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0956543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抓住3个基础知识点,掌握2个核心考点,高效训练5个题,时政研修室,课时限时检测,人的意识,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物质,客观物质性,社会,变化和过程,根本属性,承担者,无条件,永恒,有条件,暂时,绝对运动,相对静止,固有,本质,人的意志,创造,客观规律,利用,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知识点一 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统一的_中的一部分。 (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产生:人类

2、社会是_长期发展的产物。 (2)本质:是一个_体系。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_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物质世界,物质世界,客观的物质,生产方式,3物质的概念 (1)含义:物质是不_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_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4世界的物质性:世界是_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_。,依赖于,意识,物质,物质性,知识点二 物质运动和静止 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 _、_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_,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_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

3、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现象,存在方式,物质,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静止的含义: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_,是_的特殊状态。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_的;而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_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_。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_,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_和_。,运动,运动,绝对,相对,统一,不变论,相对主义,诡辩论,知识点三 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_、_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

4、)规律的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_、_和_,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必然的,稳定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3)方法论要求 必须_,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 _。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_和_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尊重规律,违背规律,条件,形式,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 3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4主观能动性制约着客观规律。 () (客观规律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 5发

5、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造规律。 () (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1恩格斯说:“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中的生产和再生产。”这句话说明( ) 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B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是生产和再生产 C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D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与自然界没有关系,【解析】 材料强调,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故选C。A与题意不符,题目说的不是自然界;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故B、D表述错误。 【答案】 C,2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只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对黑格尔这句名言

6、的理解正确的是( ) 看到了事物是运动的,坚持了辩证法的观点 把运动主体说成是主观精神,犯了主观唯心主义错误 把运动主体说成是客观精神,犯了客观唯心主义错误 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最终会导致相对主义 A B C D,【解析】 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方面容易犯的错误:一是离开运动谈物质,把物质说成是绝对静止的,这就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二是离开物质谈运动,把运动的主体说成是意识,这就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 【答案】 A,3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英仙座流星雨于2013年8月13日现身,而当天正值中国的七夕情人节,这种巧合19年才会出现一次。下列选项与此所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 A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7、B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C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D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解析】 材料反映了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是有其客观规律的,故选B。A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强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均与题意不符。 【答案】 B,4在惯性的作用下,从运动着的公交车上下车极易摔倒。所以人们必须等公交车靠站停稳后方可下车。材料告诉我们( ) A可以改变条件消灭客观规律 B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C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 D规律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解析】 材料主要说明,根据条件的不同,规律发生作用的效果也不同,故本题选B。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消灭客观规律,

8、故A说法是错误的;C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故D说法有误。 【答案】 B,5(2011江苏)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解析】 题干的意思是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冷就停止冬天的到来,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远就缩小它的面积,这说明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符合题意。A、B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主旨;C错误,客观事物本身没有意志,只有人才有意志。 【答案】 D,6(2012江苏)漫画

9、破旧立新启发人们办事情要( ),A分工协作 B勇于创新 C尊重规律 D依靠群众 【解析】 本题考查按规律办事、创新意识等知识。漫画中拆除旧居建纪念馆的行为,违背了客观规律,犯了主观主义错误,既不属于创新,也不是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故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尊重规律。 【答案】 C,考点一 070 物质、运动和静止 1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1(2011浙江)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这表明( )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物

10、质是运动的物质 A B C D,【解析】 材料旨在表明海水与海床沉积层之间每天都有盐分流动,但海水平均溶盐度保持稳定。每天都有盐分流动表明运动的绝对性,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当选;海水平均溶盐度保持稳定即其性质保持不变,这是绝对运动中的相对静止,表明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当选。 【答案】 B,2(2012江苏)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11、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解析】 审题时快速找到“无常”、花儿由“欢悦”到“凋谢”、我们由“长驻”到“飞逸”、“电火”、“短促”、“哲理相近”等有效的“题眼”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眼”信息主要告诉我们事物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B强调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入选;A、C都是唯心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D强调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不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 B,1.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没有虚空,世界充满着相互区别的存在物,运动就发生在这些存在物的相互关系之中。这说明( )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C运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解析】 材料旨

12、在表明运动存在于存在物中,强调运动的主体是物质,D符合题意;运动不同于变化发展,A不选;材料并未强调运动的重要性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B、C不选。 【答案】 D,2近两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稳中求进”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事物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是运动的

13、承担者,【解析】 稳中求进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前进是运动,稳定是一种相对静止。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A错误。C、D不符合题意。 【答案】 B,考点二 071 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1理解规律的含义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关系 (1)规律和规律性现象。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相对稳定、深刻的本质联系,需借助抽象思维才能揭示;规律性现象是浮于外表的联系,形式多样且多变易逝,能够借助感官直接感知。虽然规律总会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的背后也总会隐藏着规律,但规律不等于规律性现象。,(2)规律和规则,2.全面把握规律的客观性 (1)表现 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喜欢它,它都

14、客观地存在着。 规律是否发挥作用也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规律起不起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 (2)人与规律的关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意味着人们既不能创造本来不存在的规律,也不能消灭存在并发挥着作用的规律。 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的不可违抗性。随心所欲地改造世界,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2013北京)当前,有些家长“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在孩子培养问题上,这些家长( ) A认为

15、事物发展不存在矛盾 B忽视了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C没看到事物发展过程存在质变 D不重视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的影响,【解析】 考查规律的知识,考查学生从材料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材料的意思是家长使孩子超负荷,导致没学到东西,说明家长没有遵循孩子成才的客观规律,选项B符合题意;事物不存在矛盾,是错误的表述,排除A;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C选项错误;D选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 B,3.美国科学家建立了一个仿“月球温室”,通过水栽技术、矿物质营养液,不需使用土壤,用光纤将太阳光输送给植物,成功种出了西红柿、花生、土豆等。研究人员计划在数年后将其发射到月球上,远程操控这个温室让其自动工作。这样,当宇航员到达月球时,食物或许就已经准备妥当了。这项科学研究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人们改造自然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改变了植物生长的规律 植物生长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可循 只要认识植物生长与周围事物的规律,就能为人类造福 人们只有认识规律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