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新课标--初中生物主题式学习的研究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0921932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新课标--初中生物主题式学习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生物--新课标--初中生物主题式学习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生物--新课标--初中生物主题式学习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生物--新课标--初中生物主题式学习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生物--新课标--初中生物主题式学习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新课标--初中生物主题式学习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新课标--初中生物主题式学习的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初中生物主题式学习的研究九江实验中学 游盛华一、研究的目的基础课程改革旨在将我们的教育从培养“知识型”学生的教育转变到培养“能力型”学生的教育。通过了一轮的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后,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本地学校选用的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虽然此版教材有许多优点,但有的章节内容较浅,学生一看就会;有的内容则较深,学生不易掌握;有的知识点较分散,有的章节一节课上时间不够,两节课上时间又有多,等等。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开,新课程的学习将可能面临着多种版本的教材一种考试评价,这种评价不会仅仅遵照某版教材,而是会遵循新课标。在我们的身边依旧不乏手持新教材教师一味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教师照本宣科,学生

2、照本死记。生物学科是一门面向生活、面向生产、面向大自然的学科,课程资源非常广泛,一本教科书的内容往往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果我们依旧是过去的“教一本学一本考一本”的教学方式,是不适宜学习者主动地进行探索式学习的,更谈不上学习者个体的全面发展。鉴于以上问题,我们考虑必须要在学习内容以及学习内容的组织方式上有所革新,从内容的选择、组织和呈现方式上寻找出路。主题式学习就是其中一种很有益的尝试。 主题式学习是指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中,“主题”成为学习的核心,而围绕该主题的结构化内容成了学习的主要对象。这种学习具有“主题集中,组织良构,利于探究

3、”的特点:第一,可以通过“主题”的属性,体现教学同“社会、自然、生活”的联系,选择一些同自然、社会、生活相接近、学生又很感兴趣的主题,优化后让学生进行集中学习。第二,则是为学生构筑一个适合探究的资源环境,使学习内容按照“主题”的方式进行良构,学习内容集中、有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本课题研究试图探索出如何在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通过主题式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探索出如何在课程内容多样化的现状下通过主题式学习,组织初中生物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是确定每节课的学习主题和要求学生必须达到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尽可能丰富围绕着每一个主题的学习资源,制定多种教

4、学策略,进行适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当然研究也有难点,就是根据每个主题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成长环境、家庭背景等的差异,制定出若干种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策略。三、研究的主要工作和收获(一)集中学习主题,明确学习目标课题组将课程标准中的十个主题下的二级主题对应到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中八个单元中进行整合,使学习主题较为集中。以表格形式写成了人教版初中生物学的课标主题学习分析,确定了每个二级主题下具体内容的学习目标,使任教者对把握课程标准手到擒来。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的培养要求,都分解到每个学习目标中。(二)深入解读教材,挖掘隐性教材教师真正意义上地执行课程标准,首先必

5、须要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挖掘教材表象下的隐性内容,主要表现在能力培养上或隐或现的梯度设计。以七年级上册为例,能力培养有的体现在教材正文的主体部分,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探究实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资料分析等;有的以方框的形式穿插在正文中先行介绍,在即将开展的学习中马上应用的,如“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的介绍;有的以技能训练的形式缀在正文之后,如“通过观察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推理”、“分析实验结果”等;有的则隐藏在练习题中,如第71页的两道练习题,就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逻辑,在规定的场景中进行合理的推理。如果站在科学思维方式训练的角度来分析教材,发现四册书中有多处是在有

6、意识地进行思维方式的训练。例如全套教科书中“技能训练”共有25项,其中有16项与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探究、调查、设计等活动中,还有文本中、练习里,有许多可以用来揭示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训练的内容,这些都需要我们教师认真挖掘,有效运用。还有隐藏在教材字里行间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比如,在一些章节、段落的导语部分,安排了一些诗歌、散文等美文妙句,渗透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美好情感;“科学技术社会”、“科学家的故事”、“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等课外阅读栏目,则帮助学生认识生物学的价值,渗透着浓浓的人文精神;在实验、讨论、设计等活动中贯穿科学态度的培养。还有一些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以及

7、相关的哲学思想,需要纵观整册甚至整套教材,细挖内涵才能领会。(三)组织良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学前准备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大量的工作是在围绕“主题”组织学习资源。除了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个最基本的学习资源外,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有人民教育出版社配发的视频资料、网站资料。当然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了大量能辅助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一方面为学生的学习新知、提升能力创建情境,搭建台阶,一方面还可作为课外适当的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把这些资源进行优选,集中、有序地按学习主题进行整理。因为大部分学生不能上网,初始时教师是翻印文稿张贴在教室的墙上,视频资料则在课堂上播放观看,

8、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大量的优质资源没有时间让学生充分利用,影响了学习效果。后来,经课题组研究,根据教学活动安排,设计出了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主题式学习准备活动指南,将绝大部分学习资源分成“阅读文字材料”、“观赏动画影片”和“不一样的图片”三部分,刻录成碟,供学生在不上网的情况下也能在指南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自主进行学前准备和课堂拓展延伸,如在学习内容上增加了光学显微镜演绎史、细胞发现史等,在学习形式上增加了参观动物标本馆、设计调查校园植物线路以及做手抄报、电子演示文稿等。这套学习资源很受学生欢迎,不少学生参与了资料的搜集工作,推荐给教师补充、优化。新课程改革对学生、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注重学

9、生获取新知,更注重获取新知的过程。学生参与学习资源的构建,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过程。(四)教学策略不拘一格,设计利于学生体验和感悟的课堂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但是,教学不等同于发展,不恰当的教学反而可能妨碍和阻滞发展,成为摧残、泯灭学生发展的力量。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在初中生物学科的学习中,“体验和感悟”是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式学习的基础,是要使学生个体能通过自我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生物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同步习得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在这样的前提下,课题组教师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需求和知识储备等入手,充分利用

10、教材,广泛开发多种学习资源,不拘一格地创设各种情境和途径,制定了调查问卷式、观察探究式、借助科学史式、模拟场景式、资料数据分析式、多媒体展示式等几种教学策略。在这样的教学策略指导下,学习常常会很自然地延伸拓展到课外。课堂也不局限在教室里,校园、动物标本馆、药店、家庭厨房都可以是课堂。在这样的教学策略指导下,师生可以进行有效的交流、学习、巩固,让教师与学生一起能享受学习和成长过程。(五)评价设计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任何一种新颖的教学形式,如果忽视了评价这一块,教学效果就很难保证。本课题研究在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形式主要采取采用笔试的方法,但口头报告、活动报告、作品展示等形式也是不可少的。为

11、了激发学生参与完成各项生物学习任务的积极性,对学生的评价记录在后阶段做了调整。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再仅停留在几次测试成绩上了,而是将平时作业、实验、寒暑假的作业质量等记录在案并量化为学期总分,学期结束时给优秀者发奖品进行鼓励。为了公正评价学生作品,其实更多地是指导学生更好地完成作品,在给学生布置一种新的学习成果展现形式时,总是事先制订好用以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量规”,甚至有的还要提供模板。这是课题组教师在与学生家长交流时,得知有部分学生对如何完成作业很有困惑,特别是刚从乡镇来市里读书的学生,他们常常不知如何着手。教师通过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也获得不少启发,明白了“量规”对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

12、目前有电子板报的评价量规、学生多媒体演示文稿评价量规、手抄报作品评价量规、保护白头叶猴的辩论和协商评分表、实验操作评价量规等。评价设计使学生能自主性地、创造性地借助于学习资源完成各主题的学习,完成了手抄报、电子报、演示文稿、调查报告、参观报告、实验设计、资料搜集等大量的优质作业。学生们还主动为教师提供可充实学习资源库的资料、自创动物操、编写并排演课本剧,体现出学生广泛的参与性,改变了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能力,拓展了生物学视野。四、研究的成效分析(一)学生学习生物学科兴趣的调查 我校每学期都会在学生中开展评教促学活动。从课题研究实验班收回的反馈表中来看,学生对执教实验班的生物教师评价很高,满意率

13、均为百分百,在很多张表中还表现为“最满意的老师”,“亲其师而信其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学习生物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并能保持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教学就成功一大半了。经过两年的“主题式学习”的实施后,课题组向学生调查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结果见表一。表一调查问题选项内容百分比经过两年初中生物学科的学习,你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比以前更有兴趣72.52%和原来一样比较有兴趣18.32%无所谓6.11%感到很枯燥,是不得不学3.05% 可见,90%以上的学生仍然能保持甚至比以前更能对生物学科的学习感兴趣了,这对于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继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调查中我们还发现(见表二),

14、55.73%的学生已感受到了自己在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上的进步,有一部分还在有待进步中或还未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 表二调查问题选项内容百分比经过两年初中生物学科的学习,你在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方面 比以前有较大的进步55.73%跟以前差不多35.11%没感觉5.34%越来越糟糕3.82% 两年里,教师组织了近17种学习活动。从调查中发现学生的参与度还是很高的,85%的学生参与了16种以上学习活动。对教师组织的活动中,对“带我们参观标本馆”的印象是最深的,可见贴近真实生物、亲近大自然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是多么深,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学生们对“多开展课外活动”的迫切愿望。(二)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测试成绩比

15、较06年秋,根据初一新生分班后的测评情况,课题组分别确定三个实验班和三个对照班,按层次分别设出实验组1、实验组2和实验组3。实验班按照课题研究的要求进行教学,对照班按传统方法授课。在课题实施的两个学年里,每个学期各班的期中、期末成绩分别见以下图表。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 06-07上学期期中考试时,各组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分差还保持在初始分班时的层面上。实验组1中的实验班一直保持遥遥领先,与年级均分差保持在10-20分之间。从06-07上学期期末考试开始,实验组2中的实验班呈现出很强的上升力,一下子就超出了实验组1中的对照班,虽然中间小有起伏,但总体来看还是较稳定的。实验组3中的实验班也紧随其后,逐步上升,逐渐拉大了与同组对照班的距离,甚至在后期还超出了实验组2、实验组1中对照班的成绩。各实验组各班成绩的波动也是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第一层面的学生学习力较强,受课题研究的影响较快;第二层面学生的学习力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较大,在老师良好的诱导和激发下,会迸发出较强劲的学习力;第三层面学生的学习力所受影响面较大,成长环境、智力发育、学习品质等都有较深的影响,需要教师耐心、细心地教育,更要讲究教育策略,期待学生的进步。 五、研究后的思考(一)关于主题集中主题式学习具有“主题集中”的特点,学习内容是按照“主题”的方式进行组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