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与科学推进 研究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0933683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与科学推进 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与科学推进 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与科学推进 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与科学推进 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与科学推进 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与科学推进 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与科学推进 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与科学推进研究2007-10-2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步入了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元经济向现代经济的双重转轨时期。工业化是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和必经之路。同时,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以及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国际环境,要求我国必须创新工业化发展战略,走一条与传统工业化、与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都完全相区别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从而以更快的速度、更短的时间、更高的质量完成工业化的历史使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科学内涵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了“新型工业化”的概念,指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

2、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是加快实现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走经济建设新道路的根本指导方针,对现阶段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政策和实践意义。其主旨就是要在继续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总结世界各国工业化和我国传统工业化的经验教训,从我国国情出发,克服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弊端,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其科学内涵主要是:(一)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工业化道路在工业化早期以及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起步阶段,增长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随着工业化进程中诸多矛盾的显露以及某些工业化战略的失败,人们开始认识到增长并不等于发展,增长是发展的核心内容,但不是发展的

3、全部,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会出现有增长而无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整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这是我们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方针。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相比,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理念有了很大变化,发展战略也出现了根本性调整,重视发展的全面价值,重视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和知识的作用,重视市场配置资源和制度创新,重视形成和适应更为开放的发展环境,重视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在内涵上与科学发展观是内在统一的。(二)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促进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工业化道路在工业化初期,

4、在对发展要素的理解上,强调资本积累,认为资本积累是打破贫困循环的关键。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开始收到成效,能源消耗强度指标、劳动生产率指标虽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总体上还没有实现根本性的转变。西方国家工业化和我国传统工业化的教训均深刻地表明,再走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实现高增长的老路,新世纪头20年要力争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资源和环境都难以承受。进一步转变增长方式的客观要求十分迫切,增长模式的转型过程,一定意义上说也就是推进新型了业化的过程。必须看到,资本的有效配置比资本积累更重要,人力资本和知识增长比有形资本更重要,注重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以

5、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来改善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涉及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全局问题。(三)新型工业化道路是重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工业化道路发达国家既往的工业化道路是以数量扩张和规模扩大为主线的工业化道路,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采用的破坏性开发自然资源、“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虽然在其本国范围内取得一定成效,但从全球范围看,自工业化以来对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已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上世纪70年代以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思想形成并逐步深化,当代人各种需要的满足和发展,必须建立在与资源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基础上,不要对后代人的牛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基

6、于我国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必须在工业化过程中坚持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努力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不断增强自然资源的支撑力和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四)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的工业化道路按照通常的逻辑,信息化是建立在高度的工业化基础之上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早期的工业化是自由经济的工业化模式,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行信息化的。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一些主要发达国家早已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科技产业和服务业成为其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我国是一个后发工业化国家,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完全可以牢牢

7、把握信息化时代提供的历史机遇,避免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老路,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积极发展对国民经济成长具有全局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并对传统产业进行渗入、融合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的提升和发展,从而发挥后发优势,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加速完成工业化进程。(五)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充分就业为先导的工业化道路在工业化的技术路线和主导产业选择上,发达国家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方向迈进,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注重机械化和自动化,出现了一些失业问题。我国人口多,劳动力供给量人,成本较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工业资本劳动比

8、率持续上升,资本对劳动的吸纳能力减弱,就业和社会稳定的压力增大。就业是民生之本,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在推进信息化的同时重视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既充分利用工业化来提升劳动生产率,又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缓解就业压力,把技术进步、提高效率同实现充分就业协调统一,使更多的人分享工业化的成果和利益。变人口压力为动力,使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六)新型工业化道路是顺应世界科技发展大势的工业化道路上世纪中后期,新的科技革命突飞猛进,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的国际化程度

9、显著提高。进入21世纪,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周期越来越短,国民财富增长和人民生活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积累和科技创新。科技全球化正在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为发展中国家加快技术进步提供了机会和可能。科技竞争已成为综合实力竞争的焦点,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在发展上掌握主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面对汹涌澎湃的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新科技革命带来的重大机遇,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带动生产力质的飞跃,走条新型工业化道

10、路,在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争取主动权。总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发展战略的重新定位和重大创新,标志着我国工业化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其本质,就是牢牢抓住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利用制造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走出一条既发展经济又不牺牲环境、既推进产业升级义能扩大就业的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更好更快地实现工业化的历史任务。科技进步和创新引领新型工业化进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与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在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推动下,人类正由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迈进。大量国际经验表明,实现工业化

11、和现代化,一个国家只有资源型、依附型和创新型三条道路可以选择:一是资源型,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二是依附型,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三是创新型,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国家的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推进新型工业化,科技创新具有决定性意义。“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工业化转型与城市化加速、市场化完善和国际化提升互动并进的重要阶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面临着保持较快增长和提高运行质量的双重任务,面临着发展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的双重要求,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面临着国际和国内竞争的双重压力。在这个阶段,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

12、额早现递减趋势,科技进步和创新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与此同时,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实现高增长的传统工业化老路,无论从资源供给、环境容量、市场价格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比以往任何时候、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步伐。必须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中心环节,用科技进步和创新支撑和引领新型工业化进程,应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一)突出自主创新战略主线要紧紧抓住自主创新这个工线,实行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技术创新与经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产学研紧密结合,技术引进与消化吸

13、收再创新紧密结合,企业的主体作用、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紧密结合,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使新型工业化切实转入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对关系国家安全和难以引进技术的产业领域,大力推进原始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对具有规模优势和较大市场潜力的产业领域,有效整合国内外科技资源,重点推进集成创新,有机融合各种相关技术,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对国内外差距较大又有可能引进先进技术的产业领域,在引进基础上加大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加强对引进技术的二次创新。以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引领新型工业化进程。(二)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

14、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有业是生产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充分调动企业家的创业、创新热情,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大幅度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投资、开发、转化和受益的主体,形成面向先进制造业的自主创新基本体系架构。要发挥企业在整合全社会技术创新资源中的核心作用,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研发机构和其他技术创新组织,加快培育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科技型骨干企业,用技术创新促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三)突出关键技术的重点突破要抓住经济和科技全球化的机遇,有选择、高起点地承接国际产、比特别是产业链高端环节的

15、转移,提高重大关键装备的自主设计制造能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建设以技术、专利、品牌、标准支持的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要在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基础上,凝练目标、突出重点,在电子信息、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技术与创新药物、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以及纺织、石化、冶金、机械等优势传统产业领域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努力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增强产业竞争力。(四)突出信息化的核心作用信息化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具有核心作用。要坚持把推进信息化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紧密结合,加快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

16、战略,显著提高信息装备的国产化比例和信息技术对制造业的支撑能力,引领工业化的加速和提升。要促进软件、信息服务和信息产品制造业加快发展,从市场需要出发,立足我国现有的产业基础,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逐步提高智能化和自动装备的应用比重,实现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变。要切实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运用网络技术集成国内外技术资源,提高工业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五)突出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水平今后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仍然要继续借力于国际化,要坚持引进来、走去和本土化相结合,不断扩人和深化国际国内科技交流与合作。人力开展对引进技术装备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把引进的重心真正转移到消化吸收再创新上来。加强对引进技术装备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质量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