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第13讲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1945年~21世纪初)课件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0957995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6.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第13讲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1945年~21世纪初)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第13讲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1945年~21世纪初)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第13讲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1945年~21世纪初)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第13讲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1945年~21世纪初)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第13讲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1945年~21世纪初)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第13讲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1945年~21世纪初)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第13讲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1945年~21世纪初)课件(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板块三 世界史,第13讲 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的世界(1945年21世纪初),通史时空坐标,总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和相互竞争时期,也是世界整体性进一步加强的时期,世界局势发生了剧烈变化,政治: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美苏两极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长时间的“冷战”;20世纪6070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时段特征概览,经济: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两大发展趋势。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科技文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第三次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现代主义文学、美术、音乐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内容索引,考点一 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考点二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考点三 二战后世界的科技与文艺,模块结合 本阶段贯通性热考问题,考向预测 原创押题 热点追踪,考点一 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一、两极格局的形成 1.背景 (1)二战后,美苏双方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关系逐渐恶化。 (2)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国家利益方面发生冲突。 (3)美苏实力相对均衡。,主干知识排查,2.表现,3.“冷战”与“热战” (1)1948年的柏林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二次

3、高潮。 (2)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展到亚洲。 (3)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主地位相对衰落。 4.影响 (1)双方剑拔弩张,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2)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欧洲一体化 (1)背景:在经济恢复过程中,西欧国家之间联系日益密切。 (2)过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罗马条约欧洲共同体。 (3)影响:西欧国家加强政治联合,开始摆脱美国控制。 2.日本的崛起 (1)原因: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进行民主改革;美国的大力扶植;重视教育。 (2)结果:2

4、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积极谋求成为政治大国地位。,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后来把反对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冲击了两极格局。 4.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三、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两极格局的瓦解 (1)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2)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2.和平与动荡并存 (1)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美国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冲突。 (2)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各国都加强了反恐斗争

5、。,3.多极化趋势加强 (1)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 (2)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国的实力增强,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1.“冷战”的成因、过程与体现,热考重点深化,2.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理解 (1)出现根源: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2)两层内涵: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因而,对多极化趋势可以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方面去理解。 (3)“多极化”在当今还只是一种趋势,没有形成真正的世界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还在不断加强。,3.两极格局背

6、景下美国不同的对外政策 (1)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 (2)对中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对新中国进行封锁孤立;20世纪70年代,开始调整与中国的关系,并与中国建交。 (3)对西欧:政治上扶植力量,经济上利用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随着西欧的崛起和联合,美国调整战略,逐渐走向平等的政治同盟关系。 (4)对日本:美日关系经历了美国独占日本、扶植日本,日本从追随美国到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走向平等的政治军事同盟关系。,4.对国际格局变化的认识 (1)国际格局变化的根源是各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2)新的国际格局是建立在新的力量均衡的基础上,

7、是各国力量相互斗争和妥协的产物。 (3)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地位的根本因素是综合国力(科技力量、经济力量、军事力量等)的强弱。 (4)国家力量与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立足点与出发点。,短板1 将所学与史料关键词相结合的意识不足,例1 (2016新课标全国乙卷文综)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解析,高考短板突破,查短 “欧

8、洲国家先联合再换取美国援助”是材料的核心信息,再结合所学,马歇尔计划由美国主导,目的是控制欧洲,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由此可确定,A项符合题意。 补短 巧用排除法确定答案:(1)材料与选项对应法:首先准确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意思,再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哪三个选项不是对材料主旨意思的准确理解而予以排除。(2)“绝对词语”排除法:备选项中有说法过于绝对的词语(如全部、都、完全、彻底和均等字眼)一般是错误的,但我们也要注意并不是所有含有“彻底”等这样字眼的选项都是错误的,而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后再决定是否排除。(3)“说,解析,法错误”排除法:备选项本身的表述有明显错误,与史实

9、或历史基本常识不符合或不完全相符的(做否定型选择题除外),这些备选项也可以排除。(4)“材料无关”排除法:备选项的内容本身正确,但与题干的规定或材料无关的,也可排除。 析选项 B项、C项不符合史实,德国分裂的根源是美苏对抗,由此排除D项。,针对练1 (2016天津文综)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这样说道:“金融领导地位将属于我们,工业首要地位将属于我们,贸易优势将属于我们,世界上其他国家期待着我们给以领导和指引。”美国实现这一意图是在( ) A.威尔逊时期 B.罗斯福时期 C.杜鲁门时期 D.肯尼迪时期,解析,解析 威尔逊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总统,此时美国还没有确立世界金融的领导地位,故A项错误; 罗

10、斯福时期,美国经济受到打击,不具备领导世界的能力,故B项错误; 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获得世界金融和贸易的主导地位,当时的美国总统是杜鲁门,故C项正确; 肯尼迪时期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优势地位开始下滑,故D项错误。,短板2 历史意识滞后,例2 (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解析,查短 影响国家对外政策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决定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根本因素是综合国力,具备一定的历史意识很快可确定答案为C。 补短 生产

11、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意识社会客观存在等一系列历史辩证思维关系需熟练应用。,解析,析选项 各国的根本利益是维护本国利益,不会出现趋同,故A项错误; 两极格局以冷战为主,世界局势虽然紧张,但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不是以军事冲突的加剧为主要趋势,故B项错误;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美苏争霸态势的演变到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等事件,体现的是美苏两国实力的较量,故C项正确; 两极格局下美苏关系紧张对抗和缓和交替出现,敌对意识的淡化不是贯穿两极格局确立与解体的主线,故D项错误。,针对练2 2011年2月,在巴西、德国、印度和日本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上,各常任理事国态度不一,美国坚决反对德国“入

12、常”但支持日本;而中国则坚决反对日本“入常”。四国“入常”及各常任理事国的不同态度反映了( ) A.联合国完全被美国操纵 B.意识形态决定国家关系 C.政治地位影响经济地位 D.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解析,返回,解析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由其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决定的。材料信息反映了这一原则,故选D项。A、B表述错误; C项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返回,考点二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一、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主干知识排查,二、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实行经济宏观调控,资本主义发展处于“黄金时期”。 (2)20

13、世纪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各国采取政府干预与市场结合的“混合经济”政策。,2.建立“福利国家” (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保障其经济安全。 (3)利弊: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3.第三产业的兴起 科技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第三产业兴起,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改善了资源配置。 4.“新经济”的出现 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及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布雷顿森林

14、体系: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正式成立,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建立。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2)关贸总协定: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它的建立标志着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形成。 (3)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4)影响 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世界经济领域的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 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 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1)欧共体的形成及其发展: 1952年

15、,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开始。 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于1967年合并成欧洲共同体。 1968年,关税同盟建成;1985年,欧共体进一步提出建立统一大市场。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1999年,欧元正式问世。,(2)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美、加、墨三国建立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3)亚太经合组织: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正式成立。成员间差异较大,形成了独特的“APEC方式”。,3.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1)世界贸易组织 为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世贸组织实际上就是各国之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性统

16、一市场。 目标: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2)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2001年11月,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 (3)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根本推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 技术手段:交通运输技术发展和信息技术发展。 消除障碍:两极格局的结束。 体制保障:市场经济体制。 推动者: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1.苏联改革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启示 (1)处理好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之间的关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2)处理好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3)处理好农、轻、重的比例关系; (4)处理好借鉴外国经验与从本国国情出发之间的关系,对国情特别是社会发展阶段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热考重点深化,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主要出现在欧洲。 (2)第二阶段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方面,欧洲的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