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现状与对策研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0957782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7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现状与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省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现状与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苏省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现状与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苏省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现状与对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现状与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现状与对策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现状与对策研究 1 研究目的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学校是群众体 育与竞技体育的结合部,是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摇 篮。抓好体育传统校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学校建设,对于 推动学校体育运动的发展,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 计划增强青少年体质,同时为竞技体育奠定坚实基础具 有重要意义。因此,认真地分析研究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 学校、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建设 和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切 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有利于发挥教育与体育相结合的优 势,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江苏省学校体育课余训练体 系,加快江苏省体育后备人才

2、的培养步伐,以努力实现江 苏省建设教育强省和体育强省的奋斗口标。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1 研究对象 江苏省南京市、徐州市、连云港市、南通市、常州市 5 个省辖市的六十余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后备人才 学校、体育运动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2 2 研究方法 2 2 1 文献资料法 通过C N K I 数据库等,查阅了近十年我国教体结合方 面论文二十余篇,较全面了解本课题研究现状。 2 2 2 问卷调查法 对江苏省5 个市6 1 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后备 人才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管理人员和体育教师进行 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 1 份,回收有效问卷6 1 份,回收 率为1 0 0 。

3、 2 2 3 专家访谈法 访问江苏省教育厅体卫艺处、体育局竞体处、青少年 训练管理中心负责人以及部分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培养体 育后备人才学校、体育运动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管 理人员和体育教师,了解和听取对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 人才意见和建议。 口孙曙乎杜伟 ( 作者单位:江苏省教育| | 亍体卫Z 处)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 1 我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培养体育后备 人才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现状 3 1 1体育传统校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学校在培养 输送体育后备人才以及组队参加全国和世界重大比赛中发 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 3 8 0 所,其中省级传 统校1 3 0 所

4、( 表1 ) 。多年来,在各级教育、体育部门和体 育传统校以及培养后备人才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初步形成 了省、市、县( 区) 三级学校课余训练网络体系,大、 中、小学校初步形成人才梯队衔接,在代表江苏省和幽家 参加一些重大赛事方面较好地完成了任务。据初步统计, 在世界中学生运动会等重大赛事的田径、排球、乒乓球等 项目上获得过几十块金牌,中学生女子排球曾连续五次获 得世界冠军;2 0 0 2 年第八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江苏省取 得了总分第一。同时,也为各级业余体校、体育运动学 校、高校代表队、体工队和解放军队输送一批优秀体育后 备人才。 表1江苏省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分布一览表 体育传统项目体育传

5、统项目 地区地区 学校( 所)学校( 所) 南京 2 0 淮安 5 无锡 9 盐城 1 0 徐州 1 3 扬州 1 0 常州 1 2 镇江 1 1 苏州 1 4 泰州 4 南通 1 4 宿迁 2 连云港 6 合计 1 3 0 3 1 2 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学校的建立,以及相关招生政策的不断完善,为传统校的 发展注入了活力,为课余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 1 9 8 6 年江苏省遴选4 8 所中学作为“体育后备人才试 点校”。目前已发展到6 6 所,详见表2 。全省已有二十余 所高等学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使体育传统校和后备人才 5 9 学校的学生运动员,既可以人省优秀运动队,又可

6、以进入 高校。根据国家的有关文件精神,江苏省高校高水平运动 员招生政策和各市体育特长生招生政策的不断完善,极大 地促进了学校体育课余训练的开展,打通了制约学校课余 训练的瓶颈,受到学校的欢迎,赢得学生、家长支持,同 时也为教体结合打下了峰实的基础。 表2 江苏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学校分布一览表 ( 截至2 0 0 2 年) 培养体育后备人培养体育后备 地区地区 才学校( 所)人才学校( 所) 南京 1 8 , 淮安 l 无锡 4 盐城 4 徐州 6 扬州 4 常州8镇江3 苏州 2 泰州 1 南通 7 宿迁 2 连云港 6 。合计 6 6 3 1 3 在学校建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学校体育 课余

7、训练引入新的模式 。2 0 0 0 年开始,国家体育总局结合国外体育发展的经 验,启动体育彩票公益金扶持建立青少年俱乐部。我省先 后共创建1 0 5 个青少年俱乐部,其中在传统校和试点校中 创建3 7 个,占3 5 ,详见表3 。 表3 江苏省1 9 9 9 4 2 0 0 3 年创建的青少年 体育俱乐部分类一览表 类别俱乐部( 所)类别俱乐部( 所) 学校类 3 7 基地类 3 体校类 3 3 协会类 2 场馆类 2 7 合计 1 0 5 社区类 3 3 1 4 我省教体结合的四种形式 目前,我省教体结合基本上有四种形式,详见表4 。 表4 江苏省教体结合的主要形式一览表 形式运作形式运作条

8、件 教练员到 学校训练 体育局或体校委派教练员到学校去担任训学校是传统校。学校缺乏某项目的高水平教练员。 练任务,运动员文化学习在学校。两个单位在同一个城市,距离比较近。 形式 运动员到 学校是传统校。学校的场地器材不能完全满足运动员 体校训练 学校运动员到体校去接受体校教练员的训 练,运动员学习在学校。 训练需要。学校缺乏高水平教练员。学校与体校在同 形式 一城市而且距离很近。 体育局或体校在学校里挂牌使之成为体育 局或体校的训练基地,学校按照自己的标学校是传统校。学校缺少高水平教练员。学校与体 挂牌形式准招生,由学校和体校共同选拔运动员组校在同一城市而且距离靠近。学校的场地器材不能完全 成

9、运动队,运动员的学习完全由学校负责,满足运动员训练需要。 运动队的训练完全由体校承担。 市或县某个运动项目的运动队由学校承办, 市或县队 教练员由学校的体育教师担任,运动员完学校是传统校。学校有高水平的体育教师担任教练员。 全由学校从学生中选拔,校队代表市或县学校有悠久的体育传统和优异的运动成绩。学校的场 校办形式 参加各种比赛,体育局提供一定的政策支地器材充足,能够满足运动训练需要。 持和经费支持。 目前四种形式有相互借鉴和融合的趋势,特别是前面 三种,运动员基本上是学校和体育部门共同组成专家进行 选拔,学习基本上由学校负责,训练基本是体育部门为 6 D 主,教体结合单位之间基本上都有合作协

10、议,但在协议的 具体条款中,对双方责任、权力、利益和义务方面缺乏明 晰规定。 3 2 需要研究探讨的若干问题 3 2 1 管理体制不顺 现行课余训练管理体制中,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的关 系尚未完全理顺,即培养后备人才学校隶属教育部门,而 传统校、体校由体育部门牵头管理。在管理上虽然联合行 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两驾马车各行其道。在学 校运动员的管理上,教育部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 部门注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学训的矛盾一直是课余 训练棘手的问题。在竞赛体制上,教育部门主办的竞赛, 侧重于体育运动的推广和普及,在运动员的资格上,强调 在籍在校的学生,是按学段组织赛事;体育部门侧重于选

11、拔体育后备人才,在赛事组织上按年龄段,因而在赛制 上、在比赛时间和分组年龄段上经常有冲突现象。在运动 员特长生招生方面,由于项目布局和学校类别方面的原 因,学校与学校在体育人才招生方面,也时常有相互挖墙 角,恶性竞争的现象。鉴于管理体制的原因,不能发挥教 育部门与体育部门的合力,客观上削弱了发展我省课余训 练的优势。 3 2 2 项目布局和设置不尽合理,我省优势项目不 突出 我省体育传统校和后备人才学校项目绝大多数设置为 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几个项目,项 目设置比例上不平衡,田径、乒乓球、篮球和足球开展学 校较多,游泳和女子排球开展学校偏少。从我省优势项目 布局上来看,除排球

12、和乒乓球外,其他均不为我省优势项 目。如我省优势项目羽毛球、体操和艺术体操开展活动的 学校很少,像击剑、跳水和举重等以及新增项目在学校几 乎没有,使得我省优势项目和重点项目在布局上先天不 足,后继乏人,新增项目无基础。 3 2 3 体育传统校和后备人才学校生源的“出口” 和“入口”衔接不畅 由于运行机制不畅和竞赛体制不配套及一些运动项目 的本身特点造成两种现象。第一种,有的项目有“出口” 无“入口”,有些项目小学有设置,到了中学却没有设置; 有些项目初中设了但高中又没有设,使训练出现“断层” 现象。第二种,生源的“人口”和“出口”无法衔接。受 择校、学区和行政区划招生限制,致使许多基础条件较好

13、 的体育传统校和后备人才学校无法招收到合适的体育苗 子。而体育上有发展前途的学生由于高一层次的学校无此 项目,无法得到进一步培养深造,导致体育人才资源的流 失和财力的浪费。 3 2 4 经费缺乏和活动偏少制约了体育传统校和培 养体育后备人才学校的发展 由于经费缺乏,不少长期训练的学生没有参加各类比 赛的机会,失去了有可能展露自己体育才华和被发现的机 会。同时也因经费原因,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很难有参加专 业培训或外出学习和观摩比赛的机会。对开展活动好、输 送人才多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以及新开展的项目不 能给予经费上的扶持,调动不了基层学校的积极性,经费 不足已成为制约我省体育传统校和培养后备人

14、才学校向更 高层次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3 2 5 体育传统校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学校输送后 备运动员的质量有待提高 据统计,体育传统校在训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输送 的后备运动员人数自1 9 9 2 年至1 9 9 8 年呈缓慢下降趋势, 1 9 9 8 年以后星迅速上升趋势。培养的等级运动员人数, 1 9 9 2 年至1 9 9 6 年呈下降趋势,1 9 9 6 年以后呈现波动上升 趋势。近十年来,单从在训人数、输送人数和获等级人数 来看基数很大,但输送的尖子运动员不多,输送质量有待 提高。 4 对策与建议 4 I 深化教体结合管理体制的改革,统一协 调,分工明确,共同管理 首先,要由政府出面

15、,成立相应组织机构,统筹和协 调教育、体育等有关部门,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制定政 策,建章立制,在体制和机制上理顺关系,权责分明。 第二,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要分工明确。体育部门主 要侧重规划传统项目学校和培养后备人才学校的结构布 局、梯队与网络建设,负责中小学课余训练特别是早熟项 目的课余训练工作。教育部门主要负责传统项目学校和后 备人才学校的管理工作,包括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思想教 育、日常生活管理工作和课余训练管理工作,并且负责高 校与体育传统校和后备人才学校项目设置、竞赛制度、体 育人才输送接轨等的衔接工作。 第三,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要共同管理,统一协调。 一、共同研制小学和中学体育特招生政

16、策,解决好对口入 学优惠政策。二、共同制定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和高校 运动队与体育后备人才学校的衔接政策。三、加大传统校 和培养后备人才学校的经费投入。四、体育和教育部门应 共同加强对传统校和后备人才学校检查评估和常规管理, 奖优汰劣。 4 2 整体规划,科学布局,形成通畅的培养、 输送模式 认真研究项目的布局结构。一、在整体规划、合理布 局、保持原有特色和优势项目的基础上,对已经具备条件 的项目进行重点研究,开辟新的、学生喜爱、易于形成传 统的体育项目。二、根据各专项竞技体育发展规律,制定 各项目一条龙发展规划。做到各项目布局、训练梯队层 次、运动水平的衔接和大中小学校网点的建设融为一体。 三、各市体育运动学校要着重在非传统项目和新型项目上 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四、普及性强的项目应建立小学 传统校初中传统校高中传统校( 后备人才学 校) 大学或优秀运动队等业余训练输送模式;非普及 性的项目应建立传统校业余体校市级体育运动学 校省体校优秀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