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诗经》两首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0964415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诗经》两首习题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诗经》两首习题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诗经》两首习题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诗经》两首习题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诗经》两首习题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诗经》两首习题课件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诗经》两首习题课件新人教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3.诗经两首,j,ji,yo,tio,ho,qi,w,mi,s,hu,xn,zhn,mo,jin,ji,q,x,mi,j,ch,s,zh,2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2分) (1)关 关 雎 鸠,在 河 之 洲。 (2)窈 窕 淑 女,君 子 好 逑。 (3)溯 游 从 之,宛 在 水 中 央。 (4)蒹 葭 采 采,白 露 未 已。,/,/,/,/,/,/,/,/,配偶,日日夜夜,茂盛的样子,逆流而上,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捞取,液体移动,高,登,上升,干,已经,名词作状语,在左右两边,名词作动词,弹琴鼓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动词作形容词,艰险,7从下面诗经节选的句子中各提炼出一

2、个成语。(4分) (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_ (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 _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_ (4)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诗经郑风将仲子) _,投桃报李,逃之夭夭,它山之石,人言可畏,8根据提示填空。(4分) (1)关雎是一首优美的恋歌,开头两句“_,_”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为抒发爱情创造了情意绵绵的意境。 (2)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_”。 (3)“一切景语皆情语。”“蒹葭苍苍,_。_,_”于浓浓的秋凉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 (4)蒹葭中“蒹葭”“水”“伊人”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构成朦胧的意境美的句子是“蒹葭萋萋,_

3、。_,_”。,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9(呼和浩特中考)综合性学习。(9分) 龙华中学语文组举办传统文化竞赛活动,你是参赛选手,这次活动有三道竞赛题,设置两个奖项。 第一题: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是近体诗的高峰,近体诗包括_和_。(2分) 第二题:认真阅读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根据要求答题。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绝句,律诗,(1)下面四项对诗歌的评价,哪一项与诗人的想法相距甚远?( )(2分) A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蹊”是小路

4、。 B第二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花的数量多。“压枝低”形象地描绘了花儿密密层层,沉甸甸的把枝条都压弯了。 C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是说花枝上彩蝶蹁跹起舞,这才是最动人的景致。如果没有彩蝶起舞,花也就没有什么看头。 D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表面上好像完全在描写娇莺清脆悦耳的鸣叫声,其实,这是一种衬托手法,主要是在表现黄四娘家花儿的美丽与魅力。,C,(2)你认为诗句中的“留连戏蝶时时舞”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能够表现出黄四娘家花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 第三题:下面是拆乱了的与中华文化有关的一副对联,请你运用所学的对联的知识,重组成一副完整的对联

5、。(2分) 传统 的 精华 学习 里 经典 继承 之 中 国学 _ _,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四娘家花的浓密、艳丽与香气扑鼻,表现诗人对花的喜爱,以及他闲散与快乐的心情。,学习国学里的经典,继承传统中之精华,阅读关雎,完成下列各题。 10填空。(6分) (1)诗中的“_”一句直接赞扬女子的文静、善良,也交代了小伙子追求她的原因;描写思念心上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_”,现今已成成语。 (2)“_”“_”这一幻想和淑女结合的热闹场面,表达了青年男子对美好婚姻的追求和良好愿望。,窈窕淑女,辗转反侧,琴瑟友之,钟鼓乐之,11关雎巧妙地运用重章叠句,例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

6、,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几句中只换用了“流”“采”“芼”三个字。请说说这种表达方法的作用。(5分) _,使诗的内容递增,逐步深入地展现“君子”炽热的情怀,起到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12诵读这首诗,简要说说诗所要表达的主题。(5分) _,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二) 阅读蒹葭,完成下列各题。 13对蒹葭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4分) A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冷漠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寓了时间的推移。后六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 B“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

7、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境,仿佛置身于州岛上,可望而不可即。,D,C“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14本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样的特点?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5分) _ 15蒹葭一诗中的“伊人”可望而不可即,正是这种“距离产生美感”,使得全诗有一种神秘莫测的朦胧美。在学过的古诗词中,你能找出同样的例子吗?(5分) _,凄清而苍凉;衬托人物内心的空虚惆怅之情。,示例: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8、:“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_杜牧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三)(长沙中考) 折杨柳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释】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曲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16全诗写了哪些景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5分) _ 17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5分) _,本诗写了“杨柳”“春风”等意象,主要表达了诗人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拟人:作者将“春风”当作人来写,使得本是无情的春风,看上去也变得有情了,更好地表达了情感。比喻:诗人巧妙地以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更生动形象、新颖别致地表达了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