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第12讲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课件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0953848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7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第12讲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第12讲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第12讲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第12讲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第12讲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第12讲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第12讲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课件(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2讲 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第12讲 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 考纲要求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鱼鳞图册 2.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制瓷业和纺织业;民间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资本主义萌芽;商帮;朝贡贸易 3.重农抑商 4.“海禁”和“闭关锁国”,本讲考点,考点 明清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1)灌溉工具:明清时期使用 风力 水车。 (2)土地制度:鱼鳞图册。 a.目的: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 赋税 的依据。 b.方法:丈量全国土地,登记每块土地的面积、地形、四至和田主姓名, 并绘制图册。 c.作用: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

2、土地兼并。,考点 明清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2.手工业的发展 (1)官营手工业成就 a.瓷器: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明宣德年间制造的青花瓷至今 被人们奉为珍品。 b.纺织业:在苏杭等地设织造局;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2)民间手工业 a.明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b.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 资本主义 性质的生产关系,学术界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 (3)影响: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销量加大,西方称中国为“瓷器大 国”。,知识拓展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地位 (1)资本主义萌芽是中国封建社会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

3、中国社会进步 发展的总趋势,但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中,发展水平比较低,稀 疏而又微弱。 (2)由于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非常缓慢,自然 经济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3.商业的发展 (1)重农抑商下的商业: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地域性的“商帮”,人数 最多、实力最强的是 徽商 和晋商。,(2)对外贸易 a.表现: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只许广州一口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b.特点:以 朝贡贸易 为主;以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 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

4、域珍宝特产的需求为目的。 思维启迪 明清时期,统治者坚持把贸易纳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 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这种贸易给中国带 来了什么影响? 提示:朝贡贸易给中国带来巨大财政负担。 由于自然经济的影响,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 对外贸易萎缩,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知识拓展 明清商帮出现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重土亲乡观念的影响;商人借助群体的力 量维护商业利益和自身安全。 (2)影响: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4.“重农抑商”:以明太祖、雍正帝最为典型;实行专卖制度,压制民营 商业,影响到资本

5、主义萌芽的发展。 5.“海禁”与“闭关锁国”,误区警示 “闭关锁国”政策不是完全禁绝与外国的贸易往来,而是严 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之在政府的监督下进行。如清朝实行“闭关锁国” 政策,只开放广州作为对外贸易往来的港口。 巧思妙记 “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相互关系,术语必背 (1)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阶段,虽然出现了资本主 义萌芽,但始终未能突破封建农耕经济的生产模式。 (2)在封建社会初期,小农经济适应了生产力发展;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 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3)明清时期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

6、 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 徽商和晋商。,主题1 明清时期工商业发展的特点、影响 史料呈现 史料1 (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 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林居漫录 史料2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织业发达的松 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 汉口等地。 摘编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史料3 明朝中后期,丝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出现了“机户出资, 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棉纺织业中心松江的一些暑袜店主统一购进原 料分给当地居民在家中缝制暑袜,计件付酬,再将暑袜拿到店中出售获 利

7、。 读史指导 (1)史料1为个人生活史料。分析史料时以引号内容来分层。第一个引 号内容强调商人财富增加,社会地位提高;第二个引号内容强调社会拜 金风气盛行。是指古代官僚或做过官的人。 (2)史料2引用教材内容,材料信息比较容易获取。依据史料中城市和地 区职能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工商业市镇。松江的“棉 纺织业”、景德镇的“陶瓷业”、佛山的“冶铁业”、汉口的“商品 转运”体现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专业化。,(3)史料3主要论述明朝的经济现象资本主义萌芽。史料主要反映 了“机户”和“机工”之间、“店主”和“居民”之间实际上存在着 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萌芽存在的典型现象。是指早期资本家。是

8、指早期雇佣工人 史料应用 (1)明代商品经济发展迅速,货币的流通数量巨大,商人 提 高,社会拜金风气盛行,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念。 提示 社会地位 (2)依据史料1、2、3以及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我国工商业发展呈现 出怎样的新气象。 提示 商人地位极大提高;地域性的专业性工商业市镇大量出现;资本 主义萌芽产生,劳动力也开始成为商品;区域性商人团体形成。,古代中国商业发展中的四大变化和商业都市发展的五大特点 (1)变化 商业场所:首先出现在城市,后向农村发展;最初有固定的时间、地点 限制,宋元时期这一限制被打破。 交易内容:最初以贩运、交易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和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后以交易

9、普通老百姓所需要的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为主。 交易媒介:商品交换最原始的形态是以物易物;随着商品交换的内容 和地域的扩大,出现了以贝壳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随着贸易进一步发 展,一般等价物开始固定为金属货币;秦统一后,统一了货币;北宋时出现 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商人组织:由最初的宗族血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组织(徽商、晋商等商 帮)和行会。,(2)特点 经济功能不断增强。自先秦至唐代,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 镇;宋代以后经济功能增强;明清时期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 镇,如苏州、景德镇等。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涌入,城市人口不断增 多,规模不

10、断扩大。 城市市场不断繁荣。汉唐时期对“市”有严格的时间、空间限制,唐 长安的市已发展为常设的商业区;宋代打破了坊、市的界限,都市商业 繁盛;明清时期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 对外贸易发达。明以前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 的对外贸易是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兴盛。 货币种类不断丰富。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朝时形成了以白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典例1 (2016北京文综)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 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 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

11、( ) 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 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 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 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A. B. C. D. 解题关键 明确时间、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答案 A “16世纪”“典型徽商”“经营棉布、粮食”等信息表明 农产品大量投放市场,故正确;由徽商积累巨额财富后“购田置地” 可知,农本思想仍占主导地位,故正确;由徽商在“获得政府许可”后 才转而从事食盐贸易可知,政府并未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故错误; 题干并未反映商人社会地位提高,故错误。故本题选A项。,A,主题2 “海禁”政策的原因及影响 史料呈现 史料1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 之衅无由生

12、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史料2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 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 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史料3 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日蹙。故有四五千金所造之 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 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书 读史指导 (1)史料1属于古文献史料。史料体现了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和目 的。体现的是当时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是中国实行“海禁” 政策的根本原因。体现的是“海禁”政策达到了维护统治的目的。 (2)史料2属

13、于现代评论史料。史料表明朱元璋因对抗东南沿海的反明 势力和倭寇而实施“海禁”政策。体现了政府实行“海禁”政策。,(3)史料3属于古文献史料,是对“海禁”政策的评价。解读史料时注意 省略号的分层作用。依据史料中描绘的现象来分析“海禁”政策的影 响。主要体现了“海禁”政策的负面作用,对百姓生活和社会治安 等都产生了消极影响。 史料应用 (1)依据史料1、2,分析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 提示 自然经济的影响;明朝的敌对势力利用大海继续与朝朝对抗;倭 寇侵扰,海盗与沿海不法之徒勾结。,(2)史料3反映了“海禁”政策由于不让船出海,从而限制了开拓 ,同时“海禁”政策影响了沿海居民的生活,使沿海居民

14、 。 提示 海外市场 贫困化 (3)依据以上史料和所学知识,阐述我们该如何看待明清时期的“闭关 锁国”政策。 提示 是我国小农经济长期存在的产物;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抵 御了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造成沿海居民贫困,使阶级矛盾激化;限 制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造成了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比较“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典例2 (2016北京东城一模)2015年底以来,“供给侧”和“需求侧” 成为高层讲坛高频词。两个词相对应,“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 三驾马车,而“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 明清时期中国面临着向工业文明的转型,但民营工商业发展受到了阻 碍。请从“

15、需求侧”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解题关键 实际回答民营工商业受阻的原因。 答案 原因:明清时期,政府固守抑商政策,限制了民间对工商业的投资, 而一些商业资本被迫转而投入农业,进一步削弱了工商业扩大再生产的 投入。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加之农民的极端贫困,市场消费有限。 闭关政策的实施,妨碍了市场的开拓。,解析 民营工商业发展需要投资(资金)但是由于古代重农抑商政策,使 得工商业者多购置地产,造成工场缺乏资金扩大再生产;消费(国内市 场),由于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致使自给自足成分较高,而且政 府剥削致使百姓极度贫困,消费有限;出口(海外市场),明清政府实行闭 关锁国政策,致使难以开拓海外市场

16、。,A.湖广地区农田垦殖与经济重心南移 B.高产作物与明清之际人口持续增长 C.农作物结构变化与土地利用率提升 D.地理大发现与农耕文明遭遇的冲击,1.(2017北京朝阳二模)就下图所提供的信息,某校学生提出了以下研讨 主题,与图片比较契合的是 ( ),C,答案 C 据图片材料可知:明代后期高产作物玉米、甘薯传入我国, 后扩展到全国,这说明农作物结构发生了变化;明代后期开始,高产作物 广泛种植,养活了大量人口,促进人口迅速增长,到17、18世纪人口增长 到1亿5千万,这说明同样的土地养活了更多的人口,土地利用率上升。 因此C项符合题意。图片反映的区域不仅仅限于湖广地区,排除A项;17 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的人口数没有增长,因此B项表述有误;材料没有 体现地理大发现与农耕文明遭遇的冲击,排除D项。,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