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海芳:历史专业知识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0940578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许海芳:历史专业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许海芳:历史专业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许海芳:历史专业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许海芳:历史专业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许海芳:历史专业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许海芳:历史专业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许海芳:历史专业知识(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专业知识解读,北洛中学 许海芳 2007.9,、纪年方法简介,二、选拔人才制度的沿革,四、古代工艺,三、古代帝王的称谓,纪年方法简介,中国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历法。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使用的是“干支纪元法”,即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别组合起来,每60年为一个周期。中国从辛亥革命后的次年(1912年)起采用公历月、日,但同时采用中华民国纪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公元纪年制度。,(一)干支纪年法 农历纪年法叫干支纪年法。它起源于夏朝,又称夏历,对农事有指引作用,故称农历。是我国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又名夏历、中历、旧历,民间也有称阴历的。它用严格的朔望周期来

2、定月,又用设置闰月的办法使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相近,兼有阴历月和阳历年的性质,因此在实质上是一种阴阳合历。它以十位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位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配对纪年,周而复始。,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二)公元纪年法 公元是“公历纪元”的简称,是国际通行的纪年体系。以传说中耶稣基督的生年为公历元年(相当于中国

3、西汉平帝元年)。公元常以 A.D.(拉丁文 Anno Domini 的缩写,意为“主的生年”)表示,公元前则以 B.C.(英文 Before Christ 的缩写,意为“基督以前”)表示。这种纪年体系开始在欧洲各国采用。,选拔人才制度的沿革,在中国古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治、法律和选官制度。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官吏的选拔与管理制度。,从夏商周直至春秋时期,官员的选拔采取的是“世卿世禄制”。,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战国时期,在官吏选拔上广泛推行了军功制和养士制。,军功制就是把功劳的大小作为选拔官吏的基本条件。在商鞅变法时明确规定:“宗室非有军功,

4、论不得为属籍。”“利禄官爵专出与兵,无有异施也。”,养士制就是由执政的高级官员豢养一批具有特殊知识或技能的士人,作为人才储备,为己所用。,汉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选官制度,主要有察举、征召、辟除、任子、赀选等方式。,察举是推荐官员的制度。, 征召是皇帝对特殊人才直接聘任的选官制度。,辟除是长官直接聘任部下的一种方式。,任子是对高级官员子弟的一种特殊照顾方式,赀选是对官吏的资产限制。,魏晋时期,兴起门阀政治,名门大姓把持朝政。与此相适应,九品中正制成为这一时期特有的选官制度。,评价标准是家世和行状两个方面,家世包括祖辈资历和门户声望;行状包括道德行为和才干能力。据此分为九等,已备选用。,隋唐时期在官

5、吏选拔上的最大贡献是创建了科举制。,科举制与察举制最大的区别,在于察举制是由他人推荐,考试为辅;而科举制为自我推荐,以考试定取舍。,宋代,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明清的官吏选拔中,最重要的也是科举,但与宋元不同的是八股取士。,八股取士,实际上是古代科举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技术手段上,达到了古代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古代帝王的称谓,(一)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庙号的选字有褒贬之意。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号,仁宗、宣宗、圣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贤主,中宗、宪宗都是中兴之主。另外,哲宗、兴宗等都是有所作为的好皇帝。

6、神宗、英宗功业不足,德宗、宁宗过于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虚,文宗、武宗名褒实贬,穆宗、敬宗功过相当,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国。,(三)谥号:王、公、卿、大夫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 谥法有一定的规则: 尊贤贵义称”恭” 刚强直理称”武” 温柔贤善称”懿” 由义而济称”景” 柔质慈民称”惠” 除残去虐称”汤” 悯民会椅称”文” 等 谥号含有褒贬之意,最高的褒扬就是文、武,还有成、桓、昭、穆、景、明等也是褒字: 厉、幽、畅都是贬字,冲、殇、愍、哀、悼等谥表示同情且兼有不同程度的贬意。,(二)年号:历代帝王纪年的名号,也是时代的标志。 年号是历代帝王纪年的名号,也是时代的

7、标志。“纪元”亦称建元,是纪录年度之始。西汉以前,一个皇帝无论时间长短,都是既不改元,又无年号,一元到底,概称XX帝的XX年。王号纪年比年号纪年方便一些。彼时,承袭王位者,也只采用王号纪年,不建年号,如周惠王元年。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封建帝王们出于政治的需要,便逐渐改变了纪年的方式。我国历史上正式改元是从汉武帝开始。正式建立“年号”作为制度传袭下来,则在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后。年号实行后,每一位新皇帝登基都要重建“年号”,即称为改元,一直延续至清末“宣统”为止。辛亥革命后,所用的民国岁次和袁世凯的“洪宪”仍留有年号的遗迹。,古代工艺,青铜器,陶与瓷,(一)青铜器 青铜,是纯铜与其它金属元素的合金

8、。青铜与纯铜相比,具有熔点低,易于铸造、硬度高、抗腐蚀性能强等优点。常见的有: 铜与锡的合金锡青铜,加锡的合金具有较高的硬度和金属光泽。 铜与铅的合金铅青铜,铅不能熔于铜,只能在铜液中均匀的分布作滴状,在铜中加铅,可以加强铜液的流畅性。,用陶质块范法铸造青铜器过程需要以下工序: 1、特制的泥做成待铸器的实心泥模。 2、在泥模上分块翻制外范。 3、修整外范并加刻精细的花纹,把小块外筑拼接成大块。 4、在器范底部制作铭文范。 5、再在泥模上刮去一层厚度,这层空隙就是待铸器的厚度。 6、制作浇口和冒口后剖视泥范。 7、约用600度左右的温度焙烧成陶质,对合成整体范预热并灌注铜液。 8、打碎整范,取出

9、青铜器。,用失蜡法铸造青铜器过程需要如下工序: 1、用泥质范料塑出青铜器内范,使之阴干。 2、在内范内贴蜡片。 3、蜡片雕空,刻花。 4、塑制蜡质浇口,排气通道,并焊接成整组蜡模 5、将范料稀释成泥浆,反复途于蜡模之外形成能承受浇铸铜液所需的厚度。阴干后,取较干的范料包覆于泥浆层外,再阴干成整体的泥范。 6、浇口杯朝下,烘焙范料,蜡料熔化流出,焙至摄氏600850度成陶范。 7、浇注青铜液前将陶范预热至烧结的温度。 8、青铜凝固冷却后,脱除内、外范,割除浇口。 9、铸成形状复杂的完整青铜器,加以适当抛光。,青铜器的装饰在设计时利用铸造技术上的特点,避免铸造技术上的种种困难。殷代铜器上往往有突出

10、的觚棱,就是因为陶范拼合时有不能完全密合的缺点,主动加以利用而产生的。而且每一块陶范上的花纹各自形成一,完整单位,以避免两范拼合时花纹相错,因而取得对称或重复连续花纹的效果。青铜器上装饰面的分割也就是由于陶范的分块。因而装饰和造型是密切结合的。西周以后,青铜器花纹粗犷单纯,也和器壁变薄有关。战国时代更充分利用了捺印花纹的简便方法,产生了繁复的图案 。,(二)陶与瓷,陶器是用泥巴(粘土)成型晾干后,在摄氏8001000度的高温下烧制出来的。陶器胎质粗松,陶器的表面一般不上釉或者只上低温釉,故吸水性大,敲击时声音不脆,呈呈“仆仆“声,陶器中的精品有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万多年的灰陶、有多年前的磁山文化

11、的红陶、有多年的仰韶文化的彩陶、有多年的大汶口的蛋壳黑陶、有多年的商代白陶、有多年的西周硬陶,还有秦代的兵马俑、汉代的釉陶、唐代的唐三彩等。到了宋代,瓷器的生产迅猛发展,制陶业趋于没落,但是有些特殊的陶器品种仍然具有独特的魅力,如宋、辽三彩器和明、清至今的紫砂壶、琉璃、法花器及广东石湾的陶塑等,都是别具一格,倍受赞赏。,瓷器是用瓷土(胎料的成分主要是高岭土)在摄氏1200度以上高温烧制出来的。瓷器的胎质结实,瓷器的表面一般都上高温琉璃釉,不吸水或吸水性很小,敲击时发出金属般清脆的声音。,早在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已出现了原始青瓷,再经过多年的发展,到东汉时期终于摆脱了原始瓷器状态,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12、器,这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商 青瓷,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 唐的发展,形成“北白南青”的两大窑系。同时唐代还烧制出雪花釉、纹胎釉和釉下彩瓷及贴花装饰等品种。,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宋代是我国瓷器空前发展的时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局面,瓷窑遍及南北各地,名窑迭出,品类繁多,除青、白两大瓷系外,黑釉、青白釉和彩绘瓷纷纷兴起。举世闻名的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的产品为世所珍。还有耀州窑、湖田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磁州窑等产品也是风格独特,各领风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好局面,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元代在景德镇设“浮梁瓷局”统理窑务,发明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

13、方,烧制出大型瓷器,并成功地烧制出典型的元青花和釉里红及枢府瓷等,尤其是元青花烧制成功,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青花,釉里红,明代从洪武年开始在 景德镇设立“御窑厂”,多年来烧制出许许多多的高、精、尖产品,如永宣的青花和铜红釉、成化的斗彩、万历五彩等都是希世珍品。御窑厂的存在也带动了民窑的进一步发展。景德镇的青花、白瓷、彩瓷、单色釉等品种,繁花似锦,五彩缤纷,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还有福建的德化白瓷产品都十分精美。,成化斗彩,德化白瓷,清朝康、雍、干三代瓷器的发展臻于鼎盛,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景德镇瓷业盛况空前,保持中国瓷都的地位。康熙时,与西方珐琅工艺结合,创烧除了珐琅彩瓷闻名于世。,雍正粉彩,珐琅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