习。对学习抱有兴趣和好奇心,能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 (动机、习惯、技能) (5)适应环境。 (6)承受挫折。 (7)独立自主。 (8)对需要心理干预的儿童提供帮助 。,一年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入学适应教育 学习规范指导,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1、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2、应掌握的行为习惯 不打扰别人 外出应注意的问题 不说谎话,三年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学习 强化学习习惯 关注对新学段学习任务的适应(比如作文),四年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1、学习(习惯、

7、方法) 2、生活(自理能力) 自己的事自己做 容易受伤的年龄 学会正确打扮自己,五年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1、学习 加强预习 接触自然、社会 练习写书信 2、应注意的问题 完整地做一件事 嘲弄人 偷窃行为,六年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1、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 主动扩大知识面 2、应注意的问题 学会合作 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 耍心眼儿 集体做坏事 作为小升初的最后一个学年,2、现今小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心理学家统计出一个惊人的数字:在人群中,80%的人都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甚至一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人格缺陷和习得性不良行为。心理医生 近日,由重庆医科大学完成的重庆市主城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在大

8、人们眼中无忧无虑的小学生,却有27%左右存在心理行为问题。 杭州市小学生情绪问题现状及对其心理社会功能的影响, 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和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对杭州市区某小学三六年级学生共30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3.9%存在抑郁症状,35.4%存在焦虑症状,抑郁、焦虑症状共存的学生为9.6%。存在情绪问题学生主观生活质量及学习成绩显著差于阴性学生。 结论 小学生中情绪问题较为普遍,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社会功能,应予以重视。,3、心理健康的误区,误区一.身体健康就是心理健康国际卫生组织早在1981年就指出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所以身体健

9、康不等于健康,也不等于心理健康,它们是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的.只有两者都具备,一个人才能算是健康. 误区二.心理不变态就算心理健康心理变态只是其极端形式而已.人的心理可用三区来表示:白色区灰色区黑色区.人处于心理白色区就是心理健康,处于黑色区则属心理变态,而处于灰色区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灰色心理调节得当就会回复为白色心理,不当则会发展为黑色心理.所以仅仅心理不变态的人不一定心理健康. 误区三.有心理问题就是有精神病许多人对“心理问题“十分敏感而又不屑一顾,认为有心理问题的人是十分可笑和可耻的,认为有心理问题就有精神病.这是一种误解.人经常会有心理困惑,调解不当就会形成心

10、理问题,长久得不到解决就会发展为心理疾病.几乎每个人都会有一般的心理问题,但不会都发展为精神病,所以一般心理问题与精神病没有必然的.内在的联系.,误区四.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是静态的.不可变化的许多人认为心理健康就永远不会有问题,心理有问题就永远心理健康不了.这是一个误区,其实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是相对而言的,这两者是动态的.可逆的.有变化的. 误区五.心理问题只发生在少数人身上 在人的一生中的不同时期都可能产生心理问题.其实,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是程度有轻有重,或是自己没有意识到. 误区六.纪律.道德.思想问题与心理健康问题毫无关系实际上,两者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例如,学生一到上课时就咳嗽不

11、止或喜欢东张西望,老师往往以为是纪律或品德问题.事实上,这也可能是过重的学业负担产生的心理压力引起的躯体反应或心理逆反. 误区七.心理问题只能出现后再进行治疗心理问题是能被早期发现.早期调适的,对心理问题同样应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误区八:去看心理医生是丢人的事情很多人觉得去看心理医生是很难为情的事情,认为看心理医生的人都心理变态.这是很大的误区.心理咨询在中国是个新生事物,人们对它的了解还不够,这可能是造成这种误区的原因之一.另外,许多人对心理咨询不信任,认为是骗人的东西.另外,许多人对心理咨询不信任,认为是骗人的东西.这也是误解.其实,正如哈佛大学博士岳晓东所说的“心理咨询是一种享受而不是

12、痛苦,是明智的选择而不是愚蠢的做法“. 误区九:心理上有“病“不用去看长期以来只重视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的宣传,致使人们身体有病大大方方地去看医生,但心理有病却不好意思去看心理医生,小问题也逐渐成了大问题. 误区十.一次心理咨询就可以解决心理问题对心理咨询的不了解导致了人们过高的期望值,认为通过一次半次的心理咨询就可以解决所有心理问题.其实,心理问题和身体疾病一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可期望很快就能痊愈.而且,不同于身体疾病,心理问题的治疗需要患者和心理医生双方互动交流.这自然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当然,也不是所有心理问题都需要多次咨询和治疗,简单的问题一次足矣.,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类

13、型,入学适应问题 学习心理问题 自我评价偏差与性格心理问题 情绪问题 行为问题 其他障碍,我们每个人都有丰富多样的情绪,并且每一种情绪都会对我们产生不同的影响。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会成为情绪的“奴隶”,相反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4、健康情绪的定义及其特点,1.1定义 健康情绪是指人能表现出与环境协调一致的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反应不仅要符合当时的场合、氛围,还要符合人的年龄、身份、文化特点。,1.2 特点,要有喜、怒、哀、乐正常的情绪 反应。 积极情绪体验多于消极情绪体验。 随着年龄增长,高级的社会情感(如道德感、理智感、美感)不断完善和发展。,1.3 了解自己的情绪 -情绪有多

14、少种 高兴 安然 狂喜 渴望 焦虑 喜欢 坦然 好感 快乐 反感 愉快 希望 内疚 悲伤 愠怒 憎恨 厌烦 感动 愉悦 悔恨 迷恋 柔情 恐惧 悲哀 冷漠 惧怕 妒忌 窘迫 恐慌 怨恨 冷淡 惊愕 萎靡 烦恼 仇恨 痛恨 忧虑 憎恶 爱慕 悲痛 抑郁 大怒 惊恐 恐怖 沮丧 懊丧 苦恼 气恼 愤怒 狂怒,情绪有多少种(续),放心的 开心的 振奋的 激动的 热心的 天真的 热情的 乐意的 欢乐的 活泼的 惊奇的 惬意的 欢笑的 虔诚的 发狂的 中意的 舒适的 入迷的 兴奋的 宽慰的 欢快的 快活的 厌恶的 气馁的 不愉快 善意的 伤感的 急躁的 爱恋的 不喜欢 难为情 痛苦的 尖刻的 难过的 心

15、烦的,情绪有多少种(续),得意洋洋 欣喜若狂 心驰神往 轻松愉快 喜气洋洋 悠然神往 自鸣得意 逍遥自在 大惊失色 无忧无虑 没精打采 欢欣鼓舞 忧心忡忡 郁郁寡欢 高高兴兴 暴跳如雷 大喜过望 兴高采烈 胆战心惊 心神恬然 欢天喜地 温柔亲切 灰心丧气 心驰神往 心烦意乱 称心如意 勃然大怒 和蔼可亲 毛骨悚然 怒不可遏 惴惴不安 怒气冲冲,1.4情绪日记表,例1 小张的一天,早上起床-心情不错,高高兴兴去上学。 语文课-孔老夫子深似海,巴金、茅盾太厉害。天闷人浮躁,坐立不安。烦死了! 课间休息-好好放个假,出去逛一逛。情绪大好,高兴极了! 中午-不知为何,一下子觉得没意思。一人坐在位子上“发呆”,午饭也不想吃。一切都无聊! 数学课-老师就作业问题,轻轻地点了一下我的名。可不知火从哪儿冒出来的,和老师顶嘴了。气死了! 放学-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本想早早回家,又为小事恼起来,与同学“大吵三百回合”。 回家路上-老感到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清晨,小华要骑自行车上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